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毛泽东人学思想的科学价值和当代意义

更新时间:2006-01-10 00:00:00作者:未知

毛泽东人学思想的科学价值和当代意义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 作 者】雍涛
【作者简介】雍涛 武汉大学 哲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2
【内容提要】毛泽东人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际,围绕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形成了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价值为中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人学思想,在人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毛泽东晚年在人学思想上虽然发生过一些迷误,但其基本方面仍然是正确的,具有科学价值和当代意义。毛泽东人学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忘“人的全面发展”的大目标,又立足于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阶段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毛泽东/人学思想/人的全面发展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3)12-0003-04
  毛泽东人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和评价毛泽东的人学思想,对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人学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晚年的迷误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际,围绕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问题,形成了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价值为中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人学思想,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社会底层命运的特别关注;对社会公平的执着追求;对主体观念的改造和重建的高度重视;对个性解放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大力推崇的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哲学人本主义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精神,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现简要分述如下:
  一是从劳动(实践)和社会关系的角度阐明了人的基本特性和本质。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即“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第96页)是人的类特性,又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第56页)毛泽东根据马克思的思想进一步指出:“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3](第477页)自觉的能动性包括思想等等主观的东西和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做或行动),而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此,人的基本特性表现为“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动物,人是阶级斗争的动物(一定历史时期),一句话,人是社会的动物。”[4](第81页)也就是说,实践、特别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特征的生产劳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又如何区分呢?毛泽东指出,要从社会关系即“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上加以区分,[5](第282页)因为人要实践、要劳动,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奴隶和奴隶主、农民和地主、工人和资本家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即“人的社会性”不同;现代人和原始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关系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即“人的历史发展”情况不同。而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所以毛泽东强调在阶级社会里要从人的阶级性上了解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这是毛泽东对人的特性和本质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二是从历史创造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指出“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2](第585页)因而人是创造价值的最高价值。毛泽东发挥了马克思的思想,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他指出:“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6]“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7](第1031页)因而有了赞扬人的价值的那句名言:“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8](第1512页)而人的价值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个体要自觉地为集体、社会作贡献;集体、社会要尽可能满足个体的正当需要。
  三是从必然与自由的哲学范畴的分析中引伸出政治自由的概念,提出共产党人要为人民的自由解放而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由是根据对外界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世界。[9](第456页)自由存在于主体的认识和实践之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自由,人对社会的自由和人对自己本身的自由。政治自由不过是整个人类一般自由的一个方面,属于人的社会自由范畴。毛泽东根据马恩的思想,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10](第485页)“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10](第845页)认为政治自由同其他形式的自由一样,也必须以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为前提,指出要想获得指导中国革命的自由,就必须认识“中国革命这个必然性”,即中国革命的规律,要想获得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自由,就必须认识中国社会主义这个“必然王国”。他还进一步指出,在阶级社会中,政治自由是有阶级性的,需要人们去争取、去斗争。因此共产党人要与争取自由、争取平等的人们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而斗争,要让自由的阳光照遍祖国大地。[11](第210页)
  四是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出发,提出了人权问题和革命的人道主义原则。马克思很早就提出无产阶级的人权思想,要求把争取人权和公民权纳入无产阶级的政治纲领。[12](第12页)恩格斯主张把“政治自由、集会结社的权利和新闻出版自由”作为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斗争的武器。[9](第124页)并认为无产阶级要向资产阶级提出“社会的、经济的平等要求”。[9](第448页)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使人发生异化时,多次提到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而这种共产主义就包含着人道主义。[1](第120页)根据马恩的思想,毛泽东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劳动使人成为历史的主人,具有无上的价值,因而应当享有作为人的权利即人权,而人权首先是人民大众的人权,其中最基本的是生存权,然后是发展权、管理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管理国家,管理上层建筑,管理各种企业事业,则是劳动者最大的权利。[13](第129页)与尊重人权相联系,毛泽东还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最起码、最普遍的原则——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革命队伍和人民内部,而且适用于放下武器的敌人和不再捣乱的反动分子,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腐朽为神奇。这是毛泽东人学思想的一大贡献。
  五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提出和实践“解放个性”的口号。毛泽东认同《共产党宣言》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思想,[4](第416页)提出了“解放个性”的口号,强调“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14](第239页)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使“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7](第1058页)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社会主义时期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强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制定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希望营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15],从各个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遗憾的是,毛泽东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和误解,在一些问题上发生子迷误。例如,在人性和人的阶级性问题上,由于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因而只讲人性的阶级性,否定共同的人性,认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资产阶级的口号,把一切学术理论问题都归结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宣称“无产阶级要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实行全面专政”。[16]因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摧残了文化,践踏了人性;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上,把个人和集体完全对立起来,把个人物质利益原则视为“最近视的个人主义”,[13](第134页)否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在人权问题上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从制度上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反而认同“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的行为,提倡“马克思加秦始皇”的奇异人治思想,[17]其结果是使法制遭到破坏,人权受到侵犯;在自由问题上,建国以后不再把自由民主看成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而仅仅看成一种手段或权宜之计,在“舆论一律”、“集中统一”的名义下,公民的民主自由实际上受到很大限制;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只讲变革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对人的发展的意义,不讲发展生产力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还把人的全面发展误解为通过消灭分工和社会角色功能互换来实现社会身份的人人平等;等等。
  尽管毛泽东晚年在人学思想上发生了一些迷误,但其正确的方面仍是基本的、主要的,我们应当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它的得失,肯定其科学价值和当代意义,指出其历史局限性,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超越和发展毛泽东的人学思想。
    二、深入研究人学思想是发展毛泽东哲学的重要途径
  毛泽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同时又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必须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毛泽东哲学的发展,当然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如深化基础理论《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的研究;开展应用哲学的各分支学科如毛泽东的经济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道德哲学、文化哲学等的研究;进行多向度的比较研究,如毛泽东哲学与邓小平哲学的比较、毛泽东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等等。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途径还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当代世界哲学的主题转换与发展趋势,开拓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新领域。
  毛泽东哲学要向前发展,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当代世界哲学的主题转换与未来趋势。毛泽东哲学本来就是以人的问题为研究主题的,他的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论和应用哲学的各分支学科无不体现出他的人学思想。毛泽东的《实践论》是研究认识论的,但它首先讲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讲社会和人的改造;《矛盾论》是讲辩证法的,但它主要讲人应如何分析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矛盾,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改变社会结构、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目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讲历史唯物论的,但它的主题是讲如何协调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际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的经济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道德哲学、文化哲学等应用哲学各分支学科,也是以人学为基础,围绕人的问题而展开的。但是这些哲学思想中的人学维度长期以来却被阶级斗争的迷雾所遮蔽;其专门的人学著作如《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致秦邦宪》(1944年8月31日)、《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等又尚未认真发掘和利用;其他著作中的人学思想也未得到系统的梳理和提炼;加上对其人学思想本身的历史局限性的认识尚未取得共识,因而毛泽东的人学思想研究未能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开展。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超越和发展毛泽东人学思想就成为发展毛泽东哲学的重要途径了。
  深入开展毛泽东人学思想研究,一是可以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哲学汇入世界哲学的潮流,走向人类文明发展大道,成为真正开放性的哲学,体现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证实其科学价值和当代意义。二是可以深化毛泽东理论哲学和应用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过去人们对毛泽东哲学的研究,较多地注意其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研究,这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未能看到其中的人学思想主题和人文关怀的维度,很难领会它们的真谛和神髓,因而影响了研究的深度,后来开展的毛泽东哲学分支学科研究,虽然是一大进步,但由于对毛泽东人学思想在毛泽东理论哲学和分支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没有透彻的了解,也影响了研究的功力和水平。人学思想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既具有中介性又具有总体性的特征,它是理论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论)的应用,又是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它涉及实践、主体性、矛盾、本质、社会关系、价值等诸多范畴,横跨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对它的深入研究,必将带动毛泽东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论和应用哲学分支学科以至整个毛泽东思想体系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三是为毛泽东哲学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开辟了新的领域、新的途径。我们说毛泽东的理论哲学以人学为主题,包含有丰富的人学思想,其应用哲学又以深厚的人学意蕴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这种研究框架,对于推动毛泽东哲学的发展是有作用的,但是非常不够的。要想有新的突破,新的进展,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世界哲学的发展趋势,开辟新的领域,寻找新的生长点。这个新领域、新的生长点就是开展毛泽东人学思想的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回答人学思想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建构毛泽东人学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毛泽东人学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毛泽东人学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意义,首先表现在它告诉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忘“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远大目标。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就是《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毛泽东在确立其人学思想时充分肯定了这一点。他指出:“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讲得很清楚,他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发展。”[4](第416页)毛泽东还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指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个大目标是分阶段实现的。首先是通过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中国人民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然后经过社会主义到达于共产主义,彻底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并且论述了树立远大目标和立足当前实践的辩证关系,指出“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5](第276页)当时资产阶级顽固派跑出来说:你们共产党既然把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推到后一阶段去了,那末就请你们把共产主义收起来好了。毛泽东愤怒地驳斥了这种狂妄叫嚣,满腔热情地歌颂共产主义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她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他强调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革命的后一阶段了。因此,共产主义是“收起”不得的,一收起,中国就会亡国了。[3](第685-686页)
  从那时起到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曲折发展,出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形势。于是,有的人认为共产主义也应该“收起来了”;有的人则由于过多地注意吸取超越阶段的共产主义“空想论”的经验教训而重蹈了共产主义“渺茫论”的覆辙,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遥远将来的事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没有必要宣传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没有必要讲什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只要埋头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就行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暂时的曲折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发达阶段,是互相联系、互相衔接的,前者要为后者的实现创造条件,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囿于现阶段的实践而忘记或放弃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不错,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实现。但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推进其发展程度,到了发达的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达到目的。这不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恰恰是远大目标和当前实践的辩证统一。所以我们应当牢记毛泽东的教导,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收起”共产主义,而是理直气壮地宣传共产主义,不是放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是积极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任务,以它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并贯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贯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之中。否则我们就会重犯忘记远大理想、迷失前进方向的错误。
  其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时刻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晚年曾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过深刻的思考,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18](第130页)毛泽东继承和发挥了这一思想,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0](第717页),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19];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生产不断扩大,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10](第767页)这里讲的“需要”,不仅是物质生活需要,而且包括文化生活需要,这里讲的“共同富裕”,不仅指物质财富方面的共同富裕,也包括人民群众在精神财富上的共同享有和全面自由发展方面的共同提高,所以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的,那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只有当生产力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相协调时,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又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再其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应当坚持毛泽东人学思想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说,必须在各项工作中全面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充分尊重人的社会观念和价值原则。坚决反对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见权不见人的陈腐落后思想,坚决反对将人作为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形而上学思想和实用主义原则,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蚀人的灵魂的腐朽思想,积极建构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遵循人道规范,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价值体系,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当前贯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人学思想,有几点特别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一是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7](第864页)原则来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在当前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利益结构多元化的情况下,执政的共产党应当怎样代表人民的利益?笔者认为,应当以毛泽东当年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原则,统筹兼顾,各得其所,即既要关注那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的利益,承认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又应当看到,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仍然是人民的主体,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首先要代表作为人民主体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要求。尽管目前经济形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工人阶级始终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和主人翁的地位不能动摇;广大农民仍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善待亿万“农民工”;知识分子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护。所以代表占人口最大多数的人民主体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的基本内容,丢掉了它,就丢掉了根本。同时还要特别关注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贫困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决不能因为是“暂时困难”和“眼前利益”而置之不理。二是政治文明建设要以毛泽东提出的“人民管理国家”、“人民监督政府”为目标。这就是说,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要确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让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大事,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思想;并且充分发扬民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让人民监督政府,监督干部,防止腐败,跳出“其兴也bó@①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应以“言论自由”、“个性自由”为价值取向。这就是说,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文化发展理论和人学思想、法学思想来重新解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健全法制,尽快制定出诸如《保护公民利益法》、《社团法》、《新闻出版法》等具体的法规,切实保障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方面的自由。同时,要把个性教育提到日程上来。为此必须改革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培养有创造性和特殊才能的社会主义新人。
  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中国人民正在朝着马克思和毛泽东的人学思想为我们规定的“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大方向、大目标努力,相信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奋斗,这个目标一定要达到,并且一定能够达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1955-9-12月)[Z].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14] 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5] 毛泽东.一九五七年的夏季形势(1957年7月)[R].
  [16]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1966年5月16日)[Z].
  [17] 毛泽东.在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8月19日)[R].
  [1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9]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1955年10月11日)[R].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氵加孛
本文标签: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