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CPA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考区报名简章
2007-04-18
更新时间:2005-12-26 00:00:00作者:未知
[摘要]文章主要从目前收入分配现状入手,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四种原因,然后从注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四个方面提出了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分配现状;收入差别;对策
收入分配,是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实践是富有成效的,打破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是改革开放的初衷,也是推动改革的基本措施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多样化,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中重新调整分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日益扩大。其分配现状主要表现在:地区收入差距在逐步加大,总体来说是东部明显高于西部;城乡及城乡内部差距十分显著;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重,如垄断行业、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等收入高,而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
1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体制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就改革后20多年来收入差别的扩大趋势而言,也主要来源于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体制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活力,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别的逐渐拉大,并逐渐形成高、中、低各种层次的收入阶层,这不能不归结为体制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城乡整体角度讲,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与农村和农业改革的相对滞后是有关系的。
1.2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进城”,政府将不堪负担。事实上,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其它国家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
1.3市场机制及管理缺陷拉大了收入差距
市场机制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所引起的分配秩序混乱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具体表现在:
1.3.1垄断现象严重,有些部门和单位凭借行业垄断及某些特殊条件而获得垄断利润,为其职工发放额外收入,基本分配失去控制;
1.3.2有的行政机关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商品化”,强行向服务对象收费或摊派。
1.3.3有些部门和单位的分配失去控制,有人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个人私利,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等。
1.4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
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家而肥了一小撮“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为。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2改革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及缓解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是不合理的,因为有的收入是遵循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而有的收入并非基于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而是由于我国发展不平衡,改革不到位和政策措施滞后、手段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对于这些原因造成的差距应该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否则改革发展带来的利益会落到少数人手中,由于我国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根本原则,如果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就会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以应采取“适度差距”原则,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平等法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把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容忍的限度内,最终达到既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又不让收入差距过分拉大,在促进经济效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为达此目的,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2.1注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必须把解决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建国后,通过“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发展战略,为工业化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格局一直未有大的改变。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的城乡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这种态势发展下去,城乡之间的矛盾会逐步加深,最终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从总体上消除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应努力做到:
2.1.1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2.1.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2.1.3认真研究和做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
2.1.4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创造公平的环境。
2.1.5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各种税费以减轻农民负担。
2.1.6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有效制约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假借政府名义的行为,如各种不当罚款。
2.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全面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公平、透明的制度环境,使得分配秩序和分配行为合理化、有序化,建立起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
2.2.1打破垄断行业。其原来得到的政府管制和特惠将逐步取消,最终走向市场竞争。应率先对垄断性行业改革,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消除行政权力的经济垄断行为。
2.2.2必须出台严格、透明的法律规定,严厉打击以各种方式获取非法收入的行为。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有效率的、公正的市场环境。通过政策、立法的透明性、统一性推进市场建设。要大张旗鼓开展打击权力寻租活动。
2.2.3要充分考虑农业等弱质行业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问题。
2.2.4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调节机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着力改革税制,逐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2.2.5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而产生的收入差别。
2.3建立对低收入群体保护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一方面下岗人员增多,职工货币收入增幅下降,导致社会中低收入阶层规模急剧扩大,另一方面企业保障制度正向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旧的福利制度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形成,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增加就业、扩大就业的有力措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要与国情结合起来,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薄弱环节入手,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要建立合理的、可持续的养老基金补充机制,给老百姓以稳定的预期。从长远看,政府应通过立法和规制,使城乡居民每个人有平等的受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机会。
2.4切实扩大中等收入人群以缩小收入差距
这也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即通过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加大再分配作用,形成“中部大、两头小”的新分配格局。具体是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机关单位在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的基础上,提高其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努力增加新型农业、规模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同时通过加强再分配,调节过高收入,规范分配秩序,这样就是将高低收入两类人群都往中间收入层赶,从而达到做大中间收入层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林红玲.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制度解释[J].经济管理,2001.
[2]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paper.stu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