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李维意
【作者简介】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李维意(1963-),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内容提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把整个世界看作一个系统。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分析和研究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作者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 ”理论进行了初步的解读,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 和动态性特征。系统要素之间的冲突集中表现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 衡性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摘 要 题】理论与方法
【英文摘要】In Marx’s world theory,the world is a system.Hi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rules of human society also contain his system thinking.Using the method of systematic analysis,this paper gives a originalexplanation to Marx’s world history theory.The author thinks that Marx’sworld history theory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entirety,correlativity anddynamics.The conflict among system factors can be reduced to thedisequilibrium between the developments of eastern civilizatio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The world history development is pushed forward bydisequilibrium.
【关 键 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系统分析/Marx/World history/Systematic analysis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K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2003)06-0115-0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 ”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整体上系统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系统 论表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或大或小,或物质或精神,无不以系统的方式存在,是一 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世界是系统的世界,我们所涉及的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而加 以讨论和研究,找出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揭示一般规律,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目的。本文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贯穿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因此,对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马克 思的历史观。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系统的基本特征
如果我们从系统论的角度审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便不难发现,马克思在探 讨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规律过程中,是把“世界历史”看作一个系统来分析和研究的。 “世界历史”理论集中表现出了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和动态性。
1.“世界历史”的系统整体性
“世界历史”的系统整体性是说,对世界历史必须给予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把握,立 足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来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 的考察,恰恰是遵循了系统的整体性原则。马克思不仅从某一侧面、某一角度对世界历 史进行了审视,而且将其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整体的、全面的考察。在马克思 看来,世界历史的出现,并不仅仅意味着各个国家、民族经济联系的加强,而实质上反 映了16世纪以来尤其是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在世界整体范围内出现的以现代工业和科学 技术为动力所引起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变,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社会 生活的全面变革和新的文明的创立。世界历史从其形成的时候起,所显示的意义是社会 生活的整体变革。世界历史固然是由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但世界历史并不仅仅标 志着一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而是包含社会生活全面变革的“社会革命”, 是“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1](P281)。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不仅生产、消费具有世 界性,而且精神、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世界性,就连人的发展也成为世界历史作用的结果 ,“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2](P86)。世界历史体 现了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世界历史的形成便意味着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相联相依的系统 。因此,必须从世界历史的系统整体出发,才能真正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世界历史”的系统相关性
“世界历史”的系统相关性是说,如果把世界历史从整体上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那 么,构成它的子系统便是民族和国家。系统的相关性集中体现了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 相互关系。而马克思在研究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时,重点探讨了不同文明尤其是 东方文明和西文文明之间的冲突。马克思在谈到世界历史条件下的文明关系时,讲得最 直接、最明快的是近几年学者们经常引用的那段话:“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 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 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 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2 ](P276-277)。这里,马克思从“三个从属于”的角度揭示了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系统内 基本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特征,真实地反映了世界历史条件下不同文明之间的真实关系。 马克思认为,这种关系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为增殖资本而拼命扩展的结果。马 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 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 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 —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P276)。应当说,马克思当年 所揭示的这种文明间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原因至今依然存在着,而且有着继续强化的趋势 。
3.“世界历史”的系统动态性
“世界历史”的系统动态性是说,世界历史从整体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时每刻都 处在运动、变化之中,静止的、不变的事物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恩格斯曾明确提出, 在人类历史上,“除了变化本身之外没有任何不变化的东西”[3](P37)。他在另一个地 方,把世界历史的动态性描述如下:“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 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 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 生和消失。”[4](P417)现代科学还告诉我们,对于动态事物的认识,必须从时空相关 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入手才能够实现。由于整体就是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整体与环 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的,因此,事物只能从整体上才能够被理解,也只有从整体的角 度才能得到对事物的真实认识。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世界历史的实际过程为依 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时空表现及其有序性给予了深刻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一个 特定的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通过不同的世界历史阶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出 来。作为特定动态过程的社会发展规律在世界历史时代的范围内必然表现为世界历史过 程发展的有序性或阶段性。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的“五阶段式”或“ 三阶段式”问题有着热烈的讨论,但是,一个共同的认识就在于普遍承认世界历史过程 和发展过程的有序性或阶段性。而这种有序性或阶段性恰恰是世界历史的系统动态性的 展现。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系统的发展图式
在世界历史时代,逐渐形成了一个全球紧密相联与相依的整体。世界历史整体是一个 远离平衡态的巨大系统,不平衡性是它的最基本属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事物的内部 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而对于世界历史系统内在而言,虽然存在着诸多的内 在矛盾,但是,在马克思所阐述的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世界历史系统的内在矛盾集 中表现为东西方文明间的矛盾和冲突。东西方文明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给我们的是世界 历史系统中各个基本要素(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不平衡性就成为 世界历史系统发展的内在的基本动力。正是由于不平衡性,才使世界历史具有了丰富多 彩的、千姿百态的发展过程;也正是由于不平衡性,才使世界历史走在一条逐渐进步、 不断优化的光明大道上,使人类不断趋向一种理想的未来图景。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提出,开创了唯物主义解释“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 转变的先河,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由于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所推动 并通过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冲突实现的。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在生产力普 遍发展的基础上,由各民族的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 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 ‘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 ,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2](P89)。随着近代以来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 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 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P86)。在这里,马克思揭示出 ,世界历史的形成源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物质生产力的不均衡发展,由于物质生产力的 不均衡发展造成了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推动着“民族历史”向“世界历 史”转变。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是先进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文明战胜 愚昧的过程,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先进文明不断扩张的复杂过程。 因此,世界历史的形成,无论对于生产力优先发展的西方民族,还是对于生产力相对落 后的东方民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西方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欧洲生产力的巨大发 展,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平衡。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其形成的过程 中,通过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着各民族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走向商品 市场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区域走向全球。“大工业发达的国家也影响着或多或少 非工业的国家,因为非工业国家由于世界交往而被卷入普遍竞争的斗争中。”[2](P88) “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 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作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 ”[2](P115)这就是说,人类历史一开始并不是世界历史,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从总 体上说,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自给自足的孤立的经济单位构成的封闭型的社会形 态。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才得以形成,生产的社会 化、商品化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力图建立世界市场;大工业的建立,交通工 具的发达,对东印度和中国的入侵以及美洲的殖民化等等,使世界市场得以形成。马克 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 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2](P234)马克思 还对资本主义在开创世界历史中的作用给予了公正的评价,认为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 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 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由此我们可以说,世界 历史的形成归根到底是由于各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源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的不平 衡状态,并由此造成的普遍交往的结果。
收稿日期:2003-05-28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