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制度保证
来源: 作者:
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体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制度保证。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部队,坚强而有效的组织性是其力量所在。在执政条件下,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完善,从根本上关系党的路线是否正确、方针政策是否科学,关系政策执行是否有力,关系党的作风是否端正。因此,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制度,只有不断革除弊端,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才能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既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方面,又是解决其他深层次矛盾的关键,具有全局性作用。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促进政府廉洁高效、社会文明和谐,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使党拥有了更有利的执政条件,但也使党面临着更大的执政考验。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在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党的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党政关系仍不够协调,民主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信息化及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要求,等等。只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克服薄弱环节,才能经受住考验,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们党执政的经验教训时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我们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深刻阐述了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进一步指明了党的建设的方向,使党的建设目标更明确、任务更清晰。
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这表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定要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体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一条主要经验,是党对执政活动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和目标,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指明了根本方向和基本途径。科学执政,就是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三者不可分割。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就要根据科学、民主、法治的要求,坚持整体推进,有系统地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和要素,做到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制约有效,执行有力,从而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效率,降低执政成本。
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着眼于这一目标,按照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来进行,以增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去。牢固树立和落实“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二是坚持开放透明。结构的开放性和信息的透明性是体制和机制的活力所在,既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又有利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稳定。应积极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利益表达渠道、群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惩处机制。三是坚持稳步有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应着眼于巩固全党和全社会的团结,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稳步前进,为我们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供制度保证。
体现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也是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建设学习型政党,既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要求,也对党的组织提出了健全学习的体制和机制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应着眼于提高党的组织学习能力,推动建设学习型政党。一方面,应坚持和完善我们党已有的学习制度,健全学习体系,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应以世界的眼光借鉴国外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有益做法,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在党内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带头学习
“党员先进性学习体会”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善于学习、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制度创新
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因此,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制度创新,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按照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的原则,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制度。建立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扩大在市、县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完善党委内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保证政令畅通,真正在全党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要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及时研究并统筹解决他们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要通过这些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完善党委常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切实解决分工重叠问题,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要特别重视加强对各种新型社会组织的领导,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按照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原则,推进工作机制的创新。一是创新决策机制。包括决策程序制度,领导集体决策制度,专家论证制度,决策评估制度,公示、听证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决策咨询、信息支持系统等。二是创新用人机制。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制定和完善干部交流制度、任职回避制度、职务与职级相结合制度、职务任期制度、公务员制度、党内选举制度等。三是创新监督机制。加强和完善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四是创新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及社会预警体系,形成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等。
“党员先进性学习体会”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