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政治生活专题

更新时间:2022-11-13 04:24:02作者:网络

第一篇:政治生活专题

政治生活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过去10年,中国网民人数增长了10倍,微博井喷式发展,这大大拓展了国人的言论空间。如今,更多的民众认识到,丰富的表达渠道不过是“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即理性的心态,这样才能让网络形成静水深流的力量。要想在政治中练就“好嗓子”,发出“好声音”,公民必须()

①增强公民意识,参与民主管理②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③创造多种条件,充分表达意愿④遵守法律规则,有序政治参与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

2.对漫画《舌尖上的浪费》反映的问题,认识正确的是() ①公民要强化监督意识,检举浪费国家资产行为②提醒顾客理性点

餐是饭店的权利也是义务③要让厉行节俭固化为行政伦理,杜绝公款消费④任何浪费,都损害的是公平,丧失的是原则

A.①②B.②④C.③④

D.②③

3.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S市教育局面向广大市民公开征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异地高考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该市市民可以()

A.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B.通过教育部门召开听证会,参与民主管理 C.投票表达自己对方案的态度,行使表决权D.把意见建议反映给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 4.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刘若曦通过微博发布参选区人大代表,这一举动引发社会热议,有肯定也有质疑,弹赞参半。从政治生活角度讲,能成为“赞”与“弹”的理由分别是() A.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 能否自觉履行好公民义务 B.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 义务履行应先于权利行使 C.公民主人翁意识提升 是否具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D.公民社会责任感加强 独立参选扰乱政治参与秩序

5.201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施行,加大了对以地沟油作为食品原料、滥用添加剂等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这一司法解释的施行()

A.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B.表明司法机关可以独立行使审判权 C.有利于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D.表明司法机关拥有部分国家立法权 6.下表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广东省对本行政区域内100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调整的部分内容

停止行政审批(66项)

这些调整旨在()

A.促进政府职能市场化,建设有限政府B.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C.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建设阳光政府D.政府自身简政放权,建设权威政府

7.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晒”出了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规定行使权力的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以及廉政风险防控等级等,方便群众“按图索骥”给予监督。这一做法的积极影响是()

A.工作更加透明→利于民主监督→增强政府权威

B.规范工作流程→杜绝权钱交易→优化公共服务 C.简化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维护公民权利 D.实行民主监督→集中专家智慧→改进政府工作

8.年初承诺,年底“验收”,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网民、特约评论员等组成的“评委团”,对武汉职能部门的整改承诺进行“拷问”“验收”。武汉市目前启动的电视问政让人耳目一新。对电视问政这一事件合理的评价是()

①倾听民意、汇聚民智,改进作风坚定走群众路线②百姓参与、百姓评阅,实现民主权利再添新渠道③当面拷问、现场验收,科学民主决策更上一层楼④百姓评判、社会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9.某公司的会议成本计算方法是:会议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会议时间(

小时

)。公式中平均工资之所以乘以3,是因为劳动产值大于平均工资,乘以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经常性的工作,损失以2倍计算。由此我们思考政风、转变会风() ①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②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表现④有利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 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0.下边漫画启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把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做到民主执政 ③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创新民意反映方式 ④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管理和服务 A.①③B.①④C.③④

D.②④

11.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构成比例统计表

与第十三届相比,上表中的变化体现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C.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D.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 12.漫画表明()

A.人大代表能够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B.人大代表自觉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C.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D.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13.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两种民主形式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协商民主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能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②民主党派能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③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④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一号提案”是九三学社中央所提的《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的建议》。每年两会前夕,全国政协“一号提案”都会引发社会各界的大猜想。它的确定将透露国家下一步重点工作的方向。为了形成此提案,九三学社中央做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材料反映了 ①政协的“一号提案”将引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走向②九三学社中央可以参加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与决策③中国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1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指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方式进行协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作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整体的发展。

下列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于加强党对民主党派的组织领导 B.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C.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形式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最重要制度

16.某省人大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会议通常采取一对一的对话交流形式,共有7名常委会委员当面发问,来自省发改委、人事厅、物价局、卫生厅等七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一一答复。这表明() A.省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B.省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统一

17.日前,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依法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全国共有290多万名少数民族干部。这充分证明() ①我国少数民族享有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③我国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中共十八大后,以“新老交替”“政治交接”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五年一次的集中换届拉开序幕,代表中共中央出席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致贺词的均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这体现了()

①多党合作长期共存②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③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④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③

19.党的十八大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

①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党的执政理念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A.①

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国家宗教事务局将在2013年全面完成宗教教职人员的认定备案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两个专项工作,并按照自愿原则,基本实现宗教教职人员社保体系全覆盖。由此可见() ①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②我国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③我国宗教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④我国政府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1.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6月20日,神十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上了新台阶。近几年,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和印度都加大了对航空航天的投入,力争在浩瀚太空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主要说明() A.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强弱是国家间分离聚合的决定性因素 B.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C.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各国的首要任务D.经济与科技的竞争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全部内容 22.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局面。”中美积累正能量,

需要双方()

①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加快世界多极化形成进程②尊重和维护两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③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寻求广泛的共同利益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

D.②④

23.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这是因为() ①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对我们提出的要求②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存在核心利益差别和对立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④国际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欧美被分拆成不同的子项目,从“军事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间谋威胁论”,到如今的“黑客威胁论”,不一而足。如果让你对“中国威胁论”这一说法进行反驳的话,你可以用到的观点是() ①我同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25.《人民日报》2013年2月21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日本历来企图在关键事实上误导美国对决策有影响的研究人员,从而影响美国决策。同时,日本希望利用钓鱼岛紧张局势,拉拢美国共同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材料说明() ①竞争与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②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③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的道路④国际关系由共同利益决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6.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国家主权具有至高无上性和独立性 ③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④维护和平是国家外交政策的宗旨,是实现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27.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下列能够反映这一特点的事件有() ①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②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暂时终止印度的成员国资格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2次会议在北京召开④由美国主导的多国海上军事演习在夏威夷及周边海域举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8.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是指()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局面没有改变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变

③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态势没有变④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②④

29.在以“我国的国家利益”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高三(2)班同学收集到了以下信息:

▲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欧盟强征航空业碳排放税是借环保之名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

▲某国企图对钓鱼岛及附近区域命名,是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 ▲我国将不断拓展新的开发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应()

①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把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放在首位

③维护我国的安全、政治、经济利益④维护好各国复杂的国家利益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0.近年来,被称为“21世纪政治瘟疫”的恐怖活动对世界和平、经济发展乃至人类文明构成了巨大威胁和严峻挑战。这表明()

A.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不容忽视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不再构成威胁 C.和平与发展不再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D.恐怖主义已成为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二、非选择题

31.城镇化是继工业化、市场化之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直接消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同时,可带动就业增长约2.4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许多新型业态,特别是研究开发、现代服务业等将得到迅速扩张。

(1)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发展城镇化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 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这是摆在一些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缺乏长远考虑,盲目攀比和跟风冒进,提出过大的发展目标和城镇规划框架;有的地方政府把城镇化异化成了强征强拆的“圈地运动”,以不公平的补偿条件强制拆迁村民的房屋和宅基地。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如何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32.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 下表左侧是信息,将右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下表。

33.中国梦,是当下新闻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某校高三(3)班同学组织开展了“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小林多次就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向当地政府写信反映情况,还通过网络向当地人大常委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他经常去居委会担任小助手,参与社区卫生和绿化等方面的管理活动。他说:“我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对存在的社会问题,要时时关注并参与解决,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材料二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1)结合材料一,谈谈小林的做法对你参与政治生活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角度,简要说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34.2013年3月13日,中国海监西沙巡查编队在执行例行巡查任务时,发现2艘疑似非法越境捕捞渔船并对其进行驱离,并对其侵权行为进行拍照。对此,越南国家边境委员会官员19日发表官方声明,称中国海监船对越南渔船进行驱逐一事严重侵犯了“越南主权”。要求中方立即停止侵犯“越南主权”的一切活动。针对越南在西沙所谓的“主权”声明,中国外交部曾多次予以驳斥,并发表声明称,中国对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国家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和采取的任何行动都是非法的、无效的。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外交部对“越南在西沙所谓的‘主权’声明”的看法。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7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举行会晤。习近平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美双方要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这次会晤,在求同存异中扩大了共识,在增信释疑中推进了合作,开启了中美“跨越太平洋的合作”的新篇章。

习近平主席的上述观点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第二篇: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中国政府着力打造“五手”:握紧人民的手,干净官员的手,市场无形的手,政府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据此回答1~2题。 1. “握紧人民的手”要求我国政府

A. 履行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

B.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 吸收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

D.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2. “干净官员的手”是要求政府官员

A. 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B.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C. 克己奉公,廉洁自律

D. 保证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职能。据此回答3~4题。 3. 全国公安机关每年都要查获大量的偷渡人员,公安机关的反偷渡行为说明国家 A. 行使了国家职能

B. 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C. 对社会经济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D. 依法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4. 下列活动中,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有

①组织和发展科学、文化、卫生事业

②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③治理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④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05年9月12 日,国家保密局、民政部宣布,我国对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据此回答5~6题 5.这表明我国政府

①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②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③加强依法治国力度

④推进政务公开建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信息公开是为了

①促进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②提高国家机密的经济效益 ③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④增强公民的安全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以人为本”是新政府的执政理念。据此回答7~11题。 7. 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求政府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8. 2004年4月以来,全国共有200多名官员,因在重大安全事故中“负有责任”而受到追究。“问责制”的实施体现了

A. 我国追究所有政府官员的责任

B.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C. 国家加强了专政职能

D.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9.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①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②我们应当监督政府的行为

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④人们可以寻求政府的帮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当前,少数地方政府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必须制止,是因为它违背了 A. 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B.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D. 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11. 山东省某市政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推出“市场+保障”特色的“拆迁新政”,巧解了拆迁这一难题,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保障,顺利实现 “平安拆迁”。市政府巧解拆迁难题说明

A.我国政府能解决一切问题

B.市政府对人民负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C.“平安拆迁”成为该市政府的中心工作D.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打造法治政府,就要坚持依法行政。据此回答12~16题。

12.某市实行警务公开前,一市民为办车辆过户手续,跑了11趟车管所,还未办成。该市民见某日报刊登了警务公开的消息后,举报了车管所,引起了市公安局分管领导的重视,并引发了车务管理模式的变革,车管部门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这一事例表明,公民对政府的监督

①是政府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②有利于政府提高水平和工作效率

③是政府行使权力的依据

④有利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 某镇政府修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镇政府对原告作出合理赔偿。这一事实表明 ①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②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受到保护

④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受人民法院的监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 人民政府要成为服务型政府,就要合理行政,其行为要体现人文关怀。政府合理行政就是指

A.政府在实施管理时,应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B.政府在实施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C.政府要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D.政府的承诺要兑现,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15. 一些地方领导打着“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旗号,以“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名义,公然以行政暴力强行拆迁城市民宅,强行圈占农民土地,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实现依法治国

A.必须完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B.必须强化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意识

C.必须做到司法公正,坚决查处司法腐败

D.必须严格保护公民的所有财产

16. 近年来,各地政府根据 “行政许可法”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大量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以“进一个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为标准,建立专门的行政审批中心,并将其纳人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之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政府

①贯彻依法行政原则

②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③提高办事效率

④监督其他国家机关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7. 如今,我国人民对“政务公开”、“价格听证会”、“一站式服务”等新词语已是耳熟能详。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反映了我国

A. 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增强

B. 党和政府重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发展 打造法治政府,就要加强监督力度。据此回答18~20题。 18.“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说明,政府必须自觉接受 A.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B. 人民政协的监督 C. 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D. 司法机关的监督 19. 干部“问责制”成为百姓熟悉的流行语,“问责制”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敢于负责、勇于自责的精神。“问责制”

①警示国家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廉洁自律

②使干部明确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③维护了公民基本政治权利

④表明了我国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2006年1月1日,备受瞩目的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24小时内就实现了惊人的飞跃,从1720名升至第744名,一跃而为全球人气指数第二的国家级政府网站。中国国家级政府网站的正式开通

① 是中国政府管理方式的一个创新

②是中国提高政务透明度、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 ③成为政府联系人民的桥梁和纽带

④是党和政府坚持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的表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2004年以来,济南市市委市政府办了下列几件实事:重点建设了经一路、经十路、济泺路、明湖路等一批重点道路;淘汰了市区烟控区内90台4吨燃煤锅炉,控制烟尘污染;市内5区完成对623条街巷的整治工作,玉绣河治理有明显成效;保证路灯的亮灯率在100%;有关部门在8 2个社区安装“便民信息名片”。安全事故、治安消防、食品卫生、药品管理都无一遗漏地纳入“城市平安”行动之中,确保“生活在济南,放心又安全”。这些举措是对“人民政府”的生动诠释,人们不仅感叹:“抓住了民情、民意、民生、民力,就抓住了行政的根本。”

(1)“人民政府”的含义是什么?“行政的根本” 是什么?(4分)

(2)作为政府应如何诠释“人民政府”这一概念、抓住“行政的根本”?(5分)

(3)作为政府应怎样从根本上树立起自己的权威?(6分) 22. 2006年3月24日结束的某省“两会”上,省长的一段话赢得了“满堂喝彩”。“领导干部无论地位多高,都要注意与群众感情相通。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每一项工作,我们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首先要解决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检验工作的成败和效果,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老百姓。”

⑴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领导干部工作的最根本的标准? (10分)

⑵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怎样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4分)

23.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请谈谈我国政府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1分)

24.作为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人,温家宝总理曾郑重表示:我愿代表新一届政府向大家表示,从我做起,以身作则,接受全国人民的监督。

我国的政府为什么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10分) 25.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国务院颁布的依法行政纲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行政机关应如何做到依法办事?(1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B 2. C 3. D 4. B 5. C 6. A 7. D 8. C 9. C 10. B 11. B 12. C 13. C 14. B 15. B 16. C 17. D 18. C 19. C 20. A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60分) 21.(1)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的基本原则;“行政的根本”是民情、民意、民生、民力,即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

(2)政府必须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循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工作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抓住“行政的根本”,就必须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5分)

(3)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6分)

22.(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③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我们的政府应该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以它的威望和影响力,得到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所以说,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领导干部工作的最根本的标准。(10分)

(2)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政府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4分)

23. (1)履行政治职能: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2)履行经济职能: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履行文化职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4)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5)坚持依法行政,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给以制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发展。(6)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以人为本,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11分)。

24.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责任是对人民负责;监督权是我国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0分)

25. 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学法、守法,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政府依法办事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依法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的监督,促使其严格依法办事。(10分)

第三篇:政治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重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B.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3)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重点)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重点)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重点) (1) 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 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重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重点)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的表现):

(1)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重点)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重点)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重点)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重点)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或尊重文化多样性)?(

4、

5、6组合)

8、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那么何为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2)人口迁徙。(3)教育。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文化的继承性

(1)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

(1)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2) 传统文化既有相对稳定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重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重点)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重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重点)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重点)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6、创新与借鉴、融合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着眼于古代能够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4)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6、

7、8组合)(重点)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重点)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什么的中华民族精神?(重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点) (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重点)

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重点)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4)、启示与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6、综合探究: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重点)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最重要的是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的作用。 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重点)

文化生活的“喜”:①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文化生活的“忧”:①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迎合低级趣味③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2、什么是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4、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重点)

(1)落后文化: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

②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③政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政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5、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重点)

(1)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6、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怎样克服文化生活的“忧虑”和“阴影”?)(概括)

个人方面: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人文精神;等等。 国家方面:依法管理,正确引导。 (1)、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政治上: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3)、经济上: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文化消费。等等。只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园中不懈耕耘,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重点)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意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要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4)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4.中共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7.怎样发展大众文化?(概括)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必须做到: (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大力倡导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宣传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培养人们崇尚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8.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重点) (1)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4、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重点)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点)

(1)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美德。

(2)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今天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7、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8、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和思想道德的含义

(1)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9、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重点):两者是相互相成、相互促进,是统一的。 良好知识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人们自觉树立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作出理性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人们加强学习自学性,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

第四篇:政治生活提纲

政治生活题纲

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

1. 国家的含义及其根本属性各是什么?P5---1段

2. 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怎样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简称人民民主专政。

3.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对绝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 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 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是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载入宪法。(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①只有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搞好现代化建设;②只有坚持专政的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P7

5. (1)、我国民主的特点是什么?广泛性和真实性。

(2)、广泛性和真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5---

4、5两段

6. (1)、民主和专政各自的含义?P6---小字

(2)、我国的民主和专政的关系?P6---小字

7. (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表现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权;监督权。P9

(2)、同时公民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政治义务,表现在那四个方面?P9

8.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哪三大基本原则?P10---P11

9. (1)、为什么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P10—倒数1段

(2)、怎样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P11---1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各自的情况?P16---1

2.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各自的含义及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P16---

2、3

3.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采取不同选举方式的依据?P16---末段

4.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选举方式?P17---2

5. (1)、公民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P17---P18

(2)、怎样行使(珍惜)?P18

6. (1)、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4条)?P20

(2)、民主决策有什么意义?P22

7. (1)、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组织有哪些?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2)、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怎样的?P24---1段和P25---1段

8. 村民是怎样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4条)?P24

9.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有什么意义?P26---1

10、 (1)、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即民主监督)的途径有哪些(4条)?P27---P28

(2)、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是什么?P29---1

(3)、公民应怎样行使监督权?P29---2

11.我国公民应怎样有序参与政治生活?(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行使权力的同时,自觉履行义务。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当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参与政治生活。P31

第三课

1. 我国政府的性质(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P37---1段)、宗旨和原则分别是什么?

P39---1段

2. (1)、我国政府应履行哪些基本职能(4条)?P37

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P37---3)

(3)、政府的各项职能各自包括哪些具体方面?P37

3. 政府及工作人员应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点)P39---P41

4. 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寻求政府帮助?P41

第四课

1.(1)、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1)、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

的原则。(2)、见P44---1段

(2)、政府应怎样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P44---2

2.(1)、为什么要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造福人民;运用不好,

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2)、见P47末段---P48--1段

(2)、怎样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1)、P46---2(2)、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1)、什么是政府权威?P49--1

(2)、从根本上讲,政府有无权威的决定因素?P49---2

(3)、政府应怎样树立权威?P50-51

(4)、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是什么?P49---3

第五课

1.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什么?(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即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及职权是什么?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P55---2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什么?(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有哪些?(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

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即:立法、监督、任免、决定权P55---3)

4. (1)、人大代表的权利是什么?P57---1

(2)、人大代表的义务是什么?P56末段

5. (1)、我国的政体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其组织与活动最重要的特点(即原则)是什么?(民主集中制)表现在哪些方面?(P59---P603点)

6. 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议会制?(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 (1)以人民代表大

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这一制度以人民为宗旨,真正保障了 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体

现人民了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P61---1(3)实践证明,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

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

义建设,保障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P61---2)

7.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1页—1段3点)

第六课

1.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怎样确立的?P63---

4、5

2. 当前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党

的性质、宗旨决定的。(2)P63末段---P64 --1)

3. (1)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

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以

人为本,执政为民。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2)党怎样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p68-2)

法执政。基本的执政方式是依法执政。)

(2)三种执政方式各自的含义是什么?P64

(3)为什么依法执政是基本执政方式?P65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P67---2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P67---末段

6、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核心内容、精髓各是什么?P67(理科同学不用记)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本质?P67(理科同学不用记)

8、(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P70---1)

(2)其基本内容包括哪些?(5点P70---P71)

9、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主题、职能各是什么?P71---2

10、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P70---2

11、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党制度有什么优越性P71---小字)

第七课

1.(1)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P73---2)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个P73---2)

(3)三项原则之间有什么关系?P75---1

2、 如何理解民族平等的原则?P73末段

3、公民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①民族团结的意义P74---2②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是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

4、 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是由什么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5、(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76---1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P77末段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4点,P78—79)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是什么?(自治权)其前提和基础是什么?(国家统

一、领

土完整。)

6、我国实行哪三级民族自治?自治机关是什么?(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P76末段)

7、(1)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我国宗教政策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4点P80—81)

8、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原因是什么?

答:①我国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②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调动了当地人民的积极性。

③少数民族地区取得巨大成就,是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东部地区的支援和少数民族地

区人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同作用的结果。

9、(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3点P83)

第五篇:政治生活知识

政治生活(必修二)

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广泛性表现: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六项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五项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5、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选举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直接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8、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9、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要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自己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

10、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专家咨询制度;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通过社会听证制度。

1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正确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2、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意义: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13、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方式、新方法。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怎样行使监督权利?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要负责地行使,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4、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人民的政府。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5、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6、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具体要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7、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方式和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法律途径)。

18、公民学会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意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19、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20、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要性: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重要性:有利于保障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威信;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遵守、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1、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2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途径: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关键)。这个体系,依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要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政府要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其职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2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5、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大代表的义务: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6、政权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我国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理论上: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以人民当家做主为主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实践上: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结论: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28、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因为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29、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0、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

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内容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其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3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团结的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必然性: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3、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我国的宗教事务。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4、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1)主权国家:地位: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最重要);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2)国际组织:含义: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35、联合国: 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它也有其局限性。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36、国际关系;(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3)形式:是多样的,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其基本形式。(3)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任何国家都不得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37、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1)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2)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稳定。(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8、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3)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39、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1)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解决和平与发展的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40、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2)意义:是时

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原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2)主要内容: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文化生活知识

1、

本文标签: 政治生活专题  
上一篇: 政治生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