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给心灵多洒阳光

更新时间:2006-02-22 00:00:00作者:未知

面对正值16-18岁、心理和生理都很不成熟的青少年,面对自认为在中考中失利、不情愿进入职校的学生,面对一些来自贫困或单亲家庭的孩子……江苏省武进职教中心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为江苏省首批心理教育实验学校,近年来,武进职教中心学校先后承担了《目前技校学生心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和《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发展性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随着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心理课题研究的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大有好转。在学校各项改革措施配套下,学校毕业生不仅很是“抢手”,而且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找到了做班主任的兴趣

  心理教育,是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用自己的创造谱写学生辉煌的奠基工程。学校组建了由职能部门领导、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组,从班级工作、学科教学、心理辅导及氛围营造等方面开展扎实的研究工作。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课题组结合研究工作,采用集中听课、分组讨论、交流心得等方式,多次组织成员集中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行为研究法》等有关理论文章和指导性文件,选派骨干成员外出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培训,使课题组成员不但接受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学到了一些进行心理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方式方法,而且在学习、培训、研究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成长。于老师是当过4年班主任的年轻教师,工作责任心强,但上一届学生管理效果不太好,这一届班级又出现了一连串问题,自我感觉付出没有得到回报,造成心态失衡。暑假,他参加了学校心理教育培训班,特别是听了“如何提高班主任的EQ”的心理辅导课后,顿悟到要在工作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的EQ。他运用学到的辅导方法,通过一系列活动自我调试心态,恢复了开朗的心情,重新找到了做班主任的兴趣,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生活重新充满了情趣。

  学生变得自信开朗了

  武进职教中心的老师们在心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领悟到,不能把心理教育囿于程式化,应该渗透在日常的班级工作、学习、生活中,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

  主题班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班主任根据学生实际和班级特点,与课题组沟通,通过方案讨论、节目编排、活动开展与活动后的总结反思等环节,不断提高班会质量。针对进入高中的学生常常与父母疏远、甚至顶嘴吵架的代沟现象,班主任黄老师设计一系列班会活动,使学生学会人际沟通的有效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撰写有关如何与父母交往的论文。从立课题、拟调查提纲、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建议和对策,全由学生小组独立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亲情,消除了隔阂。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亟待开发的富矿。课堂上从知识的回顾、新课的导入、学习活动的展开、练习内容的设计,乃至教师的语言、神态等,处处都可体现心理教育的功能。职中的学生常因中考失利的阴影,自我评价低,自卑感较强。教制图课的奚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尽量创造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表扬,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通过一学期一系列活动设计以后,课堂学习气氛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变得自信了,思路开阔、发言积极,教学效果良好。

  以多样的形式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学校在校园广播和宣传专栏中开辟专题节目和专栏。校园心理教育宣传专栏刊登从《班主任之友》、《心理辅导》等报刊杂志或有关网站下载的心理教育文章,吸引许多同学驻足浏览。有的同学不愿意在办公室以学生对老师说话的方式倾诉心事,而愿意在特定的环境里以朋友间交谈的方式诉说心中的苦衷,学校开设了心语室,由三位资深老师负责接待,确保前来咨询的同学都谈有所得。有同学不愿意与老师面谈,设立悄悄话信箱提供了方便,学校有四位老师负责回信,满足学生书信谈话的需要。

  对于一些学生中比较共性的心理教育需求,课题组阶段性地在一些班级安排了团体辅导课,这种团体辅导课不是讲心理教育的高深理论,而是谈生活中活生生的个案的剖析,透过问题现象分析本质,重在养成良好学习心理品质、人际关系、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这些辅导课全部由教务处分阶段列入课表,由6位教师经过精心备课,书写教案,具体实施。

  提高了整体心理素质

  毋庸讳言,职业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学习习惯差,而且思想素质和组织纪律观念也差,缺乏应有的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武进职教中心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影响学生的心理,使他们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从消极应付到积极参与。心理健康知识在校园里、同学间越来越广泛传播,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问题时,开始知道如何解决,找谁解决,不再束手无策、惊惶失措、郁郁寡欢了。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与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绝大多数同学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度过青春期,形成了健康、向上、和谐的群体交往氛围。

  心理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发展。班主任在工作中体会到,学生的好多“品德”问题在心理教育上找到了答案,不少靠纪律约束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心理疏导迎刃而解。转化学生的心理教育的个案研究的不断积累,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化构建了平台,找到了一些解决职中学生共性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李老师班上有两位男女同学关系甚是密切,李老师帮助他们走出了青春期的“美丽误区”,并将这一成功的个案延伸到班级整体。她在班级工作中努力抓好班集体建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班级奋斗目标、组织建设、人际关系、教育活动等各方面进行讨论,形成共识,用集体的正确舆论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她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成为主体,从活动中接受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各方面的教育,渐渐走向成熟。组织男生与女生配合,尽量减少一对一、单独交往的机会,这样既满足异性交往的需要,又为集体服务。针对在外部世界的诱惑下,青春时期的中学生极易在人生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甚至发生性失误的现实,她把性教育内容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观察学生在心理、生理上的细微变化,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耐心细致地引导他们迈好青春第一步。

  武进职教中心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完善学校的法制教育,促使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近年来,学校无一例违法犯罪事件。

个案:他提高了自控能力

  小金,男,职高三年级学生。纪律散漫,经常迟到、旷课。性格倔犟,脾气暴躁,爱打架。时常因为一点儿小事情与同学大打出手,甚至把同学打伤,赔偿医疗费。事后,他也知道错了,就是当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案例分析:小金的父亲是个脾气粗暴的人。如果儿子有了错误,他从来不给儿子说道理,只是粗暴地打骂。母亲则是一味护着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金,任性而偏激,遇事不知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发泄,受其父亲影响,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攻击性行为来渲泄。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小金都属于不受教师和同学欢迎的后进生。

  由此可见,小金具有较强的攻击倾向,他存在着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是一个典型的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学生。他的攻击特征是创伤所导致的报复心理。

  辅导方法:1.尝试“情感教育”,主动接近他,认真倾听他的心声,让他渲泄自己的情绪;帮助他认识过激行为的危害性,经常给他讲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让他懂得打人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告诉他在冲动产生时可以采取的克制方法。例如:要有面对问题的勇气;让他的好朋友们知道他有这样的坏毛病,请他们时刻提醒自己;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假如被攻击的是自己,自己会有何感想,别人受到了伤害,自己也一定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3.教给他一些正确的渲泄方法。例如,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大声地吼叫;在运动场上活动;看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籍;听自己最喜欢听的歌曲等,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这样就不会总想着打架了。

  4.在班级的文化活动中,发挥他头脑灵活、精力充沛的长处,给他分配一些工作,使他从不受欢迎的“后进生”角色进入到主导作用的“组织者”角色,让他找到内在能量正常释放的渠道。

  5.与家长密切联系。经常到他家中家访,把他在学校中的点滴成绩、进步告诉其父母,让其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儿子是有出息的。同时将他喜欢打架可能造成的危害直言不讳地向其父讲明,并把其性格的成因也委婉地告诉其父,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请他尽量改掉自己的坏毛病,给孩子做好榜样。

  辅导效果:由于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密切配合,小金的攻击性行为已经大大地减弱了。与别人有了矛盾不再用拳脚来解决,学会心平气和地讲述,实在自己解决不了,他还会找老师或班干部帮助处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他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主题班会上他主动上台唱歌,篮球比赛时他踊跃上场,为班级争光。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