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浅析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的幸福观

更新时间:2012-01-11 18:05:14作者:admin

一、幸福观的内涵。

  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某种心理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人们对生活的肯定评价。幸福观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手段、幸福标准、幸福效果等问题所持的根本态度。幸福观分为理性的幸福观和非理性的幸福观。

  一般来说,持有理性的幸福观的人能够正确对待生活、工作和学习。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以下几个特点:幸福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各阶级的幸福观是由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幸福的关键是人的志向、生活目的;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紧密相连,个人幸福应融于集体、民族、阶级和人类的幸福之中。

  二、青少年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

  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现在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上各种思潮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一部分青少年因此出现了迷茫,甚至是丧失了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幸福感危机。

  (一)丧失了关于幸福的理想。

  一个人存在正确的幸福观,那么他就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建立一种目标和向往,而这个目标和向往就会成为他精神的寄托,努力的方向。它属于一种价值观念。幸福的理想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幸福观,二是具有这样幸福观的原因在哪里?而在现在社会,一部分青少年则丧失了幸福观,对社会中那些正确健康的向往产生怀疑,甚至不屑一顾,而对于那些不健康的价值观却趋之若鹜,他们不再推崇美好的幸福理想,不再追求高尚的幸福人生;相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把享乐至上作为幸福观的核心,令人担忧。

  (二)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的分裂、扭曲。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是精神世界的整合。幸福人格是道德精神世界的整合。幸福人格的分裂意味着一种强烈的空虚感、失落感。具体表现在: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没有正确的价值目标,甚至整个道德生活没有一个支点,失去对现实生活价值的判断能力。在生活方式上,他们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亵渎社会的道德理想,奉行趋利避害的行为准则,道德价值在人生幸福观中被边缘化。

  三、幸福观危机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幸福感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体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变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无力和被边缘化。

  (一)青少年幸福观受到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冲击。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长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社会的道德价值观也日趋多元化,青少年原有的幸福观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二)德育中幸福观的边缘化。

  在德育内容上,我们侧重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教化,而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幸福观却被边缘化了,这与目前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生活严重脱节。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下,学生的主体性有了显著提升,只有符合青少年人性需求的幸福观才能真正被他们认可。在教育方式上,我们侧重以道德知识灌输为主导的德育方法,这也严重脱离了青少年的切身需要。德育只有植根于生活,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引导人去积极建构个人完整的生活,从而实现德育的目的。因此,符合青少年人性需求的、具有现实基础的幸福观培养是德育成败的关键。

  四、青少年理性“幸福观”的养成。

  青少年幸福观养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引发幸福观危机的无序、混乱的社会消极现象的消除;二是使人们重新回归正确的幸福观。“重新回归正确的幸福观”,既包含有重新回到原有的幸福观(前提是原有的幸福观仍具有合理性),也包括走向新的幸福观(前提是比原来的道德信仰更具有合理性)。因此,青少年幸福观的养成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从社会角度看,我们要从他们的生活世界出发,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理性幸福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幸福的论述与看法,对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性的幸福观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就是要把理论化、理性化的幸福观融入青少年的生活实践中,使他们深刻地体验人生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

  (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幸福观”的有益成分。

  西方文化中的幸福观包含很多有益的成分,如:珍爱生命,遵守德行。东西方文化中的幸福观的相互融合与借鉴,将对青少年理性幸福观的养成产生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

  通过对青少年幸福观危机的分析可以看到,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涉及到社会公平和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如果一个社会总是要求个体为其作出牺牲,一直处在与个人利益相对立的状态,人们难免怀疑这个社会的正当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这种社会称为“虚假的集体”。当今,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之中,阵痛中的幸福观危机要求我们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为构建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提供制度保障。

  五、结束语。

  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并结合我国转型期的实际,研究青少年的幸福观危机及其对应策略,加强青少年幸福观培养,最终使其养成理性的幸福观,这对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20073.《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35.林剑,《幸福论七题》[J],《哲学研究》,20026.孙抱弘,《现代社会与青年伦理》[M],学林出版社,20037.李志,《当代女大学生幸福观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28.高兆明,《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J],《浙江社会科学》,2001浅析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的幸福观贾立蕊杨月颖(河北师大法政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本文标签: 社会  

为您推荐

论我国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

水路交通突发事件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危害水域(海洋、内河)环境。尽管各国政府和国际海事组织在提高船舶设计制造标准,强制配备先进航行设备,提高航运管理质量,加强船员培训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频发的事故仍然对人命、财产和水域环境造成巨大损失

2012-01-11 18:12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路径探索

“城乡低保一体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消除制度性贫困,实现底线公平的必然要求;是突破改革瓶颈,促进低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新的形势下,城乡低保一体化具备了党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政策的支持、经济发展的扶助和制度运行的

2012-01-11 18:11

危机管理中的公共政策制定分析—青海玉树地震为例

公共政策是国家公共权力运行的集中体现,是政府实施危机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运用有效的公共政策应对公共危机是政府提高危机管理能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伴随着各类突发危机的发生,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能力在实际磨练与总结中得到显著的提升,但还是面临一些难题

2012-01-11 18:10

我国消防及应急救援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对我国消防及应急救援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现行体制存在不利于各级政府作用发挥、救援力量不足、专业院校数量少、照搬军队兵役制度难以保留人才等四个弊端。并针对这几方面的问题就消防及应急救援体制改革方向进行阐述。

2012-01-11 18:09

和谐社会构建中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原因及处置对策

近年来,作为社会矛盾和冲突特殊表现的各种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规模也日益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己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深入探究群体性事件发生缘由,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防控体系,对于抑制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的平稳运行,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

2012-01-11 18:08

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信用制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个人的积极参与,也需要社会、舆论的有效监督,还需要政府的制度约束和监管给予充分保证,尤其是地方政府,其在构建信用制度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促进作用来自于地方政府为金融市场创

2012-01-11 18:0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