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第四章 资讯经济:新经济的产业支柱(1)

更新时间:2005-12-20 11:47:49作者:未知

经济时代的21世纪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的世纪,一个科学文化与社会经济高度交融的时代,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的文明时代!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三大资源。其中信息已是今天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开发资源,当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信息的地位将更显重要。社会信息化、信息现代化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标志。
  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新经济最突出的表现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就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资讯经济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产业。资讯经济的迅猛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资讯经济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它使生产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得到极大增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而且使整个社会联为一体,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资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发展力支撑的。以信息技术为火车头的高科技正在新经济的轨道中飞速发展,这使人类社会形成了以资讯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据统计,当前世界资讯经济产值已突破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资讯经济已成为一国众多产业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它是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中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资讯经济并非一枝独秀,它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从制造、加工、运输到信息的获得与传递等全过程中,都对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进行着破旧立新的根本变革。革新,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生命力。同时资讯经济促使传统产业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企业和产品的目标竞争力。作为新经济支柱的资讯经济无疑将对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极大贡献。综观全球经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由于迅猛发展的资讯经济的强力推动,长时期内保持了经济的增长与繁荣。这在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时期,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奇特的新经济现象引起全世界的效仿和高度重视。我国亦应在新世纪中牢牢把握住新经济给我们提供的历史机遇,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在资讯经济的大潮中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用最短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重铸中华民族新的辉煌。一、资讯经济:涵盖广泛的全新经济类型1.资讯经济
  资讯经济又称信息经济,IT经济。
  所谓资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为物质基础的、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技术、智力为一体的新型经济。
  一般认为,最早而且较为系统地提出“信息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和波拉特。他们所提出的信息经济概念和测定,不仅在理论上已形成体系,而且在实践中切实实用,故目前已被全世界广泛采用。随后,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未来经济》一书中以相对“物质经济”的概念而提出“信息经济”。霍肯认为,每件产品、每次劳动,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种成分。在传统的“物质经济”中,总体而言,物质成分大于信息成分的产品占主导地位。而在“信息经货’中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的产品和劳务将占据主导地位。物质经济正在向信息经济过渡。美国学者根据这一基本观点,进一步进行研究,推出了“信息经济”的理论体系。
  日本学术界也较早地对资讯经济进行过研究。1963年1月,一位日本学者就发表了《信息产业》的论文,提出了产业发展或产业结构的变动类似动物进化的观点。比如,简单动物如细菌阿米巴虫,其肌肉和骨骼所占的比例较高;而复杂的动物如人类,其大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所占的比重更大。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动物的进化发展也相类似。在不发达的社会里,从事种植业和渔业的人口比例较高。随着社会的发展,重工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就会提高。在农业、重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信息产业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他提出,人类的兴趣或需要也将从食物转向精神活动。这种需要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顺序,即从第一产业到第二、第三产业,又发展到信息产业(第四产业)。日本学者从社会进化的角度预言了信息将在新的社会形态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为资讯经济的诞生提供了一些理论思考。

综合起来考虑“资讯经济”是出于对经济的这样一种思考,人类的整个经济活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有关的,一类是与信息产生和形态转移有关的。这一思想承袭了计维纳的“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这一基本思想。因此信息经济的概念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性的,严格定义下的信息经济,只包括与信息的生产、加工处理和流通直接有关的经济活动,这种活动的总和称为信息经济。第二个层次是统计性的,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可以将经济中的各部、各行业按产业的性质加以划分。这时,资讯经济、资讯产业和资讯业就是同义语了。就一般而言,资讯经济是指依靠更多的知识信息,生产出物质和能源消耗更少、质量更好、更耐用的产品的经济。它要求产品中包含的信息比重很大,而物质和能源的比重较小。
  资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物质经济是工业时代的经济。它以大规模使用和消耗原材料、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特征是机械化。资讯经济则是减少产品和劳务中的物质消耗,提高其中的智能和信息比重的经济。工业化时期的机械化,延伸了人类的肌肉,而现代化的微电子技术则延伸了人类的智力。例如人造卫星、微型汽车等都由于采用了微电子技术而减小了体积,增加了智能,变得更为实用,同时节约了能源和原材料,降低了产品成本。资讯经济要求把更多的知识信息运用于生产技术,它适用于设计、管理、劳动、维护、运行、消费、市场等环节。它鼓励劳动者和管理人员增加产品价值。因而发展资讯经济需要更多的富有智慧的劳动者和管理人才。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源泉。信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信息始终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资讯经济就是表现为信息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一般地说,资讯经济的概念总是根据信息和产业信息规模在整个新经济中的作用来确定的。总之,资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必将在新经济时代发挥其独特的重大作用。所以我们说资讯经济与新经济密切相关,它是新经济的高级形态和重要表象。资讯经济的产生和高度发展,使新经济的特征更加突出,这时就意味着新经济的全面降临。
  信息高科技是新经济的先导,信息产业的崛起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信息产业的生产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据统计,当前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已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它是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支柱产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
  其实资讯产业的历史由来已久,当人类远古时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时,专门从事信息活动的人已经出现,人类语言和文字的出现,为资讯产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及近代电报、电话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发明一次次地推动了资讯产业的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才促进了资讯产业的真正崛起,也正是这一时期才提出了资讯产业这一概念。
  上文提到的最早对资讯经济进行研究的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在他出版的《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一书中,第一次将人类的知识信息活动和其他的活动进行了比较,并首次将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过程称为“知识产业”。他认为:“知识产业是一类为自己所用而生产知识从事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的机构。”他还将知识产业划分为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设备、信息服务。我们今天可以看出这正是资讯产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信息产品的开发、流通、消费利用和再生产。

继马克卢普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于1977年在他的《信息经济》一书中,提出了资讯产业,他将资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和第二信息产业部门。第一信息产业部门是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第二信息产业部门指只把信息劳务和资本提供给内部消耗而不进入市场的信息服务部门。其中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包括以下八个主要产业:生产知识和具有发明性质的产业,信息交流和通信产业,金融、保险等风险性产业,市场信息业、宣传业、调查业,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业,信息商品产业,教育业,用于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第二信息产业部门主要指工业、农业中的技术、行政管理和公务等。
  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名称虽然有差别,但他们的研究与以往的经典经济学说不同,有共同的新的特点。以往的经济学说都是研究物质、能量等内容,而他们俩人的研究则转入了信息和信息活动的内容,即他们都是研究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现象。因此他们提到的产业可以统称为“资讯产业”。正因为这一开创性的论述,使资讯产业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类新兴产业。资讯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前提的,信息技术是资讯经济的技术载体,资讯产业的主要技术和产品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多媒体技术,其中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个人计算机技术、液晶等高清晰度显示技术。其次是数据储存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超巨型和超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免疫系统技术。另外还有信息传输技术,各种传感器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等等。因此从整体上考虑所谓资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贮。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衡量一个部门或行业是否属于信息产业的标准是该部门或行业中的劳动是否为信息劳动。因而,凡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产品生产和传递、信息贮存的部门以及直接生产信息处理工具和信息物质载体的部门均是信息产业家庭中的一分子。2.资讯经济的划分危困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资讯产业的外延是不断扩大的。最早人们把计算机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业)、信息处理产业(包括软件业)和信息媒介产业作为信息产业,后来人们又把信息传播传导业、信息流通业、知识生产业等扩大成为信息产业。资讯产业成为一个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的产业。为了对资讯产业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资讯产业进行不同分类。
  ①根据资讯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可分为传统信息产业与新兴信息产业,前者包括印刷出版业、新闻报道业、文献情报业。图书档案业、邮政电信业以及科研、教育等知识产业;后者包括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产业、软件产业、卫星通讯业、数据库业、咨询服务业、音像视听业、信息系统与网络建设业等。即:凡是从事信息产品及其装备设施生产与流通的部门均属资讯产业。这种观点强调由于应用了新的信息技术,传统的信息产业已面目一新,并与新兴的资讯产业一起,共同组成支柱产业。
  ②根据人们对资讯产业认识的早晚,可以分为狭义的信息产业和广义的信息产业。狭义的资讯产业是人们对信息产业的一种最初认识,它包括计算机产业、集成电路业、信息处理业、软件业。广义的资讯产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作用越加重要,资讯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资讯产业的认识逐步扩大。它不仅包括以上列举的信息产业,而且包括信息传播传导业(如印刷出版、广告、音像视听、咨询等)、信息流通业(如计算机通信、邮电、传真等)、知识生产业(如科研、教育等)、信息存贮业(如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及信息系统建设业)等产业群。
  ③根据资讯产业的结构,可分为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前者的核心是提供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具体由信息机器产业、软件业和信息媒介产业组成;后者核心是进行信息服务,由信息采集业、出版业、新闻报道业、咨询业、数据库业、科研教育业、图书情报业等组成。

 ④根据信息是否作为商品来进行交换,可分为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和第二信息产业部门。前者包括所有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与企业,后者是指为政府和企业内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部门或机构。
  新经济中的资讯产业,与以往传统信息产业不同的是,它的应用范围更广,技术要求更高,由此构成了现代的信息产业,且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l)计算机产业——资讯产业的基础
  计算机产业是资讯产业的最核心部门,资讯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计算机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的。它的每一次革命都将引起资讯产业中其他产业的巨大发展。
  计算机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初期发展最快的一个部门。它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电子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和最集中的代表。电子计算机产业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发展不快,因为受计算机功能的限制,它只能在科技领域内应用,生产领域和管理领域应用非常有限,这时的计算机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尚未从其他产业中独立出来。随着第三代计算机的面世,其性能大大改善,使用越来越方便,一它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线路相结合而组成局域网络。一台计算机与大量终端连接以后,分散在各地的用户就可使用一台计算机,利用这一技术建成了各种类型的经营管理自动化系统,如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银行业务自动化系统等等。经过计算机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计算机业的长足发展,逐步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个人电脑的诞生,计算机迅速向个人和家庭普及,微型机的市场迅速扩大,到1991年它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等于其他各类机种的总和。在10多年中计算机的性能提高了100倍,而成本下降了1万倍,由于微型机的体积小,可靠性高,速度快,价格便宜,有力地推动了它的应用和社会化。计算机产业也相应地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自70年代以来,计算机产业每4一5年翻一番,到1991年世界微机总量已达到三亿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计算机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美国是世界上计算机硬件最发达的国家,1990年市场规模已达1100亿美元,占世界总值的对心以上,其中计算机系统占世界的34.9%,数据通信设备占49.9%。亚洲是世界上计算机业最具有活力的地区,1990年亚洲地区计算机的销售额占世界总值的36%,这一地区的个人计算机产量占全世界的l/3。日本的计算机产业市场仅次于美国,1991年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8.9%。日本在微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方面,具有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实力,日本将与美国一争高低。南亚的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但计算机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17.7%,硬盘驱动器的产量达ID00万台,占世界总产量的50%。我国台湾省1991年微机主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6%,其中笔记本电脑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三。我国目前微机总量已超过9000万台,国际舆论一致认为,21世纪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市场。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朝阳产业,计算机产业从一开始就存在剧烈的竞争。在高收益率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形成万马奔腾,百川争流的局面。而计算机业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技术的竞争。行业中领先的企业同时是技术上领先的企业,最具潜力的产品是包含了最新技术的产品,知识技术是计算机企业取胜的关键。据统计,微软公司每年投入新产品开发的费用就高达5亿美元,比另外10家大型软件公司的利润总和还要多。这种研究开发的高投入使微软公司能一直保持它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保持它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多媒体、因特网、网络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有可能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多媒体技术使电脑脱离单调的文字和数字显示方式,进入声、画一体的全新时代。电脑不仅可以用来进行文字处理和编制程序,还可以用来看VCD、听音乐、唱卡拉OK,甚至可以看电视、编辑录像。计算机功能的这一突破导致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已成为很多家庭支出中的首选。而因特网堪称一个国际性的信息总汇,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商务、体育教育、卫生等,一切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信息都可以找到。通过“上网”,我们可以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了解市场行情,与他人交流,甚至可以购物观看影片。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已具备计算、记忆、通信等功能的基础上,正朝着具有识别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的智能化计算机方向发展。在微型计算机方面,台式微型机比重开始下降,而便携式。笔记本式和袖珍式等轻巧品种的销售量在迅速增加,有可能会取代小型机和微型机。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另一趋势是由于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成本急剧下降,这使计算机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兼并加快,硬件的赢利将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会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计算机系统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计算机行业的这些变化对企业来说虽然是严峻的挑战,但对用户来说则是一件大好事,专家预计未来10年计算机的价格还可能会有较大的下降,这对加速信息时代的到来是有益的。
  计算机产业构成了资讯产业的主体和先导。随着计算机业的迅速发展,家用和个人电脑的普及,资讯产业将有了更多的载体和更大的活动空间,未来的资讯产业将随着PC业的日益兴旺而步入新的辉煌。
  (2)软件产业——资讯产业的灵魂
  如果说离开PC产业的资讯经济只是徒具空壳的话,那么,离开软件的计算机产业将毫无用武之地。由此推断,软件业才是今天资讯产业乃至整个信息社会的灵魂中枢。
  软件产业是指为有效地利用电子计算机而编制程序的产业。它可分为程序编制业、数据库业、信息系统开发业等。计算机软件是随着第二代计算机的出现逐步发展起来的。尽管软件产业的形成比硬件产业晚但它的发展更为迅速。据统计,美国1965一1985年间,计算机硬件产业的产值增长率为158%,而计算机软件和服务产业的产值增长率为17.9%,而这个时期整个工业部门的增长率为9.1%。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增长率高达80%,软件及其服务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已居于产业部门的前列。软件及其服务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已居于产业部门的前列。软件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1985年,世界软件产品市场交易额大约为400亿美元,现在则以30%的速度递增,成为信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计算机市场增长的中要推动力量。1995年美国软件产业产值已经超出计算机硬件产业的40%以上。软件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据美国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1970年到1993年,美国整个经济部门的就业增长率为1.7%,与计算机有关的部门的增长率为10.3%,而从1979一1985年,软件产业部门就业增长率高达的%。
  从全球来看,软件产业的地区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已形成相当规模,有的国家还没有形成。现在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已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一个主要竞争领域。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王国,占世界市场的比例达75%。法国是欧洲最大的软件生产国,在世界软件市场上仅次于美国。日本是第三软件大国。今天,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也成为了软件业的一支新军和后起之秀。美国软件产业目前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它在世界计算机市场中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它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及创业环境,然而这种优势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比如在软件的基础研究和开发上,法、英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只是生产工程较弱。而现在日本程序编制人员的生产效率已经高于美国,而且目前特别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不久可能成为美国软件产业的最大竞争对手。此外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台湾、中国等也在利用其劳动力价格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并逐步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虽然目前还无法与美国竞争,但却显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
  软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影响未来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美国和日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软件业的发展。美国的一些重大科研计划,如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适用可靠系统软件技术计划、空间计划等等,软件的开发是其关键因素。由于软件的编制是一项高度复杂和庞大的工作,人们普遍认为:生产一个没有错误的大型软件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仅在“阿波罗14号”飞行的10天中就出现了13个软件错误。目前发展中的软件工程,将传统工程设计中的思路引入软件生产中,对软件的定义、设计、开发、测试、安装、维护等等制定出各种标准,使软件生产从手工作坊式向工业化生产过渡。现代美国许多大公司都开始用“代理入软件”来代替人做多种经营活动。

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对电子信息产业这个巨人来说,集成电路是他的心脏,新型元器件是他的五脏六腑,通信、计算机是他的手、足,而软件则是脑和灵魂。作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和关键的软件产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发展我国软件产业不仅极为重要,而且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软件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难尽如人意。我国软件开发至今仍停留在小手工作坊、低水平重复的层次上,远没有形成产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我国缺乏能够承担高层次设计、系统集成、提出创新概念的软件人才。在我国已有的软件产品中,真正够得上国际标准的商品软件很少。
  进入八世纪后,特别是面临新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软件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软件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和高附加值、高效益、无污染、低消耗的产业,投入低、产出高,可以弥补我国资金和天然资源相对短缺的不足,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传统产业的改造、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得发展软件产业更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从而使我国软件产业有一片植根生长的沃土。
  由于中国软件市场与美、日等国相比,至少有5一10年的差距,如此大的差距带来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一个十分巨大的、潜在的软件市场,以至所有的软件大国都对中国的软件市场虎视眈眈。不断扩张的市场是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最有利的条件。
  富有智慧的中国人民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举世公认的天赋。在美国软件公司中,约有1/3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华人。同样,国内软件业也有许多杰出的人才,只要有一个能充分施展其才华的环境,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现在,我国的软件产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政策和资金上得到重点支持,使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得到切实的保障。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将把一个信息化的中国推向不断跃动的新经济时代
  (3)信息服务业——引你真正进入信息化社会
  信息服务业主要指信息、数据和情报的检索与查询,以及对用户提供信息咨询的产业,简单地说就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产业。这是资讯产业中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分支。
  信息服务业的历史悠久,传统的信息服务业早已存在。如图书馆业、档案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广告业、科技情报业和社科情报业等,这些年来的发展是空前的。人们的知识正以指数形式增长。这些行业近10年的发展不仅规模扩大、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有两个新特点:一是正在逐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二是增加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含量。前者如学术情报网络的建立,后者如电话信息服务的出现。
  到了20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后,以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形成了现代信息服务业,如数据库业、预测业、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建设)业、网络服务业以及新型咨询业(以电脑应用为基础的咨询业)等等,从无到有,“平地起高楼”,开始铸就显赫。
  但传统的信息服务业仍是现成信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是现代信息高科技已渗透到其中。电子信息技术、电子设备以及各种电子加工手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而在这以前延续了几百年的工业社会中,人类主要是靠大脑的思维,各种物理、机械和化学实验,以及简单的纸、墨、笔记录和传播了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和发明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一般说来,电子信息服务的内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而传统信息服务业至少延续了几百年。目前,传统的信息服务业已经有了庞大的基础结构,无论从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服务范围来看都已相当可观。全世界的信息机构已达10万多家,所服务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和各个专业领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密集的信息服务网络。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paper.studa.com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