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白族白、汉双语教学十六字方针实施初探

更新时间:2006-03-15 00:00:00作者:未知

 
  白汉双语文教学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什么白汉双语文教学能在短期内打破30多年沉寂局面?那就是在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前提下,遵循民族教育规律,结合民族教育的特点,创造性地制订了适合本民族、本地区母语和思维、表述语言相一致,因材施教的“先白后汉、白汉并重、以白带汉、白汉俱通”十六字方针。


十六字方针是辩证统一的有机结合。“先白后汉”是教学途径;“白汉并重”是防止偏废;“以白带汉”是衔接规律;“白汉俱通”既是最终目的,也是十六字方针的归宿。在教学上,只有以正确的途径,掌握正确准则,抓住关键才能达到目的。在教法上,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三为主”教法。由于有以上诸方面的科学配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十六字方针的形成,是实验领导组、广大教师、县民委语委的同志在许多部门领导的热忱关怀鼓励下,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再实践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现将十六字方针的具体贯彻实施简述于下。


先白后汉


语言和教育的关系,狭义上讲是教育用语和智力发展的关系。教育者选择何种教育用语,对促进受教育者的智力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从总体上讲,白族虽是一个接受汉文化较早,汉语程度较高的民族之一,但这种情况只限于洱海周围、城镇及交通沿线的经济发达地区。就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而言,几乎不存在什么汉语言环境。地处大理州北端的白族聚居县——剑川县就是一个典型。时至今天,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政府所在地——金华镇,最主要的交际用语还是白语。机关单位、学校、集市贸易、开会等均操白语,该县的其他地方的语言状况可由此推知。白族儿童从小就生长在如此单一的母语环境里,直至步入学校大门,汉语对他们的影响近乎零,学校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怎样解决教育用语与白族儿童习惯用语脱节的问题,即母语与“汉语”的关系问题。我们制订的“先白后次”的起步教学原则基本解决了这一矛盾。


所谓“先白后汉”,顾名思义就是先教白语文,再教汉语文。先从幼儿抓起(即学前班),为开展实验打下坚实基础。其具体时间、主要实施内容如下表:


学时比例主要内容


白文 汉文


学前班(一年) 100% 从母语入手工艺,教会白文声韵母,学习汉语口语,复习巩固白文声、韵母,再学声调、拼写规则。运用“音识字法”引入汉学。


一年级别 85%15%


二年级上学期限65% 35%


学前班的教学方针是体智德美多方面发展。在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规定学前班儿童掌握白文27个声母,33个韵母,8个声调符号,为以后引人白汉双语文教学铺路。事实证明,这对白族学前儿童不是很困难的事。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先从较简单的声母教起,再教较复杂的韵母,使学生、家长真正感受到白文易学。与此同时,教师适时使用些通俗易懂的汉语口语辅助教学,教给学生日常用语,久而久之,学生便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汉语语感,为即将开始的汉语教学打下了基础。学生学会声、韵母后,接着学习8个声调,学习拼写。经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到学前班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初步掌握拼写规则。


一年级上学期,除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外,特别加强白语词语转换到汉语口语的训练。例如: Yirx、 gonx、 sanl、 xirx、 ngvx、 Fvrx、 Qlrx、 Biarx、 jiex、 zairt 十个白语基本数词,汉语是这样说: Yif、 aril、 sanx、 sirl、wut、1uf、qif、 baf、jot、 sif(汉字白读、白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扬已学白文之长,避没学汉语之短,运用已学的白文给汉字注音,易读易懂,学生虽不知其形却已解其义。第二步,运用“注音识字”法,逐步引人简单的汉字词。如:


白文 gonx sanI xirx Biarx


汉字 二 三 四 八


白文注音airl sanx sirl baf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双语文班学生不仅掌握了白文,而且也学到了不少汉字词并通晓其形、音、义。语文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学。经考试,各科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见下表,1986一1987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同题不同文,实验班用白文,普通班用汉文)。


班别 学生数语文数学


平均分 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


实验3261.859100 044.9 28 843


普通20 11.3040021.3 10600


比较 +12+50.5+59 +600+23.6 +18 +24 +3


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白文比重下降,汉文比重上升。鉴于还没学汉语拼音,因此只有加快学生学习汉语的速度,才能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展。运用“注音识字,”法进行双语文教学成为该学期的主旋律,努力让学生掌握相当数量的白文词汇、汉语口语及一定数量的汉字词,加强理解记忆,为下一步学习书面词句、短文作准备。在实验班学生刚接触汉字的情况下,参加1987年全县一年级下学期期末统考,用汉字答卷,效果亦好。语文平均分较普通班高7分,数学平均分高24.4分。


二年级上学期的实验教学以连字组词,连词组句为主,很自然地导入汉语书面词句,进入正规汉文教学。归纳起来,“先白后汉”的程序是:白文声、韵 调 拼写、汉语口语 白文、注音识字一白汉二种文字、简单汉字词句。


白汉并重


白文刚试行时,由于认识不统一,加上白文是新事物,社会上不少群众,特别是白族内部少数高层知识分子,视学白文为倒退,以为升学不考白文,学了白文也只能充当学习汉文的“拐棍”,永远过不了“海虹桥”(位于剑川县甸南滇藏公路之要地),甚至有人认为只要少数人能将白文作为研究白族文化的工具就够了。我们着眼于全民族的长远利益,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理论为指导,及时指出,白文不是专供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研究用的,如果最广大的白族群众不学白文,不懂白文,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创制白文的意义。另外,我们根据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字发展史推断,一种文字一旦成为“校园”文字,就具备了成为社会文字的可能,白文也不例外。我们开展白汉双语文实验教学,一是要促进白族儿童智力的全面开发,其次是促使白文向社会文字过渡。为达到这两方面的目的,就必须在教学中严格遵守“白汉并重”的准则,使白文在校园内站稳脚跟,开花结果。这既有相对的一面,也有绝对的一面。绝对的一面是指坚决克服轻白重汉现象,并在教学中贯彻始终;相对的一面是说具体教学中白汉并重比例变化不同,有阶段性。(见下表)


年级教学时间比具体内容


白汉


二年级(下)50% 50%从白文导入汉拼


三年级(上)40% 60%教两个方案的异同点


三年级(下)30% 70% 汉白并注


从白文导入汉拼所遇困难甚小。原因有二:首先现代白语中古今汉语借词占白语总词汇数的60%以上,致使许多汉语声韵母存在于白族语言中;其次,白文是一种拉丁字母式的形式上近似《汉语拼音方案》的拼音文字。不少白文声母、韵母与有关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在音节形式、音质上或相同,或相近。例如,在27个白文声母中,除v[v]、ni[ ]、ng[ ]、hh [ ]、SS「Z]、y[i]六个外,余下的2l个与汉语拼音声母表相同,掌握了白文声母表,也就意味着已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声母表。韵母中也有类似情形,从白文导入汉拼需解决的只是将白文中不存在的韵母、声调和汉语拼音拼写规则教给学生,并结合汉语课本上的注音识字练习,使学生迅速学会给汉字正确注音,看拼音读汉字。学了《汉语拼音方案》后,实验班即刻展现出白汉文比翼齐飞的喜人之势。在双文共存共用共促的新学风下,实验班虽只学了一学期的汉语文,但在当年全县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随着双语文教学的深入,白汉二种拼音的异同难免给学生造成一些混淆,为了保证学生正确掌握使用白文和汉语拼音,区分清楚二者的异同点成为要务。因此,在三年级上学期,除坚持正常教学进度外,在教授白文的过程中,给学生讲授一些简单的语言知识,向学生阐明两种方案的异同点,重点强调易混淆的声、韵、调。经过一学期的对比教学,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熟练使用二种文字,而且对二套方案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在求同学异中达到“白汉俱通”的学习目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白并注”是“注音识字”的继续,是建立在学生具有相当的双文知识基础上的一种增强记忆、扩大词汇面的教学法。它采用白文、汉语拼音、白文释义三结合的方式,使白族儿童在思维、语言、文字上达到了相互统一,减缓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大加快了学生学习汉语文的速度,提高了学生的汉语水平,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请看下表, 1988一1989学年全县统考成绩对比:


班别学生数平均分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


实验班28 36.77.86 76.258 46.1 34.782.56.5


普通班(1) 35 33.2 5.760 13 41.9 17 7616.5


普通班(2) 36 28.7 — 55 1043.1 22.273.35


以白带汉


同其他民族的双语文教学一样,白汉双文间如何衔接是实验中的关键问题。衔接得好,则事半功倍,衔接不好则难以达到实验目的。所以,从实验开始至今,我们都将它作为搞好实验的重要环节,不断地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听取广大教师、学生的意见。“以白带汉”根据白族儿童的年龄,结合少年儿童学习语言的阶段性特点,初步解决了白语文与汉语文的衔接问题。具体如下:


时间学时比例 主要内容


白文 汉文


四年级20% 80% 白汉双方相互转换写作练习,强化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五年级上学期 10% 90%


学生在前二个阶段已完全掌握了白文的声、韵、调、拼写规则及大量的白语词汇和一定数量的汉语字词句,而且学习进程已与普通班趋于一致。对于实验班学生而言,下一个目标就是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母语文的积极作用,提高汉语水平。“语文”即“先语后文”,“语”与“文”二者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语”是“文”的构件,“文”是“语”的体现,“语”好才能“文”优,“语”差则“文”逊。相反,“文”对“语”的提高有推动作用,通过“文”的操练,将“语”运用于实际,既检查了“语”的水平,也促进了“语”的提炼、规范和向文学语言的升华。双语文学生在二种语言文字相互转换的写作练习中,采用白文汉文互译方法,使母语对汉语的催化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妥善地解决了民汉间的衔接问题,对少数民族儿童智力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到四年级,实验班只用80%的教学间就完成了普通班全年的教学任务,剩下20%的时间专用于白汉文的互译练习。练习的方式、内容尽量多样化,有课堂作业、课外作业,有日记、故事、歌谣、造句、作短文等。由于科学地处理了母语文如何带动汉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实验班的成绩明显好于普通班。


到五年级上学期,仍维持原教学方法,只是学时比例有所变化。


白汉俱通


开展白汉双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外乎有二:一是通过白文促进白族儿童智力的全面开发;二是依托白文学汉文的同时,掌握好汉文、白文,并逐渐向白族社会辐射。“白汉俱通”正是实现第二个目标的首要条件。但是在“白汉俱通”的过程中,也受到多方面的冲击,特别是受统考指挥棒的影响。个别领导甚至以此为理由,为“民族语文无用论”开市场,还有不少议论给双语班学生、老师、学校领导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我们一边进行宣传,解除人们的担忧;一边把即将毕业的双语文班作为工作重点,认真研究教学,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益。 此阶段的教学比例、内容是这样安排的:三个学期(五年级下学期,六年级全年)中白文教学占5%,汉文教学占95%。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实验班挤出5%的时间用白文给汉文释义,进行白汉文互译的写作能力训练是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否则,开设双语文教学的优势又何在呢?倘若抛弃了白文,那与“拐棍”论又有什么差别呢?这不仅仅是白汉双语文实验学校的事,也决不仅仅是剑川县民委语委的事,这是有关白族文字前途的大事,是与全体白族人民长远利益有关的大事。既然如此,我们在时间上作点“牺牲”,去实践探索,不也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吗?思想有了新认识,障碍随之而除。一学期后,学生的成绩又有了提高。

 

本文标签: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