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

更新时间:2022-11-11 18:20:10作者:未知

第一篇: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以专业党支部和虚 拟班级进行双重培养考察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实践出发,详细论述了以专业党支部和虚拟班级进行双重培养考察的工作模式,并就取得的效果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可以为同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生党建;创新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所以,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认真探索和研究高职学生成长的规律和教育方式,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党建工作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也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培养目标等都与本科院校不同,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学制偏短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制普遍为三年,除去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上岗实习等实训实践,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客观上造成培养、考察时间过紧,所以,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党员人数始终较少,要做到在学生中成立党支部困难非常大。同时,也给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带来了限制。 2 、党建工作力量不足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日益扩大,对学生党建工作来说,人手紧、任务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从事党建工作的专职人员更是缺乏。在面对庞大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群体时,对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往往不能兼顾广度和深度,从而降低了发展党员的质量标准。

二、以虚拟班级和专业党支部进行双重培养管理的学生党建工作实践

党总支在长期的学生党建工作中逐步摸索出一条以虚拟班级和专业党支部进行双重培养管理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以专业为单位设置党支部

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召开的第十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加强高校党员和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和落实将支部建在班上的做法。但将支部建在班上对高职学院来说尚不具备条件。针对这一状况,党总支

将支部建在专业,根据专业设置,成立专业党支部,建立起了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组织形式。

专业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学习的重要阵地,这种党建组织形式有利于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将支部建在专业上一方面有业务精干、思想过硬的专业教师担任支部书记 可以进一步强化专业教师的党建思想及教育责任,同时也可以以基层组织为核心凝聚专业教师和学生。另一方面 党员组成相对集中、相互熟悉、彼此了解,有利于党员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提高党员修养活动的开展、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活力与吸引力,从而使党组织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支部建在专业上”,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仅覆盖到同一年级、同一专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其先锋模范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有效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真正实现了学生党建工作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同学。

2、建立虚拟班级

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进行早教育、早选苗、集中培养、加强指导,设立了由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组成的班级——“红旗班”。 红旗班是虚拟班级,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和一般的班集体不同。班级成员来自各个年级和班级,平时不在一起上课、不在一起学习,但要求佩戴“红旗班”统一标志,在宿舍悬挂标识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虚拟班集体。

为了建设好这个集体,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与团内推优紧密结合;二是建立严格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三是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工作的开展,我们拓展了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服务师生、服务

学校、服务社会的渠道,使他们用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在实践中提升素质、锻炼党性、彰显先进性,又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学生中,为广大普通学生所接受,让身边的学生“有榜样带,有榜样帮,有榜样学” 。

3 、构建专业党支部与虚拟班级双重培养考察的模式

在完成设置专业党支部和成立虚拟班级的基础建设后,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专业党支部与虚拟班级双重培养考察的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一条基本成型的工作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各专业党支部、支部书记、正式党员作为党的基础理论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作为受教育者和实践者。在日常的理论学习中,我们将系业余党校与“红旗班”合二为一,总支委员、各专业党支部书记、正式党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员作为党校教师参与授课,“红旗班”在各专业党支部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理论素养。

二是在学生党员发展的各阶段,各专业党支部、培养联系人严格把关、确保发展质量,“红旗班”如实认真反馈受考察成员在班级内的表现情况,为党组织的培养考察提供准确的参考意见。

以专业党支部与虚拟班级双重培养考察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以来,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红旗班”在各专业党支部的指导下,已经成为了广大学生的一面旗帜,更成为了学生党员发展的摇篮。在专业党支部和“红旗班”的双重培养考察下,许许多多普通的学生成长为有志青年,成长为入党积极分子,最终被党组织吸收。班级成员所展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风气影响和带动了更多

学生的进步,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同时更多优秀的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也给系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三、思考和建议

目前,以专业党支部与虚拟班级进行双重培养考察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已基本成型,但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反思与调整。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笔者做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1、 构建全方位理论学习体系

理论学习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信念。所以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各专业党支部、入党培养联系人要结合学生党员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针对“红旗班”成员在入党前、入党时、入党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分层次、分阶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2 、参与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鲜有学生参与,我们认为这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是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差异性,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各方面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在专业党支部的指导和带领下参与到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来。

3、 建立学生党员跟踪反馈体系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偏短,大部分学生只能以预备党员的身份踏上工作岗位。为了更好的评估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我们需要创新学生党员的管理考察理念,适当延长学生党员的考察链条,抓好跟踪反馈工作。对于毕业后组织关系已转出的学生党员,专业党支部和入党介绍人要及时和毕业生所在单位党组织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就职单位的工作情况,适当的给与指导;对于那些毕业后组织关系还未转出或就职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学生党员,专业党支部和入党介绍人更要加强联系,帮助其尽快落实组织关系,并定期要求其向党支部做出口头或书面思想汇报;另外还可邀请已毕业的学生党员回到“班级”中,与现在的“班级”成员交流思想,介绍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提供借鉴。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第十六次全国高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也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根据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我们摸索出了一条以专业党支部与虚拟班级进行双重培养考察的学生党建工作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还要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指导,进行更进一步的努力探索,以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校党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借鉴,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毕业生,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第二篇: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项政治工作。面临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定位,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又有那些?本文就党建总的工作思路、运行机制和党建具体工作思路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便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和党建的运行机制协调一致,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党建工作 运行机制 工作思路

摘 要:文章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必要性着手,分析了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现状,明确我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马列主义思想依旧为主导地位,党对学校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并没有改变。最后文章提出了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党建工作 以人为本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成为高校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并得到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本文以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分析、探讨,力求在理论上创新工作思路,在实践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近些年来大学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来自多方面、深层次的挑战,大学生同时又是各种社会力量和思潮的争夺对象,高校党建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引导,事关社会的稳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以及党的事业的长远发展,在这方面党务工作者责任重大、任务紧迫。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改进工作方法并充实新的内容以达到其实效性、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他们有正确的个人信仰和价值取向都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考验和必须面对、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党务工作者要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

2.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的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党员的党性不高,学生党员的教育机制也存在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学校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向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的需要,同时也是推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应该针对自身特点与办学规律,积极探索新思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实现整个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做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不留空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把握思想灵魂,狠抓工作落实,构建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体系。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大学生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把他们中间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3.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本身的责任和要求

与此同时,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中存在多样性、独立性、选择性、不确定性的思想倾向,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成才追求也在不断变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肩负着四个方面的重要责任:一是引导教育的责任。一方面要重视政治理论教育,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确定政治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培养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引导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这是培养具有较强执政能力人才的基础工程。二是品质塑造的责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注重政治品格塑造的同时必须注重完整人格的塑造。当前特别要重视能力、品德、意志、气质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培养、锻炼,建立在完整人格上的政治品格才是稳定的、先进的政治品格。三是素质养成的责任。共产党员的特征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思想上先进,政治上进步,道德和精神境界高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决不能忽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勤奋好学、关心国家大事、集体主义观念、敬业奉献精神、良好社会公德、成就事业的追求等属于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忽视了人品素质的养成,政治素质的养成效果也不会好。四是理想激励的责任。通过大量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渗透,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中形成奋发向上的环境和氛围。激励人人积极进步,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特殊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有:

1.高校党建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不能适应师生已经发展了的思想文化需求,党组织活动缺乏自身的重点和独特性,或是解决新党员的发展问题,或是读报念文件,真正的思想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较少。

2.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素质教育缺乏足够的热情,认为素质教育对他们来说多此一举,只有认真学好专业课才可以有好的前途,表现在组织活动不积极、政治学习不主动。

3.学生入党动机有待于进一步引导和端正。社会的开放性以及不同制度、文化及价值观念的碰撞,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有些复杂,他们更多的是把入党当成自己在评优和就业竞争中的砝码,还有些学生存在从众心理,随波逐流,看到别的同学写了入党申请书,自己也学着申请入党,对为什么入党缺乏深入思考。

4.对新党员偏重发展,忽视培养。由于学生党员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一名大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的考察时间大大缩短,考察的角度和方式相对单一,考察不够严格,程序上走过场的现象还时有存在,降低了考察的严肃性。

5.目前高校学生和学生党员人数的急剧增加,导致了高校学生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量的增加,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相比较,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力量相对薄弱。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1、学生党员数量偏少,比例偏低,分布不平衡。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学生中党员比例为8%,湖南省高校学生中党员比例为4.99%。而高职学院学生中党员比例仅在2%左右。且各年级的党员数分布不平衡,学生党员发展基本上集中在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几乎没有党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学院学历周期与发展党员考察周期之间的矛盾。高职学院学生在校只有三年,且在三年级最后一个学期为就业实习期,和本科院校相比在校周期短。长周期的考察加上发展指标的严格控制,使许多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被挡在党组织的门外。如果今后在部分高职学院试行二年制教育,那么这种矛盾将更加突出。另外,高职院校与传统高校相比,教师队伍较为年轻精干,兼职教师占有相当比例,因此在基层党组织中教师党员人数较少,与迅速发展的学生规模相比,教师中的党员队伍状况还远不能满足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需要。

2、学生党建工作的观念落后。随着高职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加,高职学院尤其是那些中专升格而来的高职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观念落后。首先,由于高职教育学制短、课时少、应用和动手能力要求高等特点,有些人认为在校生人数和固定资产数等是硬件条件,硬指标,非抓不可;而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长期工程,软任务,软指标,可慢慢来。其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方面,因受传统工作观念和模式的制约,很难从原来一年发展几个学生党员转变到较为完善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体系,高职学院发展党员的数量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离具体目标和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3、体制不够完善,组织建设比较薄弱。首先,高职院校一般都只有

二、三年的办学史,而且多数还处在合并、搬迁的过程中,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体制不够完善,其组织系统目前大多还只是一个大的框架,最基层的组织还没有经过充分的发育和培植,系级层次大多还没有建立学生党支部,更不用说在班级建立支部,学生党支部工作职能不完善,工作创新不够,缺乏活力。其次,部分党务工作者对党务工作不热心不熟悉,外出学习考察也难以保证,在思想政治专业培训、进修等方面缺乏一些有力的措施,致使党务工作者得不到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工作处在经验水平层次上。另外,高职学院学生党支部工作人员目前以兼职为主,随着申请人绝对人数的增加,工作中有对递交申请书的同学及培养对象的考核程序不够严谨的现象,导致发展程序及其他工作流于形式,学生党员先进性不突出,党建工作的氛围远远不如本科院校。

4、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在现行的招生体制下,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高职学生的总体素质要差一些,一部分学生对于没有录取到本科院校而失去信心和斗志,或者混日子,或者对政治信仰不感兴趣,或者从现实利益出发,只考虑学好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的问题,其他的不予考虑。另外,大学生入党的考察期只有一年时间,而事实上,作为没有社会阅历,理论修养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尚需进一步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短短一年的考察就匆忙入党,其考察力度显然不够。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由于当前高职毕业生大多数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高职院校学生中流动党员分散性、流动性更强,教育、管理难度更大,问题更为突出。

1、高职院校的短学制与培养学生党员的周期之间的矛盾。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制大多是三年制,但是按照“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这一培养发展程序的要求发展和培养学生党员,整个过程需要两年半的时间,因此,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在第三学年被吸收为预备党员,换言之,大多数的学生到了毕业班才有机会发展成预备党员。

2、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多与党务工作者少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主要是由(院)系党支部书记负责,辅导员和党员班主任老师参与的工作体系。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入党积极分子人数成倍增长,但基层党支部的党务工作者人数却基本上保持在原有水平。

3、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入党标准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入学门槛低,近几年高职投档线均在200分左右,与500多分的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较差,有的学生思想素质较高而学习成绩一般,有的学生成绩优秀但对集体活动不关心,很多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如果严格按照党员各项标准进行衡量,学生党员的数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4、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党员教育管理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校外安排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占用时间比例相对较多。集中实习和专项实训往往安排在与专业对口的企业(行业)中,学生有较长时间不在校集中学习和生活,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完成党员培养发展工作和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各方面素质所需的时间偏短,工作难度增大。因此,高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更容易形成薄弱或缺失环节。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总体特点是:他们对党的政策,理论有着较深刻的认识,对党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热爱祖国,拥护党的政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他们事业心强,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较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

但是在看到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不纯洁性,带有功利化的因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足,理想信念教育存在弱化趋势;入党后再教育和监督工作不完善,投入不足,形式单一;基层党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中不能发挥出应有组织作用等等。

探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改革开发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利益观,价值观变得多元化,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竞争的激烈,给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处于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党员的最高理想也因此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次,高职院校的学制是三年,学生在成为预备党员后马上要面临毕业和就业,所以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和监督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方法不多,形式单一,造成入党前的教育和入党后的教育不和谐;最后,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在工作和教育方式上还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能创新工作方法,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没有更多针对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思想动态去开展工作。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地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突起,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也逐步建立起相应的机制,其作用在高职发展中是功不可没的。不过,高职教育毕竟在我国走上高等教育的前台时间短,管理经验的缺乏和发展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党建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应当给予重视。

1.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边缘化倾向突出

从编制和岗位设置看,高职院校党建组织机构基本按高校设置要求,但在工作职能上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党建工作体制的并不多,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党建工作边缘化。具体表现就是在行政管理的常规下,或将党建工作狭隘地定位在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层面,或在行政力的推行中仅仅只是挂牌挂名而已,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2.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节律较呆板,方法缺乏创新

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机制带有明显的“套式”,开展活动的惯性是时逢重大节庆日、或者上级明确安排的政治学习及活动、或者是学校开学之初和期末之时形式化的党务工作安排或总结。对于日常的教职员工的、学生的思想工作,也多处于因事论事,缺乏工作的系统性和预见性。

3.政务代党务,工作职能不明确

目前,在高职院校书记、院长双肩挑的还是相对较多,这为提高领导力、保证党政决策的一致性,减少不必要的精力内耗有积极的作用。但这种状态下也容易产生党政不分、职责不明的情况。少数高职院校党政议事制度不全,以政务代党务。究其主要原因,一些双肩挑主要领导将自己双管的权力意识泛化到工作机制的运行中,过分注重了“统”而忽视了必要的“分”;有的学校虽然有专门的副职领导,但由于诸种原因也变成了行政领导。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1.学生党员分布不匀衡

以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为例,学生党员发展基本上集中在第二年或毕业前。低年级学生除了个别在高中时入党外几乎没有党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学历周期与发展党员考察周期之间的矛盾。高职的学生在校只有三年,而且第三年为就业实习期。和本科院校比较,在校周期短,长时间的考察加上发展指标的严格控制,使许多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被挡在党组织的门外。如果今后在部分高职学院试行二年制教育,那么这种矛盾将更加突出。另外,高职院校与传统高校相比,教师队伍较为年轻精干,兼职教师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在基层党组织中教师党员人数较少,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学生规模相比,教师中的党员队伍状况还远不能满足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需要。

2.学生党建工作的观念滞后

随着高职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加,很多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使学生党建工作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还有些人认为在校生人数和固定资产数等是硬件条件,硬指标,非抓不可,而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长期工程,软任务,软指标,可慢慢来。这些错误的观念使个别党务工作人员不重视学生党建工作,不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造成大学生思想滑坡,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3.体制不够完善,组织建设比较薄弱首先,高职院校一般都只有几年的办学史,多数为中专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同样以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为例,新校区、新专业和各部、系正在组建中,学生党建工作体制不够完善。其组织系统目前还只是一个大的框架,最基层的组织还没有经过充分的发育和培植,学生党员没到一定数量,系级层次大多还没有建立学生党支部,更不用说在班级建立支部。其次,部分党务工作者对党务工作不热心不熟悉,外出学习考察也难以保证,在思想政治专业培训、进修等方面缺乏一些有力的措施,致使党务工作者得不到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工作处在经验水平层次上。

4、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

当前,在现行的招生体制下,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高职学生的总体素质要差一些,一部分学生对于没有录取到本科院校而失去信心和斗志,或者混日子,或者对政治信仰不感兴趣,或者从现实利益出发,只考虑学好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的问题,其他的不予考虑。另外,大学生入党的考察期只有一年时间,而事实上,作为没有社会阅历,理论修养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尚需进一步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短短一年的考察就匆忙入党,其考察力度显然不够。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由于当前高职毕业生大多数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高职院校学生中流动党员分散性、流动性更强,教育、管理难度更大,问题更为突出。

三、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途径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个特征

相相比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在三个方面有明显差别:

首先是学制短。本科一般四年,高等职业一般三年,党章及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仅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和预备党员考察这两个环节就必要两年的时间。新生入学后至少要有半年即一个学期的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带领才有大概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高等职业院校大三最多只上半年的课就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坚持标准包管质量发展党员,时间上相当紧。

其次是学生素质有差距。本专科学生都是经过高考招收进来,专科在本科之后录取,所以生源质量是有差异的。差距主要体现了录取分数线即文化素养(修习涵养,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上,其他方面如心理综合素质、行为习惯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当然也有成千上万的大专生的素质要超过本科生,特别是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但从整体上看,二者的差距是客观面临的,但入党条件是一样的,高等职业院校不大概自立标准。这也就意味着高等职业院校党建工作难度较大,要付出比本科院校更多的努力。

再次是党建队伍较弱。高等职业院校多由老中专校升格而成,中专校学生进校时一般十五周岁,恰好是参加共青团的岁数,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不存在入党难题,所以大多数中专学校缺少学生党建工作实践,队伍建设方面也比力薄弱,这些历史原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学校升格后的学生党建队伍建设。另外,本科学校党建队伍的主体是本校毕业生,学校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将那些适合做学生工作的优秀毕业生源源不停补充到党建队伍中来。而高等职业院校则没有这个便利条件,新老师主要来自于外校,录用时主要考量是能否胜任教学工作。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定位

1.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奠定动力基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通过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确定正确的成才方向和远大理想,了解国家形势和政策,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进而成为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不竭动力。

2.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奠定政治基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以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政治信念为根本,其“教育面要宽要大,培养面要适当适量,发展面要积极慎重,保证质量”的特点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并加强提高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政治素质。

3.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成为文明的创造者奠定思想基础。高职高专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示范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是高职院校的“名片”,学生走向社会后应该成为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做到这一点,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先进的思想改造、高尚的精神净化高职高专学生,使他们成为精神文明的领军人。

4.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成为先进的公民奠定品德基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作为“高职教育加工厂”的“产品”,其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尚和形象。因此,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培养成先进的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知识的公民是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落脚点。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向

根据当前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本人认为:

一是从党建总的工作思路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坚持方向,把握导向,突出重点,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即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着力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牢固的政治信念、过硬的业务水平、健全的品德人格、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切实解决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动手能力方面的问题;必须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并把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是从党建运行机制上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健全机制、规范程序、分头把关、提高水平”。即健全校、院、系、年级、班级系统的组织机制,包括学生党员发展联系人工作制、发展对象集中培训制、党员发展公示制、民主评议党员制、党员答辩制、组织生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健全分层次有重点全方位的教育机制,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督、考核机制等等;规范选苗、教育、培养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程序;注重上下层层把关、层次分头把关,不断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水平。 三是从党建具体工作思路上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正确引导、强化教育、认真选苗、重点培养、合理发展、严格要求”。即:入学教育就要把引导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正确的政治追求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去抓,广泛地吸纳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主动接受党建教育;要以上党课、党校培训、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成立学理论小组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认真选择有培养前途的入党积极分子;选苗后要确定专人重点培养,给任务、提要求、常指导、多监督、严把质量关,积极合理地发展党员;对发展的新党员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配任务、布置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在整个组织发展过程中,要发挥上级党组织和教师党员的作用,多指导督促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实行传帮带,教思想,教方法,教经验,学生党员实行老带新,传授经验,一级带一级,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一)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观念创新是前提

调研发现,随着高职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加,高职学院尤其是那些中专升格而来的高职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观念落后:第一,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与普通高校不同,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培养人才以技术型为主,这就导致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重实用、轻思想,重技术、轻党建”的现象,部分高职院校过分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党员的培养和管理,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第二,由于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也在着实力竞争和做大做强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在校生人数和固定资产数等是硬件条件,硬指标,非抓不可,而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长期工程,软任务,软指标,可慢慢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就出现时抓时放,时紧时松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第三,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方面,因受传统工作观念和模式的制约,尤其是那些中专升格而来的高职学院,很难从原来一年发展几个学生党员转变到较为完善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体系,高职学院发展党员的数量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离具体目标和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观念创新,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提。

1、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个重要基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我们必须树立阵地意识,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开拓,与时俱进,认真研究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2、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自觉自愿地为人民服务,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中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和途径所不可替代的。加大高职院校学生短员发展工作力度,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是解决高职院校突出问题,加快高职院校发展的的现实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有力保证。

(二)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执政能力是保证

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各级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施教,有效管理学校事务,实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本领。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包括党委、党(总)支部、党员以及由他们组成的整体。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工作存在不足,高职院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政治核心作用及保证监督作用有待加强:第一,一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在学院发展上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不能正确处理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或割裂、对立,或重视业务工作轻视党建工作。第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论素质不高,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足,离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第三,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对国际、国内、校际、校内情势观察的深刻性及预见性,特别是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局势以及各种发展机遇的把握程度较低,灵活应对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能力还存在较大不足。提高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保证。

1、创新执政理念。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我过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工作基础相对薄弱,教育资源相对欠缺,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模式、办学理念与高职办学规律相去甚远。这些问题表现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是党的执政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党委需要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做到价值观念创新、目标创新、制度创新和监督机制创新,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2、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负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一领导的职责。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工作中切实执行这种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我们要抓好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每位班子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处理好党政关系,特别是搞好党政一把手的协调默契与配合;我们要积极推进民主治校的进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改进校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学代会和学术委员会等在民主治校中的重要作用,要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调动专业系(部)办学积极性,发挥自主性,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自我约束,自我运行,自我发展的新型内部管理体制。

(三)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是基础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在以下问题:第一,高职院校一般都只有二三年的办学史,而且多数还处在合并、搬迁的过程中,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体制不够完善,制度不健全,其组织系统目前大多还只是一个大的框架,最基层的组织还没有经过充分的发育和培植,部分学院系级层次还没有建立学生党支部,更不用说在班级建立支部,学生党支部工作职能不完善,工作创新不够,缺乏活力。第二,部分党务工作者对党务工作不热心不熟悉,外出学习考察也难以保证,在思想政治专业培训、进修等方面缺乏一些有力的措施,致使党务工作者得不到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工作处在经验水平层次上,基层党校建设普遍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解决党务干部入口、出口和培训的办法。第三,高职学院学生党支部工作人员目前以兼职为主,高职院校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普遍偏少,且工作繁杂,平时很少能有时间认真思考和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党建工作缺少科学化管理。随着申请人绝对人数的增加,工作中有对递交申请书的同学及培养对象的考核程序不够严谨的现象,导致发展程序及其他工作流于形式,学生党员先进性不突出,党建工作的氛围远远不如本科院校。

1、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建设。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党组织要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科学制定、认真实施学生党建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把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基层,并定期开展检查。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布置和检查督促,(院)系党总支贯彻落实的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党建工作机制,构构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者衔接的责任体系。其次,随着高职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显得十分迫切,高职学院必须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要建构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小组的基层组织结构模式。

2、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加强队伍建设。首先,高职学院党建工作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加强队伍建设。党建工作进一步下移,党员活动、学生党员发展等工作由院党委授权给系党总支,学生党建的日常工作分解到系由学生党支部处理,缓解人手不足的缺陷,较好地适应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扩大党组织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其次,要加强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对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主动服务意识和主动渗透意。并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年级党小组和党校年级辅导员制度。就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规模和学制来看,虽然不能象本科院校那样做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但可建立年级党小组和实行党校年级辅导员制度,加强对参加党校培训学员的跟踪培养。年级党小组组长和党校年级辅导员可挑选理论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强的党员教师或党员学生干部担任。另外,要加强系(院)团工作队伍建设,系团总支作为系党总支的助手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团建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

3、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首先,学校各级党政领导都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好《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健全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及党员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内容、要求、标准,制订切实可行的达标措施和科学的考核评估办法。

(四)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力度是关键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第一,学生党员数量偏少,比例偏低,分布不平衡。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学生中党员比例为8%,而高职学院学生中党员数量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比例,部分高职院校仅为2%左右。且各年级的党员数分布不平衡,学生党员发展基本上集中在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几乎没有党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学院学历周期与发展党员考察周期之间的矛盾。高职学院学生在校只有三年,且在三年级最后一个学期为就业实习期,和本科院校相比在校周期短。长周期的考察加上发展指标的严格控制,使许多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被挡在党组织的门外。如果今后在部分高职学院试行二年制教育,那么这种矛盾将更加突出。另外,高职院校与传统高校相比,教师队伍较为年轻精干,兼职教师占有相当比例,因此在基层党组织中教师党员人数较少,与迅速发展的学生规模相比,教师中的党员队伍状况还远不能满足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需要。按照党章规定,发展一名党员,需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培养联系人和介绍人,如果有1000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任务,则需要有2000 人次的培养联系人来承担培养任务,而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显然力量不足。但如果培养工作跟不上,又片面追求发展数量, 就只能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这显然也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第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影响力有待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水平不高,高质量的“两课”教师和辅导员严重不足,使整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现行的招生体制下,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总体素质要差一些,一部分学生对于没有录取到本科院校而失去信心和斗志,或者混日子,或者对政治信仰不感兴趣,或者从现实利益出发,只考虑学好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的问题,其他的不予考虑。另外,一般的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转为预备党员,大学生入党的考察期只有一年时间。而事实上,作为没有社会阅历,理论修养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尚需进一步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短短一年的考察就匆忙入党,其考察力度显然不够。

1、制定标准,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党员数量和质量。高职学院应该针对学生工作特点,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要求,制定出发展学生党员考察工作具体标准,作为各系(院)总支发展学生党员的依据。在发展党员工作中采取“三早”措施,即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早选苗”就是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做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对在中学期间写出入党申请书或被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作好培养教育的衔接工作,中学期间一贯品学兼优的学生,前移组织考察时限,及时确定重点培养对象,条件成熟的要及早发展,争取在大一下学期就发展一定数量的党员;“早培养”就是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考察,及时把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学生吸收到“双学”活动中来,确定为积极分子,加强教育培训,及时确定培养联系人,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并强化实践环节,有意识地给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工作、勇挑重担,在实践中锻练成长、尽快成熟;“早发展”就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教育、考察,对思想进步快,表现好的、条件成熟的,做好外调、座谈、审查等发展前的各项工作,把那些符合条件、手续完备、比较成熟的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

2、建立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机制。首先,要建立培训体系。高职学院在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后,学院在建立学院党校的基础上,还应建立系部业余党校分校和年级党课学习小组。以学院党校为主导的三个层次的培训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从体制上来保证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效的实施。其次,要丰富培训形式。在党校教学上主要对学员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除了讲授之外,还辅之以观看教育录像片、举行报告会和座谈会、外出参观、社会调查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方法要坚持自学与授课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再次,要创新结业办法。一方面,可将考试内容扩大,除了集中学习内容考试外,自学内容和社会调查的内容均应纳入考评的范围。另一方面,将集中学习、自学和社会调查考试考评成绩分别确定其占结业总成绩的比重(如:50%、30%和20%),然后按各项目的比重和各项目的原成绩计算出学员培训结业总成绩。这样就能提高和增强学员的自学和开展社会调查的自觉性和极积性。

3、抓好学生入党后的持续性。再教育另外大学生入党的考察期过短,而且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就业中往往比一般的学生容易一些,这样使得很多学生入党后产生优越感。所以,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比起一般干部的党员教育工作更为重要,学生入党后的持续性再教育,也是学生党员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首先要在学生党员中坚持民主评议制度,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学生党员评议,一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通过自我总结、非党同学的评议和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评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对评议不合格的党员绝不迁就;同时建议对学生党员实行挂牌制度,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应当制定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规范。

4、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要寻找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要把政治教育与入党教育相结合,集体主义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成材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相融合。从操作层面上看,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的 “321联系制度”即院领导、中层干部、党员、教师共同参与的联系系部、学生班级、学生寝室、贫困学生的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引导,不失为一个有效办法。其次,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两课”建设和改革的力度,通过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材和课程设置等手段,充分发挥出“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掘地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在巩固、加强原有“两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挖掘校内教学潜力,大力提倡全校所有教师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把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去,使专业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五)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阵地延伸是手段

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从工作水平、工作范围、工作效果上都不如本科院校,我们应该掌握主动权,开拓学生党建工作新领域,增加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1、要实现党建工作向公寓延伸,向社团延伸、向社会延伸。安排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做“宿舍协管员”、做低年级“助理班主任”,将党的宗旨与学生实际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党支部活动走出系部,面向全校;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如组织党员参观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组织党员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开展党建调查,了解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还要建立固定的“党员之家”活动场所,开展“党员开放日”活动,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

2、以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创新工作载体,实现党建工作向网络的延伸。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增强党建管理工作的透明性、规范性和时效性,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①要建立专门的党建性质的网站。目前普通高校一般都开设了专门的党建性质的网站, 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图文并茂、声色兼备的党课教育,这些网站对学生党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网上很少看到有高职院校建设这样的网站,即使有,也大多停留于形式,且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内容乏味,消息陈旧,信息量小,网页的界面单一;多为党建方面的规章制度,缺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双向交流在线互动交流少。更遗憾的是: 懂网络的技术人员不懂思想政治工作,而懂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又不懂网络,这就给我们的党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培训或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党组织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浏览“人民网”、“求是杂志社”等红色网站,了解党的近代史、党的先进性,增进对党的认识,获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端正入党动机。②要建立完善的党员信息库,认真开展党组织发展现状的普查统计工作,完善党员管理信息系统。院系两级党组织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 实行信息化管理, 按照入党申请人、考察对象、发展对象等不同层次, 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 实行动态管理,系党总支要每季度研究一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 对不同层次的积极分子及时进行调整, 分类管理, 从而保证培养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有序进行。

(六)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党员示范活动是动力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党员在同学中占的比例不高,且由于对学生党员的后期教育没有跟上,部分学生党员没有真正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入党动机中存在功利因素,一部分已经入党的学生中,也存在理想信念淡化,入党动机不纯的现象。另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有待加强。由于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内容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有的疏于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有的活动形式呆板,内容单调,效果较差等,极少数党员理想信念不牢固,党性不强,群众观念淡漠,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1、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党务政工干部队伍。要像重视教学科研骨干的选拔培养那样重视党务工作者的选拔培养,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党员同志选配到党务工作岗位上,各系(部)党总支,重视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构建团结、和谐的工作局面,开展“一个支部,一个保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队”等活动。

2、要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首先,有条件的系要以年级建立学生支部,班级建立党小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分离联合总支,按系、部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其次,建立助理班主任制度,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进社团、进学生公寓的工作模式。建立助理班主任制度,是从高年级选派优秀学生党员担任一年新生班级的助理班主任,其职责主要是对新生班级进行指导,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关心、教导、帮助新同学。另外,设立“公寓党支部活动室”,举办“党员接待日”活动等,都是在实际工作中考察培养党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使整个学生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七)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习期党员、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继续

调研发现,由于当前高职毕业生大多数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高职院校学生中流动党员分散性、流动性更强,教育、管理难度更大,问题更为突出。另外,高职学院学生在校只有三年,且在三年级最后一个学期为就业实习期,和本科院校相比在校周期短。对实习期党员、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难题。对实习期党员、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继续。

1、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体现高职特色。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方面特别有优势,既有校内实训基地,又有校外实习单位。因此高职院校党建活动的阵地还应当延伸到校外实习单位,特别是在“2+1”模式下,学生有一年的时间处于实习状态,应当与实习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采取巡回检查、定期联系、定期汇报等形式加强实习期间预备党员的管理和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这种方式将成为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同时通过党员下厂实习佩戴党徽、党员示范岗、党员“一帮一”等活动,使入党积极分子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感受到身边党员的榜样力量,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实习实训环节更是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环节,是否能吃苦耐劳,是否有奉献精神、是否能团结群众、是否有集体主义精神等等,都可以在实习实训环节中体现出来。对于实习期间的预备党员转正问题,可以考虑在实习单位出具实习或工作证明的情况下尝试由支委会与培养人讨论决议的方式进行。

2、抓好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高职大学生党员在发展前后的培养考察时间总体来说是较短的,他们中许多人都来不及在学校转正为正式党员,就面临实习或毕业,他们对党的感情尚待加深,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尚待加强,党性修养尚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考察教育。由于当前高职毕业生大多数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高职院校学生中流动党员分散性、流动性更强,教育、管理难度更大,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加强高职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成立流动党支部,建立网上流动党员之家,做好毕业生党员的档案接转预报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的档案管理模式提高党员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等都是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

(八)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人文环境是支撑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基础薄弱,校园文化底蕴不如本科院校。人文环境建设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支撑。

1、要构建社会主义的先进校园文化。高职校园的文化建设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从而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基本能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要营造文明校园氛围,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校规校纪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文明程度,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形成文化组织、文化队伍、文化制度、文体活动、文化场所、活动管理等配套的校园文化运行机制,为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和提高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氛围。

2、要大力推进和谐校园与平安校园建设。以改革促和谐、以发展增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推进和谐校园与平安校园建设,就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培养青年人才;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秩序;畅通信息反馈,加强校园监控。在学校内部,我们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创造一种宽裕的经济生活环境;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创造一种稳定和谐的政治生活环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生活环境。在高职院校外部,我们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因势利导,推动建立学校与社会的双向良性互动,为高职院校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

1.从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各行各业第一线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社会生产能力和水平。

2.从有利于加强学校学生管理的角度认识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做好学生党建工作至少在以下两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一是通过面向全体新生的入党教育引导以及扩大业余党校等传统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过程中的教育受众,切实帮助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动中的高职学生解决世界观、信仰以及心理等问题。二是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的作用,不断增强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以及推进学生自我管理。

3.从有利于帮助学生个人成才的角度认识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相对于综合性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往往更看重学生专业素质以及就业率这两个指标。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上出现“政治修养”与“专业素质”发展不协调,过分强调专业基础教育,日常教育中多是就业、考证,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而学生党建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中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和途径所不可替代的。

(二)健全工作机制是保障

1.落实责任分解。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级单位包括党员教职工个体参与进来。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协调督促、各(学院)系党支部贯彻落实的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党委、组织部门、党支部三者衔接的责任体系,切实把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落到实处;还要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科学制订、认真实施学生党建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把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基层,并定期开展检查。

2.完善考评制度。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大多是兼职,基层党支部及其党务工作人员同时面临着业务与党务两方面工作,因此,学校不应只重视对业务方面工作的考评。高职院校要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党支部及党员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内容、要求、标准,制订切实可行的达标措施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办法。 3.重心适时下移。高职院校应当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熟时,党建工作重心相应下移,将原先过度集中在上级党组织层面的权限逐步一级一级下放给基层党组织。比如将党员发展中的政审函调等工作授权给党支部;今后在条件成熟时,也应研究将学生党建的日常工作分解到党支部处理,以缓解人手不足,较好地适应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扩大党组织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影响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是基础

1.建好五支队伍。为确保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运作,必须建好五支队伍,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团队:一是组织、宣传等党务部门专职党务工作人员;二是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在内的基层党务工作人员;三是两课教师队伍;四是学校及二级学院共青团工作人员;五是学生党支部负责人。在上述队伍中,要着力整合资源,一方面以保证有专人负责学生党建及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把当前大多由年轻教师兼职的学生党建与日常管理工作分解出来,真正为处于专业成长期的年轻教师减负。

2.加强业务培训。要重视对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能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创新学生党建的新方式、新方法。在培训方式方面,可选择参与校外相关业务培训以及与兄弟单位经验交流、干部挂职锻炼,也可请有关专家、同行来校辅导和校内经验交流。在培训对象方面,五支队伍都应当加强相关培训,尤其是要加强组织、宣传等党务部门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承担党务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

3.出台激励措施。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激励机制,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具体激励措施上,对专职党务工作者,应更多地给予他们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上的发展空间:对兼职党务工作者,除给予相应补助外,在进行考核时应将他们承担的党务工作或以相应的工作量计算在内,并适当降低他们承担的党务工作外其他工作的考核要求和指标。

(四)创新教育培养是关键 1.建立“三早一树”制度

为缓解高职院校学历周期短与发展党员考察周期长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要针对学生工作特点,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建立“三早一树”制度。“三早一树”,即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树典型。“早发现”就是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做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对在中学期间写过入党申请书和被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做好教育培养的衔接工作,条件成熟的要及早发展;“早培养”就是及时在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中把表现好、成绩突出的确定为积极分子,加强教育培养,鼓励他们尽快成长;“早发展”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考察,对思想进步快、表现好、条件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外调、座谈、审查等发展前的各项工作,把那些符合条件、手续完备、比较成熟的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树典型”,就是选拔一些在学习、工作、校内活动、校外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党员,在学生中大力宣传,为普通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2.改进教育培养方式方法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等形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上党课、参加组织生活、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等方式,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切实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五)强化阵地建设是手段

1.拓展活动阵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要顺应时代特点,努力拓展党员活动阵地,开拓学生党建工作新领域。要增强纵向引导,不光体现在学习上、生活上,更要向网络、社团、社会延伸。党支部活动要积极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如组织参观革命圣地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等。

2.建立网络平台。信息网络平台是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媒介和阵地。高职院校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载体,实现党建工作向网络的延伸。网络平台建设重点要建立专门的党建网站;要丰富网站的内容与形式,在内容上突出紧跟形势、贴近现实,在形式上突出图文并茂、声色兼备;要配备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网络的工作人员,及时更新信息,

3.打造校园文化。校园人文环境是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要构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校园文化,形成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文化组织、队伍、制度、活动、场所等配套的校园文化运行机制,为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提供有利的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途径

1、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高职学院必须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要建构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小组的基层组织结构模式。同时,党建工作进一步下移,党员活动、学生党员发展等工作由院党委授权给系党总支,学生党建的日常工作分解到系由学生党支部处理,缓解人手不足的缺陷。

2、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创新工作制度

高职院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布置和检查督促,(院)系党总支贯彻落实的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党建工作机制,构构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者衔接的责任体系。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好《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及党员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内容、要求、标准,制订切实可行的达标措施和科学的考核评估办法。

3、加速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

针对高职学院学生在校期短,发展速度慢的情况,要抓好“四早”,即从思想上早熏陶,从政治上早引导,从理论上早灌输,从培养上早着手,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做到“一年级早教育争取发展;二年级强化培养重点发展;三年级巩固提高适当发展”。努力争取高年级学生“支部建在班上”,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另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规范工作制度与党员发展程序。

4、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务政工干部队伍,营造全体党务工作者、普通党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团委都关心支持参与的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良好局面。要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在党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党员协助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联系培养人,在低年级中开展学生党员定点联系班级、宿舍和对落后学生进行传帮带;做助理班主任、公寓园区学生管理员、楼栋长,辅导学生管理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和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持续性教育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也应掌握主动权,增加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实现党建工作向网络的延伸,向公寓的延伸,向社团的延伸,向社会延伸。要建立固定的“党员之家”活动场所,开展“党员开放日”活动,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另外,要在学生党员中坚持民主评议制度,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学生党员评议,一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通过自我总结、非党同学的评议和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评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同时建议对学生党员实行挂牌制度,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应当制定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规范。

6、抓好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高职大学生党员在发展前后的培养考察时间总体来说是较短的,他们中许多人都来不及在学校转正为正式党员,就面临实习或毕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考察教育。高职毕业生大多数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高职院校学生中流动党员分散性、流动性更强,教育、管理难度更大,问题更为突出。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成立流动党支部,建立网上流动党员之家,做好毕业生党员的档案接转预报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的档案管理模式等都是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仅是党实现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需要,改善党员队伍的分布和构成的需要,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需要,也是入党积极分子成长规律的客观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生产、服务第一线劳动者素质的需要。高职院校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要求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勇于实践。

参考文献:

胡颖蔓.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调研与对策【J】.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10. ② 党萍、张建.重视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分析

生物工程系党支部

新形势下的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有效地开展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抓好学生党支部建设,是为各个基层和一线培养优秀党员与建设者的重要途径,对于教育事业意义深远。

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入党,是高等职业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调查,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入党积极,但入党动机复杂化;党务干部队伍数量不足,也不够稳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受学制和在校时间限制,难以铺开;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提出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入党动机。以业余党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要阵地,以讨论、演讲、辩论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为载体,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使学生牢固树立党员意识,自觉按照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去做。

二、提供人员及经费的保证。要加大师资力量投入,确保理论水平高和实际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专职的党务工作人员。加大工作经费投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加强经验交流。

三、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从“源头”抓起。要克服“自然成熟”和“坐等上门”等思想,学校党组织应该与团组织紧密合作,选苗要准、要早,考察过程要细致、全面。从新生一入校就要开始筛选,“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

四、充分宣传优秀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让每个学生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周围一群学生,同时,也促进其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五、建立学生党员入党后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这种长效机制的目标是使学生党员教育保持持续性、管理规范化,以保证学生党员的党内生活制度化。

六、创新教育形式,增强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的生动性。要积极探索学生党员教育的新形式,开发教育的新载体,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党员在参与活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增强党组织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如开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宣传主阵地作用。认真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主旋律、弘扬正气、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培育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大力扶持理论性、科技文化性和公益性社团,确保校园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大力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去鼓舞其他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用先进文化、先进思想教育党员和学生,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精品化的校园文化,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精神动力。

第四篇: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析

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析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胡子仿 姚进

(湖南长沙410151)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当前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组织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党性教育、教育关口前移、创新工作摸式、加强支委会建设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与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问题对策

如何加强与改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把学生中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不断壮大学生党员队伍,扩大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政治觉悟与业务素质能力的人才,是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千秋大业的大事。我们通过调研和实践探索,现就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些实践和设想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 各高职院校党委虽然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坚持推进“三个代表”进课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武装学生的头脑,加大了在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但就当前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就业压力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思想严重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相继毕业,人才市场供求矛盾突显,为了增加找到工作的机会,学生为提高自身素质,在获取各种资格证书的同时,高职院校部分学生把加入党组织也作为毕业后就业的一个重要法码,这种以功利为目的追求者加入党组织后,必然会造成党组织不纯洁,也必然导致学生党员队伍思想上的混乱,应引起各高职院校党组织的重视。

2、在校时间短,学生培养教育难度大

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部分专业学制为两年)。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二年半左右,高职教育强调零距离上岗,学生第五学期就开始进行生产实 1

习,由于生产实习须与生产结合,一般是离开学校在企业进行。这给学生的组织发展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按照党组织发展原则与规定,学生从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后,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和考察才能接收为预备党员,使部分入党积极分子被吸收为预备党员时即将毕业走入社会。学生走入社会就业后,工作一时难以稳定,经常更换工作单位,使得其党组织关系要在学校保留二至三年,学校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主要通过学生的思想汇报和电话联系。在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培养上既无法当面谈话,也无法考察在工作中的表现。由于就业压力,市场竞争激烈,少数党员毕业后基本上不与学校联系,也不交纳组织费。这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道难题。

3 、低年级学生党员人数少,组织发展不均衡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低年级党员人数偏少,发展速度慢,学生党员发展基本集中在

二、三年级,这不利于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党员预备期的培养与考察,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员政治上的成熟。

4、学生党员人数增长快,党务工作队伍、机制不能满足当前党建工作的要求

根据全国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所提出的,要加强和改革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开创“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

三、四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新格局的要求。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在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同时,加大了学生党员组织发展的力度,学生党员人数迅速增长。以湖南工程职院为例, 1999年招生300名学生,不足10名学生党员,发展到2005年在生校7500人,有480名学生党员,占学生总人数的6.3%。虽然党建工作机构不断完善,队伍不断扩大,工作经验不断积累,方法不断创新,但党建工作队伍仍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高素质党务工作者人员少,尤其是高素质的学生党支部书记缺乏。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是由学生辅导员和学管工作人员担任,但高职院校大部分办学时间较短,辅导员队伍绝大多数是新招聘的本科院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大都在22—25岁之间,有一半以上的辅导员不是党员,由于支部书记年纪轻、工作经验少,从能力、经验、人数上都不能满足学生党员迅速增加的需要。

二是以专业、班级建立学生党支部的机制已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随着

高校后勤社会化,学生宿舍成了教室、实验室以外学习的重要场所。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在宿舍表现怎样,是否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几乎成了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空档,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学生公寓对学生党员考察、教育与管理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一个全新的课题。

二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1 、加强党性教育,端正学生入党动

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学生中优秀份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政治上可靠、专业素质高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从上述的问题看,必须端正学生入党动机,才能实现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端正学生入党动机就必须加强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的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与党员意识,抵制社会负面影响的侵蚀。进行党性教育,主要要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基本知识和教育。要帮助学`生党员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掌握党章党纲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二是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要对学生党员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三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来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四是党的作风教育。党的作风实质就是党性问题,党的作风与党的性质是世界观的表现,要通过党风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与学风。五是要求学生党员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工作中发挥党员自我教育的作用,建立学生党员教育过程的自我控制机制。教育作用的归宿,就是要加强自我教育,我们的党员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党员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使每个学生党员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有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荣誉感和责任感,始终坚持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每个党员都成为小康和谐社会建设的优秀人才。

2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与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要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与模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增强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只有把支部建设好,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党

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要建设好学生党支部就必须创新党支部的运行机制。创新运行机制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是按照党章规定,结合实际设置学生党支部。一年级设年级支部,二年级党小组设在班上,三年级以专业建立党支部(有条件的把支部建在班上);其次是建设好一个支委会;再次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以学生党建“创先争优”的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学生党员做学习、工作、守纪的表率。

(2)构建“注册支部、楼栋支部、网络支部”,创新党建模式

注册支部是指按系、不同专业或班级设立的经校党委批准的党支部;楼栋支部是指在公寓区内按楼栋管理的活动性党支部;网络支部是指离校生产实习的学生党员,未转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按系和年级成立的活动性党支部。学生党员必须同时在注册支部与楼栋支部参加组织活动,履行党员职责。通过开展文化活动进寝室、党员示范寝室、公寓自治小组等活动加强对公寓这个新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管理。

利用和发挥网络优势,建立网络党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通过网络把流动党员集聚在党组织的周围,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通过网络会议系统召开网络会议与安排工作,组织流动党员定期参加组织生活,延伸学生党员教育的空间,填补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空档。

3 、培养教育关口前移,建立科学的考察指标体系

(1)培养教育关口前移。加强对低年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工作是做好高职院校当前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培养、教育、发展的工作关口必须前移。一是与高中阶段衔接起来,对在高中阶段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进校后又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二是要抓“三早”。就是“从思想上早熏陶、理论上早引导、培养考察早起步”,做到一年级重点培养,个别发展,二年级重点发展,三年级加大力度发展。

(2)建立科学的考察指标体系,使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学生党员的发展,要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这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考察指标体系,对学生党员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党员发展和党员素质的提高、以及成长与成才提供重要导向和保证,同时检验党员的教育效果,并为党员教育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教育方向。一是从层次上建立自我、

他人、组织考察指标。即学生党员自己、他人(包括党内同志和党外群众)、党的基层组织——学生党支部。一个党员素质的高低,应该由自我、他人、组织三者说了算,才能做到公平、公正。二是从具体内容上建立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能力素质的四个考察指标。德育素质是灵魂,智育素质是基础,身心素质是前提,能力素质是关键。通过这些措施把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同时扩大考察发展的群众基础,在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的同时,做到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

4、加强支委会班子的建设,建设强有力的基层党建工作队伍

学生党支部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要做好当前的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而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关键是加强党支部支委会班子的建设,把支委班子建设成为开拓进取,精明强干的战斗领导集体。要做好这个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选配好学生党支部书记。支部书记的选派,是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支部书记是核心、一个学生党支部能否发挥重要作用,主动有效的开展工作,支部书记这个带头人是个关键。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就能带出一个好的支委会,培养出一支好的学生党员队伍。

各高职院校要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选配好学生党支部书记,选派那些党性强、政治素质好、政治理论水平高、熟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规律、热爱党建工作又有一定党建工作经验与能力的人。选派学生党支部书记要把握好以下两个环节:一是选聘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为了便于工作,应由主管学生工作又熟悉党建工作的学管干事和辅导员担任;二是要注重培养。合格的学生党支部书记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熟的,需要各高职院校对其进行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际工作压担子等方法来进行提高。通过加强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使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冀学峰.高校学生党员协同教育模式与三维立体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M].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

[2]陈素兰.试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M].党建论丛,2002(2)

作者简介:

胡子仿男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职组织员高级政工师

联系电话:0731 一409529713975829643

邮编:410151

电子邮箱:huzifang@126.com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水渡河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姚进男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北院党总之书记 邮编:410151

联系电话:0731 一4095297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水渡河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12月22日

第五篇: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力之方式探索

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力之方式探索

2012-11-01

摘要:为帮助高职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占据其应有的位置,高职院校必须通过科学的方式创新,把“就业指导”贯穿于高职教学的全过程,文章就这个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力,方式创新

据相关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总数为660万,2012年这个数字将达680万,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学生还将继续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其中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处境则更为困难。在专业理论储备上,高职学生普遍弱于普通高校学生。因此,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科学指导,将直接决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全面开发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将就业能力隐含在一般的课程教育中的整合嵌入式开发;二是将就业能力培养独立于课程教育之外的贴附式开发。[1]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结合两方面的优势并加以综合考虑,在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方式上有一些创新。

一、配备校内职业导师

高职院校应通过对社会整体、特定行业和具体工作岗位等的深入了解,适时、适当地调整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应专门配备校内职业导师,帮助学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以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系部在“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平台上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拟设了计算机办公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助、网页制作、图像处理5个职业方向,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学生情况、家长愿景及学生兴趣等因素,为学生初拟就业走向并配备相应的职业导师。

校内职业导师由系部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在主干课程外为学生提供辅助教育和职业引导,通过小组授课、在线答疑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有计划性的积累专业知识,有步骤性的提升操作能力;让学生既能顺利完成高职计算机学历教育,又能及早明晰各自的职业走间并努力提高实际岗位技能。

二、聘请校外职业导师

借助社会力量,引入校外职业导师。高职院校可聘请来自企业的优秀管理者、生产者、服务者等作为学生的校外职业导师。由于校外职业导师都有长期的就职经历,他们对所在行业非常熟悉,对相关企业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通过在线个性化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等,校外职业导师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企业用工需要、岗位具体要求、员工基本素养、实际薪酬

福利、职业发展前景等,让学生据此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校外职业导师也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教育并影响着高职学生,让他们清楚看到自己与岗位之间存在的差距,激励学生珍惜在校时间,认真学习课程知识,积极参加实践实训,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三、分年级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

第一,大一阶段,学生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各方面都处于适应阶段。此时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政策、国家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定位、高职教育的前景等,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职身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动手能力。

第二,大二阶段,学生已适应了高职的校园生活并在专业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阶段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倡导学生具备责任、诚信、创新、合作等职业精神,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技能。

第三,大三阶段,学生已进入就业的最后冲刺阶段,职业生涯指导课的重心转到对学生的具体就业指导上。内容包括: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当前的就业形势、行业的发展前景等;二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社会角色转变、疏导心理压力、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理念等;三是简历撰写、语言表达、应聘技巧、面试礼仪、职场仪表等。

分年级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既能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需求进行职业引导,又避免了常规做法中只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就业辅导的匆忙和局促。

四、实行“双证书”制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的主要依据。引进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制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需要。[2]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教师中施行“双证书”制,学院鼓励各专业教师获取相关的行业资质证书,有力的促进了高职教学与行业发展接轨。在此基础上,为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学院又在学生中推行“一生多证,一专多能”,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除学历证书外还必须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基本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相关职业技能。为保证“双证书”制的顺利推行,学院专门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资质涵盖电力类、动力类、建筑类等专业共126个工种,完全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双证书”培养制能有效解决高职学生“就业即上岗”,“上岗能顶岗”的“零距离”上岗要求。

五、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

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并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全程辅导。 参加技能比赛,旨在培养高职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促使他们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在参赛的过程中,既倡导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又提供给个人施展才华的空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实战考核。近年来,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高职院校英语口语和作文大赛、“正保杯”全国IT就业技能比赛、“黄河杯”和“杨凌杯”全国水利高职技能大赛等,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学院带来了荣誉。

通过参赛,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必将激励他们更加勤奋、努力的学习;通过比赛,学院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设置,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六、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对高职院校来说,应用型人才是其培养目标,学生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一切都要靠实训基地作为支撑。为更好地提升各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不惜花费巨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现有占地面积180余亩,装机3×1250kW,年平均发电量2000万度的青峰岭教学电厂;国内首座用于实训的智能变电站;完全按企业车间标准建设的带电作业、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等专业的实训基地,以及电算会计、计算机专业等的仿真实验室。同时,学院还与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中铁二局电气化集团、中国大唐四川分公司、长江电力等建立友好关系,由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的机会。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给高职学生提供了完整的职业岗位认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岗位适应性训练,让他们能在职业技能实战训练中迅速提升职业素养。

七、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形式

为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院采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高职学制三年,具体划分为在校学习两年半,顶岗实习半年。学院专门成立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制定并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以确保顶岗实习的完成质量及学生安全。为解决高职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毕业、就业的冲突,学院采取了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形式。

1.特种岗位技能顶岗培训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电力高职,按国家相关规定,电力企业所有的生产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四川省电力公司抽调专业人员与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组成培训师资,编制“后备人才顶岗培训计划”,对学生进行特种岗位培训,帮助学生完成高危技能实习。

2.签约单位顶岗实习

学院鼓励学生到签约单位顶岗实习,每年都有半数以上的毕业生在最后一学期选择这种顶岗方式,以实习的形式以及“准员工”的身份,融入到签约单位,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开始学生向职工的转变。

3.专业对口企业顶岗实习

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将直接决定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以及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学院积极与企业联系,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设备资源,为未签约的学生开发出大量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学生藉此圆满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许多学生还因在实习中表现突出而被企业录用。

4.校内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承担学生常规的教学实训,同时也可以支撑学生的顶岗实习。以输配电线路专业为例,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高压与超高压输电线路室外实训场地,完全可为学习“架空输配电线路施工”、“架空输配电线路运行”、“架空输配电线路检修”等课程的学生提供生产性顶岗实习。

八、开设SYB自主创业课程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教育部于2010年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的人数总计达8.8万人,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此背景下,为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通道,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由中国劳动和就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组织的培训课程“创办你的企业”(Start Your Business,简称SYB)。

SYB课程分为创业意识培训、创业计划培训和创业计划书3个部分,通过接受完整的SYB课程培训,学生们可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办企业,怎样发现及开发自己的企业构思、怎样用系统的知识去计划自己的创业构思,怎样最终形成资金的创业计划书,以及最终怎样去创办自己的企业。大学生创业是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

[3]SYB课程让高职学生对何谓“企业”及创办企业的整个流程有了科学的认识,并且可以改变高职学生“只留城市”、“只当公职”等的陈旧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九、参加社会实践

企业非常看重员工的实践技能,但更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素养,诸如:爱岗、敬业、责任、诚信等,都是企业招聘时的首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在着重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电力三下乡,青春光明行服务队”品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们发挥专业所长,现场勘测、设计、铺设电缆,完成地震重灾区崇州怀远镇西山学校1520平米的通电工程;在资阳电力公司城西供电所配网班,与师傅一起巡线、安装隔离开关和拉线等;在什邡供电局营销服务中心,参与绘图、收缴电费等。学生们还常年坚持开展电力科普知识宣传;为群众免费修理电器、电脑等;积极参加“四进社区”活动;定期慰问鳏寡老人、孤残儿童等。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高职学生学会成长、学会责任、学会感恩。

通过以上的方式创新,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电气工程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系和动力工程系的学生供不应求,就连一些被认为是“就业较冷”的专业,也达到了95%以上的就业率。不仅如此,从就业单位反馈的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率也高达95.56%。以上数据表明,高职院校通过科学的方式创新,完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就业力,从而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应有的位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我国众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合格劳动力的问题。[4]作为高职教育者,我们身负重任,一定要进一步明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通过不断探索和科学创新,努力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力,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莉.基于USEM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模型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2] 孟立军.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就业面向与培养目标[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1).

[3] 王青山.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

[4] 刘海鹏.浅谈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吸引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