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感受澳大利亚的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05-12-20 11:50:38作者:未知


细心的老师很快就从班里找到一位可以讲中文的小孩帮助女儿,这位小朋友带着女儿找食堂、买东西、上厕所,很快两人就成为好朋友。回国前两人依依不舍,互相还留了电话,相约再见,这是后话了。
第一天放学回到家里,我问女儿感觉怎么样,女儿说:“我能看出来,小朋友们对我都很热情,就是我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我告诉女儿,刚开始学习,都是这样的,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就会有进步的,不要着急,每天能够听懂一点,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听懂很多的。女儿似懂非懂地一边点着头,一边把学校里听到的没有"消化"的东西,一样一样从肚子里"翻出来",让我们解释含义。第一天女儿记住的单词和句子很少,但看得出她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尽力帮助孩子多记一些日常用语,以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但与学校老师的教学效果相比,我们教给女儿的东西显然不大受欢迎,因为孩子不爱记那些枯燥的单词和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的英文水平、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几个月下来,已经能够自如地在学校独立行事了,性格也由原来的胆怯内向变得开朗活泼。学校老师也对孩子的进步之快表示惊讶。
我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觉得以下几方面是关键: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真正落到了实处。
在我的记忆当中,女儿在国外学校上学期间,从来没有被老师训斥过,甚至是批评过,几乎每天都是高高兴兴上学,高高兴兴回家,快乐得像个小天使,我和爱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可不是嘛,女儿当初在国内上幼儿园时,每天早上送孩子到幼儿园是一件最让人头痛的事情,因为孩子不爱去,为什么?因为"老师凶,总爱批评人,动不动就把小朋友批评哭了",有的还被关到"小黑屋"作为"不听话"的惩罚,这样的幼儿园孩子当然不爱去了。
相反,自从在国外上学以后,孩子每天早上8点左右总会自然醒来,不时问我们现在几点了?一是怕耽误看固定频道的英文少儿动画片节目,更重要的是怕上学迟到啊!有时夜里晚睡了,早上我对女儿说,今天晚点去,老师不会怪的,女儿却坚决不同意,每次都执意要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有时来不及吃早点,干脆一边走路,一边进餐,两不耽误。
学校这么吸引女儿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对每个孩子都非常有耐心,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充满各种奇思异想"的人看待。即使某个同学在学校表现不佳,老师同样也会以非常得体的方式进行处理,绝对不会当着大家的面训斥这位不听话的学生。因为在老师看来,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批评孩子只会适得其反,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而且,学校的校规也不允许教师当面责怪学生,否则如有家长投诉,这位教师可能就要丢掉饭碗了。
同样,作为孩子的家长,每次去参加家长会,我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可以说每个家长都是这样。因为老师对家长是相当尊重的,没有一个老师会对或者敢对学生家长讲“你的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如果再不努力,就怎么样......”相反,对于学习和其他方面表现都不佳的学生,老师也是很耐心地“挖掘”学生的优点,在家长会上会当着家长的面,告诉家长孩子这方面表现不错,那方面表现突出,最后才会委婉地向家长建议,如果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继续努力或者多下一点工夫,孩子的进步就会更加明显。这样的家长当得心里踏实,没有什么压力和负担,心里也自然很痛快了。
循序渐进式的阅读训练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女儿所在的小学是当地的一所普通小学,从学前班到六年级,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大约为25人左右。州教育部对于班级学生人数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绝对不能超过30人,否则会引起家长的抱怨,导致学校声誉的降低,影响学校的发展。根据澳大利亚一些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小班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小班的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交流,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胆量,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校拥有一个设备齐全的图书室,藏书虽然不多,却覆盖学前班到六年级各个阶段,而且更新很快。图书全部是由州教育部配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借阅图书。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把阅读水平分成许多层次,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建议学生借阅相关图书,并且根据学生阅读水平的变化,适时调整课外读物的难度。女儿开始借阅的都是一些每页一张大头的图画,配上一句简单文字的启蒙读物,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加和掌握词汇的增多,女儿的阅读水平也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进步,老师则根据孩子的反映,不断提高阅读层次。一年时间下来,女儿已经能够阅读相当于当地二年级学生的读物了。这其中当然有我们的帮助,但更多的是学校在这方面花了很大心血,配一名专职图书老师负责对学生的图书借阅进行指导。小学的课外读物每册尽管只有几页,每页也仅有几个单词或者一句简单句,但却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开启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门,为学生一步步提高阅读水平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孩子未来成年后谋生的手段。
女儿学习的课程很多,像什么"手工"、"个人发展"等,经常有,看起来“没用”却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孩子们通过这些实践操作课程学会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本领,特别是女儿第一次回家后教我们做面包,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
一天女儿放学回到家,一进门就说:“妈妈,爸爸,今天我要给你们做面包吃!”我和爱人听了以为孩子在开玩笑,没想到孩子又一本正经地说:“真的,不信?你们等着。”说完,女儿就跑上楼用香皂把手洗干净,然后开始做了。我们按照女儿的要求,把面粉、鸡蛋、奶油等必备品一一准备齐全,只见她对照着在学校记录的小本子,一边看,一边把配料放到面盆里。不一会儿,一团没有完全和匀的面包面在女儿的手里诞生了。我们帮着孩子把烤箱设到所需温度和时间,把要烤的"面包"放进去,等候"产品"出炉。过了一会儿,时间到,我把烤箱打开一看,还真像回事儿,尽管看上去外表不很光滑,但尝了一口,味道还不错。女儿问:"味道怎么样?""当然不错了!"这时我已经不在乎味道了,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孩子在慢慢的学会生存了。女儿听了,笑意荡漾在脸上,充满了成就感。
类似的例子很多,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女儿在班里进步很快,不久老师就让她担任了小组长(Group Leader),负责管理6-7名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琐事。Q全班大约有25名学生,分成4个组,各设1名小组长,各组长在每天的各项指标评比中都要认真负责,要不然就可能使该小组拿不到奖励(奖品一般是一种带不干胶的各种图案的粘贴小画,孩子们非常喜欢)。女儿的组里有一名当地的(local)小朋友,非常调皮,经常影响组里的比赛结果,但是女儿从来没有向老师"打小报告"。因为老师对这类学生能够自己处理的问题从不插手,一般都让学生内部解决,并且会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你们能够解决好的"。后来孩子想了个办法,每天带一些那个调皮孩子爱吃的东西,只要人家表现好,女儿就送一点东西给他,有时自己动手画一幅中国画或者做一些小手工送给这位小朋友。时间长了,这位学生的家长发现他的孩子变了,比较容易和其他小朋友包括自己的弟弟妹妹相处了,后来才知道是女儿在中间发挥了作用。这位家长非常感谢我的女儿,并多次邀请女儿参加他孩子的生日聚会等社交活动。孩子通过解决这类问题,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渐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知道只有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获得奖励。这种集体合作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对孩子长大成人以后走向社会无疑是很有益的。
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该州教育部早在1987年就颁布了"法人(学校)的目的和目标",明确提出要通过课程以及整个学校生活,积极推进为澳大利亚社会多数人所接受的价值观。1991年,新州学校和青年事务部部长弗吉尼亚.查维德克签署了"我们(公立学校)传授的价值观"文件,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力求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大众社区多数人能接受的价值观。2001年末,新州教育培训部又出台了加强公立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最新文件----“新州公立学校价值观”,标志着该州对公立学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进入了新阶段。这份文件强调了热爱学习、追求高标准、关心与尊重自己和他人、关心与尊重家庭和社区、尊重劳动、以身为澳大利亚人和世界公民感到自豪,学校将把这些基本的人生价值观教给学生。
州内各中小学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实施计划,具体体现在学校制定的校规和校纪中。
同时,学校为学生开设的许多课程中也包含着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比如"人类社会与环境"、"社会研究"、"历史"、"个性发展与健康和体育"(该课程从小学一直开设到中学)、"创新与表演艺术"、"科学与技术"(小学)、"科学"(中学)、小学和中学英文,等等课程,都渗透着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这一点从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可以一目了然。
举例来说,学校对于每个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非常关注,反复向学生强调"绿灯行,红灯停",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因为凡是有学校的地方,在学校主校门出口的路上一定会有非常醒目的斑马线,所以,每次带着女儿过马路,总是要等到人行道的绿色指示灯亮起才快步通过,从不抢行,即使路上没有行使车辆也是如此。
本文标签: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