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第四章 资讯经济:新经济的产业支柱(3)

更新时间:2005-12-20 11:47:49作者:未知

信息革命促进了资讯产业的迅速崛起,使新兴的信息产业大量涌现和飞速发展。资讯产业开始从其他产业中明显分离出来并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据统计,对世纪末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大约有4000亿美元的市场,而在日本到2010年仅多媒体就有1000亿美元的市场。现代资讯产业已跃居美国头号产业,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已相当于产业出口额的40%,据估计到2007年资讯产业将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
  资讯产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从具体某个产品看,其价值构成中,信息所占的比重逐渐扩大;从整个社会产业结构来看,资讯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有人说,整个社会都在信息化。据统计,美国信息产业的比重增长越来越快,在1958年时为40o,1974年时为53O,而到1990年时已达到70%。
  1985年欧共体资讯产业创造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另外,资讯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其他部门,在美国,自1950年以来,资讯产业的劳动力平均每年以3%以上的速度递增,比全部劳动力增加的速度高1倍。现在美国资讯产业中就业人数已达到全部劳动力的75%。知识产品的生产也有了飞速的发展。“知识爆炸”就是人们对这一时期知识产业产品大量涌现的形象比喻。但这次爆炸却像链式反应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据统计1995年全世界图书出版量已达36.5万种,而且每天的出版量就达1000种;在工业经济时代,人类的知识是每10年翻一番,而在资讯经济时代达到了每5年翻一番。估计到下世纪这一周期将缩短到3一5年。
  知识产业的生产和发明靠的是大量的具有科技知识的人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国家都认识到人才对于竞争的战略意义。为推动知识产品的生产和发明业的发展,各国竞相发展自己的人才培养和智力资源的开发。美国等西方国家都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发展自己的教育事业,在教育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我国也针对自己的国情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将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科技人才提到战略地位的“高度”。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培养能够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的方针,以便为未来知识生产和发明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作为新经济支柱产业的资讯经济到底有哪些特征呢?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l)资讯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产业
  信息高科技成为知识经济的先导,资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资讯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发展最快的产业,这一切都表明了资讯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资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牢牢站稳了战略性产业的地位。
  在美国,它正逐步取代钢铁、造船、汽车、石油等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的传统地位,并且成为当代社会的带头产业。在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中,资讯产业也处于带头地位,无论是宇航、卫星通信、生物工程、海洋开发、光纤通信、新材料工业、新能源产业还是新兴服务产业,都离不开具有核心地位和先导作用的资讯产业作为其应用开发的突破口和带头部门。
  资讯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先导作用旧本的经济起飞就是成功的范例。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世纪对年代初的人均74美元开始增长,1980年达到人均产值2000美元以上,平均每10年增长38%,大大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同期的经济增长率。特别是1982年后,增长骤然加速,平均每10年增长率高达83%。通过对日本就业结构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恰恰是1952年以后,日本的四大产业结构快速地实现了三个阶段的转化,从农业化变为工业化,又快速由工业化转变为信息化。这说明,日本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尤其是资讯产业的迅速崛起,是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度增长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要把当今信息技术已有成果所提供的机会当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优先发展资讯产业,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获得总体发展的高速度。

(2)资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资讯产业本质是以收集信息、生产和经营信息产品为职能的产业,因此,产业群体必须集知识、技术、智力于一体。这主要表现在:资讯产业的核心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既是资讯产业本身的装备技术,又是为社会各领域服务的应用技术。这些都是处于前沿的高技术,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资讯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如新闻报导业、信息咨询业、科技开发业、教育业、图书情报业、出版印刷业、软件编制业等,都是以知识和文化的开发、采集、传播为职能的产业,人类社会的知识几乎大都集中于或出自于这些产业,它们是典型的知识集约型产业。
  (3)资讯产业是高沙造型产业
  由于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决定了资讯产业也是一个渗透性极强的产业。即它不仅自身形成独立的产业系统,可以直接单独地计量,如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软件业等,并且它还和其他部门相融合,使信息技术直接在这些部门内部得到运用,刺激了这些部门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向第一产业渗透,使传统的农业部门得到第二次新生。信息技术使农业在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如运用计算机和电子传感装置组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系统,能有效地预测植物病害、病虫害、气候等。运用计算机可以优化农业生产方案,实行灌溉、施肥、作物布局、家畜饲养等管理的自动化。借助计算机,可以开展家畜育种,作物育种、动植物遗传、系谱追踪等方面的研究,利用生物遗传信息工程改善农业物种使农业生物化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和农业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协调和监测各地的农业生产。
  其次,信息技术改造了第二产业,使第二产业信息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越来越复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制造业生产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分工系统。同时,信息通信网络使第二产业的企业实现了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化。在企业内部,从经理、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到销售人员都由网络联系在一起,使之互相沟通协调,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企业外部,企业又可通过通信网络与行业、上游行业和下游行业的各企业联系起来,因而可以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即时反应,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
  最后,在第三产业方面,传统的服务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愈来愈紧密。第三产业接受了信息产业所提供的新方式和新手段,从中首先分离出第一批信息服务产业,信息服务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第三产业本身也日益加大其信息含量,增加服务品种,更加有针对性地为企业、个人、机构提供全方位服务。
  (4)资讯产业是高就业型产业
  资讯产业的高就业是指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文化、教育。知识产业的迅速发展,这就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特别是目前信息技术职业部门的劳动者严重不足,如软件劳动者等。日本目前这类劳动缺少60万人。我国软件业日益崛起,这方面人才的缺乏不言而喻。因此说资讯产业总体或多数产业具有高就业性。
  日、美自对世纪50年代以来劳务性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一直徘徊在对%左右,真正迅速增长的就业人数是在提供智力性服务的信息产业。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增加的近2000万就业人员中,有90%左右都集中在信息服务业。1960年日本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0%左右,1990年达到58.4%,本世纪末信息产业还将提供40万个就业岗位。据测算,在近10年内,社会增长的就业人数最主要是信息从业人员,占世界全部就业人数的70%左右。这表明信息中心的发展为提供就业机会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5)资讯产业是高增值型产业
  无论是资讯产业的生产或流通过程,在提供多种信息产品的同时,都能在多方面起到直接或间接节约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作用,其产品向小型化、无型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节约大量社会资源。

资讯产业的这种高增值性,使发达国家不惜耗费巨资,加强对有强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型技术进行垄断开发。如高清晰度电视、多媒体技术已进入美、日、欧的实用化竞争阶段。因此,在资讯产业的竞争上,发达国家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迄今资讯产业的生产和销售,仍大都集中在美国和西方少数几个发达国家。
  另外,资讯产业较高的产出效益,不仅在于其自身的高产值、高增值和高效益,而且通过资讯产业渗透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资讯产业一方面可以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中起到结构性省资源。省能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各领域和各种产业提供多种信息设备、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在多方面起到直接或间接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特别是促使数以万计的产业作业过程和管理过程实现信息化、自动化、高效率化;即扩大了资讯产业的功能效益又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6)资讯产业是更新决、变动大的产业
  目前,世界上资讯产业已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它以科研、开发为先导的特点日益突出。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是每三年增加一倍,信息技术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为5年。设计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和柔性加工系统的广泛采用,大大缩短了产品从研制到批量生产的时间。而且资讯产业革命的形成与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紧密相联,而信息技术的进步可以说是日进千里。
  因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资讯产业的更新速度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直接推动了经济增长。
  (7)资讯产业是需求广、增长快的产业
  资讯产业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现在仍以平均年增长20%以上的速度向前发展。有些行业,如微处理器业、个人计算机业、办公计算机业、集成电路业、各种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广告业、数据库业、电信业等,平均年增长率可达30%左右,甚至更高。资讯产业的发展将大量的产业引向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产品轻、薄、短、小化,社会对它们的广泛需求,也非其他产业可比拟。
  资讯经济正是具备了这些特点,才构成了传统产业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成为今天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2.资讯经济是新经济的擎天往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稍后罗斯托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明确、系统的研究。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根据他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史的研究指出,在任何特定期间,国民经济不同部门的增长率存在着广泛的差异。这时,整个经济的增长率在一定意义上是某些关键部门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他把这些关键部门称为驱动部门或主导部门。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具有高创新率,即能迅速地引入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②具有高速增长的能力,其增长率较整个经济的增长率高;③具有很强的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能力,即具有很高的“扩散效应”。
  根据罗斯托对主导产业的分析,可以把主导产业定义为: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面对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自身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主导产业,还有必要指出:①主导产业一般是由几个产业部门组成的主导产业群。在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都是很有限的,对于大国来说,尤其如此;②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部门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随着经济成长阶段的更迭,主导产业也呈现序列的变化。正是因为不断有新的主导产业取代!目的主导产业的地位,经济发展才能不断向前推进;③主导产业同基础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基础产业是指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共同的、基本条件的部门,诸如交通运输、通讯、能源、基本材料。农业等部门。主导产业部门虽然可以包括某些基础产业部门,但也可以包括某些非基础产业,实际上也往往如此;④主导产业与先导产业也有区别。先导产业是指能最多吸收先进技术、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和为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的需要超前发展的产业。因此,先导产业主要是着眼于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主导产业既可以包括某些高新技术产业,也可以包括某些“适度技术”产业,而且一般来说,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历史的车轮滚辗到了新经济的今天,资讯产业的发展愈加欣欣向荣,其表现在:
  在硬件领域,有生产微处理器、光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主板、存储芯片、硬盘、显示器,甚至机箱的专业厂商,这与传统产业中的钢厂、糖厂等一样,均属制造业。
  同时,还有将上述元器件组装成完整电脑的厂商,这类似于汽车制造厂。
  在软件领域,有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的厂商。
  与软件业相关的还有电子出版物。
  随着网络的兴起,既有网络接入服务商,也有网络信息服务商,以及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如亚马逊公司。
  随着网络兴起的还有与网络有关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这几乎囊括今天全球红红火火的电信业。
  另外,一些被信息技术严重渗透的行业,如信息咨询、出版业、邮政等。
  资讯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客观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从以钢铁、汽车、石油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向以硅芯片、电脑及网络为基础的资讯经济转变。资讯产业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大、最有活力的产业,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率先步入信息时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将接踵而至。一个全球范围的信息基础设施将在21世纪初建成。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日趋完善,将在新经济发展中日显其重要的作用。资讯产业正在成为新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7年,全球资讯产业的总投资已突破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了40%以上。美国与信息直接和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80%。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中1/3来自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产业。因此可见,美国目前生产效率的提高及全国经济稳定增长与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网络化技术,带动了众多的企业的发展。信息产业成了美国现在和将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下面我们从美国近10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下信息产业的巨大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资讯产业的支撑。美国近8年的经济持续增长,是自上世纪末以来的三个经济周期中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时期。在影响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特别是资讯产业领域,美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资讯产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0年的14%左右,提高到1995年的川%,20世纪末其贡献率可上升到30%。
  20世纪末,以资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又一次重大的变革。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经济的资本概念,知识资本已成为决定新经济时代新型企业生存、发展与竞争的关键。
  从理论上说,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应源于新一代信息科技企业的发展。对年代末期以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企业是与信息科技相关的企业,以芯片、储存器、软件与其技术咨询为代表的新兴知识型企业的崛起与发展,代表着新经济最重要的力量,成为企业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如成立只有十来年的网络设备公司思科,1996年的市场价值达253亿美元,超过了工业经济的代表企业波音公司。又如,只有18个月历史、规模不到50人的网是公司,上市当日的市场价值就达到了30亿美元。所有这些都是资讯产业发展的成功结果。可以断定,在未来的新经济时代,资讯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基于以上的认识可以看出资讯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越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必将成为新经济的擎柱。资讯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推动作用表现在:①资讯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促使社会经济的发展。资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虽然是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资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专门收集经济信息和生产经济信息产品及信息技术的行业,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组成新兴的第四产业,从而促使社会大分工的发展。②资讯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提供一个洞跃式”发展机会。发展资讯产业,为社会经济提供计算机、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装备,不仅会使传统产业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有更大的提高,而且只要对策适当,还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跳跃式”发展机会。③资讯产业为社会经济决策提供经济信息产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决策,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使企业把生意做在其他厂家的前头,能最早向社会打入新产品,最先占领市场,并在市场的角逐中处于优势。而正确的决策,则必须靠信息产业提供所生产的经济信息产品。

资讯经济对新经济的支柱作用表现为:
  (1)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开路先锋
  近10多年,以数字技术、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只首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形成了一规模宏大,联系紧密的信息产业群体,从而构成了新的信息经济,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向各个经济领域、各部门的渗透向全世界各国的不断扩散,对所有发达国家以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推进作用,从而成为知识经济形成的开路先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在90年代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下,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形成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关键,确信信息经济在我国也必然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将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带头羊。因此加快了电子技术与产业,电脑技术与产业,现代通信技术与产业,以及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进程。例如,我国信息咨询服务业的产值到1993年就达到30多亿人民币;信息技术和信息市场发展更为迅速,几乎每年以净增50亿元的速度发展,到1993年已达250亿元人民币;我国电信业近10年连续以30%左右的速度向前迈进,电话机容量已突破1亿门,列世界第二位。
  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记录数据更有力地说明信息技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的普遍推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成员国的高技术新兴产业,大多实现了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使生产、流通、销售以及产品和服务发生了深刻变革。知识信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OECD的研究部门1998年年度报道,
  OECD主要成员国GDP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在美国,每生产一美元产品,信息占总成本的比例1935年为15%,1955年为25%,1975年为36%,90年代达50%以上,而今已达对%。据估测到21世纪初美国信息基础结构将产生的税收,相当于美国目前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2)资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成长的支撑力三
  资讯产业是当今工业发达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也是知识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支撑力量,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资讯产业的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转变的程度。例如美国早在60年代后期就已使其信息产业的产值达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而现在已高达75%,成为该国先导性支柱产业。与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甚至不少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信息产业的规模和水平还比较低,其生产总值目前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这也充分说明,发展资讯产业,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我们还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程。实现这一进程,观念的更新是至关重要的。对世纪初经济发展的目标,将是通过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资讯产业,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增值,带动整个社会进人知识经济时代,实现低消耗、高效率、高产值、高质量的生产活动,使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态都发生一次革命。
  当代资讯产业之所以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产业,还在于它能推动和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所形成的当代高技术群以及高技术产业群,是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资讯经济确确实实是新经济的领头羊。
  (3)资讯经济是新经济的奠基者
  信息化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因之一,资讯经济则是维系新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或奠基者。
  专家指出,每件产品和每项劳务中都包括着物质和信息两个部分,所占的比重各异。20世纪70年代以来,劳力、资金和资源三者之间的价值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中物质比重下降,信息和知识比重逐渐增加,这样就形成了资讯经济和新经济崛起的基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最核心的内容,是依靠信息和知识生产出物质和能量消耗少、质量好、更先进、更丰富的产品来。这些产品中信息和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乃至占决定性地位,这是资讯经济为新经济奠定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资讯经济的另一特点是,不再崇拜“国民生产总值愈多意味着经济增长愈快”这一典型的物质经济观念,因为利用新知识和新的信息技术和生产手段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消耗,所获得的财富会更多,经济效益会更高,并且能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适应变化的环境和全面质量控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这些因素都要靠知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实现。近用余年的实践证明,强化资讯经济作为新经济的基础,正在发挥越来越强有力的作用。
  20世纪末至今美国经济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其资讯产业的迅速增长和突飞猛进。美国从农业经济起步,之后出现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汽车。造船和军事工业的需求,钢铁和能源工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近30年来,随着人们需求增加,汽车和住房建设成为美国经济的两大龙头产业,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如今,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出现和成熟,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新的推动力。资讯产业成为“新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美国最近发表的报告,资讯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其重要性排在建筑业、食品加工业和汽车制造业之前。州年前还很薄弱的资讯产业,如今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以上。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服务的出口,已相当于产品出口额的40%。据预测,美国依靠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到2007年生产率将比目前提高20%一40%。
  资讯经济的支柱作用还表现在它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高渗透性的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和改造上。
  (4)对银行业的影响
  信息化与信息技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非常快,也很大。现代科技能迅速解决一些人为的麻烦,运用电脑网络,人人都可以在家理财。从自动提款机到无人银行、电话银行,银行不断翻新自动化技术。随着全球的因特网热,金融界也掀起一阵网络银行风潮。
  美国银行家协会刊物指出,使用因特网已是美国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银行要抓住新一代客户,最终得把服务搬上网络。麦金西季刊指出,电脑愈来愈普及,资金电子化的需求必定高涨,传统银行的作业模式将被淘汰。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则认为,科技进步快,顾客行为改变慢,网络银行带来的并非革命性的冲击。
  尽管影响多大各方意见不同。但都肯定网络银行是未来的趋势,也认为银行必须适应新的网络金融环境。进入网络时代前,银行得先认清新的利益所在,就是要从存放款的中介机构蜕变成投资理财中心。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指出,在因特网上,各银行的金融产品一目了然,客户很容易就可以选出最有利的产品,银行很难再靠单纯的存放款业务生存,银行必须提供客户特殊、高附加价值的投资理财服务。
  其实,银行运用电脑网络并不是新鲜事,但过去服务对象一直仅限于企业。透过关贸网络、商业网络,银行在两年多以前就已经为企业处理通关、放款、入帐或做财务管理。现在因特网兴起,人人都可上网。原本只有企业能够直通银行,现在,“因特网为个人、家庭另开了一条路”。
  在网上与客户互相沟通,银行的业务部门能够找到潜在客户,企划部门也能针对客户需求设计金融商品。而且,银行上了网络就没有秘密可言,一有新招,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使得银行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了。
  (2)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毫无疑问,汽车工业是美国人引以自豪的工业之一。但是80年代,汽车工业的王冠却落入日本人之手。由汽车工业引发的美国与日本之间的争斗,多次使这一对冷战中的盟友大动干戈。90年代美国重新夺回汽车工业的王冠得信息技术之助良多。以福特(FDRD)公司为例,该公司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大的改造。这家老牌的汽车公司,在50年代面临的是怎样将家族公司改造成现代企业的问题,当老福特的儿子接手公司时,公司没有现代的管理体制,没有产权制约,没有董事会机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福特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轿车和卡车制造商。进入90年代后,福特的经营体制逐渐呈现出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迹象。为了应付市场的竞争和全球经济的动荡,福特公司制定了IXJRD2000计划。在此计划内,福特公司立志于在1995年启动一个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改革项目,致力于建立全球统一的管理队伍,合并世界范围内的经营组织,创建五个汽车中心以集中设计、开发和制造。为此它建立了服务于遍布全世界的上万名雇员的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内部网使福特的员工分享信息、学习经验、指导研究与交流,以从未有过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信息化的快速、迅捷和广域使福特产品的研究开发周期缩短至2年,并使技术交流更为迅速,许多原有工作岗位已因内部网的使用而被替代。再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的另一家,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三部曲软件公司联合开发出计算机资料库,技术人员在办公室自己的座位上就能查到对手企业的资料。克莱斯勒还计划运用新建的Intranet,将开发新车的时间缩短到28个月,比日本汽车制造厂商所需时间还要短。信息技术正帮助美国汽车公司收复失地。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paper.studa.com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