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CPA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考区报名简章
2007-04-18
更新时间:2005-12-20 11:45:32作者:未知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四川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四川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的现状、机制分析
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营体制的重要制度创新。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其发展已势在必行。为此,我国财政部于2003年12月在全国开展了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试点工作,为了检验一年来试点工作的成效,我们受财政部农业司的委托,于2004年9月11-20日对四川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情况进行调研,调研方式主要采取基地检查、座谈交流、财务检查及农户访谈等形式。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实施情况
1、技术培训与普及
雁江区碑记镇柑桔协会先后邀请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举办了两次大型培训活动,会员与果农参加人数达到11000人次,印发相应的各种技术资料30000份。该协会以果农田间学校的方式举办培训班5次,参加培训人员达到1100人次。双流县合江镇草莓协会该协会采取聘请专家讲课、现场参观学习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与普及,先后举办各种草莓技术培训班5次,召开现场培训会8次,有线广播会10次,参加受训人数达1万余人,印发技术资料3万多份。
2、新品种引进与科技示范
双流县合江镇草莓协会先后引进国内外草莓新品种7个,如引进的“日本96”经试验效益好,现基本替代丰香类的主栽品种。与此同时,相继引进推广8个间套种植新项目,其中四季苔韭种植间套面积达1500亩。该协会还建立不同类型的示范点12个,如草莓示范点藕堰村六社,示范推广“永生望”有机复合肥。仁寿县文宫枇杷协会引进了美国、日本等5个新优品种进行试种,现已建立10多个枇杷品种的提纯复壮园。并引进了8户外地种植能手参与枇杷生产,开发荒山1000多亩,定植枇杷11000株,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夹江县梧凤乡茶叶合作社利用财政资金先后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引进新品种5个品种,并建立了20亩的试种与示范教学基地。
3、打造农产品品牌
仁寿县文宫枇杷协会注重枇杷品牌建设:一是建立枇杷营销公司。协会积极配合商家建立“神农果业公司”。二是注册文宫牌枇杷商标,制作精品包装箱,并申请专利保护;三是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形式促销文宫枇杷,如在四川卫视、四川有线电视台、《四川日报》等新闻媒体发布消息广告、刊载文章和图片。四是建立销售网络,利用互联网发布枇杷的销售信息,在北京、太原、新疆、拉萨、成都、云南、重庆、贵州、广西等地设立销售网点。五是招引客商,建立客商档案。定期专门召开了客商座谈会,通报文宫枇杷销售信息,把外地客商引导果园现场采集、品尝和采购。
4、加强资金管理
雁江区碑记镇柑桔协会出台了《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柑桔协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明细表》,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由区、镇二级财政共同进行项目监管,碑记镇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工作,柑桔协会具体实施,整个资金实行区级财政报帐制度。仁寿县财政局积极与预算部门协调一次性将项目财政资金划拨到专业户,确定专人负责资金运营,明确了“预付工程款,工程完工结算,县级财务报帐”的管理办法。此外,眉山市财政局专程到当地召开试点工作协调会议,防范当地政府行政干预,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不予挪用,减轻文宫枇杷协会的压力,使他们放心支配扶持资金。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取得的成效
(一)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协会的带动作用
1、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财政部试点工程的推动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形式:
(1)依托能人或专业大户组建。即由头脑灵活、懂技术、会经营管理,从事种养、运销、经营的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或联合兴办,这是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最常见的形式。如简阳平窝乡养牛养羊协会,就是依托经纪人徐中荣兴办;福田乡果品协会由技术骨干和专业大户毛雪平、鄢瑞明等创办:安岳龙台柠檬产销协会则是由32户柠檬销售大户联合兴办。
(2)依托龙头企业组建。即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为主体兴办。如简阳正东山羊养殖协会是以“正东农牧集团”为主体兴办,乐至县畜禽养殖协会就是以“万春养殖场”为主体创办,现有会员200多名;雁江区七环养猪协会,则是依托“成都七环公司”组建的。
(3)依托技术服务部门组建。即由县(市、区)、乡镇技术服务部门或供销社等转变职能,开展服务兴办。资阳市供销社系统目前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个,如乐至供销社回澜竹材协会连着安岳、乐至10多个乡(镇)上万户农民,年加工、运销竹席近10万张,为农民增收70多万元;简阳食用菌协会、枇杷研究中心等都是依托技术服务部门组织而成。
(4)一级组织牵头组建。即由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根据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倡导、牵头组建。如安岳周礼粉条协会,就是根据周礼红苕粉条发展的需要,由镇政府最初倡导成立的“周礼粉条同业公会”演变而成的;又如安岳县人和乡人和村种养业协会、简阳江源镇月湾村养羊协会等都是由村委会根据本地专业生产情况牵头兴办,协会的负责人既是村干部,又是当地专业大户,起着组织和带动双重作用。
2、拓宽了协会发展的空间
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有加工型组织,如中天酿造协会。乐至藕粉合作社、安岳周礼粉条协会等,又有各类种植业、养殖业协会,还有营销型组织,如安岳石羊的养鱼协会,临江镇先锋村大棚蔬菜销售协会,更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的协会,如乐至县龙溪乡的农田基本建设协会。可以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涵盖了农村经济的每个领域,呈现出多领域发展的态势。以资阳市为例,全市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71个,其中专业合作社或类似组织28个,专业协会或类似组织243个,有会(社)员15.38万人,带动农户30.5万户。从主营业务和服务范围看,主要有种植、养殖、流通和加工四种类型,以种养业为主。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105个,从事养殖业的有54个,从事农产品流通的有31个,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有49个,其他有32个。
3、协会工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文宫枇杷协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了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文宫农村产业化进程,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文宫经济发展增加了后劲,2002年被四川省农业厅评为四川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1年合江镇草莓协会组织落实的《草莓促成推广栽培技术》金桥工程项目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评为“一等奖”,2002年又被四川省金桥工程领导小组评为“一等奖”,同年被双流县政府命名为“草莓之乡”,并被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四川卫视“科学大观园”栏目摄制成新闻专题片、记录片进行播放。2003年仁寿县文宫镇枇杷协会被评为中国百强协会之一,文宫镇被誉为中国的“枇杷之乡”。
(二)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挥地方经济特色,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支柱产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起到引导作用
以仁寿县为例,该县农民依托“南梨北枇”的产业发展格局,引导农民群众建立了一大批“梨协”、“枇协”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组织的发展又促进了“南梨北枇”战略的快速推进。如文宫枇杷协会狠抓枇杷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积极发展壮大协会组织,促进了全县枇杷产业的发展。文宫枇杷协会已建立5个分会,辖120个会员小组,技术传授已辐射到全县40多个乡镇和周边县市。目前优质枇杷达10万亩,成为仁寿县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极大地促进了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区域布局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托本地特色产品或产业兴办,从而有效地带动了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如资阳市的正东山羊协会、保和桃园养羊协会、资阳DLY猪业协会等一批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千万工程”为平台,带动农户发展山羊、生猪养殖,促进了资阳市畜牧业的区域布局;简阳食用菌协会推动宏缘、石盘、海螺等乡镇黄背木耳的栽培;中天酿造协会带动了中天、高寺、童家一带海椒生产。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畜牧、优质水果、药材、水产、蔬菜等特色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
3、金融机构融资
各级农村信用社积极向各类种养业协会(合作社)会员发放贷款,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资金、收购资金给予有力保障。截止目前,资阳市农村信用社发放信用贷款4.67亿元,其中种养业2.12亿元,农村经济组织0.75亿元。特别是市里成立“千万工程担保公司”,有力地支持了龙头企业和养羊养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已通过该公司担保落实担保贷款727万元。
4、财政扶持
省、市、县(市、区)各级财政都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重点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进推广新技术,开展无公害基地和产品认证、技术培训进行补贴,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5、以项目带项目
2003年以来碑记镇柑桔协会以试点项目为“引子”,充分发挥试点项目的“棘轮”效应,先后在农业、科技、水利等部门取得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工程等项目的支持,累计资金达到150万元,修建了通向柑桔园的水泥马路,新建柑桔园10000亩。合江镇草莓协会也以试点项目为契机,争取各部门资金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草莓交易市场,方便果农与商家的市场交易。
(五)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了农民增收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利益联结十分紧密,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产品进入市场的总量与质量,从而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农民增收。从试点协会来看,2003年双流县合江镇草莓协会带动草莓种植3500亩,品质优质率提高5%,全县达到71%,每亩增加450元,直接经济收益增加1890万元;同时带动了5000亩种植面积,每亩增加50元,会员增加175元,人均纯收入为4000元左右。2004年仁寿县文宫枇杷协会带动了7万亩种植面积,其中4万亩有枇杷收获,今年产值1亿元,纯收入达到1000万元,比2003年增加200万元,骨干会员人均年纯收入可达到5000元,会员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500元,比一般农户高出1000元左右。2003年,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柑桔协会带动柑桔种植户人均增收120元,会员年纯收入可达3600元,比上年增收200多元。2003年,四川省参加协会的农户人均增收达到了228元,比全省农民人均增收水平高出100元。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缺乏应有的主体地位,至今未有任何一项法律界定合作经济组织属于哪种类型的组织。这种状况导致在现实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有关部门无法对其登记注册。如果是社会团体,就应由民政部门负责注册登记;如果是企业法人,就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注册登记。目前,很多地方要么都不负责,要么都抢着负责,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造成很大混乱。四川省采取通融政策,即可在民政部门注册,也可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择,但是其中的管理体制并未理顺,在实践中带来许多后遗症。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功能有限
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缺乏经济实力,服务内容单一,80%以上仅限于技术、销售、原料供给等单项服务。这就使当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难以抗拒较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无法开展实质性经营活动,有的仅为农民提供市场和技术信息。
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微观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联结不紧密,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关系是松散的买断、供应或契约关系,仅仅起到解决本地农产品的卖难和生产资料买难以及技术服务难的问题,实行二次分配、按股分利的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股份合作型组织少,组织与会员尚未真正结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也没有建立起类似风险基金的风险保障机制,一旦农产品的价格、销路出现问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身无力抵御,其风险有可能转嫁给农户,给农民利益带来损失。三是缺乏人才激励机制。目前协会成员大多是普通农民,在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加入协会。
参考文献:
1、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3年10月;
2、四川省农业厅编:四川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验交流会材料,2004年5月。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paper.stu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