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CPA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考区报名简章
2007-04-18
更新时间:2005-12-28 00:00:00作者:未知
摘要
本文从评述国有企业的现有改革方案开始,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和
国有企业自身的认识,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人。从而结合西方企业优
点和中国国有企业的长处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探索性的提出了一整套的国有企业的改
革方案。这一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整体监督体系。二、名义资产制
度。三、分配制度。
关键字: 国有企业 整体监督体系 名义资产制度
文章结构
摘要
前言
一、选择
二、目的
三、认识
四、再认识
五、对选择的分析
六、对策
七、一些补充
结束语
前言
中国经济事实上己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国有企业,主要特征是国家所有制的企业,
增长缓慢,亏损普遍且严重,负债比例很高,职工大量下岗。由于这部分企业仍然是国
家的主体,无论从它所处的地位、上缴利税、职工比例、资金总额、等等。都是“老
大”。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另一部分则是非国有企业。其主要包括:集体所
有制、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97年国有企业的
年增长率为-0.6%。也就是说,9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非国有经济完成的。
现实是严酷的。国有企业己成了中国经济中最大的问题,也同样是最困难的问题。
如何面对在中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但又困难重重的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对于国
企改革的问题,许多人己立文论述,己有很多种意见、观点、方案。本文便从此入手,
探讨国企改革的出路。
一、选择
1.私有化。
国家保留一部分的国有企业。其中主要是基础资源供给、公用事业、以及高新科技
产业。而其它的行业,大都可以转化成私有。
2.集团化
进行“资本运营”,资产重组。说的清楚些就是组成合并成韩国那样的巨型集团。
这种方案颇受政府人员的青睐。
3.市场化
实施彻底的政企分开、独立核算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
4.股份化
即“一股就灵”。
5.领导人培训计划
把所有大中型企业的老总们进行培训,接受MBA的教育。
6.承包制
象农民承包土地一样,承包国有企业。
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可行的。或是把以上一些观点综合起来?认识论告诉我们,
要认识清楚问题的实质,必须了解两个方面:一是知“己”,即我们的目的,二是知
“彼”,即事物本身和它所遵循的规律。只有了解我们的目的,才能明确行动的具体目
标和方案。只有认识事物本身,行动计划才是符合现实的规律和规则。 二、目的
1.中华民族的振兴
中国近代史阐明了一个真理:“落后要挨打。”在西方人编写的电脑游戏“文明”
中,这样写道:“文明法则一:和强大的文明结盟,消灭弱小的文明。”八国联军正是
这样做的。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便是因为要振兴中华。
二十一世纪战争是经济的战争,弱小的东南亚各国己经在战争中尝到了滋味。中华
民族唯有强大才能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讲,姓社姓资的问题是次要的。振兴中国经济,
首要振兴中国经济的主体:国企开始。国企改革的终极目的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振
兴。
2.政治、思想、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企正是中国的经济基础,它的改革直接决定了中国的政
治、社会构成和方方面面。所以,这也就是国企改革复杂的原因。不管中国是什么政治
制度,社会中最优秀的人治理国家是所有人的愿望。
思想是一种工具,但它又是一种能量存在于人脑中,并影响人的行为。有时,它的
影响力足以让人放弃生物本能——生存的欲望。社会制度、阶级分析等思想不仅是工
具,同时也是目的。从改革开放到十五大,人们观念逐渐开明:中国的国情只能创新。
不是书本上的完美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问题的焦点己从形式转向更深层:价值
观。
任何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理论、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社会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差别也在于价值观不同。社会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等于人对社会的
贡献。资本主义则认为人的价值等于人自身的满足,人在社会中的占有。这种占有是在各个层面上的:地位、权力、最重要的则是财富。
资本主义社会通过个人利益极大化的奋斗,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文明的进步。
建筑在这一价值观上的制度己获得成功。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呢?这种根本立场的差别
导致了我们目的上的差别。既然做事情目的不同,差异也很根本了。公有还是私有?这
是国企改革问题最大的本质上的焦点。
这一点等给本文后面所论及的人的本质研究。
3.上兵伐谋
库兹涅兹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
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
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之上的。”
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就是这样一种“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
孙子曰:“上兵伐谋。”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制度的
竞争。如何生产人才、吸引人才、激发人才、优化配置人才。这一切由制度来实现。
以长远的观点看,国企体制改革实是一种“上兵伐谋”。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解
决亏损,使国企生存,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优越的企业制度。未来的企业,具有制度上
领先世界的企业。也就是绝对不照搬,这样只能落后。上兵伐谋,谋在创新。
中华民族的强盛来源于经济的强盛。技术上我们落后于西方,只有在制度上领先,
才能后来居上。
以上的论述表明:国企改革终极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要求尽量能实现“上
兵伐谋”。
“知己”完成,“知彼”开始。
三、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态度,从而决定了我们的观点和行动。我们
在讨论问题时,最大的分歧多数是由对该问题对象解释和理解造成的。对待国有企业改
革的问题,我们必须先问一下:国有企业是什么?因为,正确的决策,高明的决策取决
于认识的深度,认识越深,决策越高。
1.
国有企业是什么?所谓国有企业,是国有的企业。似乎是废话,不过就是这样。进
一步深入的提问:企业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写一篇论文了。它的基本特征有
二:一是资本和人的集合。二是其目的:追求资本增殖,即利润最大化。尽管许多企业
家并非这样认为,但企业就是企业。松下幸之助以产业救国为目的兴办企业。然而,一
旦是企业,其目的就是利润,产业救国只是结果而非目的。
可持续发展也是另一种企业目的,但其核心是“可持续的”谋求最大利润。“可持
续的”掠夺自然资源。因为人有发展性。增殖自身是人最大的本性。从一颗受精卵开
始,人便开始用物质增殖自身。从此,资本便有了增值自身的本性。因为人和资本己成
为一体。资本家就是占有资本的人。没有资本,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增殖就是资本
的增殖。当受精卵变成一个成人之后,其占有物质的本性在生物部分的任务己完成,开
始向外界表露。
尽管我们可以看到人在有不同思想之后,有了不同追求。虽然为数很少,但企业也
有了不同的追求,操纵它的是可操纵企业的人。但是,和人类社会不同的是:企业所生
存的环境更为残酷。一个无为的老子可以生存,一个追求自然之道的庄子也可以生存,
并且生活质量超过一切世俗之人。但是,企业如果无为,在市场中必死无疑。所谓人在
江湖,身不由己。企业在市场,更加如此。
这一番认识讨论的核心证明了:企业是追求增值自身的资本和人的集合。由于人的
本性不会轻易改变,由于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之中,并且尚未看到能代替之的世界经济体
系。所以,这种假设在可以预见的历史范畴内是正确的。由此导出的行动方案也是正确
的。这番认识己深入哲学课题:人的本性。
2.
由此可以了解,企业的核心是人,虽然目前的企业形式与种类繁多。企业的注册条
件也是资本。然而,在资本和人两个要素中,人是活的。只要有人,什么都有了。
不必说知识经济时期人的重要性,就是在资本积累初期,人也是第一重要,否则,何来资本数量的不同?
人尽其用乃是达到生产力最大化的理想状态。物尽其用,财尽其用都包含在内。如
何实现物资和金钱的最优配置,让最懂得这一行业的人从事这工作。
如何达成人尽其用?我们不去研究社会中的人尽其用,因为本文主要针对于国企,
所以,主要研究企业的人力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企业是一个团体。团体的人员配置是
由领导来完成的。
由此可见,团体的兴旺的决定因素是领袖。因为在团体中的“人尽其用”是领导人
来实现的。显然,以资本为核心的企业己开始转向人——会用人的人——企业家。人有
三个层次:对物的操作,对人的管理,对思想、制度的创新。对人的管理乃是社会稳定
发展的中坚。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
有人说,企业的员工素质、企业文化、企业资金、企业声誉等等也很重要。不错,
他们很对。但是,从矛盾论角度出发,主要矛盾是企业家。一个坏企业可以因此而生,
一个好企业可以因此而死。没有产品,企业家能率领员工开发出来;没有市场,企业家
能进行市场调查进而制订合理计划开拓出来;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家可以培训,可以招
聘;企业没有文化,企业家可以营造;资金可以筹措,赚来;声誉可以逐步形成……
从系统论的角度上讲,企业家是企业这一系统中最核心、最积极的决定因素。企业
之所以能成一个“系统”,也全赖企业家的努力!
这一段论述表明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家。是决策者,是“一把手”。也就是问题的主
要矛盾。
3.
接下来,我们要问:国有企业是什么。这个“国有”的概念也是一个不太能确定的
概念。总之,国家所有就是了。资产是属于国家的。国家是属于人民的,我想这应该没
有人反对。
说明问题起见,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这个比方就是:市场经济为海,企业为船。在
海洋中是百舸争流,其中也不乏自个儿游泳的。然而,只有大船才能“至人所未至”见
人所未见”的美妙风景。在航行过程中,有许多翻船的,结果水手们便游到另一只船上
去。犹如下岗和再就业。船儿也是活的,水手多了,船儿也变大,这全赖水手们如何改
良这只船了。
从这些意义上,国企和私有企业并无差别。差别就在于改良的促进者。是什么促进
改良?是水手,水手们依据什么?船长的命令。船长为什么要下命令?因为船老板监
督,干的不好——扔进海里——自己游吧。船老板选择船长,船长选择水手。船老板监
督船长,船长监督水手。
私有企业很清楚:船老板是老板、资本家、企业拥有者。现代企业中的董事会。国
有企业呢?国家是谁?法人代表么?法人代表能代表什么呢?为什么他要代表呢?这只
能用“精神、党性”来代表了。这种约束并不能触及人的本性。一部分人可以,但全部
的人不行。
这就是国有企业的问题所在:企业家的选择、任命、监督、罢免的权力行使问题。
由此,结合我们的目的和认识。导出对策。
四、再认识
1.
这一部分所要解决上文所提出的一个问题:新的国企制度的基础——价值观的选
择。
进一步的,我们探索国企怎样以人为本的振兴。
发展是人的本性。这并没有直接回答价值观的选择问题。人为了增殖自身而活着,
这正是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所成功之处。它同人的本性相联系。所以它成功了。而社会主
义与之相对,是否就不会成功呢?不是这样的。如果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与人的本性相联
系,这种思想只能是理想状态的,不会有人为它去奋斗、流血、牺牲。
要进一步得出答案,唯有进一步研究问题。
人固然是为了增殖自身,然而更深刻的进一步看:人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向伟大靠
拢才是实质。在现实中,表现在:人们总是向往大公司。人们总是试图把自己同伟大的
事物相联系。比如上帝,比如伟大的事业、信仰、信念。
比尔·盖茨家中屏幕上显示的是珠穆拉玛。他力图使自己变得伟大。金钱更多是一
种数字符号。记得一部美国电影的一番对话:“你就可以实现每一个美国男孩的梦想——追逐财富。”“我一直在尝试超越我的父亲。”“还差多少?”“两千万。”
在这里,财富只是一种代号,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才是人类的
最高精神,同样也是人类最高本性的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的价值等于为社会的
贡献便是这样一种崇高信仰,一种伟大事业。它让人有一种伟大感、崇高感。如同社会
建立起这样的信仰、这样的普遍价值观,生产力必然是成倍的提升。
越是高层次的人,越是讲究自我实现。既然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何不为社
会做贡献呢?事实上,在阶级社会中,或者说生物界中,爬到顶峰都是一条法则。这就
给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有生存的空间和实现的可能。
有人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没有竞争。不,竞争存在,为了贡献更多而竞争。
当然,就目前而言,还不可能全面实现这种理想主义的境界,但可以部分实现。这部分
就是社会的极少部分:企业家。
有人拿出节约悖论,认为节约将导致衰败。但社会主义并不是这样。每个人固然要
在该节约处节约,因为节约与奢侈浪费相对。我们所要的是投资,是进一步的占有、增
值。这才是人的本性、奢侈和浪费则是人性惰落。我们应鼓励这种观念、而不是西方的
享乐主义。投资比消费从长远看,更能刺激经济。因为消费是消费日用品,投资则提高
科技水平,加速经济进步。
2.
以上是理想化的理论论述,接着是现实一些的观点。
我们如果跟着西方的价值观,最优秀的人将到西方,因为那里可以赚更多钱。我们
的价值观是我们最有利的武器,正如美国人的和平演变一样。只是,这种价值观的实行
是有条件的,只有受过高等教育者、能力极强的、追求自我实现的社会精英才会以此价
值观作为人生观。在中国现有经济条件下,普遍的,人们还是追求物质满足,毕竟恩格
尔指数太低。所以,以这种价值观为基础,但形式上仍以物质激励为主。
也就是说,这一价值观不是纯粹的社会贡献,也有个人所得、个性展现、追求个人
利益。
但是,这里有一个制度导向问题。正如科举制让世人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
高”的人生观一样。思想产生制度,制度又维护、发展思想。这一辩证关系是我们应加
以利用的。
五、对选择的分析
国企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己经解决。我们就可以利用分析所得的观点对本文开头处的
六个方案进行分析。
1、私有化。
私有化的优点就是“船老大”明确。通过制度改革,我们将可以解决国企的这一问
题。
私有化的缺点却是很多的:走了西方的老路,未面落后于人。国企如何私有化?俄
罗斯的教训可以为鉴。这仍然是一条崎岖的未知之路,难度并不比创新制度低多少。
从更深层面的社会制度上而言,代表新一代生产关系中主导力量的管理者、科学家
、技术人员己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而国企这种所有制方式是适应
这一历史潮流的。
我在这里借用“新制度学派”的观点:谁掌握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谁就掌握
了权力。他认为权力己发生了转移。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地主支配
了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家支配了国家。而知识经济时
代,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分子将支配国家。事实上,资本主义世界中,先进
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发生这样的变化了。起步的中国却正在这方面努力着。如果我们
努力发展的是私有经济,则这一块经济的发展至少需要数十年才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
水平。然后也必将经历一个资产者的支配地位被知识分子替代的过程。不如现在把眼光
放远一点:先在制度上领先了西方,早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谓:上兵伐谋。
国有制的优越性在于“国有”二字。由于这不是“私有”,便不涉及私人的利益。
从而也没有了私人的短视和利益纠纷。掌握知识的人如能够顺理成章的成为“国有”的
代表者,那么,他们将首先得到资本和所带来的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第一等生
产要素,资本国际化,包括世界游资的剧增,使得资本流动加快,也就是资本使用率大
大加快。“没有钱”己不是企业的问题。“没有技术”才是真正的问题。新的国企中,
生产者是主人。人是企业构成的第一要素,一切以人为核心展开,而不是资本。知识是
最重要的,资本的获得则是简单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以资本而围绕建立的模式被替代了。这就是新的国有企业。
现代企业是以人为核心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权力的转移。科学技术工作
者、管理者掌握了权力。这样的企业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而私有化必须经历一个资本核
心的过程,然后再转变为知识核心,其过程是漫长的。美国的这种转变己完成了一大
半。所以,目前仍执世界经济之牛耳这完全可以在今天实现。
从“上兵伐谋”的角度讲,如此是绕一个大弯子。国有企业的资产为全民所有,无
需发生权力从资本家向知识拥有者的转移。可以直接构筑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这正是
国有企业不多优点中的一个,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从社会构成上讲,象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构成复杂的大国,人的文化层次差异
巨大。所以,目前只能精英执政。人民代表制是较好体现精英执政的体制。经济上也应
如此,国有企业为主体,掌握国企的是社会精英。就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也是如此。究其
本质,不过是社会中人力资源合理分布,“人尽其才”。资本主义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的?百年的自由竞争,留存下的资本家就是精英、是强者。我们不可能再花百年时间。
私有化的结果只能象俄罗斯那样。并不优秀的人凭借关系和政府地位占有国有资产。其
经济复苏是极其漫长的,因为人的配置合理化是极漫长的。
2、集团化。
集团化的实质是政府企业集团。由于这样的企业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几乎肯
定的,企业与政府成为一体。“政府的企业”或“企业的政府”,双方都能得到益处。
腐败不可避免。这种观点可取之处是:集团化的确能使企业有竞争力,对于尽快的提高
企业竞争力是可取的。问题在于:谁来进行这样的集团化工作。必须是专家,是企业
家,而不是政府。象波音与麦道的合并,中国也应该有。问题在于,这样的合并是需要
一大堆精英的。就如同三峡工程论证一样。中国经济集团化的重要性可以说有过之而无
不及。只有动用政府的力量,用全中国的精英力量,必要时借用外国智力,跨行业、跨
地区,以中国为单元,以世界为目标,建立世界级的集团。这样的集团化才可能有所作
为。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掌握企业的是企业家。
问题的核心不是搞论证。中国人在这方面并不缺乏能力。从建造万里长城起,动用
全国人力的战役一直是让世人叹为观止的。问题的核心是:企业家。他的任命,他同政
府的关系,董事会的构成。
3、市场化、股份化。
这都只是外部环境或内在的必要因素。不是充分条件。必须指出的是:企业家的自
主是市场经济的首要条件。微观属性决定宏观状态。物质状态决定于分子属性。没有自
主独立的国企,市场经济也是不完全的。政企分开不是说说就做到的。企业家若有权,
有法可据,更重要的是关系自身根本利益,他就一定政企分开。这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一个把掌拍不响。企业家的问题还是核心。
4、领导人培训。
这个方案似乎切中要害。然而,优秀的人不是培训出来的,是竞争出来的。此乃古
今中外的天理。兔儿跑得快不是因为兔妈妈的教育,而是狼儿在后面追。同样,“不拘
一格降人才” 就不能单凭培训,能者上、弱者下。就是应该这样,问题又回到了领导
人的任命制度上来。
5.承包制。
承包制有两大弊病:短期效应和会计核算的问题。只有进一步的从核算指标和企业
家选拔上下工夫。应该看到,承包制尽管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它有其生命力。承包
制可以做到真正的政企分开,关键在于把握好任命关,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承包制
可以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关键在于年度的审核指标的合理性。公司利润、成长性等等都必须是内容。企业会计核算应法制化。
六、对策
我的设想如下:
1.跨地区的整体监督体系。
基于第三部分中,国企核心问题是“船老大”问题。即建立一个民主监督的企业家任
命、监督、罢免的权力机制。目前的这一权力完全由政府实施,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是企业第一问。政企分开的核心是打破这种干预。问题在于,企业为国家所有,国家不
是政府是什么?但是,行使这一权力的不一定是政府。
是由经济学专家、职工代表、退休的企业家或与之无关的优秀企业家所组成的评判
集团。他们中除职工代表之外,经济学专家、企业家的构成是非常之特殊的。其本上与
本地区无关。是可能来自于全国任何一个可能的省市。他们的材料都储存在国家经济部
门的电脑里。谁将会执行这一任务,谁也不知道。除了电脑会生成一个最佳人选之外,
还加入随机数功能。由于中国很大,这方面人才很多,选择余地也很大。所以,随机生
成的人员保证了幕后交易不可能实现。
并由另一批人,另一堆随机数实施定期及不定期的查帐。他们由全国资深会计师组
成的数据库生成。当发觉此人的经营表现与任命时的要求相去甚远时,再生成另一集团
进行审查,看是否有必要罢免。这样,任命、监督、罢免的人员构成不同,“三权分
立”。保证了廉政和彻底的政企分开。
国家要做的就是建立庞大的信息资料库,并编个人员生成的软件。这些工作其实极
为必要且不难。经济师的职业将会十分火热。因为他们专职从事各地区经济研究的报告
及进行评判审查工作。自然工资很高,他们的要求同样很高。专门的考试是基础,工作
经验和年龄也有要求。他们将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不管是从繁荣学术界和中国经
济角度,他们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这方面的人才也是不多的。
退休企业家或优秀的中层经理、优秀的企业家是另一类人选。除给予每年例行假期
之外,每年必须承担几次“评判团”的任务,当然有额外的高额工资。
职工代表由工会评选,保证公平、民主。
这样,“国有”的概念真正的实现“人民所有”。履行权力的是来自人民的精英。
是一批人,他们构成了“船老大”的角色,地方政府决定企业命运的时代就这样一下子
终结了。 2.名义资产制度。
根据人的本性是发展这一条和第四部分中有关价值体系的论述,可以对企业家实行
名义资产制度。
对于选拔上的企业家,其待遇是相当优厚的。原因很简单,他所担当的责任是非常
之重的。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社会地位很高。主要的激励是“名义资产”。这部分资产
他一生都不能动用,属于国有资产,但计算在他的名下。所谓“名义”就是说他所创造
的价值将很直观的反映出来。这是他所创造的价值。更为特别的是,他可以分得“名义
资产”所创造资产的一部分。
应该承认劳动是价值创造唯一因素。而人的劳动是有差别的。企业家一人可以救活
一个企业,虽不能说功劳全在他,但没有他,企业一分钱也没有,反而会倒闭。我们就
需要一种分配制度。比如,一个企业家的名义资产是该企业总资产的百分之二十。(对
于不同大小企业和该企业自身情况,“名义资产”的比例应是不同的)。企业利润增
加,资产增加,他就可以分得一定的利润。绝不是企业总利润的百分之二十,而是这个
数字再乘上一个比例。这个比例视他的贡献而定。可以是百分之五、百分之十、甚至更
多。这有些类似于销售提成。达到一定数额的销售,提成上一个档次。
名义资产的建立基础并非是销售提成制。而是建立于一种价值观:人的价值是取决
于对社会的贡献。人对社会的贡献正是“名义资产”所进行衡量的。当然,它只是一种
手段。对社会贡献不仅是社会财富的累积和增加。然而,我们看到:人的发展本性决定
了对财富占有的本能。向上爬是分阶层社会、阶级社会的最大潮流。
我们的理想只有同实际相结合才能成为现实。在我看来,社会主义的最大特点是:人的价值等于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当人人都以这种价值观奉为人生信念之时,那
么,社会主义就胜利了。这就是制度导向。
同样的,名义资产制度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所提倡的是:为社会积累财富。这与
西方的为个人积累财富是不一样的。我们承认人的个人奋斗的巨大动力,个性化对社会
的有益作用。我们认同这一点。重要的是社会整体的价值导向,这就是制度所做的。正
所谓,人的本性永远依然,社会却丰富多彩。不同制度对人本性不同的引导决定了该社
会的社会价值观,在这里我也不多说了。但是,这一番议论至少指出两点:一是国企制
度对社会构成的导向作用是决定性的。二是我们建立事业的基础是思想。这样的导向将
决定我们的社会构成。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起精英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从而掌握国家。
人人可以成为精英,人人都以此为目标。 3.国有资产同劳动所创造资产分离。
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名义资产”制度己经是有这点意思了。这里所针对的是国有
资产之外的资产在国有企业的存在。这一财产分配方式是“名义资产”制的一个补充,
以人为本的一个体现。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投资的回报是同它的风险相一致的。
贯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要素原则。投资所得回报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同风险相一致
的回报。另一部分则是属于劳动创造。对于科技人员也可尝试分得企业利润的比例法。
包括职工也可。工资仅是一部分,由于他们出色的工作,应该得到一部分的利润。这对
于“以人为本”的未来企业是非常适合的。也就是说,企业分配利润以人为本,不以资
产为核心。在知识经济时代是非常能够吸引人才的。对于优秀职工、优秀的科技工作
者,出色的部门经理、都应给予一定比例的企业利润分成。
4.董事会构成。
董事会在企业家掌握极大权力的国企中有无必要成立?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因为
企业不能变成个人的独裁王国。董事会的人都实行“名义资产”制。其中包括优秀职
工、科技专家、中层经理和一至二名的经济学专家。他们的任务是智囊兼权力制衡。他
们的权力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具体如何当在实践中得出。另一个问题是:集体决策
稳健但守旧,个人决策则相反,应该怎么做呢?
综上所述,我的目的是用社会精英力量对国企的企业家实施任命和监督,再通过
“名义资产制”调动企业家积极性管理整个企业。努力建立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
以人为核心的企业,如企业利润分成。事实上,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己是一种表现。再
以董事会均衡一下企业家权力。
从阶级分析的角度上看,产生了新的企业家阶层或者是阶级。有关这群人的定性,
我限于水平,无能为力。这批人是从人民中产生,是经过高考样的考试和严格考核选拔
上来的。他们也是流动的,不是终生制,更不能继承。资本主义世界中,生在一个好家
庭,便能享受一生的事不会出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在这里得到体现。
七、一些补充
国家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
度。国企最大的问题是“政企分开”问题。其它都可以做到,唯独这个比较困难。原因
是由来以久,历史渊源。地方主义严重、官本位严重。只有一举打破地方政府与地方企
业的关系才行。这就是全国一体化监督制的优点。
然而,这一制度缺点是:国有企业数量太多,不可能一一进行监督,只能抓大放
小。话又说回来,只要能抓住全国一千家,甚至五百家也就可以了。中国的国企也就振
兴了。
对于中小国企的“政企不分”问题,仍然不能解决。这从经济体制上是无法了,飞
机票就不划算。只有从政府上想办法,比如借鉴全国一体化的监督制,地方官员的相互
监督、老百姓当一天监督员等等。
其核心困难应该是人。建国许多年以来,企业中许多己和政府官员一起形成特权阶
层。打破他们的权力网是最为艰难的,这也是国企“政企不分”的问题根本。应该说,全国一体化监督制优点正在于可以一举击破特权阶层。他们的权力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然而,我们在现实中将遇上理论中不能遇上的许多问题。
拿一些严重亏损企业进行试点是应有之义。
这一方案另一个缺点是监督成本过高。全国各地产生的随机数的机票就不是一个小
数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地区间的交流加深了。这是社会最高层次人
员的交流,其作用和影响是“打工仔”们不能替代和达到的。我相信这是个缺点的同时
也是一个优点。
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国企本质和人本性的论述,试图给出一些国企改革的探索性建
议。
我的主要观点:
1. 企业的核心是人。
2. 国企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家的任命、监督、罢免机制不完善。
3. 国企改革的目的是振兴中华、制度上领先西方。
4. 应提倡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5. 跨地区的监督机制。
6. 名义资产制。
7. 分配制度
由于时间仓促,我的论文在很多细小之处有不少毛病。不过总体意思还是能够表达
完成的。对于这些建议,还停留在初步设想之上。可行性有多大?我仅在理论上认为可
行,但现实中呢?这我就不知了。
总之,如果能让这些观点引发他人的思考和灵感,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我便很是
满意了。
主要参考资料
国有企业亏损研究 郑海航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于金富
国有经济的主导功能与制度创新 程恩富
构筑合理的国企结构 黄念
国企困难难在哪里 李金康 彭敏
关于股份制的几个问题 刘吉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paper.stu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