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光谷联合科技城项目介绍 图文
2022-11-11
更新时间:2022-11-12 03:18:04作者:未知
“生逢盛世”、“平视世界”是当代青年的人生背景,也是他们能够创造辉煌未来的现实起点。青年一代更应该了解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我们民族的历史,因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他们所处的新时代,启迪他们的智慧,展望他们的未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一】
通过形势与政策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每学期的课不多,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老师上课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思维更是睿智敏捷,素材也丰富多彩,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x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须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有必要。因为,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二】
这次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学习,学生与老师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只能在家中自行进行学习,是一次对学生自制力、学习方式的考验。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我们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也使了我们对中国治理、国家优势、爱国力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此次疫情中,我们感动于每一位勇往直前的逆行者,他们用生命帮助中国渡过难关,每次听到逆行者的故事,我都热泪盈眶;我们惊叹于国家的反应速度,国家及时地对疫情做出反应,立即发布居家隔离命令以及各种治理措施,看到逐渐减少的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我都为我的祖国无比自豪;同时,我们忧心于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思考人与自然该如何得到和谐共处,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此次疫情的伤害,不会继续进行野生动物的贩卖活动。
针对我们个人来说,在家中如何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心理应激反应至关重要。在课堂上老师为我们分析了疫情会产生的多种心理反应,生气愤怒、悲伤泄气或事不关己,有的甚至产生无助绝望的感觉,这些不良情绪虽然是自身的正常心理反应,但也需要进行调整,使自己能够在疫情期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共度难关。心理健康教育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应对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如何调节好自身情绪,因此学习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如何面对不良心理情绪,老师教给我们许多方法,首先是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及时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而在我看来,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因此,自我的调节是最简单直接的调节方式;在调节自身的同时,要关注外界信息,适度关注疫情情况、了解防护知识,减少接受负面信息以及不信谣、传谣,通过对疫情的了解来保持积极的心态;之后则是学会科学有效地防控,避免让自己产生焦虑、害怕心理;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联系以维持顺畅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有一定的出口;最后是试着恢复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进行适当锻炼或者发展一项技能,这是让自己变得充实、忙碌起来的一种方法,使自己忘记负面的心理状况,进而有效地帮助进行心理上的调节。不仅如此,在面对紧张情绪时,腹式呼吸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技术和着陆技术等方法也可以帮助你有效放松。
疫情期间,国家与人民展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优良品质,体现出中华儿女攻坚克难的精神。我们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况,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携手共度此次难关。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三】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日本领导人开始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之后再说。
现在的世界一哥是老美,无须质疑。中国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好讲。我认为希望不大,因为国情不同,美国从建国到现在与中国比,太年轻了。也正因为此,负担轻,有能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国都有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点不容质疑。贫富悬殊、暴力、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中国负担太重,而且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变,我们总在宣扬传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为荣,张口四大发明,闭口黄河、长城。靠吃祖宗饭有意义吗?我看不见得。历史应该铭记,但落日的辉煌说多了就要被人笑话。
历史在不停的发展当中,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说。我们活在当代还是说说现在有点实际意义。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美国的贫富悬殊异常严重,其实中国也差不多,有人穷奢极欲就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没有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对。社会的黑暗面不如说是人类的劣根性在作怪。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图式的天堂,但我们可以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就是合作。国与国之间需要合作,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合作。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粉饰太平毫无意义。“重脸面轻实利”要不得,哪国都有自己的问题,总唱赞歌不解决问题。中国的中庸之道由来已久。它有一定价值,但害处也不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人愿当出头鸟,总希望别人来说。今年的两会有何成果在此不做探讨,只是一些代表不涉及敏感问题,竟扯什么“男人节”“女人节”让人捧腹。有问题就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后或许会有办法,但回避绝对不行。有人讲今天的中国还是小家子气,不肯在世界面前承认不足,是因为自卑,对自己的严重不自信。要面子是传统,别人不会理解“面子”对中国人的意义,但有人会利用这一点占我们的便宜,吃亏了还得表现的很高兴。想必也只有我们愿意干了。
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左右世界,这是事实。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一件件解决问题,未来一切都有可能。所谓外交无非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利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这一切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中国不能乐观,但也无须悲观。我认为,x会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但很可能是有代价的从美国取得。当放手x对美国有利时,x就是中国的了。那时,日本会是另一大制约中国的因素。同时朝鲜很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威胁。
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真正的劲敌是日本。大和民族有其自身优势,我们一贯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曾看过一本书讲述大和民族精神。不管是樱花还是武士道都不可小觑。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民族精神很重要。日本几次能从瓦砾中迅速崛起,难到不可怕吗?只是我们一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日本的学者大量来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历史,难道人家真就对你有兴趣吗?不是!是在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的教诲,人家应用在国际关系中,我们用在内杠上。中国人在外有“一人龙,三人虫”之说。不管对错,我们都该警醒了!现在不早做防备,当事实发生了再做事后诸葛毫无意义。
国际关系就是人的关系。只要国民整体素质上去了,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才有发言权。回归到底还是要抓教育,从儿童抓起。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更要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国家的路需要我们走出来,自己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来。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四】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x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五】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国内的重大政治事件,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我们是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党的十八大指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之后又提出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是我国进入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十一届三中全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很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生产力和科教、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越来二元经济结构还有改变,地区差距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它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世纪之交的年代,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历史机遇。从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国有极大的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是可以实现,这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二是从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科技革命进程加快,我们可以抓住新科技革命产业化的环节,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从国内来说,我国在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基础上跨进21世纪,历经探索,我们已经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采取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现在,党的十八大又明确指出了新世纪初新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这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伟大志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两项具体表现,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基本要求。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因而我们当代大学生要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学习;在今后人生的奋斗的征途中,一定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x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使自己成为热爱祖国、勇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的人,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塑造无悔的青春。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六】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下面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
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
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是兴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七】
不知不觉,学习《形势与政策》已经两年了,虽然每学期的课很少,但琐碎之中却尽是精华,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奥运与中国,x问题等都深刻揭示了当代我国面临的抉择,问题和不朽记忆。每一次课都是更深一步认清我国现实和国家政策的机会,每一次课都必将提升自己对时事和政策的理解能力。
作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分析当代我国形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几次课的接触,对老师渊博的知识面,开阔的视野和精准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印象非常深刻。每次上课,伴随着老师激情的演讲,都感觉自己的民族主义在燃烧,对内团结,一致对外的想法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涌上心头。就我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弄清了形势才能更加体会到国家政策的良苦用心,坚信并支持国家的政策才能缓解形势的紧张。当代我国很多人对国家的某些合适的政策心存偏见,往往是由于自己没有对整体形势有良好的把握而失去了独立辩解政策适合与否的能力,只偏信于媒体或者某一个人的宣讲,导致了很多政策不能一致的贯彻下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浪费。同样,有很多人根本就是对国家政策曲解,对政策心存怀疑,这样社会和国际形势能好起来吗?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更真诚地的去了解形势,理解政策,政府和人民间的关系一定会亲切起来,全中国人才能同心协力,共同朝着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前进。
我认为本课非常之有必要,因为我们大学生虽然知识来源面很广,但很少能对某一具体问题做出深刻的揭示,通过此种讲座形式的交流后,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了我们的胸怀视野,提高了社会责任感,而且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如何分析当代形势与政策能力的过程。
对自己而言,虽然平时经常刻意的去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但总感觉理解的缺乏根据或者说只是一种表象,潜意识的认识,上过几次课后,虽然并没有完全摆脱靠媒体本身分析事件的苦恼,但基本上有了怎样去认识,怎样认识以及有怎样的认识这些基本的概念,我想这是最大的收获吧!
当然,积极肯定《形势与政策》取得的成绩外,自己也有些小小的建议。首先是老师的立足点问题, 全校教授本课程的老师非常少,每位老师身上的负担非常重,因此责任就显得很大,想想几乎要跟全校的学生上课,真是既恐惧又兴奋,如果能做出精品的课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给学生的影响将会有多大?其次就是除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外,我希望老师能准备一些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话题,关注学生切身利益的主题,如当前民族企业的现状,当今中国纯粹的国产品牌还有哪些,民族主义的利与弊,大学生如何更好的就业,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何去何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等主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老师的特殊地位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指导他们做真正的对民族有利的选择,这样也许功效会更大,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生的政治感悟会改善很多。最后就是每次课前可以试着让学生去搜集,分析关于某话题的资料,我想这必定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呢,非常感谢《形势与政策》的老师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课程,望老师们推出更具启发性,对民族国家发展更有益的精品讲座。谢谢你们了!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八】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新时期当前的经济形势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都比较稳定。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内需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度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扩展与质的提升。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消费需求的扩张力不够强劲,投资的接续能力不足,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偏紧,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消化过剩的产能,节能减排的压力还比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和国际金融风暴有待化解和防范。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看,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对此,为稳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纵观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腐败增生,腐败是人类尚未攻克的顽疾,它的出现时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对此,我们现正在积极应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反腐败从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实施了多项措施,包括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上打出“组合拳”,扎实推进反腐败行动,反腐败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再次是反腐败不留死角,法律面前不分国企、外企、和私企,反腐子弹不长眼,不管你是教授、官员、医生还是高人,击中谁就是谁,打‘老虎“苍蝇”绝不手软。2013年反腐有一新亮点,就是纠正不正之风,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列为“靶心”动员全党对作风上的弊垢扫除,全面改革以清除腐败土壤。同时加强监督力度,监察机构履职能力大幅提升
国内大学毕业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外部原因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大环境,高等教育体制、培养模式和学生就业观念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困难,还有一些大学生虽然落实了工作,但就业状况不好,进退维谷。这一批不得志的大学生构成了“蚁族”等“族化”群体,破解“族化”应从几方面入手,政府上,健全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相关领域的改革力度;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环境;教育主体上,结合社会需求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大学生自身层面上,正确定位,做好自身发展。
我国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现状,产能过剩呈现着全面化特征,传统产业和部分。战略新兴产业均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部分产业出现绝对和长期产能过剩。近几年,集中投资造成了产能增长过快,而且新产能还在不断地释放和形成。原因是由于自由竞争,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经济波动性大,政策有效性不高,政府服务信息不足,国际金融危机使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此,我们应该创造有效的需求,消化一批产能,还有就是增强企业跨国的经营能力,向境外有序转移一批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而最根本的还是要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
当今形势下的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只有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以事业的发展,,不断开阔周边外交工作新局面,积极应对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才能更好的建设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
2013年上半年 “形势与政策”教育参考资料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顺应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这一历史性决策的重大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带领党和人民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说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说与时俱进,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
1 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巩固、在发展中推进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们具备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多,发展方式粗放、发展效益不高、发展代价过大,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我国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总结实践新创造,深入回答时代新课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果,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
(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一系列战略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10年,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战胜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创造了科学发展的辉煌业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1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建设小
2 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是我们经受考验、化危为机、赢得主动的精神支柱。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卓有成效的创造中,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实践昭示我们,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的根本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起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快速提高起来,就是因为我们成功开创和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进一步发展中国、造福人民、振兴中华,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明显。我们正处于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国际国内问题相互影响,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困难凸显。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一系列新概括新阐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指导。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全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全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
3 严承诺。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条件,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实现的新要求,强调要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个由“建设”到“建成”的目标,是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目标,是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同时,党的十八大着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制度保障,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围绕这样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应该说,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总体要求。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准确领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基本思路,准确领会党的十八大关于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战略部署和政策举措,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系统性,加大各项任务的推进和落实力度,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把党的十八大的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关键也在党。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现在,我们党已经拥有8260多万名党员,2007年以来新入党的达1480多万。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同党肩负的使命还不完全适应,党员、干部队伍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科学发展观把加强党的建设同推动科学发展贯通起来,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新要求,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党的十八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制度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
4 水平,使党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党的建设成效体现到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体现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上来,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 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新成果,对于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基本国情,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我国当今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特别是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第90位左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任重道远;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但工业还大而不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依然不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全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司法公正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社会创造活力普遍增强,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还不少,等等。这些情况表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推进任何领域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做到既不超越阶段、又不落后现实,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明确和重申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
5 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
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扎根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完成这个总任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继承和发展。
3. 如何理解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这就是:
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4. 怎样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一方面,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重申了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大政方针,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另一方面,对外工作又有一些新思想新论断。一是对我国国家地位和所处环境作出了重要判断。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二是突出了“共赢”思想,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三是明确了对外交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强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要准确理解我国外交政策,尤其要加强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敏感外交事件。
答题要求:字迹工整,逻辑严密。
学习资料及参考
学习资料
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葛兰西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辨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王凤才
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到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俞吾金
1、如何构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链 第一,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学习之链 第二,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宣传之链
第三,构建意识形态安全——主体意识之链 第四,构建意识形态安全——批判之链 第五,构建意识形态安全——话语之链
2、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斗争新趋向 第一,通过话语霸权和网络技术潜移默化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价值观念、文化及生产方式,这是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最隐蔽的特点
第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号召力相结合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起决定性的因素
第三,政治力量和意识形态号召力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第四,军事打击和意识形态相结合,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重要手段
3、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途径
第一,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当代解读,以强化我们意识形态基础理论建设加强对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宣传,抵制和清除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
第二,充分凸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以恢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固有价值取向
第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必要的体系重构,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力、融合力、引导力
第四,加强法制建设,推动意识形态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第五,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
4、意识形态的功能
第一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政治合法化 、政治动员、政治论证、政治团结。 第二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解决非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问题、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阻碍经济发展。
第三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社会精神支柱、社会水泥、社会解释工具、社会控制器、社会晴雨表、社会反光镜 。
5、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2)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3)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4)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5)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参考
1、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网发布时间:2014-08-29 http://gxszk.ahedu.gov.cn/include/content.php?id=2356
2、秋 石: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网 发布时间:2013-10-17 http://gxszk.ahedu.gov.cn/include/content.php?id=1825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网 发布时间:2015-01-21
4、光明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链
http://theory.gmw.cn/2015-03/24/content_15193654.htm
5、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网
http://gxszk.ahedu.gov.cn/include/content.php?id=1741
2016中国经济形形势与展望
中国经济走势如何,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总体复苏较慢、我国经济三期叠加的压力以及结构性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下行的态势。
一、2016年国内国际经济格局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不断的开放,也意味着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塑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判断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首先需要在开放经济的视角下对当前国际经济格局进行分析和考察。
1、当前国际经济格局
2015年,世界经济维持小幅温和增长,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状况仍然持续分化。美国经济总体而言稳定复苏,延续了小幅增长的态势,第三季度GDP增速从第二季度的3.9%下降至1.5%,略低于市场预期。欧洲经济在走出欧债危机的过程中,正逐步企稳复苏,欧盟和欧元区在2014年的经济增长分别为1.4%和0.9%。在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15秋季预测中,2015年和2016年欧盟的GDP增速分别为1.9%和2.0%;其中,德国的GDP增速为1.7%和1.9%,法国为1.1%和1.4%,英国为2.5%和2.4%,欧盟对其内部这几个大的经济体均有良好预期。新兴经济体经济状况出现分化,印度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而俄罗斯经济和巴西经济则出现负增长。国际权威机构对世界主要经济体2016年的增长预期普遍高于2015年。种种信息表明,2016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整体将有所好转,特别是考虑到2016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即将离任的奥巴马政府不会出台激进的经济政策,这意味着对中国经济影响力最为重大的国家的经济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因此,2016年对中国而言是能够在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下着力解决内部经济问题的重要时期。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世界经济不平衡已经达到难以维系的地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在再平衡的进程中,正经历着一系列重要的转变。具体而言,全球经济呈现出以下重要特征:
(1)全球经济整体表现为供过于求的产能过剩格局。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下,全球原材料价格和产品价格下降。尽管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主要国家都推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总体而言,通货紧缩而非通货膨胀是全球经济面临的压力之一。
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2)全球经济步入产业转型和产业再布局,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意在让制造业和就业回流。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由于高耗能和高污染性,在日益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着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大环境下,逐步被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取代。产业更替伴随着产业的再布局,受到劳动、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的影响,部分产业出现重大调整。
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
二战结束后,全球分工体系和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逐渐向价值链的市场、研发两端延伸,而把低附加值、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业导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经济从制造业向知识产权和服务业转移,其制造业开始经历趋势性萎缩。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的近40%,到2002年这一比例降至30%,2012年更是跌至17.4%。201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
非理性消费透支,金融监管不力,失误的货币政策最终引发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美国房市泡沫破灭为起点,迅速由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危机在冲击美国经济的同时,暴露出其经济发展的重大弊端:过度金融创新、经济“空心化”、债务驱动型增长、贸易财政双赤字。
惨痛的教训使美国经济开始谋求转型,从过度依赖金融和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为此,奥巴马政府一改自由市场理论,积极主动干预,实施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非常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医疗、金融体系改革,能源气候政策调整等举措,把重振制造业,降低失业率作为经济复苏的突破口,明确提出“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五年出口倍增,降低失业率”等目标;以出口驱动取代消费驱动,通过财政支持,贸易保护等手段重塑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实体制造业。
美国的“再工业化”,除促进就业外,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回归,而更像是催生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传统制造业中的传统技术红利已开发殆尽。举例来说,在现代装备制造业中,机床的控制精度已经达到10的负六次方秒,这是一种接近物理极限的数值。技术红利的开发空间越来越小,这一趋势正倒逼技术换代和产业升级。
(3)中国经济的崛起,悄然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一带一路”战略措施的启动,增大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新的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也使得国际经济秩序有了新的变数。 人民币国际化
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自2009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在六年时间里的发展超乎想象。2015年注定是人民币国际化不平凡的一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及外汇交易中支付结算使用占比的上升;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迅猛发展以及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越来越为其他国家所认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人民币以10.92%的权重,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第三大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六年来取得的关键性和阶段性成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总部设在北京。 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1]
2、中国的经济转型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
与全球经济大格局相对应,中国的经济转型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 (1)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济总体有效需求不足,
三期叠加效应之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济总体有效需求不足,价格下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43个月为负。消化过剩产能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链接:三期叠加: 增长速度换档期:
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把中国经济带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等基数增大,支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等要素正在发生变化,从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结构分析,从
一、
二、三次产业结构分析,都可看到,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是一个发生在实体经济层面上的自然过程。这些内在影响,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外来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新世纪以来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
结构调整阵痛期:
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同时,一些行业、一些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2011年以来很多地方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让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刻不容缓。而当前金融与经济数据的不同步现象,其主要根源也在于结构性问题。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长期化、各国应对危机加快结构调整的积极成效,增强了我们用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 结构调整不是免费午餐。为了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一些行业难免受到较大冲击,有些企业甚至会退出市场,这些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就是结构调整中的“阵痛”。美国经济温和复苏,以大数据、生物科技、页岩气等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再次站到了世界经济的前沿,主动的结构调整为美国新兴产业的崛起赢得了先机。对于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来说,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必须痛下决心。企业的兼并重组甚至退出市场,本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坚持把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解决,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市场问题,才有可能赢来“阵痛”后的新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遭受巨大冲击。为扭转增速下滑过快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及时采取拉动内需和产业振兴等一揽子刺激政策,推动经济增长迅速企稳回升,从2008年底到整个2009年和2011年初,刺激政策产生了好的效果,经济增速最高时达到了11.9%,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阴影,也对世界经济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所产生的红利。从2011年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速逐级回落,可以理解为进入了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在这个阶段,虽然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但政策的累积效应和溢出效应还在发挥作用,对经济结构继续产生深远影响,也使当期宏观政策的选择受到掣肘,调控余地大为缩小。
(2)对外贸易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降低,
多年来,外贸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不振,国际市场需求严重低迷,2015年全球贸易明显低于世界经济增速。据介绍,全球有70个主要经济体进口出现负增长,而且这70个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基本下降。今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全球贸易报告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增速预计仅为2.8%,可能连续5年低于3%,陷入30多年来增速最糟糕的时期。全球贸易增长低迷,除世界经济不振外,很大程度上还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关。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GTA)》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各国正加速实施“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措施。2015年全球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数量为736个,较上年增加了50%,是此期间实施的促进自由贸易措施的3倍。2016年前四个月实施了150个,而此前每年前四个月的这一数值仅在50-100之间。目前,部分国家实施的贸易歧视性措施主要有:政府补贴、贸易救济、进口关税、政府采购本土化、投资保护、出口鼓励、非关税措施等。
案例 某汽车制造商:中企制造成本优势输出困难:中国一家汽车制造商的某海外市场负责人说“我们企业在海外发展多年,从2011年至今,遭遇了隐性的贸易壁垒和多年的反倾销关税。”贸易壁垒导致中国企业制造成本优势的输出变得更加困难。这位负责人说,在南美洲某市场,汽车产业的政策有明显偏向当地制造商的倾向,这是一种无形的贸易壁垒,比如,进口车比当地生产车在增值税税收方面高30%。同时,当地所有的进出口企业都需要一个RADAR进口资质,相应限定进出口额度,获得进口资质的申请过程比较复杂,申请周期需要好几个月,且需要贸易额支撑。他举例称,该公司有好几个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有反倾销的问题,如公司的整车玻璃和喇叭,涉及反倾销惩罚,需要缴纳一些惩罚性的关税,除了正常的关税,玻璃每公斤多收2.26美元,扬声器每公斤多收2.35美元,轮胎每公斤多收2.17美元。2015年1月至10月我国共遭遇21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有65起,涉案金额58.3亿美元。对外经济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加工贸易比重大幅下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成本更低的其他低成本国家。
(3)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致力于经济的健康平稳转移。
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重大产业计划、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开创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另一方面,亚投行、“一带一路”、加强与美英德法的经济合作,全力拓展中国对外发展空间。此外,反腐倡廉逐步深入,加速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努力打造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2016年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行
201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握引领新常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度扩大总需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市场预期,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符合预期。8月31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报告2016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时如是说。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 徐绍史介绍,201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与一季度持平,处在预期目标范围内,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期增速前列;在积极推进去产能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动能,工业生产趋于稳定,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就业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前7个月城镇新增就业83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3.5%,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5%,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和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重要农产品产供销衔接和储备调节及时有效,市场供应总体充裕,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与一季度持平,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时,徐绍史列举了几组数据:坚定不移去产能,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意见及配套政策出台实施,今年化解钢铁产能4500万吨左右、煤炭产能2.5亿吨的任务正在抓紧落实,前7个月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47%和38%。因城施策去库存,通过棚改货币化安置、用好住房公积金、释放农民工市民化住房需求等措施化解房地产库存,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5个月减少。积极稳妥去杠杆,发展和规范股权融资,前7个月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增长57.1%;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多措并举降成本,打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阶段性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下调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等政策“组合拳”,促进企业成本下降和利润回升,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9%。突出重点补短板,加大对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投入,前7个月水利、农业和生态环保等投资增速均在20%以上。
3、与30多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涉及亚欧非众多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沿线国家许多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普遍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已取得重大进展,包括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开展铁路项目合作,签订自贸协定(区)等。目前,目前,亚投行已有中国、韩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作为创始成员国的57个国家参加。8月31日在到访的北京表示加拿大决定正式申请加入由中国主导、并已于1月开业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在七大工业国(G7)之中,没有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将只剩下美国和日本。日本经济新闻网9月1日刊登题为《加拿大“背叛”美日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评论文章。
自“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目前中国已和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一批示范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如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中国—俄罗斯东线天然气管道等一批示范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积极推进。目前共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六大经济走廊: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质载体。)取得早期收获,铁路、核电、钢铁等领域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利用外资环境继续改善,自贸试验区试点深入开展,69项经验向全国推广;利用外资规模总体稳定,前7个月实际利用外资771亿美元,增长0.7%。多双边经贸关系稳步发展,与主要经贸伙伴合作继续深化,前7个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28亿美元,增长61.8%。
总体上2016上半年中国经济 稳中有好亦有难
(1)社会融资数据持续疲软。2016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618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48万亿元,同比多增8949亿元。从结构看,2016年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6.7%,同比高1.8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10.7%,同比高4.6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2.9%,同比高2.5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7.8%,同比高7.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6.2%,同比高1.7个百分点,其中银行委托贷款的快速增加和信托贷款的下降,说明市场大额资金仍然保守,风险偏好比较低,对未来经济缺乏信心。
另外有两项还出现了下降,分别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占比-3.9%,同比低4.4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3.1%,同比低13.4个百分点,其中外币贷款与中国进出口持续疲软有关,进出口萎缩必然导致外币贷款下降。另外,近期中国企业对外并购降温也是导致外币贷款下降的另一因素,票据融资的下降一方面是监管收紧所致,也说明企业现金流趋紧,短期融资风险增大。
(2)国民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4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6.7%,创下了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自2010年以来GDP增长率持续走低,呈现一个明显的下行趋势,从目前看似乎仍未见底。虽然2016年6月,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宏观经济出现了企稳迹象,但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一是,从总需求的视角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态势不断加重。二是,从产业的视角来看,工业仍处于深度的结构调整之中,尤其是制造业的运行情况依然欠佳。三是,从总价格水平的视角来看,CPI同比涨幅回落且环比为负,PPI同比仍为负且环比由正转负,表明经济回稳势头尚未稳固。四是,从先行指标来看,经济增长的支撑动力将有所减弱,下行压力将有所增强,经济下行趋势在短期内很难被扭转。
(3)经济结构调整喜忧参半
过去多年粗放式的增长和产业政策的偏差造成了我国经济严重的供需结构性失衡:一方面,钢铁、煤炭、汽车以及一些低端制造业出现了“有供给、无需求”的产能过剩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品质不断提升,一些领域出现“有需求、无供给”需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了扩大总需求和促进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政策,通过去产能、促产业升级、鼓励创业创新来重新平衡供需结构。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结构在多个方面得到了优化。第一,GDP增长在多方面体现出了结构的改善。从三次产业构成看,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分别降到了6.5%和39.4%,而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到了54.1%, 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主战场;在需求构成方面,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经济复苏的动力源泉逐步从投资推动向消费拉动转变;区域发展更加平衡,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快于东部地区,东西部差距进一步缩小。第二,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钢铁、煤炭、房地产去产能调整取得进展,上半年,原煤、粗钢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7%和1.1%,商品房待售面积逐月减少;另一方面,一些薄弱和新兴领域投资增长加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7%和22.5%,远远高于9%的全国投资增长率。第三,虽然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但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4%,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7%,提高1.3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由外商主导的加工贸易模式转变为自主品牌出口创汇模式,对外贸易质量进一步提升;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2%,出口产品结构持续改善;另外,在总体出口下降2.1%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出口逆势增长3.6%,占出口总额的46.6%,继续保持出口的主力地位,充分印证了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当前我国经济依然存在突出的结构性问题。首先,在总体投资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投资结构出现恶化的趋势,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上半年,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3.5%,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个点百分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间投资增长率下滑至2.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当前的投资主要依赖政府和国企,民间投资萎靡不振,这必将在未来进一步加剧“国进民退”的现象,使我国经济的总体质量和效率下降。另外,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速仅为4.4%,较去年同期下降近5个百分点,远低于
一、三产业增速,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仅为3.3%,创下了十几年来的最低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萎缩以及投资增速的回落预示着实体经济依然复苏乏力,产业“空心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同时,经过多年的货币宽松,6月末,我国的广义货币发行量(M2)达到了149万亿元,上半年同比增长11.8%,货币发行量远超GDP总值,2015年末,我国M2高达139万亿元,是当年GDP(68万亿元)的两倍多(美国此比例仅为0.67),巨额的超发货币流向虚体经济,促生了大量的投机性经济活动,尤其是进一步吹大了房地产的泡沫。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7.9%,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42.1%。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53万亿元,其中个人购房贷款新增2.36万亿元,同比多增1.25万亿元,占总新增贷款的31%。资金“避实就虚”的现象进一步抽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源泉,不利于总体经济复苏和结构的优化。
三、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习近平7月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符合预期和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从趋势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从经济运行看,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
1、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何谓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一是“住”“行”主导的需求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户均达到1套房,2014年每千人汽车拥有量超过100辆。根据国际经验,这个阶段“住”“行”的市场需求会发生明显变化。2013年后,我国新开工房屋面积、住房销售面积先后出现负增长,汽车销售进入低增长阶段。二是需求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对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三是服务需求在消费需求中的占比明显提高。随着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快,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四是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一是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三是体制机制束缚了供给结构调整。受传统体制机制约束等影响,供给侧调整表现出明显的黏性和迟滞,生产要素难以从无效需求领域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向中高端领域配置,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
供给侧改革是否有先例?20 世纪70-80 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中国“供给侧改革”更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滑。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通胀率高达13.5%、失业率达7.2%,而经济增长率仅-0.2%,深陷“滞胀”泥淖。同时美国经济也存在税率过高、限制进入、价格管制等诸多结构性问题。例如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最高达70%,企业所得税率高达46%,抑制了私人部门投资和生产的热情。面临凯恩斯主义“神药”失效,复苏亟待新“药方”。1981 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奉行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的主张,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主推减税,同时减少政府干预,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经济回归繁荣,“大稳健”时代来临。里根经济学大获成功,美国经济迎来“大稳健”时代,但也提高了美国的赤字率,增加了政府债务。但总体看,里根经济学为美国长期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70-80 年代的英国同样陷入了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泥淖,零售价格同比一度飙至25%,GDP 增速出现负增长。同时英国也面临工会力量庞大、国企过多、政府干预过度等结构性问题。撒切尔1979 年上任首相后,首先采纳了货币主义的观点,紧缩货币以控制通胀。同时采用供给学派的观点,加速推进国企私有化、减税、废除物价管制等改革措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经济触底反弹,长期稳健增长。经过改革,恶性通胀得到控制,英国经济触底反弹,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波动率大幅减小。撒切尔的结构化改革被认为“挽救”了英国经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核心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顶重点任务。其中化解产能过剩是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些外媒认为2009年,中国为了应对上一轮的经济危机,出台政策鼓励一些产业发展,有些产业恰恰也是目前产能过剩比较多的行业,包括钢铁煤炭。对整个经济有拖累,甚至影响到世界经济。
产能过剩是全球性的问题,首要原因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崩溃引发的全球市场需求萎缩,造成了全球很多行业出现过剩。比如说原油、页岩油气,美国的库存在不断地增加。比如说铁矿石,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能力已经过剩。比如全球汽车市场也在趋于饱和等等。很多领域很多产业都出现了过剩。单从钢铁行业看,许多国家钢铁产能都面临过剩的问题,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产能利用率普遍不高。我们统计了一下,看到一些资料,2014年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是73.4%,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粗钢产能利用率73.6%,中国产能利用率与全球的平均水平是相当的。
中国的钢铁等工业品主要是用于满足国内的需求。中国是发展中大国,钢铁等工业品生产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我们未来城镇化发展、制造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对钢铁都有很大的需求。从出口比例看,中国长期是钢铁的净进口国,从2006年开始才从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我们统计了一下,从2006年到2015年这十年当中,我国的出口量仅占生产量的10%,大大低于同期其他产钢大国的出口比例。从政策导向来看,我国也并不鼓励钢材大量出口,相反,为抑制钢材等高载能、高耗能产品出口,还采取了加征出口关税、降低出口退税率等措施。
中国政府化解过剩产能是积极主动的,也是非常认真的。2013年以来,有关部门从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引导企业化解产能过剩。今年2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于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作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要在“十二五”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到1.5亿吨,今年要压减粗钢产能4500万吨。1—7月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任务的47%,现在还在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2、培育新的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是一个由许多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经济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客观制约性,不是随意建立。影响经济结构形成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社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而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结构的变化有重要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是长期形成的,其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适合本国实际情况;是否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可能性之上;能否充分发挥一切经济优势;1978年以前的中国经济,农业基础薄弱,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失衡。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优先发展轻工业,扩大高档消费品进口,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趋于协调,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中国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
一、第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
二、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的增长构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世界科技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重组趋势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培育新的经济结构
(1)培育“双创”经济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正处于新的结构转型期,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核心战略。近年来主要国家提出科技战略的频率之快、层次之高前所未有。主要发达国家创新战略出现重大调整。新兴经济体国家,如韩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都纷纷提出了本国的创新发展战略。
在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新一届政府也把“双创经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新常态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依靠的比较优势大大降低,要获得新的发展动能,关键在于放开市场准入,充分释放民智民力。
(2)培育数字经济
全球范围来看,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长尾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产业、科技和国家治理全方位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品、新组织、新业态和新模式,信息经济成为全球复苏的引擎,新一轮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全球蔚然成风。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数字经济深厚的经济社会基础,尽管我国仍处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逾越各类挑战和难题,但许多应用领域已与主要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中具有超越的潜在优势。
中国是全球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数据生产和数据消费的主体。全国4G用户数超过了2.5亿户,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达9.37亿户。根据IDC发布报告,中国2013年的ICT开支为1790亿美元,超过了日本的173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ICT市场。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ICT市场,其规模是中国市场的三倍。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将释放出巨大能量。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将形成下一代制造业形态、下一代贸易形态、下一代物流形态,对传统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进行全面系统重构。埃森哲报告显示,产业物联网将尤其推动成熟市场的经济增长。到2030年,产业物联网的资本投资及其带来的生产率提升将为美国累积贡献GDP为6.1万亿美元。中国将有望从产业物联网中实现更显著的经济效益。如能落实支持产业物联网发展的各项措施,到2030年,中国累积GDP将增加1.8万亿美元,相应GDP较常规预测水平提高1.3%。
(3)培育服务经济
我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服务业是关联度极广、渗透性极强、社会效应极大的综合性产业门类。当前,中国已进入服务业高速发展的轨道。近些年来,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不断扩展和延长,其覆盖范围逐渐从加工制造领域延伸到了服务领域,制造和服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制造和服务逐渐相互融合,全球生产经营活动日益被纳入到全球生产服务体系。服务在企业产值和利润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新趋势。这些年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甚至超过第二产业。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中高收入阶段的必然现象,也是金融危机后中国主动调结构、促转型的结果。预计未来五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还将继续上升,到2020年将达55%左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4)培育通道经济
以促进世界经贸大融合为重点的跨区域互联互通,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一方面,基础设施“通道经济”。根据《国际商业监测》(BMI)发报告预测,随着各国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57万亿美元,其中在57万亿美元投资需求中,水和水处理、能源及交通建设约占80%,成为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最主要领域。当前,中国凭借在公路、高铁、桥梁、电力、能源等领域较强的基础设施能力已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国。数据显示,自1992年到2012年,中国将大约8.5%的GDP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超过美国和欧盟的2.6%的平均水平。
因此,应该加快“一带一路”区域内海运水运网、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航空网、通信光缆网、能源互联网建设,构筑完全、高效、便捷、可持续的亚欧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积极促进港口、电力、通信、能源管道、物流园区、临港产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信息技术,链接区域增长极,使亚欧基础设施朝着更加联通、更加兼容、更加智能、更加高端、更加便利的方向发展,打造综合枢纽,促进“一带一路”乃至全球“大联通”。
(5)培育绿色经济
015年5月,我国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就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全面专题部署的第一个文件,是对中共十八大及中央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的落实,也意味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大国策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
中国发展生态经济既面临诸多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2014年,中美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碳排放国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达成重要共识。根据协议规定,中国将力争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30年左右开始减少,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从2015年的15%提升到2030年20%左右,意味着中国必须重新谋划能源结构和布局,必须下大力气发展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和新兴替代能源。按照循环经济中有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积极推动能源循环高效使用,这势必对中国能源结构、发展格局乃至全球能源格局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清洁能源、新兴能源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加大农业、渔业、林业、制造业、交通、水和废物管理的绿色投资;依托碳减排和CDM市场潜力,重点发展以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大力发展能源互联网,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建设;推进低碳城市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工程与设计、绿色建筑和建筑能效、建筑垃圾回收,再制造产业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循环经济工程,加快实现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转换升级,彻底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
3、强化新的发展动力
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创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向少数创新中心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这势必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2015年-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增长新阶段,正在发生如下九个方面的经济趋势变局。中国经济发展变局蕴含着很丰富的内容,需要中国在认清当前经济形势现状的前提下,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力争抓住其中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创更美好未来增长。 经济发展趋势一:“三驾马车”让位于“三大发动机”。 长期以来,很多人将经济增长的动力定位于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在运用“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外需不行了就拉动内需,投资不行了就拉动消费。其实,“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个组成部分,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只是经济低迷或经济危机等特殊时期抚平经济波动的手段,并非平常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长期依赖它们会有巨大的副作用和后遗症。 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只能来自于供给边的“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正好对应着新一届中央领导强调的改革、转型、创新,它们才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动力。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推进全面改革、结构转型、创新驱动,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已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经济发展趋势二:服务经济超过工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经济一直是主体力量,但2001年至2013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实际增长10.6%;2013年三产占比达到了46.1%,首次超过二产占比的43.9%,2014年三产占比达到48.2%;2015年上半年三产占比进一步提升到49.5%,服务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悄然到来。预计到2020年三产占比可达55%以上。 服务经济比重的提升对中国经济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导致经济增速下降、就业压力减轻、能耗水平下降、生活品质提高等。 经济发展趋势三:移动互联网颠覆传统领域。 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应用领域也有不错的表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7.3亿人,较上年增长11.8%,市场规模达13437.7亿元,增长183.8%。 移动互联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和冲击,对几乎所有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如商业、传媒、通讯、出租车、金融等)带来了颠覆性影响和冲击。一些传统行业若不与移动互联网连接起来,很快就会为大多数消费者所抛弃。 经济发展趋势四:城镇主导社会翩然而至。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较2010年的49.95%提高了1.32个百分点,首次超过50%,城镇人口开始占据主导地位。2014年城镇化率提升到54.77%。 虽然目前还有一部分城镇人口属于没有解决户口的“半城镇化”,但其实际居住地、工作地、生活方式等已基本城镇化。而且,随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改善,随着城乡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许多农村特别是郊区农村和交通沿线农村已基本城镇化了,即大致享有与城市居民接近的城市文明。 经济发展趋势五:区域融合渐成潮流。 虽然行政区划限制、画地为牢、地方保护主义等区域分割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地方还很突出,但区域融合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渐成潮流。新一届中央领导正在着力推动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就是明证。 经济发展趋势六:人口红利开始消失。 1990年中国进入人口红利期,1990年至2010年人口红利逐步提升,2010年抚养比下降到34.2%最低值、人口红利上升到峰值;其后人口红利逐渐衰减,预计2030年前后衰减为零并随即转变到人口负债期;而后负债率逐步走高,2050年抚养比将达到62%左右,负债率也将创出新高。 实际情况是:国家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中国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即生产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4.4%,比2010年微降0.1个百分点,总抚养比由34.17%上升到34.35%;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74.1%,较2011年继续下降0.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经出现。 经济发展趋势七:“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 改革开放来,“低成本优势”一直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有力武器,但在不经意间中国经济已进入“高成本时代”,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环保成本、人才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知识产权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等各种成本全面上升,这对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总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G20专题:
1、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
3、习近平在G20杭州峰会闭幕式上的致辞
4、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公报
5、《形势与政策教辅要览》2016年秋季版有关章节
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专题心得体会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阐述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贯彻其纲要精神,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的学习和掌握,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通过今次系统地学习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我对国家目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教育规划纲要的目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颁布《纲要》让我认识到国家将教育事业得到现代化会的发展,为我国的教学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让我对工作的抱有更深的热情。
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发展方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对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引,同时给我们教师得到极大的鼓舞。
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6项保障任务: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二是保障经费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加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四是推进依法治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加强教育督导、教育执法和监督问责。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六是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教育规划纲要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提出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提出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提出要切实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制定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对高校行政化倾向问题,提出要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此外,对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等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规划中对我国教学事业面临的问题都得到很大的改善。今次的学习让我更全面了解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我国将逐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招考制度;我国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我国将组织开展教育改革10大试点工作 ;我国将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我国将以制度保证中小学生减负;我国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等内容,对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都有了明确规划。教学事业不是短期能完成,需我们不懈坚持学习改进,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创新,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争取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为了学习沟通,还是整了个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报告书》参考答案要点
2014-2015学年
2014.12. 专题
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与“依法治国” 精神(20分) 答题要点:
1、18届四中全会的主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18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1)依法治国作为核心主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确立了宪法“根本法”的地位。 (3)有利于巩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4)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5)为“国家治理”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 答题要点: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参考答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题要点: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建立五个体系 参考答案: (1)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 答题要点:
4、依法治国必须完成六大任务 参考答案: (1)加强宪法实施; (2)建设法治政府; (3)提高司法公信力; (4)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1] 答题要点:
5、大学生与依法治国精神 参考答案: 大学生高素质的公民群体,应该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模范。
专题
二、中国共产党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20分) 答题要点:
1、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历史贡献 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已经有93年历史。现在有8600多万党员。 (2)中国共产党伟大历史贡献: 参考答案:
A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B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C.建立了全新的社会制度。
D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全面提升。
E发挥自身强大的组织和领导功能。
F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答题要点:
2、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内涵
3、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途径
参考答案:见A《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4-2015学上学期》第4-第7页;B习近平2014年9月10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全文)
专题
三、亚洲安全形势与亚洲安全观(20分) 答题要点:
1、当前亚洲安全形势的特点
2、亚洲安全观的历史地位
3、亚洲安全机制建设遇到哪些挑战? 参考答案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4-2015学上学期》第72-第80页
专题四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新态势(20分) 答题要点:
1、中国和美国的关系
2、美国和俄国关系
3、中国和俄国关系
4、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和趋势
参考答案:
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4-2015学上学期》第63-第71页
专题
五、其他实践方式(20分)
1.爱国爱家乡的游历活动(用文字呈现家乡祖国变化或主题班会)。 2.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就曾经的或者即将进行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总结或策划)。
学生自主答题,老师自主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