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划时代的指导思想跨世纪的行动指南—学习“三个代表”

更新时间:2006-01-07 00:00:00作者:未知

前不久,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就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他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高瞻远瞩,精辟深刻,富有创新,时代感强,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科学总结 高度概括  
世纪之交,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依靠党的领导。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既然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取决于我们党,那么面对新世纪,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环境,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三大考验面前,我们如何把党建设好呢?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论断,就是他在跨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对如何搞好党的建设进行战略性思考所得出的结论,是对党的先锋队性质的高度概括,是对我们党在七十多年历程中所起作用的充分肯定。  
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表。当不当“三个代表”,当好当不好“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始终葆其美妙之青春呢?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当好“三个代表”,适应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严重窒息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精神。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毛泽东思想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高举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大旗,锋芒直指束缚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桎梏,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的同时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顺应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吸取中外文化的精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深刻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成功地找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并不断发展我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党执政为民,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对于个别党员干部滋长的消极腐败现象从来都毫不留情地进行斗争,一贯重视惩治腐败现象,使我们党始终是一个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谋利益并作出巨大贡献的无产阶级政党。  
事实证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三个代表”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始终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生命之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内容丰富 有机整体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这“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代表,这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固有依据,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前者决定后者,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只有代表和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和社会集团,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  
从历史上看,所有的剥削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曾起过革命的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逐渐走向反面,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反动阶级,终究被或将被人民所推翻。至于被压迫阶级中的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在推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斗争中都曾起过重要的革命作用,但不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者,惟有无产阶级才是惟一彻底的革命阶级。  
无产阶级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利益是同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全一致的。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领导力量,把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愿望体现和反映出来,并形成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实践力量,进而推动社会前进。因此,在“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体现了党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今天,我们要更好地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要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对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革,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不断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我们实现全国人民的利益才会具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我们党作为先进社会生产力代表的性质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且要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党自身思想建设和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提供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  
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部分。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思想道德规定着整个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统率着整个文化的发展,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代表和标志。在我国新时期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具体来说,按照十五大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二是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大力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提倡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同时,要大力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四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中华民族自己的特点,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五是发展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人们提供新鲜活泼、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  
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构成了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又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那么也必然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因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穿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的主线和灵魂。我们只有真正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党的根本宗旨。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党没有任何私利。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979年以来,党为人民的最大最根本利益进行了顽强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今天我们要更好地承当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强大的物质文化基础。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乃至一切工作,都必须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最终检验标准,都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奉献,以巩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社会政治基础。  
由上可见,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相辅相成,三位一体,内容十分丰富,思想非常深刻,是关于我们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的完整学说,辩证地统一于保持党的性质、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重大发展 影响深远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既在理论上具有非凡的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现实针对性很强,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必将在我们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留下光辉的篇章。  
首先,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深化了我们对党的性质的认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先锋队”的实质和内涵,对我们面向新世纪如何保持党的性质提出了根本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从哪些方面保持和发挥党的先锋队作用指明了方向。  
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指的是经济。经济是基础,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广大人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的是文化。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一定能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指政治。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保持党和国家的政治本色,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三个代表”围绕上述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全面地体现出党的先进性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明确地提出了跨世纪党建的努力方向。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懈努力,针对党的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针对党内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不符合甚至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问题,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能把党建设好,就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其次,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时代进步的本质,第一次把“三个代表”作为一个整体揭示出来,突出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特征。这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充实和丰富,是对邓小平同志“两手抓”思想的充实和丰富,必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现代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我们追求的总目标,就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它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实现经济富强,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把人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建设、社会秩序、社会风气都要搞好,两个文明一起上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尤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但是,我们的一些同志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对此还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自认为这方面的工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因此,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论断,很有针对性,现实指导性很强。我们一定要系统把握和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更好地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牢牢把握 不辱使命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对全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更具时代意义的要求。要搞好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出党的先锋队作用,首先就在于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上,就在于党作为一个整体对于国家和社会所起的整合、凝聚、引导的作用上,进而使党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因此,我们要加强党的建设,使各级党组织真正当好“三个代表”,进一步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功能和领导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发挥好决策和领导功能。现阶段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在前进道路上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在新的矛盾和问题面前,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掌握主动权。要集中全党的智慧,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对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坚持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思考和解决如何当好“三个代表”的重大问题,推动我们的事业更加顺利发展。  
二是发挥好组织和引导功能。人民靠我们去组织,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经济成份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必须研究和采取适应新形势的新方式,增强社会的亲和力和向心力,把亿万人民群众更好地团结和凝聚起来,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当前,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关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的指示,切实抓好这项活动,以激励全国人民继续沿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奋勇前进,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  
三是发挥好公仆和服务功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当好人民公仆,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充分体现出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永远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做到“三个代表”,发挥好党的先锋队作用,不仅表现在党的整体中,也表现在每一个党员的素质和作用上。现在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6100万党员的大党。如果每一个党员都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思想道德上的先进性,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那么我们党的整体战斗力就更强了,更加显示出党的先进性。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自觉抵制一切腐朽落后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努力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模范,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问题的关键是把党建设好。只要我们党在各个层面上都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做,自觉地用“三个代表”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基本准绳,就能永远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更好地发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的论述,必将有力地推动我们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在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下,自觉地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抓好党的建设,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使古老的中国以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崭新的形象屹立于世界。  
   
本文标签: 学习  思想  

为您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文化是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开化、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和条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有巨大促

2012-01-15 15:46

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决定性意义。

2012-01-15 15:4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而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本质和重要目标。本文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阐述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构建和

2012-01-15 15:45

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16 世纪初以来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种种社会主义模式都未能实现。苏联模式是第一个实现了的社会主义模式。实际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低标准、歪标准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既取得很大成就,又有严重弊病,因长期延误改革终遭失败。要吸取

2012-01-15 15:44

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道路、制度、步骤、动力以及基本政策、战略举措的理论体系。本文认为,一种理论要成为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至少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有贯穿整个理论的主题;三是要有围绕

2012-01-15 15:42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在理论体系上,主要体现为继承与开放、创新相结合,民族性与时代性及实践性相统一;在制度安排上,主要体现在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协调,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有机统一;在实践上,主要体现在目

2012-01-15 15:4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