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用“过程探索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上,笔者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运用“过程探索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通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通过教师匠心独具的教案程序(含实验、实习程序)探索设计,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营造探索研究的氛围、情景和场面,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主体角色出现,通过创造性思维方式对所学知识实现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引导完成迁移运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发挥团体优势,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义,对教材中每一部分内容,精心研究、认真分析,找准探索点,创设探索情景,使整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大胆探索求知,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处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部分教材时,通过对教材深挖细研,发现教材知识比较凌乱,知识点间缺乏过渡和衔接,并且先把结论提出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打破教材原有顺序,按照认知规律,沿着科学家寻找遗传物质的过程,来处理这节课。即不是先把结论提出来,而是让学生当科学家自己发现。在写该节题目时可这样写:遗传的物质基础 ;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找到后再填上。针对知识不条理,本着有利于过程探索式教学方法,把有关载体、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内容放在最后讲;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放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后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得出。把整体设计好后,再突破每个知识点。
改革实验教学,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设计性实验。有些实验可提前做,变验证为探索,例“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到讲光合作用内容之前而不是讲完内容之后做。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并进而归纳总结出实验原理——不同种类的色素扩散速度不同造成的;有些实验边讲解新内容边做实验,例“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就是这种情
况;有些实验教师只提供材料和仪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例“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酶受pH值、温度的影响”,学生在动脑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有些实验需学生动手制作的,例“DNA模型制作”,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2 拓展学生课堂教学的外延,使课内与课外结合,构建生物学教学大课堂
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为这方面的实践提供了一个依托。为了适应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生物学教学大课堂,相继成立了“生物科技小组”、“环保小组”和“爱鸟活动小组”,设立了除“生物学实验室”以外的“生物科技活动室”、“地球村”活动室、“和平鸽养殖园”和“植物园”等一系列的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所的创设,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利用生物科技活动室和生物学实验室,实施探索性改革,学生自备材料,自制标本,独立地到实验室进行研究。对于遇到的问题,学生可利用微机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查相关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设与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大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生物科技活动室和“地球村”活动中,教师利用标本、挂图、模型以及电教设备等对整个地球的不同生态环境做了缩影,将理论知识形象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生动、逼真,也使学生及时地了解到了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有待攻克的难题,激发了他们探索生物奥秘的意识。
宽松的生物学大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创意性活动也多了起来。在第3届中学生文化艺术节中,“生物科技小组”的学生组织了一次“奇趣大自然”系列活动,该活动包括“20世纪最新生物科技动态”、“生物园”和“鲤鱼跳龙门生物学知识擂台大赛”等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活动。
“爱鸟小组”于1997年引进了45只和平鸽与信鸽,经过他们的悉心照料和喂养,现在已繁殖到300余只。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细心观察,不仅懂得了鸽子的生活习性、饮食特点,而且增加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和平的美好情感。
3 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将探索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的一切课余时间,让学生即使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也能槁生物学研究与探索,决定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课题”的研究话动,首先将实验班中的每周3节课改为两节由教师主导,另一节完全由学生自由支配。整个过程的操作如下:
课题来源是教师设计和学生设计→课题初审→课题终审→公布课题。
课题研究:学生组成研究小组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方案评审→开题报告→小组独立研究→形成研究报告(论文)。
成果总结:小组总结→班级展示→同学评论→答辩会→评审组评定成绩→结题。
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可以用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个学期,在研究过程中针对有关难点,教师及时地给予指导。改革方案一经实施,就通过两种渠道,设计出了紧贴现实生活和生物学教学实际的课题56个。
面对这些课题,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调查研究,有的学生到实验室、植物园做实验,有的到图书馆、声像阅览室查资料,有的走出校门到环保局、农药局、土地局、医院和企业等单位和部门,通过现场采访、实地考察及查阅资料等形式(甚至到农村,投入到大自然的各个角落实地取样、调查),为课题研究搜集丰富的材料。如有3位学生在研究“30年来某地区家燕的变化情况”中,利用节假日走访了9个村庄的112户人家,对20世纪70年代至今家燕的变化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划出了曲线并认真分析了家燕减少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研究性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使生物学教学迈入了一个新天地,真真实实地使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附:部分研究性课题:
1)调查高密城区与乡村大气质量状况;
2)调查高密市区内水污染情况及主要的污染源(可到环保局了解、取得相关数据);
3)农药对环境污染的调查研究;
4)搜集媒体上有关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谈一下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5)调查高密城区内的垃圾处理情况;
6)从某村(镇)人口及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看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
7)人类长寿探秘;
8)睡眠与学习的关系;
9)调查高密市的水源总体情况,谈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可到水利局或自来水公司);
10)高密凤凰公园植被考察与研究;
11)家乡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种类的调查与研究;
12)调查近10年来有益鸟种类、数量的变化(可选择1种,如家燕等);
13)芽或其他植物生长习性的研究;
14)玉米杂交实验;
15)花的生长与酸碱度的变化;
16)不同植物在共同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17)人类在20世纪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18)搜集各种媒体对生物技术的相关报道,设想一下未来生物学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19)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发表对生命起源的一点见解;
20)谈一下制作DNA模型的体会;
21)调查高密市人口(或某个村)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人口密度及未来发展趋势;
22)近亲结婚子女的遗传病发病情况调查;
23)调查周困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或某个家族的遗传病的发病情况(例色育、白化病和高度近视等);
24)调查某种农作物品种(玉米、小麦等)的更替情况,简析更替作物品种的原因及好处;
25)微机与生物学发展的关系;
26)自己设计实验,探讨不同动物的智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