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论刑事证据的可采性――构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确立(10)

更新时间:2006-01-24 11:16:39作者:未知

随着现代刑事诉讼理念在不断深入人心,面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证据采信无“法”可循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以现行立法为基础已经开始了创制证据规则的尝试,并初步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证据规则。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证据规则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且证据规则的内容也过于粗糙,不具有完整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控辩式”庭审方式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不断深入,在控辩双方直接向法庭举证的情况下,庭审中的对抗性不断增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也不断强化,在这种情况下,确立和遵守必要的证据规则,对于指导当事人收集证据、保障庭审顺利进行、提高诉讼效率;对于保证案件事实的真实回复,防止无约束的控辩;对于实现庭审的有序化,保证刑事诉讼的科学与有效的运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  结  语
法律在形式上是一个规则体系,但这个体系并不完备,总是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我们牺牲自由以换取法律的保护,可有时我们的法律却伤害着我们,这仅仅是我们从法律这一规则体系之外所见到的悖论。仅从法律自身的角度来讲,任一规则体系的缺陷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是我们永远不能克服的。某种意义上讲法律永远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徘徊,这两个价值维度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可有时我们不得不为其中一个牺牲掉另一个,因此我们最终面对的不是是与非的问题,而是对两种价值的取向,选择哪一种价值作为侧重都不是不正义的,必须辩证地、客观地、具体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取向。笔者作为一个对刑事证据的证据效力颇感兴趣的本科学生,就此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粗略的、尚不成熟的见解,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学者老师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工具书类:
[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邓正来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陈光中:《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
 
教材类:
张旭、李永红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任惠华:《侦查学原理》,法律出版社,2002年1月
谢玉童:《证据法学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专著类:
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张少林:《刑事证据的运用》,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8月
刘善春:《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5月
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何家弘:《刑事审判认证指南》,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杜世相:《出庭公诉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3月
 
论文类:
任玉芳、聂福茂:《论立法应排除非法获得的口供证据》,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6.2
俞树毅:《论违法证据排除法则在我国的适用》,兰州大学学报,1996.24
马越常:《论我国刑诉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辽宁大学学报,1999.1
牟  军:《英国非法证据的处理规则与我国非法证据取舍的理性思考》,《宁夏社会科学》,2000.4
郑  旭:《引入可采性概念应注意与证明力的区分》,《检察日报》
佘  川、程  辉、葛娟娟:《论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法律科学》,2001.3
韩帮强、王红英:《论刑事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5
佘  川:《论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价值冲突》,《人民检察》,2000.9
陈  儒:《论非法证据排除法则》,( http://www.law-lib.com
王国忠:《建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想》,(http://www.law-lib.com
袁  力:《浅议刑事非法证据之证据能力》,山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6
杨  力:《略论刑事诉讼证据形式来源的合法性》,《学海》,1999.1
本文标签:

为您推荐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的设想

被害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被害人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案件的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以及反诉成立的部分反诉人,狭义上专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还指出了当前被害人保护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几点完善被害人保护制度的建

2011-10-04 09:52

被宣告死亡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否终止

被宣告死亡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否终止 北安市人民法院王素杰 对此问题,学界众说纷?W莨垩д咛岢龅睦砺壑饕?辛街止鄣悖阂皇侨ɡ?芰ο?鹚怠U庖谎?涤挚梢苑治?耆?罩顾怠⒕?灾罩购拖喽灾罩顾怠6?侨ɡ?芰Υ嬖谒担?盟等衔??嫠劳龅姆?尚Яο抻谝云湓?∷?匚

2008-11-21 08:19

被宣告死亡人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及其在申请程序上是否应有顺序的问题

被宣告死亡人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及其在申请程序上是否应有顺序的问题 北安市人民法院王素杰 一、利害关系人的范围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5条规定: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是:(1)配偶;(2

2008-11-21 08:17

宣告死亡中主体的范围界定

《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被宣告死亡人首先应该是下落不明人,即失踪人。从这规定上来看,哪些人可以由其利害关

2008-11-21 07:56

我国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构想

自十六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得到发展。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一些思想家大力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宣传从人 性论出发,使法律脱离神权与宗教,直至今日,人权观念日益发展。刑事诉讼民主化、科学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如刑事

2008-06-09 16:52

浅论当代大学生犯罪特点及成因

近年来,一些被人们视为天子骄子,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们纷纷触犯法律,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应该说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高校学子违法犯罪现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就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当代大学

2008-06-09 16:4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