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4月27日,甘肃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省通报了公开选拔副地(厅)级后备干部工作的整体情况,1085名县(处)级干部经过数轮筛癣层层选拔,顺利进入副地(厅)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为省管领导班子建设储备了大量可供挑选的优秀人才。
这是该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胆选贤任能,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改“领导点将”为“比武选将”的一次成功实践。
运用科学机制保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使符合资格条件的干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按照同一个程序,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公平竞争据介绍,此次公选共有4237名干部报名,从2004年11月13日搭起“擂台”。这一天,全省符合条件的3843名县处级干部,在全省15个考区的168个考场,参加了全省副地(厅)级后备干部选拔考试。
这是一次“阳光”下的选拔,一次扩大民主的实践,也是对全省县处级领导干部的一次大检阅实行“阳光”操作,进行全过程监督,保证做到公开、平等、择优。在公选过程中,对于该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方法,通过召开干部大会、下发通知、在新闻媒体上公布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对确定的后备干部名单,也以适当的方式向各级各单位党委(党组)反溃省内各大新闻媒体对重点环节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为了充分体现民意,用好“群众公论”这把尺子,这次公选坚持把落实群众的“四权”贯穿始终,专门设置了民主推荐程序。通过知识测试的报考人员,必须通过“群众关”,群众不满意的人选不列为后备干部。在公选过程中,省纪委和省公选办向社会公布了监督电话。不少群众来信、来电或来访对部分干部参选的资格、条件提出质疑,省公选办逐一认真调查核实,并针对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了处理。
用科学的机制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知识测试与民主推荐、党委推荐、组织考察有机结合起来,不搞一考定终身。考试之后,还要经过民主推荐、党委把关、组织考察和组织决定等环节。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把公平竞争机制引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了干部工作由封闭向公开的转化,有效规范了干部任用中的推荐提名权,从源头上防止和克服了干部选拔任用上的随意性和不正之风。
门槛拆掉了,大门敞开了,选择方法、形式、范围的突破,拓宽了选人的渠道和视野,使后备干部工作走出了“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干部”的圈子省委书记苏荣曾在一次会议上说,由于选人用人机制不科学,以往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使用上,往往因主要领导的变动而变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别领导“说你行你就行”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建立长效机制,定下调子,立下规矩,切实解决“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干部”的问题。
这次公选,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搭建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舞台。
3843名县处级干部同时进入选拔视野,不但给组织部门创造了更为广阔的选人空间,也使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走出了“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干部”的圈子。正如一些专家所言,扩大公开选拔干部的规模,实际上是让“多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择最优秀的人才,这个过程充满了扩大党内民主、充分尊重民意的色彩。
同时,这次把后备干部放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不仅拓宽了选人的渠道和视野,也打破了部门、单位和地域的局限,使干部资源优化配置得以实现。
这次公选,是全省县处级干部的一次“集体亮相”。由“闭门相马”到“开门赛马”,不但让参加公选的干部有了压力,也使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因为公开,自从报考那天开始,自己就有一种压力。”一位参加公选的干部说,“你的思想素质高不高,作风好不好,政绩突出不突出,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有没有资格进入后备人才库,关键要看群众对你满意不满意,这是做不了假的。”整个公选过程实行“阳光”操作,使胜出者服从,落选者服气。省直某单位一名副处级干部经过几轮竞争后被淘汰下来,但他毫无怨言:“这次公选名副其实,真正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参选者凭的是实力、业绩、表现和群众评价。”公选形成的“冲击波”,给全省县处级干部以强烈的震撼,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勤奋学习和干部创业的热情。许多干部和群众说,此举破了“熬官者”的梦,堵了“买官者”的门,断了“跑官者”的路。一位参加公选的干部坦诚地告诉记者,过去怕跑得不勤领导没印象,现在怕学不好、干不好进不了人才库,所以今后要自觉加强学习,努力工作。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了这次公选选出的是人才,选出的是民意,也选出了组织人事部门的良好印象,选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这次公选把选拔与培养、管理、使用结合起来,实行动态管理,有效解决了“备而不用,备用脱节”的问题,保证了后备干部人才库始终充满活力。
对于进入人才库的干部,组织部门将会同各地、各单位跟踪管理,加强培养。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后备干部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办班、分类培训和省外境外培训、轮岗交流等各种形式,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所有副地(厅)级后备干部培训一遍。对经历比较单一的后备干部,采取挂职的方法安排到经济发达地区、中央国家部委挂职锻炼,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同时,各地、各单位也将注意在使用中培养后备干部,有意识地安排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
动态管理的核心就是有进有出,入选后备干部库决不意味着进入了“保险箱”。&nb
“2005年公开选拔千名副地(厅)级后备干部”来源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sp;
组织部门对后备干部的德才表现进行跟踪,及时掌握后备干部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有违纪情况、年度考核基本称职等次以及年龄超过50岁的后备干部,及时调整出去。
1085名人选只是一个滚动名单,组织部门每两年要对后备干部库进行调整补充,每五年组织公开选拔一次。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后备干部库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和合理的结构,始终保持一种竞争状态,真正做到优胜劣汰。
敞开赛场,公开选拔人才,既净化了干部队伍的竞争环境,又有效地阻塞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而且,备与用紧密结合“活水”不断涌入涌出,后备干部库始终充满着活力。
“2005年公开选拔千名副地(厅)级后备干部”来源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