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一本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

更新时间:2006-09-01 16:14:28作者:未知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加强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学习,这样才能把理论学深学透,把工作干对干好。毛泽东同志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要围绕实际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当前,理论研究就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和创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就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丢老祖宗;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讲出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70多位专家、学者在潜心研究的基础上,以问题答疑的形式,编写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问题50问》一书,此书日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有如下一些突出特点:

    一是导向正确。评价一本理论著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其导向是否正确。“导”就是引导,“向”就是方向。所谓正确的导向,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其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研究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回答,引导读者前进。可以说,该书的每一问,都体现了正确的导向性。

    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评价一本理论著作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有些理论著作,虽然写得不错,却是从理论到理论,和现实生活毫无联系,严重脱离实际,这样的著作没有多少用处。这本书则不同,它从调查研究着手,将干部群众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疑难、困惑加以梳理,形成50问,再经过专家、学者们的认真研究分析,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从这个意义上说,“50问”也是“50答”,因而使人读起来饶有兴趣,倍感亲切。

    三是通俗化。评价一本理论著作,还应有一个标准,就是通俗易懂。现在有些作者学风浮躁,不是下苦功夫研究问题,而是故作高深,玩弄名词概念,把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读者读起来很费力,如看天书,不知所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以其昏昏”只能使读者更昏昏。这本书不仅学风好,而且十分讲究写作技巧,在写法上由浅入深,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而可读性强,读者愿意读,读了又容易接受。

    上个世纪30年代,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的第一个样本,它的出版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道路。一年前,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性著作《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的出版,在干部群众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发行量几乎是建国后通俗理论著作中最大的。这些实例说明,干部群众对通俗理论读物是渴求的。相信《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问题50问》一书的问世,也会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共鸣,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作者:中央党校教授) 
“一本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签: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