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申士光电有限公司简介
2022-11-15
更新时间:2006-09-05 14:31:17作者:未知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中指出:"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他特别强调"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是一篇大文章。"为了落实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职业教育这篇文章做大,做好,通过教育结构调整,一批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运而生。经过社会多渠道投资办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结构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性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对我国人才结构、教育结构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并针对教育体制改革引发了一系列深入思考。按照终身教育的原则,人们的职业发展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它包括对职业的认识、准备、确立、再准备、转业等不断追求完美的诸阶段。因此,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始终。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纵向贯通,横向立交,能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结构。否则,职业教育就不可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和人们的需要,更不能实现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要构建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需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克服封闭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1、观念封闭因素:我国由于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理念深深地渗透到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了"重普教、轻职教","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能力"的文化传统,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O%-80%的水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来自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巨大阻力。一种普遍地重视"精英"教育,而忽视大众教育的倾向,引发了人才市场上的"高消费"现象。我国现行的分类、分阶段的招生方式以及有些地方采取的"高二分流"的做法,更加剧了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学生家长,即使孩子分数偏低,也不愿让他上中职、高职,造成高职学校录取后,仍有不少生源流失。这种观念在人才招聘会上,表现为许多用人单位把录取条件规定为大本以上,使大专层次的高职毕业生处于被动的境地。这些社会反响和观念的流行,更加强化了"精英"教育在全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体制封闭因素:目前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后,我国便实行"双轨制"。一轨为高中,它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另一轨为中职,它主要是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虽然除招收高中毕业生外也招收少量"三校生",但多数中职毕业生只能面对就业市场。高职毕业同样是一种教育的终结。可喜的是现在有些省市正在探讨扩大中职接高职、大专接本科的途径,但从体制上仍然是阶段封闭的、相当独立、以就业为培养目标的教育。这种体制封闭的弊端,造成了学生的期冀受限,扼杀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压抑了一批想继续深造的学生的意志,从而限制了职业教育生源的广泛性,造成了目前中职招生十分困难的局面。在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类型的结合上,缺乏灵活、顺畅的接口,使职业教育发展受限,缺乏活力,得不到社区和企业的重视和支持,限制了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职能作用,造成了教育格局中"冷热不均"的现象。此外,有些地区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有的地方把职业大学、中专升格的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校的二级职业学院和成人高校的管理分别归属在不同的职能部门,造成了相互沟通上的困难。
3、办学封闭因素:国际经验证明,职业教育是多数应用技术性人才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因此,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历教育,也要加强非学历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功能定位,以及它与社区和企业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在社会人才培训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西方一些国家既有像剑桥、哈佛大学等一批国际一流大学,也存在一大批像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美国的社区学院、德国的职业学院等从事职业教育的院校,它们之间互相贯通而又各有定位和发展空间,同样得到社会和学生的尊重。而我们虽然建立起一批职业教育的院校,一些综合性大学也成立了二级高职学院,但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专业教学区别不明显;教学过程与社区、企业结合不紧密;职业培训不广泛;开放性办学不足等缺陷。因此,其社会作用尚未被广泛认可。
另外,在教学管理体系上,还有许多与职业教育特色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比如实行学年制,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机会和条件等方面就存在欠缺。尤其在高校扩招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知识水平差距拉大的倾向,班级授课式的学年制教学难以适应新的情况。学年制的管理也限制了一批在职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利于终身教育办学体系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使职业教育呈现宽泛的弹性和适应性,在办学过程中应对包括课程体系、评估模式、招生就业、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改革打破封闭,构建开放性职业教育新体制。
二、贯通职业教育的纵向办学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绝不能仅仅理解为数量的增加。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已有的教育资源如何整合,结构和布局如何调整和规划,自身体系如何完善使其真正实现内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该认真关注的。任何肌体要健康运转和充满活力,必须有通畅的循环系统,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只是其办学层次中的一部分,绝不能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终结性教育。
职业教育的作用和特色,决定了它不可能只是单一的低层次教育,而应为多层次、复合型教育。在职业教育系统内,不应该只有中职和大专两个层次,还应该有高职本科、应用性硕士、博士等各种层次。除学历教育外,还应该有非学历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这些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之间不能是孤立的、割裂的,而应该是互相连接,上下贯通的统一整体。最近,拉谢尔、哈蒂根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以《流行新学位》为题介绍了美国职业教育创新型硕士学位的办学情况,称"现实世界中具有针对性的最新型硕士学位开始将神话的博士学位挤下学术界的中心舞台,这些创新型硕士学位正在越来越成为人们必须拥有的文凭。这些新硕士学位中的大多数结合各种不同专业,运用于具体工作。"在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社区学院担负着重要使命,其学分在整个美国都得到承认,不同学历层次都是上下贯通,任人选择的整体。当然,提高学历层次是要经过考核才能得到确认的。
现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努力实现大众化教育和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要提高应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必须使职业教育的不同办学层次上下贯通,形成体系,使每个层次的毕业生既可以选择就业,也能够选择升学;在每个层次的学习阶段中,既可以贯通完成学业,也可以暂时中断学业,选择就业,而后再续接学业,直至毕业。由此可见,整个职业教育的体系模型应该是宝塔型的。它可以通过不同层次办学,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类型的应用技术人才,它可以提供各种办学模式,满足不同求学者渴望得到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三、架设职业教育横向办学的立交桥构建开放性职业教育体系,除系统内上下贯通外,还应与其他教育类别建立接口,形成立交桥,使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可以顺畅地选择其它教育形式进行继续教育,也可以运用其它教育形式开展职业教育。通过不同教育形式的沟通、融合和衔接,构建和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及社会成员对学习多样化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
1、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接轨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高中教育阶段实行普高和职高并存的制度,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适应大众化教育要求的。但二者应该相互沟通,彼此渗透,要在办学主体、管理体制、教育结构、办学模式等方面,走个性化发展道路。应改革现行高考制度,改变过于强调学科理论的要求,逐步形成标准多样化,适应多种求学者,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高考制度,使中职毕业生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同时还应根据不同毕业生的个性需求,选择普通高等教育或成人高等教育,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机会。逐步缩小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差距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在这里恰当设置接口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高中二者如何融通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实验和探讨的,尤其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在高中适当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可以满足一部分学生进入社会的要求,也为地区高考制度的改革创造共同的基础。
2、高等职业教育与其它高等教育的接轨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为专科层次的办学,很多专科毕业生非常希望有机会获得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的机会。如果高职院校自身设置本科专业,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但是就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多数院校在一定时期内仍需主要从事专科教育。这就需要我们为专升本路径设置多种接口。要使普通高校转变观念,对高职专升本的学生实行应用性本科而非研究型本科教育。在入学考试方面,现在我国多数省市都已经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通过一定形式考核,允许一部分高职专科毕业生进入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学习,但存在的问题是数量较少,考核标准偏重基础理论,这对于高职特色而言是不相适应的,门槛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面对高职学生进行专升本考试时应考虑高职的专业特色,适度考核基础,重点考核应用能力。只有这样,这个接口才是适宜的,这条渠道才是畅通的。
3、要探索利用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形式开办高等职业教育我国高教自学考试制度已经实行二十多年,为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提高素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赞誉。以终身教育的思想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具有灵活的办学形式,有长期的,也应该有短期的;有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也应该有非正规的在职培训。教学场地也应有多种选择,有校内教室、实验室或实训基地,也应有校外企业的车间,甚至包括现有的工作岗位。多种形式办学决定了职业教育多渠道特色。因此尝试用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形式办学,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采取通考和校考相结合,知识考核和应用能力测试相结合,伴以技能证书制度,使广大在职人员和求职人员能随时获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四、建立面向市场和企业的开放性办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行业第一线的应用性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形式,办学特色必须适应社会、社区、企业及纳税人的要求。也就是说,职业教育面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应该主动适应、紧密融合、及时调节、满足需求。在办学过程中,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教学实践以社会资源为依托;学生就业由社会供求来调节;职业培训以岗位要求为内容。离开了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无立足之地,更无发展的可能。因此要强化职业教育的市场意识、社会意识、开放意识,广开办学渠道,不拘一格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种应用技术人才。要树立大职业教育的思想,打开围墙,面向社会,不断扩大学校的内涵和外延,举办社区学院,为完善社区功能,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公民素质,扩展就业渠道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建设虚拟学校、网上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职业教育的功能,实现职业教育突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满足各类人员的学习要求。
在教学管理制度上,要改革传统的、刚性的学年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以便于和其它教育类型接轨,建立与终身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爱好,特长和基础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发挥教师专长,促进教师知识更新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各种教育形式、教育层次之间的课程互认、学制沟通和衔接。当然,变学年制为学分制,需要进行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应积极稳妥、有步骤地推进。不管学生今后是就业还是要升学,都能使他们具备相应的基础,留下灵活的接口,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投资体制上,通过职业教育为社会、企业服务,逐步建立开放性的适应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要求的多元投入体制。总结国外职业学院的投资体制和我国一些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一方面靠政府支持,用优惠政策扶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解决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和教育用地相对紧张的困难,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和企业建立紧密型的服务关系,不拘一格地为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通过产学研结合,争取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鼓励一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投资举办职业教育,广泛争取国内外职教项目资金,促进中外合作和交流。通过我们办学和服务,逐步实现职业教育由单纯的"输血"投入到按市场运作的"输血、造血"相结合的战略性转变。
在突出职业特色上,要继续推行教师"双师"和学生"双证"(或多证书)制度,进一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真正实现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规范化。除对学历教育的不同层次要求具备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外,还应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企业职工、就业人员、转岗人员均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才能合法上岗,规范从业。职业教育院校要充分发挥已有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作用,不仅面向学校学生,更要广泛地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提高社会成员的就业能力,提供就业条件,培养社会急需的多技能、复合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在我国即将加入WTO之际,培养大批国际通用技术人才的资格认证工作,将是非常紧迫和艰巨的任务。因此,要扩大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范围,提高高级职业资格等级鉴定的比重,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其成为建立开放性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的功能、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