网站首页
手机版

我们期望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06-02-14 00:00:00作者:未知

     摘要:
    我们期望的素质教育:在结构上,它是一种全时空的立体教育,在过程上,它是一种多途径的整体教育;在性质上,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社会为基础的主体教育;在目标上,它是一种培养多种人才的复合教育,在师资上;它是一种人人参与的全员教育。

     我们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它能提供和保证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不同的合格的人材;期望素质教育能养成青少年  儿童一种精神、一种看不见但又感觉得到的无形的支配性力量、一种一生中受益无穷的执着的对真善美的追 求;还期望素质教育培养我们的学生具备面向21世纪的现代人的现代品质,期望素质教育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生活,建设生活等等。①

     然而,这些期望能否成为现实?如果能,或者说如果要使这些期望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需要我们构建出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换一种问法,我们期望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实现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期望?

     人的教育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一项实践,它永远只有过程,没有结束。所以对人的教育的期望永远只能是阶段性的局部理想的,没有一种教育能够完全实现人的期望、人对教育的期望、人对人的期望。在这个特定意义上,我们不能指望素质教育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期望。也在这个特定意义上,我们应努力提出并构造的是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而不是完全实现我们期望的素质教育。

      粗步查一下基本文献,发现对素质教育的界说早在1995年就有数十种之多②,到今天就更多了。它们各有侧重面各有其理由和特色,但最大的特色似可概括为: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的完善的无缺陷的教育的代名词,它既包纳了传统教育之精华,又取走了现代各种教育之长处、强处,而把一切缺陷都留给了非素质教育或曰应试教育。

      作为一种理想的追求、理想的构建,来界说素质教育并非不可,但问题的关键是既不要仅仅停留在如何界定什么叫素质教育上,也不要把素质教育仅仅看作一种结局一种终结,而要客观的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种过程、一个进程,它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完善的教育(而不是已经十分完善的教育)。应该承认,素质教育在满足我们的部分期望的同时,也可能在这一进程中留下一些遗憾,但这些遗憾的留下却铺垫了更灿烂的教育前景。正因为这样,我们有必要深入到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去,看看素质教育究竟已从哪些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生命力、示出自己优越于其他非素质教育的因素,以及应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改造自己,完善自己。本系列研究的前期研究就是换了一种思路,从我们期望素质教育给我们带来什么入手③,逐步往期望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推进,最终达到期望素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标。

     一、从结构上看,我们期望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时空的立体教育。
当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视线多集中在学校教育活动上,似乎素质教育就是一种学校活动、一种对所谓以应试升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纠偏。这没有错,但却失之片面。我们既然期望素质教育能带来人材结构的大调整、能为社会发展输送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材、能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那么素质教育自身就必然超越课堂,也超越学校,结构上成为一种大教育,一种包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立体教育。在这个意义上,真正普及9年义务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分流、突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也即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切教育活动,本身都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或者说,素质教育之大厦必然由这一系列教育砖石所构成。很难想象一个地方有大量文盲和失学儿童的存在,却说素质教育办得如何如何好。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国教育体制许多方面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用那么少的钱办那么大的教育,本身就是很值得骄傲的。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

     素质教育首先是政府行为,然后才是学校行为,首先是国家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正因为我们政府普及义务教育的行为的坚决,所以我们的教育从制度上看应该是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也即一种宏观的素质教育。换言之,我们可以将普及义务教育得不得力看成是推行素质教育得不得力的重要指标。

     在时间上,素质教育至少应有两个层面。大而言之,它应贯串在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所有教育阶段,不留教育空档。小而言之,学生从早上踏进学校大门,到晚上离开学校回家,都应在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里,甚至早上还未踏入校门但只要学生踏上了上学之路,就应有一种素质教育的影响伴随他,他就应有一种受教育的使命感约束着自我行为。相应的,甚至学生离校到了家,他的复习预习及其他活动,都受着素质教育的影响。

     在空间上,第一,素质教育不但实施于普通学校,而且实施于职业学校,或者更准确一点说,在较大范围里,只有普遍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才谈得上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第二,素质教育尽管主要实施在教室在课堂,但教室外的其他场所,学校的运动尝图书馆、食堂、走廊、甚至于厕所等一切空间场所,都应有素质教育的因素,让空间说话,让墙壁说话。第三,素质教育实施在学校,但其影响不能只限于学校,而应超越学校,应该让学生带着或深或浅的素质教育的烙印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同时也让社会、让家庭、让其他相关场所都渗透素质教育思想。

     时间上的连续和空间上的广延,就是我们所期望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它是使学生蕴涵其中的教育,是学生无法脱离、无从逃逸的教育,换言之,使学生的整个时空都充盈着素质教育——这就是跨世纪的教育的追求。

      较之我们所期望的素质教育,现实的应试教育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不是能包容学生的教育。空间上只强调学校、只强调课堂,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注意不够。时间上只注重校内活动,任意将上学以外时间让给社会让给家长,连一些基本的作业,也是由家长查评的。这与我们所追求的全时空的立体的素质教育显然不合。

      二、从过程看,我们期望素质教育是一种多途径的整体教育。
所谓多途径的整体教育,这里主要指一切显性的和隐性的教育、学科的和非学科的教育、课内的和课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显性方面指一切正式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劳动、课外活动、班会活动等。只要体现素质教育特色,那么一切列入教育教学计划、有目的有意识来展开的活动,都应看作显性的素质教育。

     显性的素质教育自然具有最重要最普遍最有保证作用的意义,因而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素质教育设计的重点就在显性方面。显性的素质教育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恰当的隐性成分配合,或者隐性教育还在干扰与对抗显性素质教育,那么,要想取得预期成功是很不容易的。

      所谓隐性教育,近似隐性课程,也可视为掩藏的教育,与显性教育显性课程相对,主要指正式教育计划之外的各种活动、各种规章制度、各种人际关系等带来的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这些教育与影响是没有列入计划的、没有预期到的,所以将它称为隐性教育——隐藏在正式教育之后的非公开的教育。隐性教育可以与显性教育的方向一致,促进与有利于显性教育。也有些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对抗相冲突。要充分利用隐性教育,最关键的是改进显性教育,因为许多隐性教育是显性教育的某种变形或影子,也即有什么样的显性教育,就会出现特定的隐性教育,显性教育的本质将折射出隐性教育来。

     隐性教育对显性教育的冲突对抗,首先来自于显性教育自身的片面性虚伪性。比如

 

本文标签: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