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公文校核工作的三点心得体会[全文5篇]

更新时间:2022-11-14 22:22:02作者:未知

第一篇:公文校核工作的三点心得体会

公文校核工作的三点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文校核工作的三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党委机关公文处理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公文权威性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党委机关的对外形象。公文校核是公文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好公文校核关,事关公文的质量与效用,责任重大、马虎不得。作为区委办公室负责公文校核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从自己近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切实体会到:公文校核工作要做到“四个突出”,确保“零差错”。

一是坚持公文行文原则,突出严肃性。为保持公文的严肃性,避免公文过多过乱,有效减轻领导负担,校核人员在公文校核中应坚持“三行三不行”的'原则,严把行文“初始关”。所谓“三行”:一是中央和省、市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工作部署需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到基层的,行文;二是区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或区委常委会议议定的重要事项需要下级贯彻执行的,行文;三是必须告之基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其他事项,如举办全区性重大活动等,行文。所谓“三不行”:一是凡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有明确规定,且政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贯彻执行中又没有发现新的情况和问题的,不再行文;二是一般性的工作或部门工作,不以区委或区委办的名义行文;三是凡属政府职能和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以区委或区委办的名义行文。同时,还应坚持做到急件急办、特事特办。对于特别紧急的公文,在符合办文程序和保证公文质量的前提下,要加班加点,保证文件按时限要求处理。为防止公文在送领导审签时积压时间过久,应及时通知领导的联系秘书,提醒领导做到随看随签,从而保证公文的时效性。

二是把握公文实用效力,突出政策性。确定需要行文后,公文校核的第二步就是把住政策关。党的机关所制发的公文在思想内容上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体现党委的决策意图,体现社情民意,这样的公文权威性才大、执行力才强。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采取三种校核方法:一是公文对照。对政策性很强、一时吃不准的公文,校核时把中央、省、市相关公文找来,与本级公文逐条对照比较,看本级公文的政策规定是否与上级文件的相关规定一致,本级文件拟出台的新规定是否符合宣州实际,是否切实可行。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繁琐,但很实用,能够有效避免公文出现政策偏差。二是部门参与。凡涉及部门工作的,必要时请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公文的讨论研究,涉及多个部门的,校核后请各部门会签,使公文与上级不同机关相应公文的规定一致。

三是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突出实用性。区级因与乡村和基层干部群众紧密相联,制发的公文必须结合基层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利基层更好更准确地贯彻落实。校核公文时力求把握“三点”:一是主题鲜明。一个公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提出明确的意见、措施和办法。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说得清清楚楚、完完整整,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隐晦含混,让执行机关的同志猜。二是便于操作。向基层发布的公文,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让基层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做,达到什么标准,有什么要求等等。如部署工作或开展一项活动,就必须提出目标任务、内容、方案、要求等。三是科学预判。指导工作的文件,在内容上应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对事物的发展要作出比较全面的科学的预估,以防止片面性。有关临时性工作的公文要特别注意现实可行性;时效较长的公文,要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公文在一个时期有效,防止出现政策朝令夕改。

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做到出手的每一份文件都是“精品”,确保政策上不出偏差,内容上不出纰漏,文字上不出差错,格式上不出“洋相”,的确不易。我将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树立严肃的校核态度,多学习、多请教、多思考、多探索,和其他文秘工作人员一道当好“守门员”,把办公室公文处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二篇:公文校核工作的三点心得体会

党委机关公文处理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公文权威性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党委机关的对外形象。公文校核是公文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好公文校核关,事关公文的质量与效用,责任重大、马虎不得。作为区委办公室负责公文校核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从自己近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切实体会到:公文校核工作要做到“四个突出”,确保“零差错”。

一是坚持公文行文原则,突出严肃性。为保持公文的严肃性,避免公文过多过乱,有效减轻领导负担,校核人员在公文校核中应坚持“三行三不行”的原则,严把行文“初始关”。所谓“三行”:一是中央和省、市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工作部署需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到基层的,行文;二是区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或区委常委会议议定的重要事项需要下级贯彻执行的,行文;三是必须告之基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其他事项,如举办全区性重大活动等,行文。所谓“三不行”:一是凡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有明确规定,且政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贯彻执行中又没有发现新的情况和问题的,不再行文;二是一般性的工作或部门工作,不以区委或区委办的名义行文;三是凡属政府职能和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以区委或区委办的名义行文。同时,还应坚持做到急件急办、特事特办。对于特别紧急的公文,在符合办文程序和保证公文质量的前提下,要加班加点,保证文件按时限要求处理。为防止公文在送领导审签时积压时间过久,应及时通知领导的联系秘书,提醒领导做到随看随签,从而保证公文的时效性。

二是把握公文实用效力,突出政策性。确定需要行文后,公文校核的第二步就是把住政策关。党的机关所制发的公文在思想内容上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体现党委的决策意图,体现社情民意,这样的公文权威性才大、执行力才强。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采取三种校核方法:一是公文对照。对政策性很强、一时吃不准的公文,校核时把中央、省、市相关公文找来,与本级公文逐条对照比较,看本级公文的政策规定是否与上级文件的相关规定一致,本级文件拟出台的新规定是否符合宣州实际,是否切实可行。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繁琐,但很实用,能够有效避免公文出现政策偏差。二是部门参与。凡涉及部门工作的,必要时请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公文的讨论研究,涉及多个部门的,校核后请各部门会签,使公文与上级不同机关相应公文的规定一致。

三是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突出实用性。区级因与乡村和基层干部群众紧密相联,制发的公文必须结合基层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利基层更好更准确地贯彻落实。校核公文时力求把握“三点”:一是主题鲜明。一个公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提出明确的意见、措施和办法。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说得清清楚楚、完完整整,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隐晦含混,让执行机关的同志猜。二是便于操作。向基层发布的公文,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让基层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做,达到什么标准,有什么要求等等。如部署工作或开展一项活动,就必须提出目标任务、内容、方案、要求等。三是科学预判。指导工作的文件,在内容上应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对事物的发展要作出比较全面的科学的预估,以防止片面性。有关临时性工作的公文要特别注意现实可行性;时效较长的公文,要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公文在一个时期有效,防止出现政策朝令夕改。

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做到出手的每一份文件都是“精品”,确保政策上不出偏差,内容上不出纰漏,文字上不出差错,格式上不出“洋相”,的确不易。我将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树立严肃的校核态度,多学习、多请教、多思考、多探索,和其他文秘工作人员一道当好“守门员”,把办公室公文处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三篇:浅谈公文校核的要点

浅谈公文校核的要点

——江一坚

党的机关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如果出现差错,其负面影响有时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务必要严把公文校核关。在工作实践中,我感到提升公文校核水平,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先排后校。公文文稿起草完毕后,首先按照规定格式排版,打印后再作校核,以避免校核时出现两个版本不一致的现象。如一次,有一份申报省级文明单位的报告,校核人员的是起草后打印的文稿,没有校核正式排版的文稿,结果正式印制时,由于印刷厂的同志不清楚使用何种文种,将“报告”误印成了“请示”,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逢文必核。校核公文时,不管篇幅长短、字数多少,内容如何,都要认真加以校核,不能因为有的文稿篇幅短、字数少,内容简单就放松校核,或者不去校核。如一次,遇到一份组织干部职工,通知要求各单位于10月15日前上报参观人数。由于通知的内容是参加摄影展,校核人员没太重视,没有认真校核,结果文中“9月15日前上报参观人数”的错误没有校出。使通知下发后,要求上报时间比下发通知的时间还早,闹出了笑话。

三、每字必核。一份公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通顺、简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是否准确、规范、严谨等,都要坚持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地校,一个字一个字地核。校核文字量大的文稿时更要精力集中,不能有任何疏忽。有一次,校核人员校核一篇比较长的文稿,由于到最后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对公文抄送范围的校核。该公文应抄送省政协党组书记、副书记,结果印出后却成了“省政协党组书记、副书记处”。一字之差,使收文单位产生了歧义。

四、校写分离。只要条件允许,公文起草和校核最好由不同的同志来进行。因为,公文起草人员在起草文稿过程中思维模式和视觉模式已经形成,若起草好的公文文稿再让其校核,就很可能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甚至是明显的问题。

五、急文稳校。校核工作实践证明,出错率较高的公文往往是急着要发的公文。校核人员在校核时急于出手,往往不能平心静气,导致出错率较高。因此,在校核工作中,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越是急件越要沉住气、稳住劲。如一次,校核汇报去年工作的报告。报告中先后两次出现“今年工作如何如何”,很明显,时间上出现了错误。但当时由于报告急着发出,这个明显的错误并没有在初次校核中被发现。

六、发前再校。公文印好后,发出前还要进行最后一次校核,这可以说是公文校核无差错的最后一道防线。有一次,校核人员对一份报告认真校核后,送到印刷厂排版印发。印好后,工作人员又认真看了一遍,发现公文中出现一段和报告完全无关的内容,经了解是印刷厂的计算机在编排过程中出现乱码现象。幸而在发前再校了一遍,错误得以及时纠正。

第四篇:文件校核工作程序浅谈

世间万物都有序。序,顺序,即规则,即条理。文件校核工作同样也具有内在的规则性。在文件校核工作的实践中,此种规则性经过提炼、归纳,逐步形成为程序。文件校核工作程序,就是从事文件校核这项工作所必须依循的规程和次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八个环节:

一、接收文件

这是整个文件校核工作的起始点,大体包括以下四项工作内容;一是签收。二是核对。三是编号。四是登记。

二、初步校核

这是一个重要环节,一般采取个体初校与群体初校两种形式。一般来说,较为简单、字数不多的文件,通常选择个体初校形式,由文件主校人自行初校即可;而事关全局的重大方针政策性文件,则大多数选择群体初校形式,由文件主校人把文件复制后分送众人共同进行初校。文件初校环节有三:一是对文件发布形式进行初校。二是对文件中的政策规定进行初校。三是对文件的文字和格式进行初校。

三、意见汇总

意见汇总就是集思广益。集思,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广益,是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意见汇总环节,同样是处理初校意见的环节。就作为初校对象的文件来说,初校后肯定会出现行或不行两种估价。对经过初步校核、认为可行的文件稿,文件主校人汇总出一个综合修改稿,在报经部门负责同志审核同意后径转下一工作环节。

四、送印清样

初校汇总后的文件综合修改稿大多比较杂乱,通篇涂改填删,字迹不易辨认。待文件清样印出后再予报批或送往有关部门征求意见。送印清样这一环节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送印清样前要将文件综合修改稿报请部门负责同志审定,不论文内改动多少,均应履行这一审批手续。二是要注明所需清样份数和限定退回时间。三是要进行登记。送印清样属于文件的移交,为了明确责任,一定要在送印时进行登记。四是要装信封或文件袋密封后送出文件印制部门。

五、征求意见

这是协调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即就文件内容所涉及的工作征求有关主管业务部门的意见。在党政领导机关发布的文件中,常常有些事项涉及主管业务部门的工作。对此,在文件校核过程中。要征求各有关主管业务部门的意见。

六、综合意见

征求意见后、就要对各方意见进行梳理、筛选和综合工作。综合意见是在对文讲稿征求意见后进行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际上,综合绝非一件简单地把各方意见揉在一起的易事。要分析,要研究,要经过一个理性的认识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各部门的一些好的意见综合起来,以达到完善决策的目的。

七、送审签发

送审,即把文件校核稿送请部门负责同志审阅定稿。签发,即指领导同志对文件予以签批发出。送审签发是文件校核工作必须履行的手续。文件校核稿的送审签发是一个环节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紧密相联,互有交叉,不可分割。我们很难说领导签发文稿时没有审定的成份在内,实际上签发也是一种审定。送审签发这一环节异常重要。

八、送文注发

送文注发就是把经领导同志签发的文件稿送文件批抄部门注发。文件的注发工作具体由文件批抄部门负责。因此,校核并经领导同志签发后的文件稿,在办理文件移交手续后要转至文件批抄部门,由其具体办理文件的注发事项。送文注发是文件校核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要把领导同志的审批情况及批示意见详细地进行登记。二是进行送出前的最后一道检查,从文字到格式对文件稿再认真细致地检查一遍,然后再看看所有的文件是否完整。三是把文件的原件、文件的签批件和文件报批请示一并移交文件批抄部门,由其在文件校核登记本上予以签字接收。四是销号。文件送出后,表明该文件在校核工作阶段的运行已告结束,在登记本上注?quot;已办"的字样。一俟文件正式下发,只需在登记本上注明文件编号即可。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文件校核工作程序是死的.而文件校核工作中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文件校核工作程序中的八个环节,仅是从一般意义上总结出来的。在文件校核的实际工作中,允许根据情况作变通处理。

第五篇:心得体会公文格式

编号:001

第一行关于“”的 第二行心得体会

第三行

第四行经

第五行

第六行济

第七行

第八行管

第九行

第十行

第十一行

第十二行

第十三行

第十四行

第十五行

第十六行第十七行第十八行

第一行

第二行

开始写正文理 学 院班级:(行政班级)姓名: 日期: 心得体会 姓名:张三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