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范围:报考一类职位的应考者须参加《申论》科目考试,
考试性质:申论考试全部为主观性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限共150分钟,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主要通过应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应考者:先认真阅读给定资料,再按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申论考试的性质是由国家公务员的工作特点而决定的:国家公务员的工作,通俗的概括为办文、办会、办事。而这一切均离不开对大量信息的处理。公务员时时要面对各种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提出对策建议,辅助决策。申论的考试有模拟国家公务员日常工作的"集中化、实验室化"的性质,在有限的考场和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平时较大空间和较长时间完成的工作。为此有人形象地说--领导是"日理万机";公务员是"日理万息"。
考查重点:申论考试主要是测试以下的四种能力:
★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它表现为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看准要求,细读材料,边读边用铅笔作些有用的记号和小注,便于下一步对材料的整理。它的目的是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等。
★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它表现在对材料的分析综合,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随时对材料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整合"碰撞"联系,进行发散性思考、联翩思考及收束性思考等。
★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表现了公务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所提对策建议及方案等,要切实可行,具体翔实。并要论证表达这样实施的充分理由。
★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上述诸点均离不开语言表达这一物质载体。它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明、有条理、有层次、有说服力。当然,在写作时也要注意文章的行款格式,标点、字迹等,不能"一逗到底"或"一点到底",也不能"龙飞凤舞",更不能信手涂抹,不使用修改符号。
综上所述:申论考试好比一个会议室摆放物品杂乱,需要你进行处理。这就好比给定的一组资料。你打开门之后,首先要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这就好比让你概括主要问题;发现问题之后,你要对物品按你的设想做重新布置,这就好比让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你还要向领导汇报为什么要这么摆放的理由。这就好比让你论证你的方案的合理性。了解这一思路,把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步曲,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就能较好地帮助我们完成申论考试。
考试关键:材料的阅读与分析。
材料是申论考题展开的基因(即事件发生的起源)。对它的正确深入理解、分析、整理、归纳、综合是行文成功的关键。下面是一则经典的申论考试材料:北京的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外地的同志掏出一张10元的人民币,放在售票台上,对售票员说:"见过嘛。"售票员抬了抬眼皮,挥了挥手,示意他收起来,没再理他。那位外地同志再一次正经地把10元钱放在售票台上,又说:"见过嘛。"这次售票员瞪了他一眼,还是没再理他。当外地人第三次把10元钱放在售票台,没等他说"见过嘛",售票员却是怒气冲冲地从上衣兜中掏出一张崭新的面值为50元的人民币,"哗啦"在外地人的鼻尖前一挥,大声说:"你见过嘛?"
谁能知道,那位外地同志竟是在说:想买到"建国门"的车票!
读了上述材料,如果你是一位国家公务员,你会根据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就上述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出不同的问题或观点。从外地同志的角度,可概括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从售票员的角度,可概括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重要"。然后,就概括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对策或方案。再向上级有关部门论证建议对策方案等的合理性和社会性等。当然,这一切均需要用恰切的语言表达出来。
上述资料只是一个片段,考试给定资料一般有2000-3000字,关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可从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等角度加以体现。申论的资料复杂多样,内涵丰富,既可是有影响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也可是围绕热点问题横向摘录组合而成的。比如,2000年国家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就是包含10多个"子材料"的一组关于"扰民"
事件的资料;而2001年的录用考试则是大家关注的感冒药中"PPA"的热点问题。但要注意,无论哪种材料,都是非文学性的描述。
在就材料展开论述时,考生应牢牢把握国家公务员的专业视角,即
慎思明辨:良好思辨能力,要善于发掘社会热点问题,产生分析和联想;
言信行果:立足于现实,设计的方案要有可行性;
敬业乐群:论证的每一套方案都是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
服务社会:这是公务员公仆意识的最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