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毕鹏是位成功的自考生,他学过两个自考专业,第二个本科专业———心理学本科文凭也已经拿到。他的工作同样成功,在NEC等国际大公司有工作经历,在中华网从事人事工作已经7年,成为中华网的人力资源主管。
他今年三十来岁,由于年轻,与现在的自考生有很多共同语言。他的工作经历,他的考试经历,甚至他的生活方式,其实都跟民办校的自考生很接近。现在自考生正有过的一些困惑,他也曾有过。
他是如何看待自考生这一身份的?本报“学习之星”进校园时,他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职院天竺校区的讲座上,讲出了自己的认识,本报记者采访了他。
不要看轻自己
学生:我是一名大一的自考生,我也非常努力。回家的时候,碰到老乡总会讲起来在哪里上学。我不好意思,觉得比起人家,我学自考还是很羞愧,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郭毕鹏:不止是你有这样的感觉,好多自考生都有这样的自卑感,或多或少。当然,社会确实有歧视自考生的地方。但我觉得,不论别人如何看自考生,你都不要看轻自己。这是一个标签,别人硬加给自考生的一个标签,认为自考生能力不行。
这个标签是不是正确,我觉得不好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无论如何,这个标签你不要自己贴在身上。如果有能力,你就挺起胸脯,没人会因为你是自考生而看轻你。大一的时候,有自卑感很常见,因为你对未来还没有把握,不知道前途怎么样,但请你一定不要自己被这个标签压倒。
记者:采访了那么多自考生,像你这样能大声说自己是自考生的,很少。大家都有自卑,但我觉得,适度的自卑是有好处的,人没有压力不能图强。
郭毕鹏:呵呵,你说得对,但自卑感不能太强。如果太强,整天想着自己会被人歧视,他的自考生涯肯定不愉快,甚至到最后就会自暴自弃。
这个不好的标签让谁背都难受。但如果更多自考生能知耻而后勇,更加努力,取得了好成绩,找到了好工作,这个压力就是好的。这个标签,看每个自考生能承受的度,不能太高,但稍微有的话,也有好处。
记者:这个学生刚大一,为什么就会有这种自卑感,不敢说自己是自考生呢?
郭毕鹏:是高考失利的原因吧。高考失利也是自考生的标签,这个标签后来也就成了能力不行的标签。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很多优秀的人因为身体或者什么其他偶然因素,就是没考好。自考生中很多是不错的,关键是要努力。可以说,自考生在学习时,付出的汗水和努力要远远高出普通高校在校生。
不要轻视能力
学生:找工作时,企业是怎么看自考生的,他们认不认同?我们都在校学习了那么多年,没有实践经验,学的知识你也知道,我们应该注意点什么?
郭毕鹏:企业是非常实在的,他们不会太看重你的文凭。自考文凭在很多国家都是承认的,这点你要知道。至于各个企业是否认同,这要看企业自己。我们可能觉得不公平,但市场经济就是这样,你也不能抱怨什么。大多数企业是认同自考文凭的。反正我面试新人时,都不看他们的文凭,但据我后来询问,在我同意的人中,十个里总有三四个是自考生吧,我觉得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
找工作时,有实践经验确实好些。我们的教材,偏重理论性,工作偏重实践,所以大家都应该在这一些方面加强锻炼。不少考生都有暑假实践的经验,或者准备去实践,这一点非常好。
记者:企业认不认自考文凭,这是在校自考生最大的担心。从你的工作和你面试经历看,你觉得自考生初次面试该说点什么?
郭毕鹏:他们都还在学校,不知道企业是什么样的,这一点估计在学校也没人告诉他们。老师觉得学生都是宝,但社会上更要看你的本领。无论是自考生,还是普通高校学生,要面对的这一点是相同的。不论你来自所名牌大学,企业要的是你的能力。
这么说,还是有点笼统,学生们还是不清楚,不放心,但实际上就是这样。自考生只要能力强,就不要想自己还背着标签,觉得自己能力不行,面试时,不敢说话,不敢提问,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自考生应该充分展示自己,告诉面试官你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这样你才会把握住机会。
学习要有兴趣
记者:你考了两个本科证书,太不容易了,而且还是跨专业,从工商管理类到心理学,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郭毕鹏:我是从家乡一所专科学校毕业后来北京的。来了之后觉得学历太低,想提升一下自己,于是就参加了自考。考自考很不容易,但只要你发现自己工作上有不足,有想提升的动力,你就会情不自禁努力了。后来考心理学,是因为特别有兴趣,而且工作也需要。
记者:原来是这样,很多在校自考生,对自考却兴趣不大,甚至觉得考试头疼,是不是也是因为目标不明确?
郭毕鹏:可能是吧,学东西,要有兴趣,也要有需要。你自己主动去学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痛苦,相反,会觉得非常充实。很多学生都还在学校,家里拿钱,甚至是家长的意志,他们感觉不到学习的必要,也就没什么兴趣了,其实学自考是要主动去学习的。(记者:卜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