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让“南郭先生”走开

更新时间:2005-12-20 11:48:29作者:未知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这种方式便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目的是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合作学习往往只见其“形”,难觅其“实”。我们常常看到,在小组合作的时候,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始终唱主角,独撑门面,而其余学生则坐听其论,等待别人说出答案,正如混在乐队中的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如何才能让南郭先生“混”的思想走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呢?
 
一、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在学习《小母鸡种稻子》一课时,一位教师让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还分别担当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进行分角色朗读、讨论。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职责分明,因此每位学生都必须主动投入,这也使“南郭先生”没了可乘之机。
也可以将学习任务从不同角度切分,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一项,完成任务后相互交流。特级教师盛新凤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安排了四项学习任务: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文学家的同学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当播音员的同学练习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想当小导游的同学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无论是谁,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学习任务,他们不仅会做,而且乐意去做,自然就不必也不想再当“南郭先生”了。

二、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有我们的支持,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也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南郭先生”自觉地改弦易辙,不再滥竽充数,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

三、组内合作,组际竞争

  在教学《想飞的乌龟》一文时,一位教师首先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提问:“乌龟会飞吗?”学 生答:“不会”。老师又说:“可有一只乌龟就飞到天上去了。想知道怎么回事吗?你们读过课文就知道了。希望在读的过程中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地方能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明天的课堂上我们将评出预习最好的一组。”学生就开始了预习,在讨论中,每个组员都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长更是积极自读、督促检查别人认真读、说。

  所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给小组打分是激发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的好办法。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差一点的组员;而来自集体的荣誉感使那些学习较差的组员也觉得不能拖小组的后腿,应该主动学习。小组内就很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好作风,也给了“南郭先生”战胜自我的内驱力,提高了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四、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齐宣王每次都让三百个人的乐队一起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才得以混在乐队中那么长时间。这也告诉我们,合作要有节制,合作学习要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

  一位教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讨论: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乌鸦找到一片肉,心情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第二次: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四、五、六、七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看到乌鸦嘴里的肉,狐狸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课堂上学生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颇令人失望,学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多数学生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南郭先生”。

  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适当地独立思考、动手解决、老师或其他学生点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再说事实上也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解决。例如上述教例中“狐狸是怎样想的?”学生完全可以提出各种富有个性的不同见解,又何必通过小组合作统一意见呢?

  因此,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独立学习有机地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独立思考。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