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样例5]

更新时间:2022-11-11 20:10:02作者:未知

第一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的真谛》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本着“撑一支阅读的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意境品读了《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践行陶先生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真教育”,已刻不容缓。

从前的“舍书本外无教育”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是造成许许多多“书呆子”的根本原因。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其字里行间无不渗透出教育教学中“真实”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我想起我们曾经做过的一道数学应用题,说“给一个蓄水池充满水要5个小时,将充满的水排净要3个小时,问如果同时开蓄水管和排水管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水”。这样的应用题放到生活中看时不免显得有些荒唐,实际中将所学的知识这样运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可以想象,当孩子们解这样的题目时,能够激起他们多少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呢?甚至会成为教育孩子节约水能源的反面教材,如今全球紧缺的水能源就是这么用来浪费的吗?如果给孩子们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真实的例子而非为了解题而编造的案例,效果就会好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的真谛。陶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这给后人很大的启示。

我们班的浩浩,胖胖的很可爱,可是他的调皮、好动、上课捣乱班上有名。上课不仅自己爱玩爱说,还影响周围的同学。我对他的'行为感到头痛,甚至连脾气都变得急躁起来。有一次无意间看到魏书生老师说的一段话:“师生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向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对方的回音也是:我理解你;你喊:我恨你,对方的回音也不会是:我爱你。” 这给了我些启示,我试着改变自己对他的态度,并常在课间与他聊天,聊天时有意无意地渗透我的想法,例如怎样做更加正确,怎样老师同学会更喜欢他……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发觉得他的表现其实只是幼稚了点,渐渐地,他的课堂习惯慢慢有了改变,上课捣乱也少了,坐姿挺拔了,甚至积极回答上课提出的问题。我趁机激励他,表扬他,他会摸摸圆滚滚的脑袋说:“老师,其实我挺聪明的,就是有时候上课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我以后会更加认真的。”听了他的话,我感觉我的付出有回报。 通过这些事,让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像陶先生那样,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以欣赏的目光去对待学生,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想,今天的素质教育,应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第二篇:【读书心得】读《幼儿园真谛》有感

【读书心得】读《幼儿园真谛》有感

代菲菲 辛燕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工作坊

古人云:“开卷有益”,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让我们的头脑有知,明智而知不足,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辛燕工作坊每周推送坊员读书笔记一篇,使坊员之间形成追赶超越积极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

近期辛燕工作坊组织成员开展“好书共读,专业成长”促进坊员专业成长读书活动。在众多的学前教育专业书籍中,本人挑选了日本仓桥物三的《幼儿园真谛》这本书。

0

1仓桥物三是日本幼教界儿童中心主义保育观的确立人,其一生都身体力行地倡导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幼儿生活和自由游戏的幼儿园教育。此书生动明确的体现出仓桥物三的幼教思想集锦。例如作者认为,生活形态是第一位重要的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对幼儿园保育法的研究多数是着眼于有关幼儿能力适应的问题或教育方法房卖呢一些细节问题,而就十分重要的幼儿园生活问题还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总之,幼儿园的真谛并只是考虑把什么作为保育目的、如何设法使之与幼儿能力相适应之类的问题,还必须考虑作为幼儿园的真实姿态,作为幼儿园实体,让幼儿生活在什么样的生活形态中。

所谓幼儿园的真谛,是仓桥物三先生过于保育的一些看法和认识。这些看法和认知来自于对幼儿园以机械化、定型化的模式剥夺幼儿生动活泼生活的反感;对幼儿园强制性地引导幼儿遵循自身的规定,不从幼儿角度去考虑的叹息,是打碎了旧壳,从破碎的旧壳中发现的东西。幼儿园的真谛就是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让幼儿的生活真正如流水般地连续地流动起来。

阅读此书,可以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教师的真正觉得有了新的认知,例如书中提到“并非每天都机械的按规定完成教学任务,正是幼儿园的升级之所在。教育中的幼儿的生活与江河流水是不相同的,因为生活的形式与内涵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幼儿的生活流朝着什么方向,()以什么样的速度流逝,教师必须自始至终地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方向和速度。”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吧。作为一名新手型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目前更多关注的依旧处于根据教学计划,按时完成每日的教学内容。但这只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入门级要求,面对着鲜活、灵动的幼儿,他们的需求和变化就化是多方向和不确定的。

仓桥物三先生认为,如果说幼儿园的保育有好坏之分的话,那么做得好就在于能够巧妙的调整流水的方向,而做的差的则对此无动于衷或无能为力。能让谁不中断,不堵塞、不强令其改方向,却能使之自然地榆教育目的和方向保持一致,这样的教师才是好的教师,好教师的作法乍看似乎是放任流水任意的流动,而这正是为了不妨碍幼儿自身生活的自然性,不使幼儿产生厌烦情绪,显现出教师高超的保育智慧。“

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像书中所说的,幼儿在园的时候,让他们忘掉自己在幼儿园;而离开时,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是从幼儿园回家去。让幼儿能够持有这种感觉是作为有名幼教工作者努力营造的。

作者简介

赵炎鹏

西北大学幼儿园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曾参加过国家级省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6篇,曾在2018年学前教育研究会上发言分享《幼儿园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第三篇:《叩问教育的真谛》有感

《叩问教育的真谛》有感

什么是教育? “广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叩问教育的真谛”表达了我对教育工作永不停息地深入反思与永不厌倦地潜身实践。

在教育理念上,我比较认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教育家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快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的接过糖。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快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在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

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快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快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留着泪后悔的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

然而,教育工作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人世间最为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以率真的心虔诚以对。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

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摘了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基。

按常规,打人是要收到教育的,摘花是要受到批评的,而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自己的教育智慧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犯的错误。教育方式的多样,教育方法的灵活是教育者必须学习的。曾见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小红五星以示鼓励,然而,这样的做法符合教育规律吗?得到五星的学生自然兴高采烈,但是,没有得到的呢?经常得不到的呢?教师是否意识到,有的孩子被深深地冷落了?况且,得到五星的孩子,关注点在五星上,还是在学习上?这提醒我们,仅有好的出发点远远不够,必须关注教育的效果。

现实中,高考、中考选拔制度的存在,人们无法摆脱对分数的追求。社会对教学质量的极度关注,令学校和教师须臾不敢放松课堂,课堂教学能力成为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从课堂细节入手发现和创造课堂的美丽?怎样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我们离高效课堂还有多远?

必须明确,教育绝不是优胜劣汰,更不是只追求升学率,而是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教育本身就应该让每个人享有幸福。

对教育的叩问,不是人云亦云,不迎合,不媚俗,而是求真,求实,求进步。这其中有欣喜与快乐,也有困惑、苦恼与痛苦,还有百思不得其解。不管怎样,我的心里有着不灭的希望,总有一种教育,让所有的学生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到张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叩问教育的真谛》有感

侯镇中心小学

肖帅

第四篇:读教育经典悟做师真谛

读教育经典悟做师真谛

2011年11月28下午,沙岭小学“读教育经典悟做师真谛”读《给教师的建议》读书交流会成功举行。

这次读书交流会是根据中心校制定的高效课堂年而采取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读的主要书目为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教师最需要什么》,老师们在下面认真阅读,并做了读后感。大家纷纷表示,通过细细品读这一条条教育经典,更好地看到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为了让老师更深入地学习感悟教育真谛,学校特安排本月的最后一周举行读书交流活动。

这次交流活动,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校长简短的开场白后,老师们根据书中感悟较深的某条建议,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薛老师说:“阅读《教师最需要什么》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抱怨,苏霍姆林斯基对认识自己的看法让她受益匪浅,做一个阳光教师,绽放生命中美丽的花朵。”叶老师明白了为什么阅读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阅读如一扇窗,打开了学生的视野。齐老师的发言难能可贵,她从《给教师的建议》中反思了自己以前对待困难学生的错误行为,知道公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换个思路激励学生,顺乎人性的教育最美。读了这些建议,自己教学方向更明确了,信心更足了。杜老师说:“读了这本书,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认识,课堂要追求简约,锻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精彩教学源于细节!做一个有品位的教师!”„ „发言者积极踊跃,倾听者专注用心,从发言中不难看出大家在阅读中都汲取到了前行的力量。

这是一次读书的交流,这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这次读书交流活动,让老师感悟到做教师的真谛。相信我们会把这次读书活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把读书和学习作为我们终生的必修课,因为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第五篇:母爱的真谛——读《我与地坛》有感

史铁生一定是一位坚强而开朗的作家,在《我与地坛》这本书中,我似乎真的在与他对话,倾听他的思想。

《我与地坛》叙述了作家史铁生在一座名叫地坛的废弃古园中遇到的人与他所思索的人生。第一次摇着轮椅进入地坛时,史铁生已经双腿瘫痪了。他在这幽静古园中,遇到了一对恩爱的夫妇、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爱喝酒的老者、一多可爱而又不幸的兄妹,他们给了史铁生很多启迪。史铁生在地坛中大多是思考,思考生活,思考世界,思考母亲。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史铁生在地坛里回忆他的母亲。史铁生由于瘫痪而烦躁不安,他的母亲担心他出事,在史铁生去地坛的时间里,总是心神不宁坐卧难安。可惜的是,母亲的爱史铁生直到母亲逝世才感悟,才后悔自己没有关心过她。

读了史铁生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我贪玩回家晚了,她总是会焦急地在门口张望;我做作业做的急了,她总是会在一旁耐心的指点;我哪里受伤了,她总是会担心的问候„„

这么多小事中,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一年级时数方块。那时我总是搞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三个小方块,老师却说是四个,因为其中一个小方块底下藏了一个,要不然那个小方块怎么摆在第二层呢?即使老师这样细致的讲,我也听不明白只能似懂非懂的点头。

回到家,我好多题目都不会做,练习本上擦了又擦,都擦得破损了,皱皱巴巴的纸张正如我那拧在一块的思维,怎么也解不开。妈妈便在一旁指导,她搬出跟老师一样的理论,但我理解不了。妈妈讲了好几遍,画了一张又一张的草图,她的头上都渗出了细细密密的小汗珠,看来她也不知道该怎么教导我这个笨女儿了。

可是,妈妈就是妈妈,她永远都是最好的向导。妈妈给我找来几个小盒子,摆好对我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我摆小盒子,你来数个数,然后再来做题。”这种游戏一直伴随了我好久,直到我数清了小方块。

现在,当初的笨女孩长大了,聪明的妈妈却苍老了,再也理不清女儿那复杂的英语语法与方程了。但我不想学史铁生,一直错过那伟大的母爱,我会感恩于母亲,感恩于这本书,是它使我明白了一个母亲的心。

《我与地坛》是一本可以好好珍藏的书,正如那母爱,细细品味才能读懂,才能学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