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辨析题
更新时间:2006-09-07 15:06:07作者:未知
1·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错误)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它只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不是一切社会的现象,因而它仅仅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质变过程中,同时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3)在不存在阶级的社会里,不存在阶级斗争,因而阶级斗争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正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2)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两个方面,而文化是一个包括教育和科学事业在内的内容广阔的领域,广义的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内容基本上是互相涵盖的;从目的和功能上看,文化和精神文明都以人为对象,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3)总之,就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目的、功能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3·反映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错误)
(1)所谓反映论就是认为客观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反映论的根本原则,不能把反映论归结为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3)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不在于坚持反映论,而在于不懂得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离开了辨证法谈认识论。马克思认识论把实践和辨证法引入认识论,成为能动的认识论,而同旧唯物主义机械反映论相区别。
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中。(正确)
理由如下:(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6·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的总和。(错误)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所有事物的共同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个别事物或部分事物的特殊本质,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整体和部分关系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区别在于整体是部分的总和,它包括所有个别事物。而矛盾的普遍性只是个别事物的共性,它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和个性之中,但不是特殊性或个性的总和。一般只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它不不包括所有的个别。
7·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8·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错误)
(1)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挑战。(2)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9·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错误)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它以实践为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2)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其他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科学性是指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革命性是指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己任,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错误)
答:中国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之所以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决定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就决定了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2)反革命的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中国地域的广大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战争提供了可能。(3)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4)事实上,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是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成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11·物质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错误)
(1)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它概括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是共性;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个性。共性和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等同。(3)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既有能直观地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也有不能直观地、摸得着的客观实物,如“场”、“社会关系”、“微观粒子”等物质形态。显然,把某种具体物质形态说成是物质的共同标志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12·“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资”姓“社”,只要为我可用即可。(错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 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有利于"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13·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是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的。(错误)
答: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 ②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有时也是民主革命的团结对象。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这时,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就暂时地成为统一战线的对象,而不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大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资产阶级又成为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14·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只注重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的综合发展。(错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规划21世纪中叶之前我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意识具有主观特性。(正确)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在形式上具有主观特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对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反映形式。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受到其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因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具有个体意识的差异性或区别性。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是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主观观念。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向社会主义的转变。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