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CPA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考区报名简章
2007-04-18
更新时间:2006-09-09 16:29:14作者:未知
营养与体质状况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人们的身体素质对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国民营养状况不仅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营养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和动力之一,食物营养直接影响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营养与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营养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是巨大的。例如,英国和西欧将近200年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一半归功于营养和体质的改善,北欧工业革命极盛时期的长期经济增长有一半以上归功于其体格发育的增长。相反,营养状况不好,将直接阻碍经济的发展,粗略估计几个亚洲国家由于营养不良造成劳动生产力损失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3%,菲律宾等国研究指出,身高越矮,劳动生产力越低,成年人身高每少1%,农业收入就减少1.4%。
同样的道理,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营养与体质状况的改善。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过去20年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长率在8%以上,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高的。居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20年前的20倍,贫困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的20%以上降到了1999年的5%以下(见图1),人均收入不足每天1美元的比例也由80%降到了1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膳食营养与体质状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提高居民的营养水平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部分,已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重视营养工作,改善全民营养状况。朱镕基总理在199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改善国民营养水平和健康素质,李岚清副总理1999年专门召开了“关于幼儿教育和青少年营养健康问题”的会议,指出科技部要支持我国的营养改善工作,国务委员吴仪在2000年召开的省、部长级会议上再次强调要重点解决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这个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我国居民的营养与体质状况,发现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膳食资料:来源有三:
国家统计局:统计局从1952年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按城乡、经济水平分层确定了一个抽样框架,调查了解居民的经济、文化教育、饮食、消费、各行业发展等情况。该框架类似队列研究,但抽样点中每年约有20%的住户会轮换。本文对统计局1952-2000年的膳食资料进行了长期趋势的分析。
全国营养调查 (China National Nutrition Survey, CNNS):到目前为止,我国分别于1959、1982和1992年进行了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但1959年的资料没有计算机数据,因此我们只采用了第二和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的数据。这两次调查都采用了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1982年共调查178个点,每点约1500人,参加膳食调查的总人数为238,134人,膳食调查方法为连续5日称重法;1992年共调查约960个点,每点30户,总调查人数为100,201,膳食调查方法为称重法和连续3日24小时回顾法。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这是一个队列研究,目的在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对我国居民健康、饮食行为、体力活动等的影响。1989年开始在我国辽宁、山东、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8省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共调查190个社区,3800户约16,000人。该项目分别于1991、1993、1997(黑龙江省加入)和2000年进行了随访。膳食调查方法为称重法和连续3日24小时回顾法。
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