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邓小平“西部建设”思想与西部大开发

更新时间:2006-01-13 00:00:00作者:未知

邓小平同志于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曾在西南地区担任过党政军领导工作,他对西部建设问题曾作过许多讲话和指示,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部建设思想。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就邓小平西部建设思想泛论如下:
一、关于西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于加强西部建设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更加强调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意义,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尤为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知道,我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多地处祖国边陲,因此搞好西部地区的建设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从经济上看,现在不开步走也不行了,比如西康,这方面也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粮食问题……再如市场问题,贸易问题,金融问题等,这些经济问题也遇到了,如果不解决,就会动摇政治的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些好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毛主席对西藏问题就确定了两条,第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二是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这两条搞好了,才能解决西藏问题,才能团结起来巩固国防。这两条对所有少数民族地区都是适用的。政治要以经济做基础,基础不坚固还行吗?(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67页。)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包括三层意思:
(一)搞好西部建设是民族团结的需要。
本文一开始就讲到,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而且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比如贵州的少数民族,大多住在山上,如果我们能够给他们解决吃盐的问题,那就一定能够得到他们的拥护。又如西康现在还不通汽车,怎样在经济上同内地沟通,从内地进什么货,他们的东西怎么运出来,价格如何,怎样使他们有利可得,这些都要妥善处置。(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67页。)目前这些地区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内地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不尽快地缩小西部地区与内地的差距,不能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他们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乃至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就有可能发生动摇,就容易产生民族纠纷,甚至出乱子,从而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反之,如果我们把西部地区建设好了,就会使少数民族人民感受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更加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更加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增强民族大团结。所以邓小平同志说:解决西南最复杂的又是最重大的问题——民族团结问题,至少可以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71页。)
(二)搞好西部建设是巩固国防的需要。
西南、西北地区历来是祖国的重要门户,巩固和加强西部国防力量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然而,国防的巩固和加强是以经济的发展和强大为基础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政治要以经济做基础,基础不紧固还行吗?(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67页。)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了,民族团结加强了,铜墙铁壁也就筑成了,必然会增强抵御外来入侵颠履的能力。除此之外,经济实力增强了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军费开支,用来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加强国防设施,提高军队文化素质,进而提高部队的现代化水平和战斗力,使国防力量得到巩固和加强,这的确是一个大战略
(三)搞好西部建设是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把文化建设作为加强西部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明确指出:在文化方面,也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尽快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68页。)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同理,没有文化的人民是愚蠢的人民,而愚蠢的人民是不能为国家和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而文化建设反作用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西部建设必须做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并举。所以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应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一些教育事业,动员一些人到那里去办学校。”“办学校最困难的是没有教员。我们不是没有经费,不是其他问题,就是没有教师。”“西南人才缺乏,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迅速创办民族学院,吸收一些青年进民族学院深造。(注:本文所有引语均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168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教育先行。教育事业发展了,必然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文化事业诸如体育、卫生和文学艺术等事业的全面繁荣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二、关于西部建设的战略思想
如何开发和建设西部地区,这在全局上必须要有一个总体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关于西部建设的战略思想主要强调三条根本的方针和原则:
(一)以发展贸易为中心的方针。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很重要的一环是贸易,经济工作应当以贸易工作为中心。要帮助少数民族把自己的贸易活动组织起来,这不是我们能够包办的。贸易中要免除层层中间剥削,使他们少吃亏。这样经济就活了,他们的生活也就会好起来。目前的关键就是首先要使他们在贸易中获得利益,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帮助他们逐步地从农、工、牧、商等方面发展。(注:本文所有引语均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168页。)
贸易是眼前之,最能解近渴。西部地区的产品和特产一旦在本地或内地市场得到销售,人民手里就有了钱,政府财政也增加了收入,人民的生活就会好起来。更为重要的是有了钱可以购买生产工具、改善生产和劳动环境,改进农牧设施,从而拉动农业、牧业和商业的全面发展,这样经济就活了
(二)骨头均衡发展的方针。
所谓骨头,一般指工业、交通建设项目,一般指配合生产和适应职工生活需要的各种设施,如科研、文教、卫生、商业服务网点、职工住宅和城市公用事业等。一般说来,在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重骨头的现象。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骨头的关系问题中,对解决的问题也是求新求大。过去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对重视不够,应该办商店、理发馆等服务性行业,没有注意办,这是事实。现在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不解决不妥当,这是一个制度问题。……在中央来说,是对于的问题注意得不够,恐怕在地方来说,对于钱用得不适当的问题应该引起注意。(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6267页。)邓小平同志在批评从中央到地方不重视的问题之后,又用他所见到的实际情况来说明怎样重视和解决好

 

本文标签: 建设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