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11-11 20:54:02作者:网络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4篇

【一】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不顾中国警告,越过三八线干涉朝鲜内战,并在中国东北部反复挑衅中国领土权威,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决策,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果敢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

历史记忆的传承需要外在的载体。

今天为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这次专题讲座是对逝者最深切的缅怀,也是对生者最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这次讲座上全民回顾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和巨大贡献,深刻阐释了抗美援朝的英雄主义精神。也是告诉我们,只有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才能取得胜利。

不仅是语言的力量,更是精神的力量,这力量可以传承,在我们面对艰难险阻的时候必能给我们以鼓舞,这讲话也是在向世界发出声音,向世界宣誓和平,也在宣告:71年前,坚船利炮没能阻挡我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步伐;71年后的今天,更加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在先辈们用献血和汗水缔造的和平下,我们应当应当续抗美援朝伟大精神力量,坚定实现民族复兴志向信心,雄赳赳气昂昂,向着新的征程和新的梦想向着中华人民伟大复兴进发。

【二】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70年和平。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小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让日本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朝鲜战争还起到了威慑作用,在中苏交恶最严重的时期,苏军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境,都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以不公开的两次地下核试验,结束了苏联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争一较高下。1840年以后我们屡战屡败,1949年以后我们战无不胜。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精神,那种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的英雄精神。它说明,貌似凶猛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的确是一只纸老虎。中国人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国际形势下,尤其不能忘记开国领袖的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狭路相逢勇者胜,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与光荣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关系而言,这个纪念章颁发的时机恰逢其时!这是向以

美国为首的、蠢蠢欲动的一切反华势力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美国非要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一定要做个合格的敌人。

【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入侵朝鲜。并且,美国多次派飞机侵入我国领空,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入侵我国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同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这时的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仍然困难重重,我们伟大的祖国还处在艰难时期。抗美援朝的前线上,广大志愿军在粮食和衣服补给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不惧艰险、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

在战斗中涌现了大批的战斗英雄,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有志愿军第一-人、领袖之.....?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忠于祖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广大战土,也有力地震慑了敌人,同时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

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

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一个名字,每--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

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可是我们的钟爷爷也会累,国之危难让他忧心忡忡,艰巨的工作让他满是疲惫。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我们敬爱的钟老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紧锁。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图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年迈的他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呢?当然是钟者的爱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

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我们应该心怀和钟老一样的信仰:爱国。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节课,耐心整理好每-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四】

“战争从何而来?我们为何会胜利?”今天人们生活在和平的中国,还需要思考这些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以其气势恢宏的画面,全景式、史诗般地呈现了震惊世界的长津湖战役。影片用176分钟对那场惨烈战争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为观众提供一重视角进行深刻思考。

9月20日,《长津湖》作为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片在京举行全球首映,影片抢票预约超16000人,仅4秒电影票宣告售罄。许多影迷在近三小时的观影后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激动,表示《长津湖》打开了一个

“让人精神上扬的通道”。影迷观影的空前热情,是对电影本身叙事传情能力的肯定。大众对电影上映的普遍期待,则更展现出人们对触摸真实历史的强烈渴望与强烈的共情能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一周年。9月2日,第八批10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全社会呼唤“英雄可归矣”;9月3日,抗美援朝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上映,让观众感叹自己“眼中常含泪水”……每一个值得纪念与致敬的日子、每一种珍贵且深刻的历史记录方式,都频频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注入力量。《长津湖》能“未映先火”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人们愿意在与银幕的无声对话中积极守护着珍贵历史记忆的“档案库”,构建着民族共同记忆的“博物馆”。

近年来,中国的战争题材电影屡屡收获关注与好评。无论是《八佰》所刻画的那栋遭到猛攻却依旧被坚守的大楼,还是《金刚川》所展现的那座不断被轰炸再重建的简易桥,都被观众深刻地记忆着。这些优秀影片都善于将宏阔的战争时代背景投射到一场看似渺小却十分关键的战役上,聚焦在战场的细节里、战士的情态中。某种程度上,镜头中展现的楼、桥与坚毅的战士形象,都成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争、创造奇迹的一种“精神符号”。

有人认为《1950他们正年轻》用纪录片形式“抢救记忆”,其拍摄和上映带有某种“抢救式”的意味。这类珍贵影片是“对民族国家集体记忆的一次重大和及时的扩容”,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代际传递。从这个意义上讲,《八佰》《金刚川》《长津湖》这类影片的崛起,则是在用镜头语言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长津湖》176分钟的持续讲述,对于电影制片方、对于每一位观影者都是一种挑战,这要求影片的情感输出与观众所能接纳的情感输入必须巧妙匹配,形成良好的交互。电影在内容与价值观上有所出,观众在情感与认识上有所得,这才是双方对过去历史、对现代演绎的真正尊重与致敬。

大众对《长津湖》的期待,已不只因为电影是一种兼具艺术与情感的表达方式,还因为我们越发认识到,一场电影、一个角色所能引领人们看到的,往往仅是冰山一角,还有无数未名的铁血深情依旧潜藏在战争的历史尘埃中,亟待人们挖掘擦拭。

本文标签: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