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电工基础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例谈

更新时间:2005-12-20 14:12:56作者:未知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电工基础;研究学习;探究;创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了能切实转变课程的功能,新课程在高中阶段设置了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每周为3课时,以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它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故我个人认为,职业高中的教学也应引入研究性学习。下面是笔者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研究课题,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灌”、“输”,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接受现有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学习兴趣可言,因而也就别谈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方式,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真理”的乐趣。如在学习电阻串并联知识时,我让学生根据所给电路,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方式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后布置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扩大电表(电压表、电流表任选其一)的量程?要求:①明确扩大电表量程应确定哪些数据?②如何确定这些数据?③实际用电表与你所计算理论数据是否相符?为什么?④你能否制作一电表(可能的话)?并用所制作的电表进行测量?⑤如何尽可能地减小测量误差?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先让学生初步明确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后面放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作好准备。当学生在近一周的准备、实施、讨论、查阅资料、教师指导等这些工作后,进行分组总结时,每组的总结报告都很精彩,其中第三组还制作了一只直流电压表。虽制作粗糙、精度不高,可它是一只实实在在的电表,当拿到总结会上时,其他组同学的羡慕之情,而第三组同学的自豪之感,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课后很多同学都围着我说:“太棒了!”并希望以后多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一是让他们能真正学到点东西;二是能充分体现自我;三是也能从中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使他们之间学会合作交流,为今后走向社会,并能立足于社会打下基础。总结会时,学校领导也到班级听取了总结。会后,学校领导认为这种方式完全可以在全校加以推广。现在全校每个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科都进行了尝试,很多老师反映效果比较满意。

二、结合学科特点,设置研究课题,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电工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内容,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问题。基于这些原因,我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并逐步弄清以下一些问题:①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②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③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④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⑤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当然,实验中还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并且能长期坚持下去,则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结合评价体系的改革,充分突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旧的评价体系是通过考试来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即考试分数高,被称为好学生,否则就是差生。新课程改变了原有的评价体系,它力图克服传统教育评价存在的弊端,把评价看作是促进教师改善教学,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手段,使评价完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即从“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研究学习过程正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它只重过程而轻结果,通过学生平时的“所作所为”来综合评价学生。而平时资料的积累,我们是通过“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下学生自己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就某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及进行这一项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有待改进和提高的方方面面或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等。当课题结束之后,学生进行自评时,学生自己就可以通过成长记录袋,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对在研究性学习中突现的“灵感”或“创新”的想法或做法,也可以提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和延伸,以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学不是教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paper.studa.com

本文标签: 学习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