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

更新时间:2006-09-09 16:34:33作者:未知

一、设计教育改革的紧迫性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再过五年,人类将进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正向多极化发展,中国改革的成功、发展中国家的振兴,极大地改变着亚洲和世界的面貌。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大变动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以微电子和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发展飞速,学科高度细分化和高度综合化日趋明显,产业革命的浪潮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产业结构和人类的生活方式、生活构造。一个世纪以来,现代设计为创造新的人类文明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一批批新产品进入亿万家庭,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几十年以“多、大、快”为特色的消耗能源型大工业文明正转向适应个人电气化、多样化、信息化、多功能、省能源、系列化、少批量、多品种方向,高技术民用化、普及化成效显著,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给设计展现了无限的可能性。知识和产品正在迅速老化。现在,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据统计,美国百货公司中90%商品是二、三十年前所没有的,再过二、三十年现在商品的90%又将消失。不少产品生产周期只有几个月、几天;美国的一些企业可在几秒钟内改变生产品种,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和需要。 

在当今世界规模的商品竞争中,技术和设计成了成败的关键。在技术、质量、功能等条件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设计成了决定胜负的因素。世界正由过去谁控制技术质量就控制市场逐步向谁控制设计就控制市场的方向发展。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也正由技术优先逐步转向设计优先。为此,不少发达国家早已把设计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核心而列入国策,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秘密武器,在发达国家,设计早已成了热门的职业。据不完全统计,仅1亿人口的日本,战后培养了近20万现代设计人才(建筑及工艺美术设计人员不算)现有200多所学校办设计专业)在校生达2万人,设计事务所有1.5万个,人均年产值三千万日元。像松下、日立、东芝、丰田等一流企业中都拥有数百名设计师从事开发。仅四千万人口的南朝鲜79年才500名工业设计人员,现在有90个学校办设计专业,每年毕业1.3万设计专业学生。另据80年统计,每一百万人中设计人员的人数为:美国80人,奥地利76人,日本75人,南朝鲜50人,芬兰50人。近几年,日本的经济不景气,但设计教育仍在发展,新的设计大学和专业仍相继设立)同时出现了新的特点,即:不只是像过去那样只在艺术、工科和师范学科里开设计专业,现在在家政学科和人文学科中也设立新的设计学科,同时以生活文化 、人类科学和环境信息等学科来构筑新的设计学科。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变革,欧美、日本等国的设计教育也在进行新的改革探索:学科的合并、交叉合作、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的改造日益明显。例如:日本千叶大学工学部已作出决定:将以特色著称的工业意匠学科和建筑学科及画像工学科合并成设计工学科,学科减少以增强学科之间的交叉。同时,日本文部省决定撤掉各大学的教养部(即基础课部)与其它学科合并,大量减少必修课程,增大学生在各专业、各学科的选修。有的国家还以课题项目为主组织各专业学生共同进行教学科研工作,以适应21世纪的人才需求。 

国际上设计教学的变革,实际上反映了整个社会对设计的理解、认识和需求的变化。设计人员不只是企业产品开发需要,在生活、产业、社会等各个领域也都需要设计人员。这些领域不是仅从事形态、色彩等造型工作,而是起到创造新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对社会提出新的假设,进而解决现实问题的职能。 

正当我们在发展工业设计的时候,国际上再次对设计的原点重新认识,重新评价现代设计的功过。在反思伴随大工业急速发展的现代设计所带来的副作用,例如:环境的破坏、传统文化的衰亡、传统人际关系的变异,种种现代社会问题都与设计背离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创造未来、造福人类的宗旨有关。不少设计师为了经济利益不惜为假冒伪劣产品涂脂抹粉、推波助澜。为此,可以说现在的设计充满着商业味的功利性和改良性,很少有真正创造的作品。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如何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设计界今后重要的课题。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六千年文明历史、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现代设计正在兴起热潮。 

80年以后,工业设计才在我国迅速发展,80年代以前,仅中央工艺美院和无锡轻工业学院设置工业设计专业。近几年,已有数十个大学开设设计专业,但是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效率较低,教学质量不高,科学研究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以轻工系统为例:有一千多万职工,44个大行业,7万多个工厂,但只有6千多设计人员,平均11个工厂有1个设计人员。1.2万个大中型企业及1800多万个乡镇企业几乎都无设计部门,设计人员奇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126家汽车厂,600家改装厂,还有300多家专用车厂,2000多家零部件厂和37家摩托车厂,由于绝大部分汽车厂规模小,技术力量差,更无车型设计研究部门,因此只好模仿,采用外国车型,甚至连模具也进口。80年代后几年内共进口轿车100万辆,耗资130亿美元。我国由于包装不善,每年损失100亿元左右。我国现有室内装饰企业约四万个,由于缺乏技术和设计力量,装修质量不好,1500个涉外宾馆的工程50%由外商承包,大量资金外流,大量轻工产品“一等原料、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状况、以及抄袭模仿的现象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这一切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设计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已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此,加快设计学科的建设和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我国设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设计教育不像艺术教育成熟,60年代只有两所院校,原来只在艺术和轻工院校里设置,现在综合大学、工科和师范院校中也纷纷开设设计专业,中专和成人教育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代设计的几个主要学科专业,我国已建立,设计学科除博士层次尚未建立外,硕士、本科、专科齐全。 

解放后,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设计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材辈出,成果卓著,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现代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历史较短,与国际先进水乎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就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教育思想和方法陈旧 

目前,我国的设计教育还普遍存在专业求多求全,专业划分过窄,专业界限太清、缺乏交叉综合。教学方法为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家长式,以传授技能为主的师傅带徒弟等方式,缺乏启发式,缺乏对话研讨,忽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2.培养目标不明确,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三面向”“四有”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无疑设计教育的目标为:培养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类高级设计专门人才。大学培养工程师这是在50年代学习苏联的一种模式。纵观世界还未看到有一个学校能在四年中培养出高级的设计人才。一般来说,在发达国家,像家电行业,必须大学毕业后在企业设计部门至少从事5年设计实践,在汽车行业则需10年以上才能独立从事本专业设计工作,要有相当水平则需10~20年时间。因为很多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学到。怕培养目标写得不高就不是高校,就水平不高的想法是不对的。现在设计教学中专业设置和专业覆盖面大窄,知识老化、方法陈旧,目标过高或目标不清的状况直接影响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根据国家教育的总目标和专业的实际情况,从国情出发,正确确定各级各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国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说大多流于形式,更无课程体系来保证,因为不少人认为这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文字工作,对培养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国外,培养目标作为办学宗旨、理念,十分明确,而且与课程体系相一致,这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前提。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有待建立 

大量事实证明,学生的质量和水平,重要的不取决于学什么专业,而取决于所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从中获得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现在我国的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不明,主于课程、学位课程及其内涵、目标都不清,教师上课随意性大大,课程名称不规范,因人设课,盲目随意增加课程的现象还依然存在。 

此外,特殊专业的整体培养机制,以及继续教育和培训体系还有待建立。 

4。结构体系不完善 

设计专业现有硕士、学士、专科及中专四个层次的人才结构体系。如何进一步明确各层欢的分工任务,各自办出特色还不够,存在盲目追求高层次教育,没肴在各自层次上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现在中专与大学开设的课程差不多,一方面存在中专有攀高的问题,但也反映本科的特色优势不足的问题。 

5。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①教学内容陈旧,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而课程内容仍以不变应万变;②专业知识面太窄,适应性不够;③轻理论重技能;④专业与基础脱节;⑤设计艺术与科技脱节,科技知识太少;⑥重纸面和模型效果,轻综合能力训练;⑦学生负担过重,布置作业缺乏科学性,学生忙于应付,不利用培养学生创造和自学能力;⑧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大多数设计专业,由于投入不足,专业书籍缺乏,工作室太小,设备简陋,计算机及现代多媒体设备不足,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科研的需要 

6。教学科学管理较弱 

现在设计艺术专业普遍强调专业特点而缺乏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有的教师上课放任自流)养成学生自由散漫。教师打分随意性大、感情用事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文件(大纲、计划、教材等)不全,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7.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现代设计学科发展快,师资缺乏、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不合理,本科教本科、专科教本科等现象还存在,同时,有一部分教师由绘画、工艺美术和图学、机械、材料等改行,缺乏工业设计的实践和全面系统训练,尽管有高职称、高学历,但从事新学科工作尚显不足。留校教师比例太大,不利于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不少专业教师缺乏市场、工程等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一些专业教师流动性大,热衷于创收,教学已成第二职业,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自我提高意识淡薄,教师知识单一,有待更新、充实、提高。 

8,办学效率不高 

现在设计专业普遍按纯艺术类师生比招生,且安排固定教室,班级人数少,有的学校师生比为1:3,与国际上相比差距较大。 

9.“产、学、研”体制有待建立和完善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科学技术、设计开发力量,学校又缺乏市场和商品化实践基地,建立互补、互利的“产学研”机制对企业和教育部有帮助。但由于企业承包,厂长普遍急功近利,缺乏长远规划,难以把产学结合提到议事日程上。 

10.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 

现在国内设计专业的办学模式,缺乏创造性和特色,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以照搬外国办学模式开始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美国化”,解放后又照搬苏联的模式,改革开放后,我国又派人到各国去留学,又引进了一些模式。近几年工程教育又有偏向美国模式的倾向,盲目追求、模仿西方的办学模式在现代设计教育中还比较明显。学习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各国的办学模式都有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适合中国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和各校特色的办学模式。 

11,学生素质不全面 

由于招生方法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的问题,设计艺术专业学生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尤其外语、数理)知识面窄)综合能力不够,不少学生行为习惯较差,这个问题不但企业反映大,还直接影响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革改革的思考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性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要求我们必须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以培养出能够适应和引导21世纪发展的优秀人才。能否做到这一点,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 

教育改革首先是观念更新,是教育思想的转变。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是根本目的。教育改革不只是政府行为和教育机构的任务,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心。教育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必须让所有的师生积极投身到这场迎接跨世纪挑战的改革中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以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高等学校正由原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高度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旧体制逐渐形成国家统筹规划、宏观管理,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原来的国家包培养、包分配,转向交费上学,毕业后自主择业。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订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多样化选择。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因此,教育改革与经济改革还不相适应,而设计教育与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的改革相比,又有明显差距,为此,必须加快设计艺术教育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 

1.设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设计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组成部分,为此,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经验、方法、坚持“三个面向”,从国情出发,优化办学模式,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克服盲目照搬西方办学模式的倾向,逐步形成适合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学课程体系。 

2.要把全面素质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 

随着信息化和国际化时代的到来,设计领域的扩大,未来社会对设计人员的全面素质要求将更加突出 。 

当前,整个世界文科教育的总趋势是,通过学科调整和建设,加强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1983年召开的世界大学校长讨论会一致认为:理想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三条标准:一是有专业知识,要掌握本学科的方法论;二是将本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与其它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三是有良好的人格品质。 

在西方国家青少年中,吸毒、暴力、乱伦等“富贵病”成为较普遍的现象。面对经济增长与道德沦落的二律背反,西方国家重视道德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4年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把对学生进行促进个人良好品德的教育规定为美国2000年国家八大教育目标中的重要内容。日本政府提出:德育是关系日本21世纪命运的关键,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西方发达国家还在文科教育中调整并加强了德育教育,并在以下四方面进行德育内容改革:①注重对共同核心价值观的讲授;②注重对社会规范和民族精神内容的选取;③注重有关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技能训练;④注重选择培养学生道德认知力的内容。 

长期以来,设计艺术教学体系中忽视了德育教育和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尤其现在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一些学生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怕劳动,缺乏学习自觉性和毅力,心理素质较差,经不起困难和挫折,不少学生憧憬、追求西方艺术家“风度”、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贪图安逸,不求上进,生活懒散,唯利是图,行为习惯较差,群体协作意识淡薄,缺乏强烈的敬业精神、事业性和历史责任感,学校中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尽管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若不加重视,势必造成危机。 

设计艺术教育旨在培养两个文明的创造者。因此,设计师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和道德素养。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要克服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设计艺术教育一定要深入生活,与民众相结合,只有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民族文化、热爱自然的设计师,才能设计出真正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作品。设计师只有动情,才能使其作品动人、动心。松下幸之助讲过:道德如水,人喝了污染的水会生病。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如何纯化育人环境,搞好德育教育是设计教学的头等大事。 

3,抓住学科特色,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高等教育中,质量是生命,特色是优势。设计教学的改革关键在抓好学科特色,深入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设计学科与艺术学科相通而又有鲜明特色,设计学科有很强的科学性、时代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生活文化、市场等因素而不断变化。 

画家可以从构思到制作一个人完成,通过作品将作者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修养、风格和技巧展现给观众。而设计师,尤其是工业设计师通过由他设计、由工厂生产的作品,不但要反映设计师的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广大消费者的功能和消费需要,要满足工厂的技术要求,要及时反映时代的科技成果等。工业设计师必须靠群体才能完成,从开发到生产,周期较长。 

设计师以创造未来,造福人类,创造新的“人类棗自然棗社会”,创造新的人类文明为己任。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领域不断拓宽,电子计算机、现代高科技在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设计领域正在发生由量到质的变化。因此,我国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学模式已不能再适应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必须加快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自身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设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系到能否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的关键所在。 

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部分院校还处在 

建立或完善工业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阶段。加上各校情况不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慎重,要深入调查研究,以点带面搞试点,取得经验再加以推广。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一定要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商品“物以稀为贵”;文化则以特色著称。失去特色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设计教育也不例外。 

现在绝大部分院校都热衷于模仿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办学模式,硬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缺乏自身的特色。可以说,没有特色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和缺乏竞争力的教育,抄袭和模仿决不是设计的本质,教学也一样。由于各国条件不同,设计教育既要与国际接轨,主要还要从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本国优秀传统、产业、文化及人才的优势,发挥本地区、本学校、多学科的优势来制订学科方向,设置专业及规模,办出自己的特色来。以日本工业设计师摇篮著称的日本干叶大学工学部工业意匠学科的四位博士导师,94年10月来我系访问看了教学成果展品后赞叹不己,认为比他们的水平高得多。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马蒂斯教授来访后也作出了同样高度的评价。其实在总体学科水平上,尤其是科学研究等方面,与他们存在一定差距,但正是我们系的办学特色令外国专家佩服。 

今后的设计教育应该有同样的目标,但不是寻求统一的模式,而是发展自己的特色,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尤其在整个世界由物质不足转向精神不足的时代,特色教育显得特别重要。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 各专业的主干、学位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比例及衔接关系。 

② 各专业知识板块的比例关系,如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与其它通识课程的比例。 

③ 要充分考虑各层次的不同要求,防止目标过高,教学内容、要求混乱的情况。 

④ 要充分考虑各专业的特色及专业间的交叉,以培养适合国情的一专多能、适应性较强的人才。 

⑤ 必修与选修的比例关系。应尽可能减少必修课程,扩大跨专业,跨系甚至跨学校的选修,以培养未来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⑥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课程体系建立和改革,要完善和强化有特色的主干课程,逐步淘汰或减少过时的课程:增设和取消课程都要持慎重态度;新的课程体系与老的体系有很大变动时、应通过个别专业、个别班级搞试点,不宜轻率地全面推开。 

⑦ 要处理好课程体系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台专业教学有其自身规律,不是企业生产产品,要维护课程体系的严肃性,一般必须有一个循环的试验,甚至更长。每年可以着重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体系不能轻易变动,每门课程必须是成熟的、完整的)不能把某一课程的一个环节或一个课题作为一门课来开,以免课程名称的混乱。 

要处理好现代手段和基本功的关系。国外已办全部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设计专业。无可置疑,计算机是很重要的设计工具;但是无论计算机如何先进,尚不能代替人的创造和感觉。因此,在掌握计算机以前,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会有碍于创造和感性的训练。 

⑨ 处理好面向现实和未来的关系。教育十年树人,必须超前,但也要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⑩ 处理好借鉴外国经验与立足国情的关系。世界各国在工业设计学科发展的初期,都经历过学习模仿的阶段,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的背景不同,人才需求不同,观念和方法不同,不少课程内容与现阶段国情是不相符的,不宜照搬。 

⑾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要在课程体系中保证一定的社会实践,如果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有参加一个工程全过程的实践,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更强。 

⑿ 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现在入学的艺术类学生,绝大部分经过几年业余专业训练,有较好的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然而,入学后仍有1一2年的素描:色彩课程,这方面的进步其实也很小,对专业的帮助并不大,到三年级上专业课太晚,毕业生在这方面反映较大。 

⒀ 要处理好教学科研的关系。 

⒁ 课程体系不仅要体现科学性、综合性、先进性,还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柱。 

⒂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教学内容及方法是确保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关键。教学内容既要广而新,又要有一定的深度。教学方法要启发式、讨论式,要加强师生对话,自由研讨。通过每门课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全面的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进行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实行学分制和制订新的管理体制,否则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4.加强学科改发 

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原来很有特色的专业,尽管师资力量很强,办学条件较好,但由于专业面窄,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忽视了学科改造,造成生源不足)分配困难的情况。国内外一些高等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加强学科改造而成为热门专业的例子举不胜举。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三个面向”,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强化特色,一定能深受社会欢迎。 

设计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但决不是把学校槁成创收实体、拆墙办公司,也决不是像唱流行歌曲那样来建立课程体系。学科改造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5.关于模式、类型和层次 

我国的设计教育尽管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需求大,人才供求矛盾突出,按现在设计教育体制和培养速度,我们正在拉大与国际的差距。我国数以百万、千方计的企业何时能都分到一个设计人员呢?产品抄袭模仿、大起大落状况又何时能结束呢?在“入关”后,我们很多好的产品没有优秀的设计如何能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呢?无疑光靠封闭式学院派的教育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学校学科、专业界限,多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培养设计人才。 

①设计教育现在主要通过艺术和工科两种模式培养设计人才,今后还应在师范人文、社会、经济等学科培养面向未来,具有高素质和特长的从事设计文化、设计经济、设计管理和研究的复合交叉型人才。 

②应培养三种类型设计人员,即:实务型、协调型和决策型人才。 

实务型:是大量从事具体设计工作的第一线人员,是现在培养的主体。 

协调型:是指具有设计能力而主要从事设计管理参与各方面协调等工作。这类人才不要、设计技能很过硬,但要有根强的协调说服能力,以加快科技成果及设计成果的商品化进程。 

决策性:是指主要从事现有商品开发规划,设计研究及未来社会需求预测、规划研究等工作。这类人才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全面的素质和综合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设计教育主要停留在实务型上,后两种人才十分紧缺。 

③办学层次:现在高等设计教育层次主要为硕士、学士、专科。除史论有博士学位外其它学科还无博士课程。目前,国外有博士学位的设计学科很少。在日本虽有三个学校可以授予,但目前只有千叶大学有工业设计博士生,今后要加快建立设计学科博士点。 

博士课程,主要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素质,能从事设计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理论研究的高级科研、教学人才。似理论研究为主,并要求有独创住见解和学术建树,要防止把博士培养成“窄士”。 

硕士课程,主要培养能从事设计科学的应用研究及开发设计的科研、教学人才,有较好的理论素质和设计能力,有一走的“发现”能力,和较好的外语、计算机能力。 

学士课程:主要培养能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研制和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设计人员,要有过硬的一专多能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专科课程:主要培养在企业设计部门第一线从事具体设计制作及管理的设计人员。 

6.建立设计教育的社会体系 

建议: 

①设计教学要从幼儿抓起,并将中小学纯美术教学转变为美术初步设计相结合创造性必修课程。要加强动手能力的手工劳作。 

②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各地应补充传统文化产业内容并作为必修内容,以从小培养儿童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同时确保地方产业后继有人,例如,景德镇陶瓷,常熟花边,宜兴紫砂,苏州刺诱,无锡泥人,山东草编,浙江竹编等都应作为当地中小学美术课中必修的内容。 

③加强设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鉴于我国紧缺设计人员,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解决社会需求。 

现在企业中,绝大多数设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者化,专业面过窄,方法陈旧,信息闭塞,设备简陋,加上资料少,外语水平低,很少有机会提高,因此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建议制订政策,建立定期、限时进修制度,把继续教育作为考核设计人员和企业的重要方面来抓。 

④要进行利用各种媒体向所有的民众进行设计普及教育。要把设计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组成部分,广泛宣传,人民大众不仅是消费者,又是设计者,民众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普及设计知识,开展“一人一品”“一厂一品”、“一乡一村一品”等小设计活动,发动广大群众发掘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产品,对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产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大学”,我们要把设计教育从大学的课堂里解放出来,交给企业家,作为企业发展的武器,交给民众,成为生活的必需,最终变“学校办社会”为“社会办学校”,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 

7.加强设计教育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的成果从来都是衡量一个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设计教育停留在单一的技能训练,轻视设计科学的理论及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国内设计院校、设计学科都无象样的科研设施,设计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很少,加上学校科研条件困难和基础研究清苦,从事者更少,与人文、社会、自然科学领域相比,无论数量、质量都有很大差距。这是与具有几千年传统文化极不相称的。设计教学不同于作坊培养艺徒;有其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可是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把设计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跟着感觉走,凭经验传授,作品说明一切的现象还十分普遍:教师、工匠、设计师是不同的三种职业,设计师和工匠以设计制作优秀的作品为目标,而教师则以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为“产品”,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本质上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素质要求,不能混为一谈。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加强设计教学的科学研究已刻不容缓。 

8.建立研修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他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我国目前的工业设计师资主要来自三方面:①美术和工艺美术;②工程,如图学、机械、材料;③美学和艺术学理论。这些领域的知识都是必须的,但由于我国工业设计刚起步,缺乏象在世界一流企业设计部门长期从事设计实践后来转入教育的优秀人才,即使到国外留学和在国外企业短期实践,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 

此外设计学科师资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 

建议:利用现有办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建立1-2个具有现代化设施和能进行多学科培训的综合性师资研修中心,定期定时进行培训。同时,要把教师的限期进修(如之年内必须进修一门新课)及成绩作为考核晋级的重要依据。 

9.改革现行招生制度 

亚洲各国几乎都是考试“王国”,名目繁多、劳命伤财。现行设计类程式化的招生以按专业优先的方法很难检验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造能力。现在很多考生不是对专业十分了解而报考的、而是因为文化课不行才转学设计艺术的,因而不少学生虽然美术基础较好但文化素质较差,后劲不足。工科类入学的学生中也存在文化成绩很高,会读书,但缺乏创造精神和较好的艺术修养的情况,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与招生制度有一定关系。中国是人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每年有数以万计的考生报考设计艺术专业,竞争十分激烈,招生制度是指挥棒,只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试选拔方法,一定能选拔出一大批既有较高文化素质,又有较好专业基础和特长的多种优秀人才。建议招生考试由技能选拔转向考核学生的全面素质,专业适应性,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要不拘一格发现招收人才,改变一次考试一锤定音的传统方法。 

10.加强设计教育的宏观管理 

近几年设计学科迅速发展对推动我国工业设计事业,满足社会需求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状况确实令人忧虑,同一学历各校之间学生质量差异很大。为此,建议教委要制订规范,既要积极支持,又要加强宏观管理,定期组织专家组考评,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当前要抓好重点学科建设,支持老学科的改造,建立国内空白学科、宏观合理调整专业布点,宏观控制开设低效益重复专业,防止设计教育大起大落。 

上述思考提出来和大家一起研讨,不妥处敬请各位同行和领导教正。 

江泽民同志指出:“本世纪90年代到下世纪中叶,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紧紧跟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吸收和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从事着各世界四分之一人口服务的伟大事业。我们坚信,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设计教育必将和其它事业一样充满希望。21世纪必将是中国设计艺术教育辉煌于世界的时代!

本文标签: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