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严格规则主义及其对中国宪政之影响(2)

更新时间:2006-01-07 11:11:39作者:未知

4.人权得不到切实保障,宪政民主的程度不高。人权的切实保障,是现代宪政首要的和终极的价值目标。在严格规则主义下,人权的保障大打折扣。上文提到的程序及违宪审查机制的缺乏、司法领域对宪法的排除,已揭示了宪法条文难以在社会生活中完全实现的缘由,这自然包括宪法中的人权规范。严格规则主义对人权保障的影响,表现在:一是在观念上,大陆法国家宪法作为成文法律所具有的普遍性技术特点〔23〕使宪法只注意其适用对象的一般性,而忽视其特殊性,宪法常常在获得了一般正义的同时丧失了个别正义,获得了普遍人权的保障而丧失了具体人权的保障。日本宪法学家佐藤功在比较英、法两国宪法史时指出,“英国宪法完全是历史的产物,是由于许多无意识的因素而形成的,”“法国的宪法则是有意识的产物”,“英国人追求的是经验的真理,而法国人追求的是绝对的真理”。〔24〕宪法作为有意识的产物,追求绝对真理,是大陆法国家宪法的共同特征,这也是大陆法国家成文法所具有的普遍性技术特点的反映。二是在实践中,人权的司法保障很不充分。在西方,一般认为,“一旦把人权托付给法院这种制度设置,人权就有保障”。〔25〕而在中国,由于宪法被排除在司法领域之外,宪法人权的保障并未进入司法。而且,即使经其他法律“细则化”的宪法人权规范能够进入司法领域,也因为严格规则主义在司法过程中的贯彻,法官丧失了对具体人权、个别正义的平衡功能。确定性是成文法的另一个技术特点,这与民主大异其趣。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形式的民主的根本特征是“所指对象的不确性”,即“在民主制度中,政治过程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取决于参与者在包括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在民主制度下任何人都不能够肯定他们的利益最终将占上风”,“所有的力量都必须反复进行斗争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没有人能等待事后对结果加以调整,每一个人必须将其利益置于竞争和不确定性之下”。〔26〕作为民主政治制度化、法律化基本形式的成文宪法,处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内在紧张之中,宪政的关键便是在二者之间划定一个界限。然而,在缺乏完备公正程序,宪法权威低落且对违宪无恰当机制进行校正的情形下,宪法规范难以获得普遍遵从,宪政民主程度不高。

【参考文献】
[1]郝铁川.当代中国与法制现代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5]〔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孙笑侠 .法律对行政的控制〔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4][美]约翰·亨利·梅利曼.大陆法系〔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
[6][7][8][9][10][11][12][15][23]陈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13]杨鹤皋.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4][19]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6]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7]梅里曼.大陆法系〔M〕.西南政法学院,1983.
[18]吕尚敏.论宪法规定中的程序性条款〔J〕.江苏社会科学,1999,(2).
[20]程燎原.关于宪政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现代法学,1999,(4).
[21]李步云.宪法比较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
[22]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0.
[24][日]佐滕功.比较政治制度〔M〕.法律出版社,1984.
[25][瑞士]托马斯·弗莱纳.人权是什么〔M〕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26][美]埃尔斯特.〔挪〕斯莱格斯塔德.宪政与民主〔M〕.三联书店,1997.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