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浅析对教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06-02-14 00:00:00作者:未知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激烈的变革创新时期,作为教育事业的主导者_教师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革新与考验。面对方方面面的教育改革,教师深感压力巨大。自2000年,国家开始搞教育改革,对教师实行量化管理,并按德、能、勤、绩的分数名次评聘:学生的成绩占40%,教师的德、能、勤、绩考核占50%,民主、领导、学生的评议占10%。评价过程中,许多评价指标的操作过程,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出现不公正的现象,对评价对象的评价客观上偏离公平公正的轨道,进而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问题
评价内容促使教师教学两手抓  教育部门一方面提倡素质教育,而另一方面却给教师按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排名次、发奖金。而主管部门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能否被聘直接挂钩,学生的考试成绩占教师评聘考核成绩的40%。因此在评聘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考试考什么,教师就什么。学生的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的命根。同时教师在紧抓教学成绩之时,还要准备各种作业,以应付各级领导对素质教育的检查指导,致使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能够真正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技巧和学生身心素质的教学方式,得不到运用。
对教师"德"的评价操作不规范  聘任制及学校给教师排名次,致使领导、教师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不和谐,甚至勾心斗角。学校用同事之间的打分考查每个教师的"德",而教师往往把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评价别人"德"的标准。
在学生评价教师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因教师要求"过严",在给教师评分时,就会不顾教师的教学实际,故意压低教师的得分,甚至给出零分的反常分数。这样,使得有些教师为了功利目的,迎合学生的口味,放低对他们的要求,以获得评估高分。有的教师由此对学生产生看法,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甚至产生敌对情绪,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评价发生偏离  现今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奖惩为目的,把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作为解聘、晋级、加薪、评职称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把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仅仅落实到奖惩上,就必然会引起教师的抵触情绪,影响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投入程度。此举不仅难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会产生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现象。
教师对评价制度产生反感  我国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是不甘平庸、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他们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最需要的是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向往的是倾注心血换来的成就感。由于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职业特点的影响,教师具有自尊心强、比较敏感等特点,这些特点使他们对以约束、"整治"为表现形式的评价制度有反感。这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就不会密切配合评价人员,使得评估仅仅是流于形式的评估,没有深入到教学本质中。
教学成绩的评价无统一标准  现在的教学评价过程,一直沿用传统的用学生考试"一分两率"的方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而此项方法颇为不科学,一是学生基础不同,统一比较不公平;二是由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致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无法真正作到横向比较。
评价形式不灵活,可操作性差   依据严格的指标体系评价教师,一般只利于淘汰不称职的教师,不利于教师发扬各自的教学风格,更不利于教学改革实验的开展。因为进行课题实验时,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学生的身心素质可能未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进行教育改革实验,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使教学成绩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一切都会导致教师为得到评价者指标体系的认可,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化、程序化教学。使教师、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
二、对策
科学确定评价教师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  教学质量评估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质量,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它不只是奖励和惩罚的机制,更重要的是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手段。只有这种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观,才容易被教师接受,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达到改进教学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改革教学成绩的评价方式  废除"一分两率"评价教学成绩的方法,采取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重点看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的评价方法。考查教师的教学是否达到了"优生强化 、中生优化、差生转化"的效果。采用学生学科成绩标准分的增长值和学生优化率、转化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利用标准分,可解决学科不同、年级不同、人数不同、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等无法比较的问题。
教师主动参与教学质量评价过程   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师不能仅作为评价对象被动地参与评价过程,应是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进行。在评价中与评价者一起合作,共同研究评价目的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结果的使用。此外,教师亲自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能够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可作自我纵向比较,不断根据新情况调整自己,达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改变评价教师的"唯分论"机制  评价教师的主体过去以教学成绩计,应从多角度评价教师的工作。如教师所获奖的论文等次和数目、所正式发表的论文数、为学校建设所提的合理化建议,是否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德育情感是否得到培养和发展等。同时,还可以考察教师是否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知识结构等。
改革对教师"德"的评价方式  对教师"德"的评价重心不应针对教师个人,针对的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德"的评估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判断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可将教师的教育行为细分为多个模块,让学生全员参与评价每个模块的内容。
正确使用评价结果  教学评价的本质功能是反馈,即包括向评价对象提供有关其工作表现方面的信息,又包括向领导提供评价对象是否需要在职提高等。况且,各媒体都在呼吁不要给学生排名次。在对待教师评价结果中,也应该把评价结果仅提供给教师,而不应公开评价结果。同时,教师可根据前后评价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作纵向比较,克服不足,改进教学。
 评价机制是一门科学,是一项系统工作。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本文标签: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