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育本质的解析
更新时间:2005-12-20 11:49:39作者:未知
【 标 题】对高职教育本质的解析
【英文标题】An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EI Yu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Fujian,China)
【 作 者】裴云
【作者简介】裴云(1974-),男,江西泰和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厦门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05
【内容提要】什么是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具有哪些特征,这是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理论问题。然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却是观点各异,众说纷纭,出现了不少认识上的误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未能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来理解高职教育,未能分清高职教育的本质与非本质特征。实践证明,只有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才能够真正认识事物。
【摘 要 题】高等职教
【英文摘要】W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d what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are two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questions abou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However,opinions on them vary greatly.There even li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mainly because of the failure to comprehe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nature and to differentiate its nature from its non-nature features.Practicehas proved that only by studying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nature can we really understand this matter.
【关 键 词】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本质/高职教育特征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na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feat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G 718.5;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606(2003)01-0017-04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如火如荼,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渐统一,但是在对“什么是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具有哪些特征”这个基本问题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诸多认识上的误区。之所以存在诸多的误区,主要是因为未能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来理解高职教育,未能分清高职教育的本质要素与非本质要素。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才可能真正认识事物。
一、当前对高职教育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就高职教育的重要性而言,认识到了高职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但是,既不能明确其重要性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也不能明确高职教育对社会发展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所谓对高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并未在深层次上真正认识到高职教育的重要性。这种现象在实际中的表现就是:观念上重视,实际上并不重视。
第二,就高职教育的概念而言,认识到高职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并且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形式,但是不能明确高职教育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形式,对其性质、功能、地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等要素尚未形成清晰、明确的看法,更不用说在如何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如何建立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形成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
第三,就高职教育的特征而言,归纳出了高职教育的诸多特征,但是不明确哪些才是高职教育真正固有的特征,哪些是与其他教育形式共有的特征,哪些根本不是特征,以及哪些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
第四,就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而言,认识到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存在某种区别,但是不明确哪些区别才是真正的区别,哪些只是形式上、表面上的区别,以及哪些是高职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的根本区别,等等。
二、原因分析
培养目标是教育形式的本质特性之所在,判断教育本质的根本依据是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性,即人才的特异性。当前,没有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来认识问题,由此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危害。
认识事物,最根本的就是要认识事物的本质;解析一种教育形式,最重要的就是要析出其本质的特征。就教育形式而言,培养目标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之所在,是教育形式所有要素的根本出发点,所有的教育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培养目标问题上,都是培养目标问题的引申,教育形式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各自培养目标上的特异性。
当前,对我国高职教育认识上之所以出现前述种种误区,主要原因就在于对高职教育的理解没有从教育形式最本质的特征——教育的培养目标入手,而是执着于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服务方向、办学模式等一些非本质特征的不倦追求。虽然这些特征也是重要特征,对描述高职教育本身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有重要作用,但是,相对而言,这些特征是受“培养目标”这个本质特征所制约的,只是事物的“末”,而培养目标才是事物的“本”,才是起制约作用的要素。舍弃对“本”的探索而执着于对“末”的追寻,很难说能够从根本上加深对高职教育的理解,而且很容易误入歧途,引起认识上的误区。只有从培养目标这个根本要素出发,才能够真正把握教育的本质。事实也正是如此,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甚了解,不仅造成人们对“什么是高职教育”这样的基本问题不甚了了,而且,对高职教育其他问题的认识也失去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导致了诸多认识上的误区。
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实践中对高职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不利于高职教育本身的发展。培养目标不明确,即表明对高职教育的本质要素不甚了解,从而对高职教育其他要素和整个高职教育就很难达到较为深入的认识;不明了高职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很容易倾向于认为是和其他高教形式一样的高级人才;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在应该怎样培养高职人才问题上,就很容易照搬其他高教形式的培养模式,也就很容易导致高职教育和其他高教形式界限的模糊化,使高职教育的特性被高等教育普遍特性所湮没。
第二,不利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容易使之与其他高教形式的培养目标趋同化,结果就是,不仅高职教育缺乏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而且造成整个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单一和各类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极大限制了高职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使得当前的高等教育继续沉湎于培养传统的学术型、工程型高级人才,使得这些人才的数量大大超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一方面,造成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对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大量的技术型人才,高等教育却表现得无能为力。与此同时,使得能够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毫无特色,办成了普通高教的本科压缩型,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技术型人才
教育的性质是由其培养的人才的性质决定的,不同的教育形式最根本的差别便在于其培养的人才的差异性。教育形式的不同,实际上就是培养目标的差异。对教育性质的判断,实际上就是对培养目标的解析。
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从本质上说,是由不同的社会需要所决定的。在科学原理(即客观规律)形成为社会的直接利益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转化:一个是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另一个是将工程原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形态。两个转化需要两大类人才: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前者称学术型人才,后者称应用型人才(包括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小类)。
1.学术型人才。即从事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作的人才。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都有一些被称为“家”的人物,如物理学家、化学家、语言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等,他们就属于此类人才。学术型人才还包括一些理论工作者,他们的主要任务也是阐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客观规律。与此相适应,教育培养的学术型人才指的就是掌握了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理论的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综上所述,学术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以客观规律为研究对象,从事学术性的工作,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关系不是很直接。
2.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有关事业的设计、规划、决策工作,如建筑师、软件设计师、统计师、经济师、测绘师、会计师以及大型船舶的船长、舰长,飞机的机长等,他们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以探究科学规律、原理为己任;也不同于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以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或运作;他们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类人才,把学术型人才所发现的科学规律、原理转化成可以直接运用于实践的设计、规划、决策等,表现为图纸、计划、方案等形式。
3.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由工程型人才设计出来的图纸、计划、方案,需要通过技术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的操作或运作,使之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可以直接应用的社会成果,如工业产品、工程产品等。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都是指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只有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二者的区别在于所含的智力成分不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进行工作,技术工人属于这类人才。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大多数技师也属于技能型人才。但是在石化、钢铁、航空、半导体等大型企业或现代化企业中,技师劳动组成中的智力成分已占相当大的比例,因而这些技师应归为技术型人才。一些高技术设备的操作者,虽有操作内容,但不能简单地归入技能型人才,尚须分析其智力含量的多寡,来决定其是技术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
概而言之,技术型人才有如下特征:第一,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即能够直接出成果,包括社会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区别于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第二,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相当的智力含量,不是简单的技能操作(区别于技能型人才)。
总之,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培养的人才的差异性是高教形式最本质的特征。高职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其培养目标是技术型人才,其他的特性都是围绕着这个特性而产生的,并为这个特性所制约。
四、几点启示
由“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观念出发,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观点进行剖析,可以看出,对高职教育认识最大的误区就是不明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由此导致了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出现了诸多误区。而从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不仅有利于加深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对高职教育认识中出现的一些观念,也起了检验的作用。
1.关于高职教育的概念问题。当前,在高职教育的概念问题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许多观点在解释高职教育的概念时,基本上不涉及其本质特征问题,而仅从一些外在的特征上进行分析,具体表现在:有的从学校名称来定义高职教育,认为由高职院校实施的就是高职教育;有的从规格层次来定义,认为高专就是高职教育;有的则认为成人高教就是高职教育。有的观点则致力于从高职教育的某些特色来定义,如“服务地方”、“能力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以市场导向来选择课程内容”,等等。也许这些观点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某些方面的性质与特征,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对认识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这些观点并不是从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来阐释高职教育,因而并未解释“什么是高职教育”,而是仅仅阐述了高职教育“是怎样的”,所以很难说这些阐述能够作为高职教育的严格定义。没有涉及事物本质的所谓概念是没有生命力的概念,是认识上不清晰的表现。
2.“高职教育等同于专科层次的教育”的说法。“专科层次”是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当前的特征是否等同于永远的特征?根据高职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形式进行分析,该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既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相对于学术型、工程型、技能型人才的技术型人才,那么,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应在于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上的差异,而非层次上的差异。技术型人才作为独立的人才类型的一种,本身就有层次上的分别,既有低级阶段的专科层次,必然也有高级阶段的本科、研究生层次。当前高职教育主要以专科为主,并不表明专科就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高职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类型上的特异性,而非层次上的特异性。
3.“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高职教育就是为职业岗位服务的教育形式”的说法。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没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传统的观点一向认为,高职教育就是为职业岗位服务的教育形式,这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根据“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的观点对此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该说法是不正确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的确是要为职业岗位服务,但是,“技术型人才”与“职业性”并没有必然的对应性,为职业岗位服务并非技术型人才特有的功能,不是高职教育独具的特征,因为,为职业岗位服务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专门教育所共有的特征。专门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之处就在于其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做准备,而普通教育只是为个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高职教育作为专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职业岗位做准备是必然的。所以,“职业性”与“技术型人才”的教育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技术型人才”教育要考虑“职业性”问题,但考虑“职业性”问题的教育形式绝非只有高职教育,任何专业性教育都要考虑“职业性”,“职业性”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4.“高职教育是由高职院校来实施,普通高教是由普通高校来实施”的说法。一般情况而言,学校与教育类型是相对应的,但是,通过对普通高校所设置的专业进行分析判断,结果可以看到,普通高校也存在高职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如飞船、卫星发射的操作者,飞机、潜艇、大型船舶、火车等运输工具的驾驶人员以及飞机、船舶的领航员等,雷达、导航、计算机等大型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等高级操作人才,以及一些高精尖仪器的修理工、装配工、调试工等,这些人才在我国大都是普通高校所培养的。普通高校也培养一些较低层次的技术型人才,如一些普通高校的中文系往往会附设所谓中文秘书专业,美术系附设广告设计专业,外语系附设商务英语、英文秘书等专业,理工科院系更多,如三年制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财会专业等等。当前的高职院校也不是纯粹的高职教育,大多还存在普通高教的培养模式。这种教育形式与院校形式界限淡化的现象对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院校将如何对待这种现象,是鼓励之还是改进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5.“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企校结合,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观点。这并非高职教育的特征,而是应用型人才所共有的特征,如当前工程师、教师、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都具有职业资格证书,而他们都不属于技术型人才。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会计证考试的人员,也未必都是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所以,职业证书制度与人才的类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是职业岗位,就可能会有职业岗位证书,职业岗位证书并非高职教育特有的。
6.“‘地方性’是高职教育得要特征”的说法。高职教育(主要是职业大学)的建立,突破了中央和省的二级办学体制,主要由中心城市举办并采取多渠道集资的方式,表现出很强的地方性;在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方面,高职教育开设的大都是地方经济比较急需的专业,在调整专业结构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基本上体现了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所以,有论者认为,地方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然而,从以上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可以看出,这些特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的特征,不是高职教育本身必备的特征;地方性也不是高职教育所独有的特征,而是整个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7.关于高职教育的其他一些特征的说法。有一种观点认为,职业大学的特点包括走读、收费、短学制、不包分配,根据“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观点来对此作出分析判断,可以看到,“技术型人才、技术型教育”与“走读、收费、短学制、职业性、不包分配”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事实上,“走读、收费、不包分配”等等都是针对当时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的重要改革措施,即高等教育资源完全由国家提供和控制转向社会化,以解决国家无法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展提供充足资源的难题。高职教育的这些特征在当时实行精英教育、高教形式比较单一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对当时紧张的高教入学问题起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到了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高教已经成为相对不很紧张的资源的情况下,这些特点还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吗?如不包分配,现在的院校几乎都不包分配,收费早已如火如荼,走读现象也开始出现了。
可以想象,当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普及化的阶段时,高等教育的外在形式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可能会与现在的形式有很大区别,但是教育的本质是不会变化的,否则就不能够再被称为教育。高职教育也一样。所以,认识事物,其实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从最本质的特征入手,才能够深入地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对高职教育而言,其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其培养目标的特异性。明了高职教育的这个特征,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加深对高职教育的理解,而且,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也为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评价的基本标准。
【参考文献】
[1] 杨金土.关于高等职教的特色问题[J].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13-15.
[2] 薛喜民.特别要积极发展高职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1999,(3):13-16.
[3] 张海峰.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歧见分析与逻辑认证[J].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8-11.
[4] 邓耀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1999,(4):77-80.
[5] 覃章程.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6):86-89.
[6] 杨金土.艰难而必然的选择——试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策[J],中国高等教育,1996,(7):73-76.
[7] 杨金土,孟广平.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重要问题的基本认识[J].教育研究,1995,(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