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心流》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更新时间:2022-11-12 00:22:05作者:网络

第一篇:《心流》读后感

《心流》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流》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三十年前,他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事件完成后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时,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和工作等。

全书分为十章

第一章心流,快乐的源泉

幸福的原理:

并非瞬间发生;

与运气或概率无关,用钱买不到,也不能用权力换取;

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纵,取决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阐释。

幸福要靠个人的修持,事先充分准备、刻意培养与维护。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

第二章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

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的内涵,使自己快乐或悲伤;意识的力量也可以把无助的境况,转变为反败为胜的挑战。

每个人能经历的事情就这么多,所以准许哪些资讯进入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也决定了生活的内涵与品质。

第三章心流的构成要素

改善生活品质的策略主要有两种:

使外在条件符合我们的目标;

改变我们体验外在条件的方式,使它与我们的目标相契合。

一味追求财富、地位未必能使人更快乐,从每天的生活体验中创造乐趣,才能真正提升生活品质。

构成心流体验的要素:

具挑战性的活动:挑战与技巧的黄金比例

全神贯注

明确目标

即时回馈

能深入且毫不牵强地投入行动,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都因此一扫而空

浑然忘我

掌控自如

时间感异常:有时变短有时变长

第四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心流活动的关键是

可以带来新发现、创造感,把自我变得更复杂,自我因而成长。

一个人重组意识达到心流的能力。闲暇不等于乐趣,看电视几乎不可能产生心流。

享受快乐的心理障碍:

注意力失调,无法集中精神,每件事都分不出轻重。

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的自我意识,时时都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与乐趣绝缘。

有助于孩子产生最优体验的家庭具有五个特点:

清晰,家人互动中,目标与回馈都毫不含糊

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做的事、感受和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巴望他们成功

选择,孩子觉得他们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

投入,让孩子有信心全心全意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挑战,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第五章五感之乐

完美的社会应该在精神与物质世界之间找到平衡点,但又不执意苛求完美。

第六章思维之乐

心智提供的行动机会在量与质上都不逊于身体。不论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和社会阶层如何,人人都有运用四肢与感官的能力;同样,所有希望控制心灵和思维的人,也都能自由运用记忆、语言、逻辑和因果律。

第七章工作之乐

工作不是“亚当的诅咒”。卡莱尔说:“找到性格相契工作的人有福了,这是人生在世所能祈求的最大福佑。”

第八章人际之乐

独乐、众乐各有千秋,不论在沉寂的阿拉斯加边陲,还是喧嚣的纽约市中心,若能享受独处时分,同时与朋友、家人、社群和乐融融,便已踏上快乐的康庄大道。

婚姻是妥协的开始,很多享受乐趣和成长的机会,只有在家庭生活中才能体验得到。

家庭提供以情绪为主的保护,友谊却是神秘的冒险。青少年交友发乎自然,中年后的友谊很少出于偶然,会和工作或家庭一样,必须努力培养。

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世界。企图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却不先学习控制自己生活的人,往往把世界搞得更糟。

第九章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

人生的悲剧在所难免,但遭受打击未必与幸福绝缘。人在压力下的`反应,决定他们能否转祸为福,或只是徒然受苦受难。自得其乐的性格,能在一般人无法忍受的情况中找到乐趣。

懂得如何把无助的状况转变为新的心流活动,并加以控制的人,会为自己找到乐趣,在考验中锻炼得更坚强。

不自觉的自我肯定;

注意力集中于外界,开放的态度沉浸在环境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找寻新出路。

人生各种状况都可能成为成长的契机,但要求当事人随时做好迎接意外的准备,也就是保持接受无常的心态,并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第十章追寻生命的意义

创造意义就是把自己的行动整合成一个心流体验,由此建立心灵的秩序。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寻求意义:不论它的本质,不论它来自何处,只要找到一个统一的大方向,人生就会有意义。

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就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再也不觉得匮乏。意识井然有序的人不害怕出乎意料的事,也不惧怕死亡,活着的每一刻都饶富意义,大多时候都乐趣无穷。

若能赋予人生意义,就能使生命丰富璀璨,此时最单调的体验也变得兴味盎然。

认清人类意志的极限,接受与宇宙合作,我们就会像终于回到家的流浪者,觉得无比轻松。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篇:读师心流霞有感

书香润泽心田

墨意炼铸师魂

——读《师心流霞》有感

马街小学

栾华丽

一个民族因读书而兴旺;一个国家因读书而富强;一个人因读书而丰富。中华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通过历代优秀的不朽书籍,才得以薪火相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才得以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来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更离不开书籍,离不开阅读。自中心学校开展师生读书活动以来,我作为一名马街小学主抓读书活动的具体负责人,不仅在探索着开展读书活动的途径,更多的是让自己养成读书的习惯,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师生。今天,我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我的一些读书心得。我把题目定为“书香润泽心田,墨意铸炼师魂”,这得从一本叫《师心流霞》的书籍说起。

2001年10月25日,我所在的学校给我们新分工的老师发了一本名叫《师心流霞》的书籍,并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对于刚工作一个多月的我们来说,只能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地去读它,但书中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撞击着我们年轻的心,成为了我们教育行动的标杆,更成了我们在一次次的师德演讲中鲜明的观点,鲜活的事例。

《师心流霞》是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钟情于教育却未能成为教师的教育记者肖敏先生撰写,是一本描写教师道德修养的书。书中挑选了近至嵩明县嵩阳镇木作小学舍身救生的彭富芬老师,远至北京亲临县城为我镇老师们讲座的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名誉国内的草根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教育名家于永正、李镇西、钱梦龙等知名教师以及许多躬耕与山区、贫困地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普通教师的先进事迹。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如随笔散文,读来油然生情,自然入理。文章就像书名一样,充满质朴的诗意和平易近人的爱心。读后让人激动,让人悟识,让人震撼。

在再版序中云南大学吴松校长提到:“师者以自己的人生感召他人,以自己的学识启迪他人,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引领他人。”“真正的师者总是先教育自己然后再召引他人。吴校长的话时刻提醒着我,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教育好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多年来,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严以律己,率先垂范,成为了学生的榜样;我敬业爱岗、爱生如子,问心无愧,成为了教师中的楷模。

书中谈道:教师是崇高而又普通的职业,是古老而又新鲜的职业,是富足而又清苦的职业;教师之爱是不是亲缘胜过亲缘的爱,是甘愿付出不望回报的爱,是比天空更广阔的爱;教师,为了这个岗位可以奉献一切,可以永远执着进取,可以甘于守望淡泊;可以积极完善修为。这是本书的精髓,也是引领我成长的基石。

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教书育人。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就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参加工作十三年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尤其是在马街小学担任辅导员与教导主任以来,我在苦苦追求提高思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殚精竭智为国育才进行着忘我地奋斗。我既是校长的助手又是一名高段语文教师还是一名幼儿的母亲,我要做好学校的事、班上的事、家里的事。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有时很多事一齐挤来,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面对老师们的不理解,家人的不赞同,儿子的询问与催促,我不得不思考自己到底为了什么?很多时候,我也想放弃自己的教育理想,过轻松的生活,可是一想到对我影响很深的丁榕老师,李吉林老师还有那些为了学生可以放弃一切甚至只有一次生命的老师们,我默然了。我的学生需要我,我的岗位需要我,我的理想鞭策我,我的教育情怀告诫我。我离不开学生、离不开教育这个舞台。于是,我平和心态,调整工作思路,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做到家庭、工作两不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

吮吸着《师心流霞》的甘霖,我走过了13个教育春秋,将近五千个日子,我从一名只能从字面去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高尚”的青涩教师成长为一名执着于教育园地静静耕耘,痴迷于教学始终不变,痴心于教育终身不改的骨干教师。

无论是只为彝家村寨几十双渴望求知的眼神而留下的中年男教师,还是地处偏远山区为了二十多个跪地求学的身影而放弃了正式分配的年轻女教师,亦或是著名作家魏巍最留念的蔡芸芝老师,再或是催生了中央电视台的纪实电视片《老山来的孩子》的小学教师李素静,等等的感人事迹无不像开在心间的百合散发着馥郁的芬芳,润泽着我的心田?

今天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书中第一页的一首小诗: “假如生命再一次开始, 让我再做一次岗位选择; 我依然初衷不改, 挑选教师这一美好的职业。 甘愿如精卫填海, 甘愿似杜鹃啼血; 只为新松千尺鲜花万朵, 拼将青丝化作满头飞雪。”

这是一位三代从教的老师以诗言志,表达自己对教育的钟爱之情,也是我立下的教育誓言。

教师像圣人一样,教书育人,释疑解惑,如同日出和日落时美丽的霞光,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总是默默的向世人释放着他的光和热。这也许就是肖敏先生取名《师心流霞》的缘由吧!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对老师们提出的要求。

老师们,做一名有理想信念,仁爱之心、淡泊名利、甘于守望的教师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的福音。让我们努力做一个好老师吧,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平静、平和、平淡地走自己充实的育才之路,也一路耕耘、一路收获,收获生命的价值,收获生活的快乐,也收获人生的幸福!

最后,借在师宗县一所小学内的一块名为“文明起点”碑刻上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交流。“古今无不变之世运。然世运虽变,断无变而不学之理。盖天下不能一日无世界,既不能一日无学,学固与世界而长存也。”“不能一日无学”即不能一日无教育;不能一日无教育,即不能一日无教师。教育与世界长存,则教师与世界长存!

教育万岁! 教师万岁!

第三篇:读《流年》有感

读《流年》有感

黄正坤

年华就这样从眼前流逝,欢笑与泪水,疑惑与倔强……然后猛然一天,回首间发现,曾经的孩子长大了。

——题记

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从的一些人生经历。作者最初很喜欢听一首叫做《流年》的歌曲。起初他还不认为自己是个懂流行的人,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领会潮流的才能,只是当时在听那舒缓的音调中考到了斑驳的画面,流动的灯光,惆怅若有所思的行人……作者说那个世界是他所处的世界,因为他真切的感受到了它的存在。

这样的一首歌,让作者仿佛想起了什么,但又感觉好像错过了什么。他说,与她的最后的一面是在狭窄的楼道里,那个时候,光线很暗淡,几乎看不清人的脸。那是正好的擦肩而过,恍惚间听到有人叫着自己的名字,转头,她站在那里笑着,问着什么,但已经记不清内容了……彼此之间也就那样对视着,没有逃避,没有闪躲,然后各自离开。也许因为太年轻,所以太倔强,总希望对方能够说出来,但是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人可以等待,时间却不能停留。

记得有一次看纪录片,探险家受了伤,掉入了冰洞,同伴们都以为他死了,可是他就靠着一根铁棒,从洞里爬了出来,一步一步地走向营地,就在营地附近,望着满天的星斗,他大声的笑了……我一直忘不了这个场景,深深地为它所感动。因为失去过,才会懂得珍惜,因为努力过,才会懂得珍惜。就跟《流年》里的作者一样,若是他能够早一点发现自己的真心,也许就不会有如今的遗憾了吧。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所决定的事情,也不要忽视自己的潜力,尽力去完成自己喜欢的事是多么幸福一件事。在这个世界上,毕竟只有一部分人能够真正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也许很难但却总是很快乐的。

作者说,人们喜欢议论过去美好的时光,那美好的时光,仿佛在白云树梢间停留,在池塘边的石凳上停留,纯洁无暇的岁月总能唤起无限的思念。但那毕竟只是一个逝去的梦,只适合住在心灵的深处,见过太多逃避现实和厂长的逐梦者,岑醉在桃源乡的梦里无法自拔。

追忆往事,仿佛昨天就在眼前,成熟瞬间代替里稚嫩,情感也早已经习惯了人间的悲喜。我们在过去与现在中米里徘徊,一不小心就惊醒了那尘封的梦,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但时光早已老去,芳华早已逝去,留下的只有成长的足迹。

第四篇:读《似水流年》有感

读《似水流年》有感

认识张恨水先生,源于《金粉世家》,而读他的《金粉世家》是因为《红楼梦》。当时只是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佳作竟能与古典名著相媲美?因此,便抱着猎奇的心态读了近代版的《红楼梦》——《金粉世家》。读完后,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位鸳鸯蝴蝶派的章回体小说家,而后更迫不及待地想览尽他的所有佳作。无奈他的作品太多,单单是中长篇小说就达100余部,故直到毕业也未能读完。不久前,读了他的三大时代之二的《似水流年》,心中有所感,分享如下。

安徽青年学生黄惜时在小河边偶睹白行素之曼妙,心向往之,怅惘中登上去北平读书的火车,竟与之巧遇,相谈甚欢,抵京后继续追求,上了同一所大学。北平的生活让黄很快意识到金钱的威力,为追求交际花米锦华,黄刻意与白疏远,更是不停地向其父索钱供米挥霍。黄父来北平探望,黄嫌其老土装作不识,后被米识破,愤而分手,父子亦断绝关系。后黄花光积蓄,贫病交加,流落街头,深感愧恨,发愤做了徒步旅行家,游至关东竟与米相逢,此时的米已做军阀的小妾,犹如囚于笼中的鸟儿,虽生活无忧,却无半点自由。为逃脱牢笼,米向黄求助,黄念及旧情决心搭救,结果却不仅未能助米逃脱魔掌,还将自己所游之处地方团的签字盖章名册遗失,徒步走遍全国的事情可谓前功尽弃。

黄惜时的经历,也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年少时,我们都怀着一个懵懂的心对爱情充满了无比美好的向往,意中人举手投足间

不经意的一瞥都有可能让自作多情的我们误以为是对方心有戚戚的表现。初恋时,会觉得对方就是整个世界,仿佛离了她便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了。那时候的感情是盲目的,我们会天真地以为只要彼此同心便会拥有美满的结局,甚至会滥用那些不切实际的誓言来向对方表达自己对爱的决心。可在时间面前,那些盲目而冲动的情感却又如瓷器一般,脆弱的不堪一击。从如影随形到分道扬镳,从相见恨晚到不如不见,从海誓山盟到反目成仇……

在错失了昔日的美好之后,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爱情是理性、慈悲、包容。而绝不是那些空洞的誓言,海誓山盟也只不过是一时情绪的表达,我们人一天里情绪都变多少次,哪里又管得了一周、一年乃至一辈子的事呢?只有理性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结出累累硕果;才能像涓涓细流那样,旷日持久。

成长就是不断地犯错,并不断地改错。黄惜时在虚荣心的作祟下不仅背叛了对她一往情深的白行素,更是辜负了望子成龙的父亲——不仅如此还与其断绝了父子关系。可谓犯下了弥天大错,但是人非圣贤——我更相信即便是圣贤,也会犯错。黄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知错能改。在沦落街头后愧恨悔悟,他决心徒步游遍全国,创出一片新天地来。后来虽搭救米锦华而前功尽弃,我却并不为之叹息。人都是感情的动物,面对昔日的情人深陷困境,即便她欺骗并伤害了他,他还能从道义出发,对其施以援手。单单是这份胸怀与慈悲就让我们很多人自叹不如。

黄惜时逃回关内后,在思乡的情感驱使下,返回家乡。但却面临着有家不能回的悲剧。而他的初恋情人白行素也已另嫁他

人……

佛曰:有因必有果。黄惜时只好默默地吞下一颗自己亲手埋下的苦果。见到他朝思暮想的父亲,却不能相认,慌忙之中他只好背对着父亲装作哑巴,见父亲离去后他伫立在皎洁的月光中含泪相送。至于米锦华,只怕要终身生活在牢笼之中了,也算是对她为了金钱而玩弄感情的惩罚吧。

若有来生,我想黄惜时断然不会背叛忠贞的白行素、辜负慈善的父亲;米锦华大抵也不会为了金钱而视感情为玩物。

只是,人生只有一次。如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言:人生只有一次,既无前世可借鉴,又无来生可以重来。而我们,也只能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不停地做出选择,并用余生来为自己之前的选择而付出代价。

第五篇:时光如流——读《匆匆》有感

时光如流——读《匆匆》有感

www.5y

kj.co

m时光如流

——读《匆匆》有感

晏子菲 指导老师:邱霞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光如流,岁月如梭,转眼间又过了一日,就如《匆匆》里说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就像过完了今天,明天还能再过一遍今天吗?不能。

日子就是这样,当你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你就会认为时间过得很慢;但你一无所做时,你会认为时间过得很快,从你身边溜走了,渐渐空虚起来。又思考: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写《匆匆》时才二十四岁,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着,飘荡着,不知该做出什么抉择。他也从中醒悟了,回想起自己当年是多么不珍惜时间啊!

“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日子从身边溜走了,也不复返了,渐渐苍老的日子里,又做了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滴答滴答”的钟声敲着时间,一朝一日就这样逃走了。虽然微不足道,但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日子又过去了一天!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让时间从我们手中成为一件有价值的宝物吧!

www.5y

kj.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