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教师评定研究

更新时间:2006-01-11 00:00:00作者:未知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技能可以界定为个体在社会生活情境中有效而恰当地与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关的活动方式。儿重的社会技能随着其认知水平、情感情绪的成熟水平和行为控制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会技能缺陷与其发展困难是密切相关的。社会技能的行为表现如何,直接影响到儿童在群体中的形象和他人的评价。
  研究者一般是依据对儿童行为表现〔如攻击)的观察以及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其它测量(如同伴群体中的社会测量提名)来确定儿童的社会技能水平。鉴于国内外研究大多认为教师评价比父母评价更为客观,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小学生社会技能教师评定表”,由教师对小学儿童在学校生活情境中社会技能的种种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试图了解小学儿童社会技能表现的各种行为成分及其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和发展趋势。

  二、研究方法

  1、步骤:

  ①项目编订:参照国外已有的测查工具,结合我国城市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选编了小学生社会技能行为表现28个方面共120个项目编制成为五点式likert量表。对142名小学生进行预试以筛选项目;对预试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计算评定表的信度、全部项目及分表的区分度指标。对项目赛选后重新随机编排,得到正式的“小学生社会技能教师评定表”。其内容结构、项目区分度和适用性符合测量要求,已有另文报告。

  ②正式施测:由班主任老师对所在班每个学生分别进行评定。评定由教师个人进行,对同一班的测评在l~2天内完成。进行儿童社会技能评定的教师每班一人,共12人,其中男2人,女10人,均是接触所在班学生一年以上的现任班主任。

  2、被试

  正式施测中的学生被试来自大城市三所普通小学的二、四、六年级各两个班,共12个班569人,其中二年级 180人(男 83,女 97),四年级208人(男99,女IO9),六年级181人(男87,女94)。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由Foxpro 2. 5、SPSS For Windows 6.01完成。

  1、“小学生社会技能教师评定表”的结构

  “小学生社会技能教师评定表”将小学生社会技能的行为表现划分为四种主要成份:①环境相关技能:指应付周围环境和在交往中处理物品的技能;②人际相关技能:参与群体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技能;③自我相关技能: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技能;④任务相关技能:完成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基本任务的技能。对教师评定结果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这一结构划分是合理的。

  2、小学生社会技能总分与各分表得分的年龄与性别差异 对全体被试在“小学生社会技能教师评定表”上的得分作2(性别)X3(年级)的二元方差分析(N=566)。结果表明,年级和性别对总分均有显著的影响:年级F(2,561)=22.99.p<.001:性别F(1.561)=43.70,p<.0O1;年级和性别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明显.年级X性别F(2,561)=0.92.p>.401.

  为了进一步分析总分的年级差异,对年级差异作曲SNK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于.二、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T(399)=5。82,P<O。01,四、六年级之间的差异也很显著,T(398)=4。29.P<.001,二、六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结合总分的分布趋势,可以看出教师评定的小学生社会技能总分二年级和六年级明显高于四年级.而二年级与六年级之间没有差异。

  为了探讨社会技能行为表现成份差异的具体情况,我们对28个分表的性别差异作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它们的年级差异作了单因素方差分析, 性别差异T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全体被试中,女孩在全部28项分表上的得分均显著地高于男孩。

  对28个分表中社会技能表现的年级差异作进一步的SNK多重比较,结果发现,各分表得分的年级趋势与总分一致,按年级从低到高均呈“马鞍形”分布;二、六年级在各项分表上的得分均显著地高于四年级;二年级与六年级之间的差别则视不同的分表而有所不同。在3、4、11、15、19、ZO、24、25、28共九个分表上的得分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四年级——二年级——六年级”,四年级最低,六年级最高.二、六年级明显高于四年级,二年级与六年级之间则没有明显差别;其它十九个分表上的得分从低到高的顺序则为“四年级——六年级——二年级”,四年级最低,二年级最高,二、六年级明显高于四年级,二、六年级之间只在10“进行交谈”、13“自由玩耍”、16“对他人意图的认知”、及23“参与讨论”四个分表上有显著的差异。这就是说,在全部28项分表中.只有这四项分表在三个年级的平均分之间都有差别;六年级明显高于四年级,二年级又明显高于六年级。其它24项分表的平均分都表现为二、六年级同在一个水平,且明显高于四年级。

  为了分析四种技能成份的年龄和性别差异,采用4(技能成份)X2(性别)x3(年级)的三因素混合设计,以技能成份作为被试内因素,性别和年级作为被试间因素.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结果进一步证实:年级因素存在显著的主效应,F(2,561)=23.31,P<.O01;性别因素有显著的主效应,F(1,561)=43·51,P<.001;技能成份也有显著的主效应,F(3。561)=7.45,P<.O01;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 互作用不显著。年级与技能成份之间、性别与技能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6,561)=8.45,P<.001;,F(3,561)=2,77,P<,O5。

  对四种技能成份的年级差异做了进一步的SNK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四种技能成份中有三种可以按年级差别划分为两个水平:即环境相关技能、自我相关技能、任务相关技能在二、六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别与技能成份之间的交互作用也达到了显著水平异,而在二、六年级与四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二、六年级的得分高于四年级;人际相关技能的年级差异则可以划分为三个水平:二在级得分显著高于六年级、六年级得分又显著高于四年级。

  四、讨论

  1、小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发现由教师评定的小学生社会技能得分存在明显而一致的性别差异,女孩在总分和28个分表得分上均明显高于男孩,结合因素分析结果,女孩在环境、人际、自我和任务相关四方面技能的得分也都高于男孩。一方面,根据已有研究结果,我们可以预期儿童社会技能表现教师评定得分的性别差异,很多经典的儿童社会行为量表都承认性别差异,并分性别建立常模,如 CBCL ;一些涉及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具体研究也报告了性别差异。另一方面,如此全面的性别差异是值得深究的。28个分表所构成的四种社会技能成份可以说代表了小学生在校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女孩得分全面地高于男孩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小学生社会交往行为中女孩的表现优于男孩,女孩的表现更符合教师心目中的儿童社会行为规范,这与国内已有研究发现的在父母评价中女孩的社会技能优于男孩的结论是一致的;(2)评定表中涉及的小学阶段社会技能的内容所依据的大多是一些带有社会规范性质和亲社会性质的行为准则,在对这些准则的遵从和亲社会行为表现方面,女孩优于男孩,这与已有研究的结论相符,无论在家长还是在教师的评价中都是如此。

  2、小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的年级差异

  本研究发现的年级差异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一般来说,社会技能应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但本研究中“小学生社会技能教师评定表”的得分情况并未表现出随年龄而增加的趋势,而是在总分和各种成份的得分上都随年级的增高而呈现“马鞍型”:二、六年级较高,四年级较低。虽然年龄和年级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本研究中样本年级是相隔抽取的.可以看作涵盖了年龄差异的因素。

  教师对四年级小学生社会技能的评价低于二、六年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首先,这与小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表现是密切相关的:很多有经验的小学教师对小学各年级儿童进行评价时,对中年级的儿童普遍评价不高:从小学生对环境的适应来看,一、二年级小学生初入校门,对学校权威的敬畏和遵从成为支配一切行为的首选准则.因而在老师眼中,一、二年级学主是最规矩、最“听话”的。三、四年级的小学主已经习惯了学校里的环境和活动,对老师的管理手段也已领教颇多,他们行为中更为开放的、不符合学校行为要求的那部分在学校环境中有了更充分的展露。对于重视班级群体管理的班主任老师来说,这当然未必是件好事,因而老师们对四年级学生评价最低是有其依据的。六年级学生更成熟,更能自制,又面临事实上的升学与考试的压力,因而在老师面前六年级学生显得更“规矩”、更懂事,其社会技能的得分也比四年级学生更高。

  其次,由于五点量表的局限,二、六年级儿童的得分十分接近。但显然承认年级差异的解释更符合已有关于认知和社会行为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小学生社会技能教师评定表”所测评的只是小学生的社会技能表现的相对地位,由于不同评定者对评定表项目的标准理解可以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年级的教师对其学生的社会行为要求也随学生的年级增高而提高。他们所给出的五级记分当然不能反映出儿童社会技能的绝对水平。所以,评定表得分随年龄而出现的“马鞍型”并不表示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水平也随年龄而呈“马鞍型”,而只是说明不同年级儿童在教师的评价体系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第三,本研究的结果与其它许多以五点量表的形式对儿童的社会行为所作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如杨重明(1994)的研究中发现,在"移情”、"结束社会交往”、“评价他人”等方意.一年级学生的教师评定得分均高于三年级:其它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

  五、结论

  1、小学教师对四年级小学生社会技能表现的评价明显高于二、六年级。

  2、小学教师对小学女生社会技能表现的评价明显高于男生。

  3、小学生的人际相关技能比其它技能成分有着更显著的年级差异。

本文标签: 教师  发展  社会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