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四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一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正在形成[上]

更新时间:2005-12-20 11:52:04作者:未知

  一, 美国“赌博资本主义”面临险境

    我在1999年4月、2001年2月和5月先后就此题撰写的三篇论文(以下简称《一论》、《再论》、《三论》)[注1]里,都曾对由物质生产萎缩、种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和股市交易恶性膨胀这两个方面组成的美国“赌博资本主义”做过说明。现在再就它的发展现状做简要补充说明。
    关于美国物质生产或曰实体经济萎缩的现状,本文在下面有关部分将要提到。此处只说美国的基础设施状况。
    截至2001年8月止,美国的基础设施状况如下:
    堤坝:全国各条河流上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堤坝达2100座以上。仅在最近两年,堤坝溃决的事件就发生了61起。
    道路:全国1/3的公路处于损坏或待修状态。道路损坏导致的人员死亡平均每年高达13800人。
    桥梁:据联邦公路管理局判断,截至1998年,全国约29%的桥梁处于结构缺陷或功能老化状态,其中许多都已不能使用。
    城市公共交通:全国94%里程的城市公共交通线靠公共汽车,轻轨铁路和地铁严重不足。
    航空运输:最近10年来,全国空运增加了37%,但机场设施仅扩充了1%。2000年,由于机场跑道严重不足,起、降的飞机接近相撞的事件发生了429起。
    学校:全国75%的校舍设施过于陈旧或过分拥挤,不能应付需要。
    饮用水:全国54000社区中相当一部分的供水系统已经或接近过时;其中一部分供水带有病菌或寄生虫。
    污水处理:全国16000污水处理系统超负荷运转;一些城市的下水道构筑年限已满100年,未经修理;全国35%到45%的地表水已不符合使用标准。[注2]
    上述情况,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衰落。
    现在再说事情的另一方面,即由包括“对冲基金”、“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和股市交易组成的美国金融赌博业、亦即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在《一论》里说过,截止于1998年6月底,美国各种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金融衍生品总金额为45万亿美元。33个月之后,即2001年3月,它们拥有的金融衍生品总金额就上升到85万亿美元。[注3]从2000年7月到2001年6月,仅美国银行界持有的金融衍生品金额即增加了24%,达到48万亿美元。[注4]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25章里,以银行的存、贷款运转速度为据,论述了“信用和虚拟资本”。[注5]马克思这部巨著的手稿,是他在1883年逝世前拟就,由他的战友恩格斯事后整理,于1894年出版的。当时,所谓金融衍生品交易还连一点影子也没有。这种金融赌博,是在《资本论》第三卷出版100年以后才在美国大规模发展起来的。在从事大规模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今日之美国,“虚拟资本”的规模比马克思当时所作的论述高出了成千、上万倍。
    此事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以美国最大的银行杰·普·摩根-大通银行公司为例。2000年年底,这家银行公司拥有的资产为7150亿美元,发放的贷款为2120亿美元,拥有的股本为420亿美元,而它持有的金融衍生品金额即达245000亿美元。这就是说,它持有的金融衍生品金额等于它的全部资产的34倍,等于它发放的全部贷款的116倍,等于它的全部股本的580倍。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味着,一旦它持有的金融衍生品亏损1/580,就等于把它拥有的全部股本一扫而光!美国银行界1994年发生的银行家信托公司(它是美国著名的一家大银行)破产,被德意志银行收购;2000年,杰·普·摩根银行(它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是摩根财团的核心)濒临破产,被大通银行兼并,都是由于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发生亏损的结果。1998年,美国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也是由于经营金融衍生品发生巨额亏损的结果。[注6]
    “9.11事件”的后果之一,是它对美国金融界的严重打击。在纽约那两幢高耸入云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里设有分支单位的美国金融机构,包括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美林投资银行、莱曼兄弟投资银行以及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许多银行,还有不少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外国银行。特别严重的是,由纽约清算协会为纽约地区银行界设立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被摧毁。它的计算机系统专门用于清算美国国内和国际银行间的支付关系。美国、西欧、日本的各大银行都使用这个系统。它每天处理的清算业务达242000笔,通过它转移的资金平均每天高达12万亿美元,包括在世界各国间全部美元支付总额的95%。这个系统被摧毁,不仅打乱了美国的金融业务,包括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而且也使国际金融系统发生连锁反应,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系统面临崩溃的险境之中。[注7]。
    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与人类生产活动毫无关系的一种金融赌博。
    上述事实说明,第一,这种金融赌博业的空前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第二,这种规模庞大的金融赌博具有高度的虚弱性;第三,这种金融赌博业的大规模发展,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腐朽性的一种突出表现。
    关于美国股市,我在《三论》里曾说过两点。第一,我当时指出,在目前美国经济形势下,股市出现“双泡沫”的可能性不大。这一点已为半年多来的事实所证实。在此期间,美国股市走势的态势虽然随着各种经济信息、上市公司盈亏信息以及“反恐怖战争”的影响而时起时伏,时涨时落,但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原地,变化不大。第二,我当时指出,由于股市暴跌,从2000年3月到2001年4月中旬,美国股市投资人一共损失了7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迄今为止的最新数字是,丛2000年3月到2001年9月美国股市总值从18万亿美元降到11万亿美元[注8];也就是说,美国股市投资人损失的金融资产仍为7万亿美元。到2001年12月中旬,尽管美国政府大幅度增加军费,从事“反恐怖战争”,导致军工生产增加,军工企业股票价格上扬,但美国股市的总体形态基本上仍然是如此。
    在低利率的条件下,股市本来是有可能大幅度上升的。但这一次,由于美国经济的整体严重虚弱,这种可能性没有变成现实。
    空前规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陷于崩溃状态和股市大量金融资产灰飞烟灭,反过来又要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打击。

    二,美国这场经济危机已进入恶化阶段

    由私人出面主持、国私出资合营的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是美国朝野承认的“经济衰退”权威验收机构。美国发生的“经济衰退”或曰经济危机是否真实,及其起、止时间,严重程度,等等,要由它察看、验收,经过它通过、认可,才算定论。
    2001年9月26日,这个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发表公报,裁定2001年3月为美国经济活动的高峰,也就是一场新的“经济衰退”的开始。公报就此裁定解释了三点。第一,“一场衰退就是整个经济活动发生的持续若干个月份的明显下降,尤其是工业生产、就业人数、居民实际收入以及批发、零售商业的显著下降。”第二,“一场衰退必须包括产出量和就业人数的大量下降。”“2001年3月,就业人数达到高峰,随之下降。”到同年10月,“累计的就业人数已经下降了约0.7%,已相当于一场通常衰退的降幅2/3。”工业生产“在2000年9月已达到高峰,这个指数在随后的12个月里持续下降,降幅已接近6%,超过了此前多次衰退的平均降幅4.6%。”第三,在裁定此次“衰退”时,委员会采用了按月统计的指数,“没有给予国内生产总值以过多的重视,因为国内生产总值只按季度计算,而且它还要经过多次、大幅度修正;”而“按月计算的指数则很少需要修正。”[注9]
    需要指出的是,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主席罗伯特·霍尔早在2001年6月18日,就曾就此次“衰退”的鉴定方法做过公开说明。[注10]
    那么,霍尔先生为什么要在该委员会对这场“衰退”正式做出裁定的三个月之前就这次鉴定方法做出说明呢?
    这是因为,该委员会对此次鉴定方法作了修改,其方法与以往历次都不相同。
    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
    第一,该委员会以往都是由7位美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学家组成,这次只有6位。
    第二,该委员会过去鉴定“经济衰退”,是以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负增长两个季度或以上为标准。这次既不按季度,也不采用国内生产总值,而是按月计算;计算的内容包括工业生产、就业人数、居民实际收入和批发、零售商业的现实状况,其中又特别强调了就业人数和工业生产状况。
    第三,该委员会过去是在一场“经济衰退”结束以后才做鉴定,裁定“衰退”的起、止时间;此次是在“衰退”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就提前做出鉴定,而且只指出了这场“衰退”的开始时间,不说“衰退”何时结束。
    第四,该委员会此次对“衰退”采用了“高峰”和“低谷”的提法,这与过去也是有所区别的。
    应当指出,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这次改变鉴定方法,含有合理成分。这是因为,它此次强调了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转状况,特别是它重视了工人阶级的就业状况和居民实际收入状况。这些都是应当肯定的。但是,该委员会这次抛弃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鉴定“衰退”的标准,这又是不合理的。因为尽管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含有相当大部分的虚拟经济成分,但它毕竟是衡量国民经济综合状况的一条重要标准。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一篇评论中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改变[11]。
    我在拙著《三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里,曾经对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此前单纯以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负增长两个季度或以上作为裁定“经济衰退”或曰经济危机的标准表示过异议,并提出了一个补充标准。这就是:(1)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两个季度或以上;(2)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转状况;(3)工商企业的经营状况;加(4)工人阶级的实际处境。根据这个补充标准,我把美国的经济危机分为三个阶段,即危机的始发阶段、危机的恶化阶段,以及一场地震后的余震阶段。在《三论》里,我重申了这个主张。该委员会这次修改的鉴定标准,基本上把我补充的后三条包括进去了。这就成了我们之间的共同点。但该委员会此次抛弃了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这一条,这又成了我们之间的分歧点。
    由此派生出来的分歧是:
    第一,美国国民经济的高峰,这一次究竟起于何时?也就是说,美国这场经济危机究竟开始于何时?
    让我们来看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根据美国政府商务部公布的统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2000年第一季度(折成年率,下同)为4.8%,第二季度为5.6%,成为一个分水岭;第三季度即降到2.2%,第四季度降到1.0%;2001年第一季度为1.2%,第二季度降到0.3%;第三季度转为负增长1.3%。[注12]美国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第三季度的负增长幅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大的负增长幅度。
    因此,按照我的上述标准,就国内生产总值而论(其他三条,本文下一部分将要涉及),美国国民经济的这次高峰应当是2000年第二季度;也就是说,美国这场新的经济危机、或者说危机的始发阶段是开始于2000年第三季度,而不是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所裁定的2001年3月。
    第二,美国这场经济危机的恶化阶段开始于何时?
    按照该委员会的裁定,应当理解为2001年4月。而按照我的上述标准,这场危机的恶化阶段应当是2001年第三季度。这个阶段何时结束,目前还很难说。
    至于危机的第三阶段,即一场地震后的余震阶段,我们之间还会发生分歧。
    美国这场经济危机的特点、即它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发生的历次危机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它是由美国经济学界所说的“科技泡沫破灭”、即高科技公司“生产过剩”引发的;而“科技泡沫破灭”又反过来加剧了这场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这种现象,在战后以来的美国经济危机史上是首次出现。
    “科技泡沫破灭”的主要表现是:
    (1)从2000年3月起,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迅猛下跌,在短期内即陷于崩溃状态。到2001年年底,这种崩溃状态一直没有改变。
    2001年,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技术硬件指数”(即生产、经营技术硬件公司的股票指数)也大幅度下降。
    (2)个人用电子计算机(PC)的销售量,2000年后期即开始下降;2001年头三个季度,它的销售量又逐季连续下降。这种现象,在个人电子计算机产生以来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注13]
    据主持个人电子计算机市场研究的美国国际数据公司预测,2002年,个人电子计算机市场仍将处于乌云密布状态。[注14]
    个人电子计算机市场的不景气,也把电信产业拖垮了。
    (3)根据现有统计材料,到2001年6月底,由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半导体和其他相关电子产业组成的美国高技术产业的设备利用率,已降到67.5%。[注15]这种严重情况,是美国资产阶级舆论工具所制造的“新经济论”出笼以来第一次发生。
    (4)美国各个世界著名的高技术研究、开发区几乎无一例外地陷于衰落状态。
    首先是硅谷。这次科技股市的崩溃,使硅谷的高科技企业受到沉重打击。截至2001年7月9日止的一周之内,位于硅谷区域的所有高技术研究、开发公司一致采取了一种极其反常的措施:关门停业;在美国国庆节——7月4日,即国家规定的休假期间,让全体职工都去休假;休假期间从职工每年的休假时间中扣除。它们通过关掉办公室灯光、削减合同工、侵蚀职工的休假时间等手段,以削减开支。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硅谷的各个停车场停留的小轿车密密麻麻,现在却是空空荡荡。用《旧金山纪事报》的说法,这一周之内,硅谷变成了一座“鬼城”。[注16] 硅谷的这种反常行动波及到整个旧金山湾区,其消极影响甚至扩散到加利福尼亚全境。它加剧了加利福尼亚的经济危机,包括房地产危机。
    另一个高技术研究、开发区——弗吉尼亚到华盛顿特区之间的走廊地带,受到的冲击也很严重。区内许多高技术研究、开发公司破产。商业用建筑物的空房率成倍上升。[17]
    美国其他高技术研究、开发区,包括东起马萨诸塞州环绕波士顿市的第128号公路沿线、西到俄勒冈州波特兰市西南部的硅林在内,也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打击。
    
    三,这场危机的发展趋势

    在进入恶化阶段以后,决定这场危机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如下:
    第一,是堆积如山的债务。
    如今的美国,是一个债务缠身的国家。它是一个富国,而且是世界首富。尽管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含有大量虚拟成分,但日本、西欧也基本上是如此,因而可以比较。现在美国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0万亿美元,没有任何一个西欧大国或日本能与它并肩而立。然而美国又是世界上负债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01年第一季度止,它的负债总金额已高达315000亿美元,等于它的国内生产总值三倍以上。在世界历史上,这是规模空前、危险性最大的“债务泡沫”。[注18]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衰落阶段以来,由三权分立的美国国家政权执行寅吃卯粮、超前消费的债务政策的结果。由此可见,美国的富是虚胖,是浮肿;它是一个强国,然而它又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
    这315000亿美元的债务,分为两种,即内债和外债。其中内债为295000亿美元,外债为2万亿美元。
    内债主要是三种。它们分别是:
    (1)政府、包括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债务。这种债务,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急剧上升,80年代里根政府任期内达到高峰。到2001年第一季度,政府累计负债总金额为7万另800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负债总额为55000亿美元,每年支付利息达2000亿美元。
    (2)工商金融企业债务。这种债务,1980年为2万另500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5000亿美元,到2001年第一季度再上升到151800亿美元;其中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负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3)居民债务,包括信用证贷款逾期未还和购房抵押贷款。1978年,这种债务为约1万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6250亿美元,2001年第一季度再上升到72280亿美元。
    2万亿外债主要为两种,一种是外国政府购买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券,另一种为美国用美元支付、从国外进口商品所欠的债务。[注19]
    上述债务,2001年后三个季度都上升了,其中又以联邦政府债务的增加最为明显。
    如此庞大的债务,既是这场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根源,又是治疗这场经济疾病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二,是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实体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其主要表现是:
    (1)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2001年12月14日公布的统计,到同年11月,包括工厂、矿山和公用事业(供水、供电、供应煤气)在内的美国工业生产已经连续14个月下降,其下降时间之长为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危机史上所未见。其中,2001年第一季度的降幅折成年率(下同),为6.8%;第二季度为4.4%,第三季度为6.2%[注20]美国工业的主体——制造业也随之大幅度下降。由于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制造业的生产和销售大幅度下降,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已再一次陷于衰落之中。
    同样是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统计,美国工业的设备利用率,以1992年为100,2000年4月为82.5%,其中制造业为81.8%;2001年1月降到79.4%,其中制造业降到78.4%;2001年3月降到78.9%,其中制造业降到77.5%;2001年5月降到77.4%,其中制造业降到76.0%。这已经是1983年8月以来的最底利用率了。但是,它们这一次还没有降到谷底。2001年11月,工业设备利用率进一步降到74.0%,其中制造业设备利用率也相应下降。[注21]这就降到谷底了吗?从目前美国国民经济的的状况来看,还没有。
    此外,还有一个库存问题。
    美联储根据它属下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分别就它们管辖区域的经济状况所作的报告,于2001年11月28日发表公报说:“在全国大多数区域里,工商企业仍在继续削减库存。但是,大部分的库存削减还有待于今后进行。”
    科技公司库存也是如此。2001年9月22日一期的《经济学家》报道说:“目前,美国企业库存的总量之高,是破历史纪录的。特别是电子互联网和电子计算机企业的过度库存的削减,尚需一段时间。”
    库存需要进一步削减,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包括制造业在内的美国工业生产以及高科技产业的生产,今后还将进一步下降。
    (2)2001年第一季度,美国大型公司的利润总额即开始大幅度下降。第二季度,美国规模最大的巨型垄断公司的利润总额下降了67%。据出版《华尔街日报》的道·琼斯公司的初步统计,2001年第三季度,美国巨型垄断公司的利润进一步下降了72%。[注22]从目前美国的经济形势来看,第四季度,美国巨型垄断公司的利润总额还将继续下降。
    在利润降幅最大的一系列巨型垄断公司中,包括著名的朗讯科技有限公司,因特尔公司,伊士曼柯达公司,通用汽车制造公司,福特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克里斯勒汽车制造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爱迪生国际公司,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思科公司,惠普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施乐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纽约时报》公司,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飞机制造商、总部原来设在西雅图、现已迁到芝加哥的波音公司。尽管中国民航总局在2001年10月一次就向波音公司定购了30架波音737型客机,但仍然扭转不了波音公司的厄运。该公司在同年12月14日宣布了大量亏损,并将在2002年中期以前至少裁员25000人。[注23]
    仅在标准普尔证券交易公司上市的500家工、商、金融公司中,2001年上半年,由于大量亏损、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的大型公司就有101家,其中美国公司达83家。[24]
    现在在美国,唯有军工企业一枝独秀。由于收到五角大楼的订货单源源而来,它们的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生产增加,股票市值上升。
    (3)一系列巨型公司破产和申请破产。
    所谓“申请破产”,就是企业向法院提出申请,经法院审讯,批准给予该企业一个“保护期”,各家债主在“保护期”内不得向该企业讨债;该企业在此期间必须大刀阔斧调整业务,扭转资不抵债局面;否则法院到时将强迫该企业破产,由各家债主瓜分其资产。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