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CPA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考区报名简章
2007-04-18
更新时间:2006-01-18 17:47:07作者:未知
摘 要:通过对“新经济”内涵的分析,揭示出新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新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产业的升级又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升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新经济涵盖传统产业升级
“新经济”的概念是在1996年12月30日美国的《商业周刊》上首次提出的。当前,关于新经济一词众说纷纭,如有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智能(力)经济、后工业经济等称谓。当然,这些称谓都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反映了新经济的显著特征。但是,笔者认为,新经济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因为任何经济在本质上仍然是人类创造财富的一种经济活动,仍然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部过程[1]。新经济在本质上与传统经济有着同一性。新经济是信息推动或知识推动的经济,与传统的土地、劳力和资本经济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新经济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不会取代传统的经济活动,因为软件不能替代食品、服装和住房。与历次产业革命一样,这场以信息技术发展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推动着传统产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它使传统产业的主导技术逐步被高新技术所取代,从而使产业结构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经济里某些资源经过整合、优化,而转化为新经济的因素。在新经济活动中,新经济必然涵盖传统产业的升级。传统产业升级具体包括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而引起的技术结构升级、组织结构升级和管理水平升级等。
信息技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在新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就不重要了,两者只有同时推进,互相促进,才能推动新经济的良性发展。首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迫切要求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对自身进行改造。旧的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是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需要传统产业提供高性能的生产装备,如电脑芯片的生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升级为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例如,信息电子技术及其产业向汽车的产业的渗透,使每辆汽车的电子装置从1990年的1 383美元上升到2 000美元,汽车电子部件市场的火爆为整个汽车电子业带来数千亿美元的产值[2]”。其次,传统产业只有注入新技术,才能提高竞争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实现自我的升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可以催生出“新产业”,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光学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等。“WTO前总干事鲁杰罗指出,现在的汽车工业已不像是传统制造业,更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业,电子系统现在占到一辆高级轿车总成本的70%、普通汽车的1/3”[2]。在新经济形势下,由于高新技术与传统产? 蹈叨热诤希??到峁股?短蕴?牟辉偈撬?降南ρ舨?担??皇窍ρ艏际酢W苤??桓龉?夷芊癯晒Φ赝瓿刹?蹈锩??【鲇诖?巢?涤敫咝录际跗笠到岷系慕裘艹潭龋?/P>
新经济是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个国家传统经济的基础不同,新经济的起点就不同。因而各国新经济的内涵是有其特殊性的。在确定发展新经济的具体产业结构模式和产业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差别性和特殊性。例如,中国作为尚未完成传统产业革命的发展中国家,其“新经济”必然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式的新经济发展战略,虽然也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甚至不排斥在某些有基础的高新技术领域实施赶超战略,但其着力点应该是:通过把高新技术引入传统的生产模式,使传统产业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与发展。在中国,传统产业内部的升级有其特殊的意义和必要性。第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依赖于传统产业升级。首先,中国没有足够的资金迅速把传统产业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新经济中的代表产业如IT产业等都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市场壁垒较高,它的启动和生存必须建立在一定资金量的基础之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巨额资金要靠传统产业创造的利润来提供;从另一个角度讲,传统产业的升级过程就是中国式新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其次,高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需要传统产业提供能满足其性能需要的生产装备。而中国装备工作的综合实力只相当于美国50年代初、日本60年代初的水平,仅处于以机械化为主、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数控机床拥有量仅占机床总量的0.7%,产品技术平均落后15—20年[2]。高新技术发展已经受到了传统产业这方面的极大制约,不突破这种制约,它就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另外,中国人口多,劳动力数量大,而劳动者素质较低,只有继续保留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部门才能解决就业难题。否则,失业率过高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稳定,也势必威胁到处于萌芽状态的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可以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第二,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分工规律,一国所具有的安全性的产业结构,是那种没有偏离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一个国家只有按照国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来确定经济发展战略,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产业或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本国经济的安全度,劳动力丰富、资本相对稀缺是目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中国资源禀赋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看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劳动资金双密集型、劳动技术双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而不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的竞争,中国应通过传统产业升级来巩固传统产业的优势,以此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对优势产业的把握及其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不同命运,揭示了产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3],当引以为鉴,第三,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对中国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因为,传统产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可以演变为新型的现代化产业。如果中国不加快传统产业内部的技术结构升级和组织结构升级,势必在质量、规模、效率和核心技术方面与跨国公司、发达国家进一步拉大差距,失去原有的比较优势,同时,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中国也形成新的挑战。惟有技术升级可以确保原有的比较优势并可能增加新的比较优势。所以,立足于传统产业内部的升级不是对传统经济的消极维持,而是对新经济的积极促进。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劳动资金双密集型产业是中国新经济的主要内涵。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新经济不可能消除传统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在新经济形势下,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主导技术、组织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它不会消失。新经济的先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辅相成,具有不断融合的趋势,它们共同促进着新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新经济既要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又要立足于传统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要标志的新经济涵盖了传统产业升级。
二、新经济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以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使社会各经济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思维方式及其行为方式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的巨大变革中,传统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等有了新的推动力量。同时,新经济引发了新一轮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指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观对传统产业升级的现实意义在于:绿色科技的产生与兴起,将促进传统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绿色科技不仅将成为全球各大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而且为中国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必然导致产业部门和企业竞争能力的降低和丧失,而应用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则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国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个典型的例子[4]。鲁北化工绿色科技的开发、应用与推广,经历23年历程,创建了绿色科技,构建了绿色产业链,实现了源头控制、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使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学工业完成了从“夕阳产业”向“绿色产业”的革命性转变。“鲁北”从一个只有40万元试验经费的小厂到发展为目前拥有50亿元资产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的过程,体现了绿色科技创新的巨大价值。
背后经济带来了新的人才观,新经济要求人才内涵升华,提出了人为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向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开发转化。这种新的人才观对中国传统产业升级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人才的日益重视将强化人力资源开发;而以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开发将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这些都是微观经济领域变革的主要动力。普通工人、科学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各种人力资源素质的不断提高,将使传统产业升级具备必要的人才力量和技术支持,给传统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希望。
新经济赋予政府新的责任。新经济不仅要求政府为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制定一系列协调一致的政策,还要求政府从长远发展需要出发,重点研究知识经济的发展问题,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发展知识经济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做发展知识经济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这是因为,新经济的建设涉及新旧产业的各个领域,其广度、深度、规模和涉及的领域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只有采取政府行为、政府干预才能顺利实施.更重要的是新的经济需要新的经济基础设施,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是高速数据信息网,只有政府才能承担如此巨额的工程投资。政府必然成为新经济的孵化器。在这场关系到国家命运的产业变革的竞争中,各国政府必将全力以赴,给企业以技术支持,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政府将为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和其他社会条件。政府也将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促进力量。
新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代科技革命正推动着世界产业经济大规模的调整和重组。发达国家正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知识经济迈进。而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完全可以抓住机遇,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产业转移过来,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日本、德国等经济强国;60一70年代的调整培育了亚洲“四小龙”及其他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与历次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而这一次,中国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给中国的机遇不谋而合,两者都聚焦于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新经济为改革开放的中国带来的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潜力将为传统产业本身的升级提供新的动力。
三、新经济时代怎样实现传统产业升级
在人类经济发展中,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促成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但每次产业升级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这是由新技术、新的经济形态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新技术是传统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量。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必须采取适合新技术、新经济内在要求的具体方式,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潮流,遵循新经济的发展规律。新经济形势下,传统产业升级的基本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是新经济的支柱和先导,正是在信息技术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强大推动下,人类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信息化。信息化不仅成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而且成为一种新的控制财富的手段。企业的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经济形势下,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也必然构成中国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
信息化是一种高附加值、高增长、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社会经济发展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可以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包括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第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首先必须保证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这是前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管理设备和相关技术。更重要的是,信息产业可以直接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中国辽宁省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辽宁在发展软件产业时,注意运用软件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出许多传统产业与软件技术结合的新方式.如软件与交通运输相结合,开发出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动态目标管理系统;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制造业相结合,开发出数控机床,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2]。第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传统产业能否获得新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传统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关键。诚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只是添加一些先进技术设备,或是把手工报表用电脑打印出来。它是企业深层次的改造,是一项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包括建立以高速数据网络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大型动态数据库、建立新型的工作流生产过程、? ?⑼?辖灰资侄蔚取F笠档男畔⒒?∩枋┪?笠档男畔⒀?妨鞫?丛煳镏侍跫??拐?銎笠档脑擞???ú?返纳杓圃谀冢?荚谕?缟辖?小6??菘獾慕?⒖梢晕?霾哒咛峁┯行У囊谰荩??彼?彩浅杀局行摹⒗?笾行摹=?⑿滦偷墓ぷ髁鞒蹋?抵噬鲜切纬梢恢盅杆佟⒏咝У墓芾矸绞健T谡庵止芾矸绞较拢???淖橹?辉僖远?Α⑽镒实任?行摹6?亲胖毓芾硎?萘鳌<?耍?笠悼梢蕴峁┐罅扛鲂曰??瘢?佣?蛊笠档纳????芨?玫厥视ι缁嵝枨螅?┱蛊笠档纳?婵占洹M?辖灰卓梢园镏?笠荡蚱频乩怼⑹奔涞南拗疲??毓憷?氖谐?5]。第三,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是信息化的基本前提。它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包括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科研基地、教育基础设施、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创新政策及知识产权法规等的建设。
(二)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现代科技革命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科技成果商品化更迅速.新经济时代,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这是现代科技革命导致的必然结果。同时,它也对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出新的挑战,一个产业、部门和企业如果不在技术上占据优势,就无法形成市场优势。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有:第一,加大科研与开发:投入,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建立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第二,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新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引进高层次的技术,并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第四,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使技术层次的创新成果在生产经营过程不断被涮新。
(三)对传统产业进行组织结构创新
新经济时代的一个特征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而中国传统产业在整体上还处于分散、规模过小、质量与效率低下、核心技术薄弱、跨国经营尚未起步的状况。因此,产业的重组与整合是中国传统产业走向振兴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传统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具体途径包括加快企业间的购并联合,提高产业整合度,及时组建与生产力相匹配的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目前美国100家大型跨国公司中,进行过国内购并的占90%以上,进行过跨国购并的占70%[6]。现在中国的工业发展已进入相对过剩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已有充分的条件采用企业的外部发展方式——购并。通过购并实行强强联合,与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抗衡,以打破外资的垄断,并借此培育中国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不过,国家不能忽视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扶持与培育,因为中小企业历来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要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对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有效的运营机制、无论是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还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都有赖于企业的改革。没有体制创新,企业就没有活力,也就不可能有其它方面的创新。新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的体制创新面临国有企业的体制转轨和各类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变这两大任务。首先,国企体制转轨的关键是政企分开,通过公司改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目前中国国企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践中普遍出现了“翻牌化”等问题,体制转轨没有到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著名学者李维安教授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既需要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法规对治理结构进行规定,还需要制订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非约束性和灵活性的公司治理原则。”[7]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迫切需要国企建立一套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在《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草案)》的指导下制订各企业自己的公司治理原则或准则。其次,新经济呼唤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企业内的职能运作独立而分工明确,而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必须强调企业内部的部门协调,要在? 笠的诓拷?⒏髦澳懿棵藕鸵滴癫棵胖?湔?5牧?祷?疲?蛊笠倒芾砀??低郴?F笠倒芾淼淖橹?峁挂惨?嘤Ρ涓铮??车牡燃豆芾矸绞奖冉辖┗??岩允视π戮?檬贝?霾叩男枰??执?霾咝枰?恢指?僭际?⒏??榛畹耐?缱橹?问剑??葜泄?笠档木咛迩榭觯?行?实钠笠倒芾砟J接Ω檬前训燃妒焦芾碛胪?缡焦芾碛谢?岷掀鹄础?BR> 参考文献:
[1] 李罗力,新经济阶值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1,(1):76。
[2] 周叔莲,王伟光.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2):31-37.
[3] 林毅夫,李永军.按照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金融风险[J].改革.2001,(1):63.
[4] 冯久田.绿色科技:振兴中国传统产业的必由之路[J].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科技管理专刊,3001,(1):58-59.
[5] 陈胜昌.知识经济读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30-334.
[6] 夏兴国.王瑛.国际投资自由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2):39-40,
[7] 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问题笔谈[J].南开学报,2001,(1),1-2,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