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中学生物教学模式的一种新探索

更新时间:2005-12-20 11:50:45作者:未知

教学作为人的心理--社会活动,无论就学生的学还是就教师的教来说都是一种复杂的、自由度比较大的活动,它不应该也不能依靠某一种模式实现它的全部功能。因此,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教学又是一门科学,它应该是有规律的,并且总是受一定理论指导的。这种规律经常以这样或那样的具体教学活动方案表现出来,某种活动方案经过多次实践的检验和提炼,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结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有的是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和归纳出来的,也有的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先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而后形成的,所以教学模式既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每个教师无论他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总是在某种教学模式的框架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出现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因此,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革新。目前,教学模式的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第一,重视能力的趋势。以赫尔巴特理论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在强调系统、严格地传授知识的同时,并不否定发展能力的意义;不过它把发展能力置于次要的、从属的、“兼顾的”地位。现代教育家们不再在知识与能力两方面各执一端,相互否定。人们普遍认为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是教学的双重任务。随着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化程度以及个人社会生活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一般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在设计或归纳教学模式时,必将越来越重视能力的培养。

第二,重视学生的趋势。可以说,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模式都在某种程度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上,不过重视对学生学习研究并不等于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赫尔巴特研究学生的学习是为研究如何发挥教师权威作用服务的,在教育史上,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的美国、本世纪20至30年代的苏联、文革期间的中国都犯有轻视教师主导作用,轻视系统严格的知识教学的错误。人们在认识到这一错误后,自然又在不同程度上向传统教育回归。在仓促的“回归”中,难免“矫枉过正”,犯轻视学生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的错误。于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当代教学模式的共同特征。除了教学基本规律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外,推行终身教育和建立“人----机”学习机制等,都要求教育者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预见,人们将由目前的普遍赞成实行“带领”学生学逐渐变成普遍赞成实行“引导”学生学。

第三,心理学化趋势。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教学模式的心理学色彩越来越浓厚。并且随着生理学(特别是脑科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必能更清晰、更客观地阐明人类学习机制。从心理机制角度科学地设计和叙述教学模式,不仅是必然的,而且能够越做越好。

第四,机辅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程序教学机器、电子计算机等正在越来越多、越来越成功地介入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模式的专家们将不得不考虑这一特点。

那么,对于中学生物教学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有几方面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

一、大纲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中学生物学九年义务大纲中明确要求:中学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中学生物学知识的特点

自然界生物种类很多,中学生物学不可能每种生物都讲到。因此,首先把它们按门、纲、目、科、属、种进行分类,然后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只详细介绍每个门或每个纲的代表,然后由它的形态结构等推到整个门或纲的其它生物。

三、中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的特点

思维发展过程是由具体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概括思维。

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概念形成具有不同的特点。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生物学概念,又是从认识个别现象向比较不同对象异同过渡的过程。它们往往先从具体的事物开始,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从而形成一个概念。这种概念最初是不精确的,以后在具体化的过程中经过扩大和加深,逐步趋向完善。

四、生物学教学必须加强直观教学

首先初中学生知识少,经验也较少,形象思维占优势,概念的形成需要直观形象来帮助感知和理解。其次,生物学教学内容是自然界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和生态知识,生理卫生的教学内容是人体的解剖、生理、卫生保健知识等,这些都是具体的,运用直观手段可让学生直接感知的。

根据以上的考虑,我们设计了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引导自学→举一反三→变式巩固→得出结论。

其程序如下:

1.引导自学

教师指定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了解有关概念的名称。此步骤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举一反三

教师发给学生典型的实物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或实验形成概念。此步骤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或实验能力。

3.变式巩固

教师以挂图、模型等形式给出其它变式,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与典型材料的异同点。

4.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巩固概念。3、4两个步骤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检验此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选取初一年级两个班,其人数、男女学生比例、年龄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相似,其中A班为实验班,采用新模式进行教学,B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不同的形态结构的教学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实验,如花的结构、鱼的形态结构等。结果实验班成绩都比对照班好。现以《花的结构》一节的教学实验为例来进行说明。其教学程序如下:

1.让学生自学课文,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示导学题。

(1)花的结构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花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2.发给学生具有典型花结构的材料:桃花、白菜花。

(1)引导学生观察花的外形。

(2)引导学生解剖花,并做记录。

(3)教师让学生回答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3.取出小麦花、大豆花、黄瓜花、柳树花等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与典型花结构的异同点。

4、经讨论让学生归纳出花的基本结构。

B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只利用桃花、小麦花挂图,教师边指图边讲解。

授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利用同一检测题,对两班学生当堂进行达标检测,并相隔两周后,利用这一检测题再次进行检测,看其记忆情况如何。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管是当堂测试,还是两周后的测试中,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包括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班。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效果是必然的。因为,首先此模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认真地观察或动手做实验,学生间的讨论,以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在感性知识和学生自己实践、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因此能较快地上升为理性知识,有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此模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初中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喜欢通过实践自己得出结论。变式的应用不仅满足了学生好奇和探索的心理,也给他们创造了思考问题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再次,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虽然此模式有诸多优点,但在运用它时有几点应注意:

1.此模式不具有普遍性。生物学知识形式多样,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等,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此模式主要适用于形态结构内容的教学。

3.利用此模式设计教学程序时,关键在于要先用典型,后用变式,以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标签: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