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现代文阅读的特点及训练对策

更新时间:2006-03-17 00:00:00作者:未知

     在近几年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高,它的价值也越来越来越大。追究个中原由,分值比例大(近几年阅读题的分值基本固定在30分左右)是一个原因。其中另一个原因就在于现代文阅读是一道能拉开考生考分档次的难题,也是考生失分最多、败得最惨的一块领地。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水平,这是一个长期困惑着考生也困惑着语文教师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几点体会。

明确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要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训练什么。为了让训练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首要的应是明确考纲要求。《语文教学大纲》与每年的《考试说明》对阅读都提出了要求,比较而言,《说明》上的要求更易操作。《说明》共有五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三部分框定了考试内容,就现代文阅读总的要求来看,是能阅读一般社科类、科技类文章以及文学作品。纵观近几年的《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尽管每年都有细微变化,但大致要求不变,以2000年《考试说明》为准,对阅读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理解。其中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信息等三个部分,能力层级为B。二是分析综合。其中包括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三部分。能力层级为C。三是鉴赏评价。其中包括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两小点,能力层级为E。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组的专家就当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在考前发布的唯一却又是极其重要的信息。它是命题的大纲、命题的依据,其权威性不容置疑,既然如此,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如果对它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就能领悟到现代文训练的要著,把握现代文阅读的航线,就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材料,有目的地设计题目,带领同学少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仔细分析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特点。现代文阅读特点包括材料特点和测试特点。我们先来看看材料特点。浏览近十年的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一般为一篇科技说明文及一篇社科类论文,文学作品出现的次数较少。据语文界一些专家总结,科技说明文大多来源于《中国科学报》《参考消息》《科学之友》等报刊杂志,一般反映的是全球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内容涉及生物、物理、化学、地理、通迅、工程技术等等。由于受试卷长度的限制,这类文章篇幅短小,在400到500之间,这类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密度大,有时一句话就包含了几条重要的信息,而且,由于是全球最新的科技成果,学生对这类知识十分陌生,有时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因而往往看了文章却不知文章所云。值得学生欣慰的是,这类文章的阅读都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一般为四小题,分值在10到12分之间。让学生更觉无从下手的,往往是社科类论文。这类文章相对于科技文而言,篇幅长,容量大,思考力度深。这些文章一般出自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著名权威之手,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因而文章视野广阔,思考深邃,内蕴丰富,论述严谨而滴水不漏,阅读此类文章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深厚的社会阅历及广博的知识基础。而这一些恰恰是中学生所缺少的。更让中学生伤心而害怕的,这类文章的考题是以简答题和多选题的形式出现,这就增加了学生主观思考的梯度、概括综合的力度及语言表达的难度,让许多语文基础一般的同学手足无措。文艺类的作品相对社科类作品而言较通俗,语言优美,能给人美的享受。此类作品材料较散,作品的观点也较含蓄,往往缺少直接表露作者观点的语句,须通过学生的思考揣摩,综合分析才能领悟作者主旨。而且,此类文章往往具有较强的鉴赏性,对缺少一定欣赏知识的中学生来说,要准确的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欣赏意见,具有一定困难。此类文章和社科类文章一样,也是以简答题和多选题的形式出现,题量是4到5题,分值在18分到20分之间,如果一着思考不慎,失分便相当可观,因而也是最容易拉开考生差距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对这三类文章的测试特点。根据近几年试卷分析,科技类文章的考试内容仅仅是局限于理解这一能力层级上。例如,98年的科技文,主要内容是介绍转基因作物研究的主要信息。第23题重点考查对“基因作物”这一概念的理解,24题重点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25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和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四小题能力层级都为B。由此可见,科技文的阅读关键在读懂文章内容,对分析鉴赏根本不作要求。而社科类和文艺类的论文,重点则在分析和鉴赏方面测试学生。其测试重点便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内容要点。前几道主观题能力层级为C,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和表达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每题基本都圈定了检索范围,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检索并思考,困难在于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把结果表达出来。最后一道多选题是站在全文的高度,对文章内容要点、表达技巧和语言等方面的分析鉴赏,题目的信息量大,干扰因素多,要求学生除具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辨别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也从B级到C级到E级不等,因此尽管是选择题,难度还是较大。

第三、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在理解考纲要求及测试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在平时讲解课文或高考复习中,就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具体做法,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让学生明确要考什么会考什么。作为教师,对考纲及高考试题特点固然要了如指掌,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得让学生了解阅读的要求。因此,不论是在平时的讲课中还是在高考的复习中,我们都要求学生熟记考试内容要求,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明白出卷人考此题的目的,很容易就揣摩到出卷人需要怎样的答案。尤其是在考前复习中,必须让学生彻底了解近几年高考的阅读材料、阅读题型及解题思路,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训练中自我摸索,把握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及解题规律。

2、利用现成的课本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这其实是我们平时操作得最多的方法。许多同学对语文课不抱任何信任感,他们认为高考与课本是根本脱钩的,花那么多力气来学课本简直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倒不如多买几本参考书做做练习。这种看法大错特错,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有价值的文章,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方式方面值得研究。而且,当老师在讲解这类课本时,其实也是在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分析及鉴赏文章的能力,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思考问题,又如何在文章字里行间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不断训练学生如何寻找关键句和中心句,从而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为同学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答案的途径,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幼稚地认为语文课毫无价值了。那么怎样高效利用课本呢?我觉得可以利用课本进行各类文体的阅读训练。课本上的文章,都是按一定体系编排,分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诗歌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模仿高考题型,对各类文体提出不同的欣赏要求。说明文就着重理解词句含义、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小说着重鉴赏作品形象、语言特色及蕴藏在作品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记叙文可以分析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以及表现形式、作者观点、表达技巧等;议论文着重分析文章的内容要点、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还可以评价一下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总之是通过整体阅读,总结出各种文体类型文章的整体把握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对各类文体类型的阅读心中有数,避免考试时的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3、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及解题技巧。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如授之渔。这“渔”便是方法技巧。平常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在同一课堂同一时间段内,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文章便能侃侃而谈,有同学却什么收获也没有,这固然有基础差异的因素,但更大的差异在于阅读的方法上。因此,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在我看来,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对文章有个整体把握。包括题目、作者、文后注释、作者要表达的主题,采用的表达方式,阅读者都要心中有数,其次是文章的结构层次,通过理思路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观点。再次,就是咬文嚼字了。通过细琢细磨,把握文章的细枝末节、关健语句,从而正确接受文章提供的信息。最后便是分析概括,欣赏评价。可以从内容、表现形式和语言等几个角度对文章提出看法。这是阅读的方法。至于解题的技巧,我认为可指导学生先通读全文,尤其要提醒学生不可忽略文章的题目及文后的注释,哪怕只是括号中的一个出处,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概括了文章的主题,而文后注释,则往往暗示着写作的背景、目的等。这样,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分范围检索问题答案,尽量根据文章的关健语句,上下句之间的逻辑联系、特定的语言环境等把答案找出来,一般情况下,答案肯定在文中,就看同学找得准不准,概括得好不好,表达得清楚不清楚。

4、增加阅读量。俗话说,熟能生巧,要使解题过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阅读训练就要有足够的训练量以及足够的训练心得和对训练的高度类型化的概括。因而,仅仅局限课本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针对高考阅读材料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信息量大、思考力度深,欣赏价值大的说明文及社科类、文艺类文章,用增加阅读量的方法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与外界的接触面,积累一定的鉴赏知识。也可以推荐一些文章,让学生对照着考纲要求,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用老师教的方法去寻求答案,让学生在这种自我摸索自我感 悟中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总的来说,现代文的阅读范围很广,要求较高,阅读训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要提高阅读水平,还得靠各位语文教师及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摸索出一条更快捷、更有效的途经。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