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Ailasimo 爱拉斯谟,D.

更新时间:2006-03-21 00:00:00作者:未知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荷兰人文主义者,语言学家和思想家。出生于鹿特丹,有鹿特丹的爱拉谟之称。早年被送入修道院抚养。青年时就学于巴黎大学。曾旅居英、法、意、德和瑞士等国,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主要著作有《愚神颂》(1511)等。 
  爱拉斯谟在他的著作中以犀利的笔锋抨击了教会僧侣和神学家的"疯狂和愚蠢"。他嘲笑僧侣们的禁欲主义和伪善,揭露他们自己放荡淫逸,却要别人远离肉欲享乐,追求来世幸福。他讽刺神学家们的烦琐论证和不学无术,说他们可以用"六百个三段论式"去证明别人是异端,空谈什么没有质料的形式、共相等,自以为无所不知,实际上一无所知。他还揭露教皇和贵族的专横和好战,痛斥他们"用刀剑来继续行善",为什一税而战斗。爱拉斯谟认为社会上各种宗教礼仪都是可悲的愚行。 
  爱拉斯谟在他的著作中表达和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他注重人的尘世快乐,认为人必须顺从自然的推动,遵循他们的本能而生活;如果没有欢乐,生活中哪时哪刻不是悲哀的?没有情欲,也就不会有人类的繁衍。他推崇人的理性、智慧,主张以此为手段来认识自然、造福人生。在他看来,愚昧无知是社会罪恶的根源,只要普及教育,传播知识,就可以消除社会的弊端。他还同马丁·路德争辩,肯定自由意志不只是属于神的,也是属于人的,认为人的自由、快乐、知识或理性是构成道德和良心的最重要的条件。此外,爱拉斯谟还用人文主义思想校注和出版了附有新拉丁译文的希腊文《新约圣经》。 
  爱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运动的思想先驱。他对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的人文主义运动有很大的影响。但爱拉斯谟害怕和憎恶"动乱",曾称人民群众为"多头兽";他不否定上帝的存在,没有与天主教决裂。当宗教改革运动兴起时,他倒向了旧教一边,迅即销声匿迹。

 

本文标签:

为您推荐

谢林的自由的概念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考查谢林的自由概念。象谢林一样,要考察自由的概念就必须考察与自由相关的各种对象,包括自然、人的本质、上帝和恶等概念。这些概念是谢林理解人的自由概念的境域。本文将对谢林的《自由论文》进行全面的解读。谢林曾经多次说过自己36岁时写下的《自由

2011-11-15 18:53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论列维纳斯

当代法国哲学家马里翁说:列维纳斯是自柏格森以来最伟大的法国哲学家,也是第一位严肃地力图摆脱他的思想来源(即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家。[2]这位伟大的犹太哲学家(EmmanuelLevinas,1905年12月30日-1995年12月24日)最持久的激情就是与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本

2011-11-15 18:52

后现代的伦理学:论汉斯·约纳斯

尽管从莱奥波尔德发表《沙乡年鉴》(1947年)、卡逊女士发表《寂静的春天》(1962年)以及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1972年)以来生态危机问题就成为最为紧迫的时代困境,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生态运动、绿色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以及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积极的工作,

2011-11-15 18:51

在后现代发现谢林

一 沃格林重新发现谢林 在二十世纪政治哲学经典著作《新政治科学》(1952)中,沃格林以灵知派世俗政治神学,分析当代集权主义尤其是原苏联的政治结构是如何可能的。沃格林独出心裁的见解是,原苏联的政制与其说是基于共产主义,不如说是基于俄罗斯拜占庭的国家与教会

2011-11-15 18:50

德里达的“友爱的政治”

一、哲人其萎,大雅云亡:德里达之死 随着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完满闭幕,法国文化年即将在北京拉开序幕:印象派画展和法国时尚展令人期待,酷爱中国文化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也于10月8日早早抵达北京。然而,就在这一晚,就在这个中法友谊再度升温的时刻,从网上传来噩

2011-11-15 18:49

“上帝之死”时代中的朋霍费尔

一、时代的信仰状况:上帝之死 尼采所说的上帝之死的时代就是基督教信仰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的时代。尼采所说的上帝之死是对欧洲虚无主义时代危机的历史无神论的深刻判断。尼采并没有说上帝不存在,他也没有说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投射,他说的是,上帝连同整个基

2011-11-15 18:4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