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CPA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考区报名简章
2007-04-18
更新时间:2006-09-05 15:01:21作者:未知
工业化要求城市化。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提升城市水平的主要手段。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建国后前30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相伴生的小城镇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民间投资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发展的压力,弥补了国家资金紧张的不足,拓展了城乡商品市场拉动了城市化需求。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小城镇发展水平仍然滞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二、我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准确地论述了小城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制度,且管理粗放,缺乏强有力的法制规范和规划指导
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制度制约尽管有所缓解,但仍然是重要的约束因素,这一方面造成农民进入城镇缺乏法律与制度的保障,更容易由于规则不统一、不透明而给农民带来许多额外的高负担,提高了农民进入城镇的成本,也容易由此滋生腐败现象。
2.小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受限,城乡争地加剧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每年城镇发展而使耕地减少的事实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城乡争地现象日趋突出。
3.小城镇数量的增加尚未起到通过大量吸纳农业人口和促进乡镇企业集中,来缓解人地矛盾,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
4.小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城市生态遭破坏
5.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依靠行政力量推进,加重农民负担
目前的小城镇建设存在着急功冒进,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乱铺摊子现象。
6.小城镇人口素质堪忧,小城镇发展人才匮乏
7.面临着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
8.小城镇发展导致了许多公共设施的低层次重复建设
9.目前许多小城镇的发展很难产生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
三、积极发展小城镇,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形成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是城镇化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
尽快在全国放开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现有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而且一定要涵盖新进入城镇的居民。在条件成熟时自下而上地依次放开小城市和大中城市,最后是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户籍管理。逐步打破长期限制我国劳动力流动、影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约束。同时,要结合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积极探索对新落户的城镇居民进行工作技能培训的措施,提高他们对城镇生活的适应能力。
2.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小城镇化发展目标
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各地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寻求自己的发展途径。从我国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处在不同的阶段,因而在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上切不可盲目照搬攀比,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求发展。
3.积极发展大中城市,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效应,推动小城镇发展
欠发达地区应首先进行要素极化,发展有潜力的大中城市,然后才可能发挥对小城镇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4.积极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强化小城镇的集聚功能
积极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小城镇的集中,这是从根本上强化和扩大小城镇功能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小城镇的城市化水平、把小城镇建成城乡经济联系枢纽与经济增长极地的需要,真正使小城镇成为新一轮科技兴农、科技兴县的中心。
发展小城镇要克服单纯把小城镇只视为培育市场、聚集人口的场所,而应从实现现代化、社会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高度,着眼于从提高小城镇的整体功能上去完善小城镇的发展,突破传统的小城镇单一低功能模式的束缚。
5.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制定区域环境统一规划,加大环境治理和环保力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开发本地区域土地后备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控制污染企业的规模和布局,减少废物排放,采用低能耗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提高能耗效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6.通过正确定位、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促进小城镇发展
各地应根据本地的人口、经济、资源、交通、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和经济发展前景等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本区域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应突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水、电、路等基础建设的一体化及优先发展,注意镇内普水率、普电率、绿化率的提高,并特别注意保护国土资源和防止环境污染。
7.要积极稳步地发展小城镇,必须解决资金问题
发展小城镇的最大问题之一便是资金障碍。而要解决小城镇发展中的资金障碍不可单纯依靠政府投资,而应特别注意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实行多元投资、非公为主。尤其应注意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与农民在小城镇建设中的投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