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过程刍议

更新时间:2005-12-19 15:48:10作者:未知

作者:王国永  主题类号:A3/邓小平理论 【 文献号 】1-1365 
【原文出处】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期号】200102 
【原刊页号】6~10 
【分 类 号】A3 
【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 
【复印期号】200112 
【 标 题 】“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过程刍议 
【 作 者 】王国永 
【作者简介】王国永(1966—),男,河南省邓州市人,浙江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共党史研究。浙江 杭州 310028 
【内容提要】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大体上包括4个发展阶段:①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轨迹在这一阶段提出;②从十二大到十三大,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过程正式开始;③从十三大到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概念首次提出;④从十四大到十五大和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邓小平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个概念的提出和确立,是邓小平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 键 词】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过程 
【 正 文 】 
为了弄清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的提出过程,笔者最近查阅了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7年中共十五大期间的大量报刊杂志和有关文献材料,对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的提出过程进行了全面考证。考证结果表明,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它是邓小平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它不是完全出于个别同志,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是邓小平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总体上看,它经历了3 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第二阶段,从1982年中共十二大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在全面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第三阶段,从1987年中共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这主要表现在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从而构成了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 
由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科学理论指导,所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邓小平理论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的反复比较,特别是经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的思想大解放和拨乱反正,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是适合中国的实际的,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觉悟大为提高。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程度,显然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个时期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党的高级干部,特别是理论界和学术界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和实践贯穿着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原则,认识到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是新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典范,需要对主要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理论给以适当的命名和予以正确的评价。这就使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过程成为一种必然。 
二、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 
与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提出过程相比较,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所经历的酝酿过程更长。毛泽东思想概念从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1 ]这个基本思路和理论轨迹开始算起,到1945年6 月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正式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2 ]为止,这个酝酿过程前后约有7年。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过程, 如果从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实际上成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提出的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3], “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4]这个基本思路和理论轨迹算起,到1997年9 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明确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和1998年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这中间经过了近20年时间。这个过程,即使从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要命题开始算起,到1997年9 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止,前后经历的时间也达15年之久。 
与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过程刍议”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理论自身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一致,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的提出过程经历了以下4 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在这一阶段,邓小平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理论轨迹和搞建设“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思路。 
第二阶段,从1982年中共十二大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这个阶段中,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要命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的提出过程正式开始。接着,理论界、学术界开始探讨邓小平提出的这个命题,提出了“小平同志的思想”、“邓小平思想”和“邓小平的思想”等概念。 
第三阶段,从1987年中共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在这期间,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并对这个理论初步概括总结了十二条。之后,围绕十三大报告的提法,理论界、学术界继续进行探讨,出现了“邓小平的理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提法。 
第四阶段,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到1997年中共十五大和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这期间,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过程达到高潮。“邓小平理论”概念在1992年11月首次提出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采用,表明这一提法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普遍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第二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也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逐渐占上风的情况下,这一阶段还陆续出现了其他一些提法,如“毛泽东邓小平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等等。 
三、 党和邓小平同志对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的突出贡献 
在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整个提出过程中,党和邓小平同志充分发挥了理论界和学术界无法替代的作用。 
邓小平的特殊作用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 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过程的第一阶段, 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基本轨迹, 成为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的前奏。早在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就提出,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1979年3月30日,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比方说,现代化的生产只需要较少的人就够了,而我们人口这样多,怎样两方面兼顾?不统筹兼顾,我们就会长期面对着一个就业不充分的社会问题。这里问题很多,需要全党做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的同志共同研究,我们也一定能找出适当的办法来妥善解决。”[3]1980年5月5日, 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时的谈话中又说:“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也要考虑到国内各个地区的特点才行。”[3]这个重要谈话, 后来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题为《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第二,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过程的第二个阶段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比较完备的形式, 使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过程正式开始。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第三, 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过程的第四个阶段,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南方重要谈话,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这不仅使全党、全国人民对这个理论的学习、宣传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与此相呼应,对这个理论的命名的探讨也达到了高潮。 
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过程中主要是及时地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首先,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过程的第三阶段,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这个事实,吸收理论界、学术界的成果,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 
十三大在政治报告中总结说:“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6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3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报告对这些科学理论观点初步概括总结了十二条,认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5] 
1990年12月30日,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概括为十二条基本原则。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70周年的讲话中说:“党的基本路线和这十二条原则,总起来说,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过程刍议”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