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科学技术局关于2021年工作总结[5篇材料]

更新时间:2021-11-29 21:42:53作者:未知

第一篇:科学技术局关于2021年工作总结

科学技术局关于2021年工作总结范文

xxxx年,县科技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实践“一化四建”、建设创新型县这一目标,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局内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政治保障作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学促干,提高党员政治站位。

一年来,局党组结合县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坚持以学促干,通过修订完善学习制度,规范学习要求,运用党组中心组学习,集中上党课,督导学习强国平台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着重在党章党规党纪、法律和科技业务上强化学习措施,确保学习效果;通过丰富学习方式,组织全体干部参加红色教育、国学知识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引导撰写学习心得、交流研讨强化了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激励党员干部学以致用,以学促干,运用学习成果指导科技工作实践。在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服务等具体实践中成为行家里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提高党员政治站位。

  (二)强化保障,锤炼过硬干部队伍。

我们按照“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服务管理精细化,制度建设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要求,认真做好机关支部的规范化建设。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增强组织工作透明度;二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结合县委巡察整改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检视剖析局内学习、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坚持多亮思想、多找主观原因,坚持把自己摆进去,主动认领问题,真改实改,在支部内形成了民主团结的良好风气;三是积极参加各级党组织的主题党日、与社区及联系村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三下乡”活动周、科普日、志愿服务等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充实了党员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全体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效地提升了局机关整体形象;四是立足岗位,做好科技服务工作,根据县情,全局党员干部着重从油茶、胡蜂、罗汉果、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为各级专家和辰溪企业牵线搭桥,深度融合了产学研用方方面面的关系,较好地促进了辰溪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三)发挥作用,争创优良工作业绩。

局党组始终把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助推创新创业作为整体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奋力创先争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重点工作和小康建设绩效考核工作。市定我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任务x.xx亿元,x-xx月份完成x.x亿元,全年预计完成x.x亿;市定我县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全年分三批申报了xx家企业,经过评审、科技部已公示成金石业、蓝伯化工、兴祥工艺、大瑶乡农业、湘林宝禽业、日鑫建设、时代巨媒、永新农林、云箭集团等x家企业,省市对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任务为xx%,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xx.xx亿元,占GDP比重为xx.x%。

2、科技项目和奖补资金争取工作。全年在省科技厅立项x个,其中云箭集团的“xD打印”获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x个xxx万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x个xx万元,神农珍品、凤凰山生态农业、黄氏蜂业等三家公司获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各x个计xx万元,信息所分别获省科技专家服务团项目x个xx万元,省“三区人才”项目x个xx万元,省科普项目x个xx万元;永新农林在市科技局获市成果转化项目x个xx万元,潭湾石牌和孝坪渔潭分别获市科技特派员创新项目x个计x万元;争取省财政对辰溪x家企业xxx.xx万元研发奖补资金,市财政对辰溪xx家企事业单位研发奖补资金xxx.xx万元,以上全计xxxx万元。

3、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市定我县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xx家,实际完成xx家;黄氏蜂业参加全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优秀奖,并被评为省级“星创天地”;全县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企业达到xx家,全职研发人员达到xxx人;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在xx月份分别通过了x省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验收;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工作接受了省市人大代表的视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接受了县政协的调研,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接受了省政府的大督查。

  (四)服务中心,建设人民满意机关。

局党组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切入点,结合县委巡察整改,从整顿机关作风,改善服务方式着手,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真心实意为县域企业创新发展办实事,为联系乡村解难题,为帮扶对象送温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承担的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专项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服务对象有的好评;脱贫攻坚工作联系的黄xx镇xxx村和小xx乡xx村分别接受了国家第三方验收评估;对县委巡察反馈的x个方面xx个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认真整改,通过建章立制,彻底转变了机关作风和面貌;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学习、调研、检视、有力地促进了单位平安建设、安全生产、机关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x)党组班子不健全,影响了工作开展。目前党组班子只有两名成员,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机关支部退休党员多,居住分散,年老体弱,一定程度上影响支部活动开展。(x)不能把党建工作与科技业务工作有效结合,全局工作还不能很好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为县委决策科技工作上建议少。(x)开展各项工作的方式方法不灵活,譬如支部活动开展还不够丰富,存在学习方式单一、活动组织少、学习与工作结合不够、发挥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不够。(x)管理干部有时失之于软,存在重批评教育,轻兑现处罚的现象。

第二篇: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一年来,县科技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创新,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认真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年,县科技局获得了**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顺利通过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称号,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副县级干部、科技局局长被评为**年全国

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

一、全县科技创新工作常抓常新。作为**年至**年**省知识产权试点县,我县今年的知识产权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今年以来,我们一如既往地按照《县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狠抓宣传,强化管理,立足服务,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持续增长。至**月底,全县完成专利申请**件,获得专利授权**件,预计全年能够完成上级下达的年专利授权量增长60%、达到86件的工作任务,同时完成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考核指标任务。在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的引导支持下,全县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几年的努力和上千次的科学试验,**陶瓷的“特种陶瓷新型注射成型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逐渐成熟,今年*月,该项目获得了市科学技术进步*等奖。

二、科技计划申报和管理成效明显。按照“项目建设年”活动的要求,我

们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里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组织了国家和省里两个层面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局党政一把手带队,分工业和农业两个领域进驻企业和基层开展项目调研,经审查和筛选,推荐申报了“**黑猪新品系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等6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5项。诺威化工的“固定床连续生产制备高浓度异丙基氯化镁-氯化锂”、荣辉建材的“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生产高性能新型复合墙体材料”、联胜膜技术设备有限公司的“有序多孔陶瓷膜及功能化组装”项目等3家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我县的科技项目第二次“批量”踏入国家科技部的项目门槛。

三、农业科技工作推广应用深入开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利用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服务全县“三农”工作的开展。我们利用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今年继续向基层一线派出科技特派员11名。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学术特

长,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重点扶持进驻乡镇、村1至2个重点项目,推动进驻村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我们积极履行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在所联系的桑梓镇沿河村安排专人、专项资金推广双季稻新品种种植100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所联系的建设扶贫村--古台山国有林场横茶村、新农村建设后盾村-古台山国有林场峨力村,我们安排1名班子成员专门负责,安排专项资金,帮助村民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扶持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科技宣传促进科技意识有效提高。今年以来,我们利用科技主题活动,有序地开展了“4·26”知识产权日、“5·12”应急知识宣传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深入宣传了科学思想、知识产权意识、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在全县范围内掀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

围,对提高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推进科教兴县建设创新型新化战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招商引资工作效果取得新的突破。通过招商引资新上项目2个,完成合同资金40亿元,到位资金400万元。一是联系协调县政府和广东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签订风力发电合作项目,合同资金40亿元,现在**开展前期测风,项目前期投资400万元;二是联系新潮天然植物色素加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栀子甙产品项目,武汉市投资1000万元控股,已签订合作合同。

六、县人大交办的工作得到深入落实。县**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的报告,形成了《关于县人民政府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对照《审议意见》的要求,我们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主动落实《审议意见》交办的关于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

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县人民政府落实《审议意见》的情况非常满意,全票通过了县政府的科技工作汇报。

七、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的严格考核。根据省、市科技部门的安排,我县参加今年的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每两年一度的全国县(市、区)的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是对县(市、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管理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一次大摸底,大疏理,大检查。此项工作涉及面广,数据量大,时间紧,资料要求高,工作量大。根据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安排和部署,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责任和分工,出台了工作纪律。在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地的协助下,所有呈报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呈报到市、省科技进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已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的考核,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称号。

八、抗震设防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紧紧围绕建立健全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严格规范审批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基建的抗震设防能力,对促进全县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营造和谐新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至10月底,完成基建抗震设防审批项目74宗(预计全年完成80宗),为和谐社会构建安居工程、放心工程、民心工程。

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作有力地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发展基层差、创新环境不优、科技投入乏力、创新人才匮乏等困难严重制约了全县的科技发展速度。在**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贯彻落实“自主创

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聚集科技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提高创新能力,支撑科学发展,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继续征集企业技术难题,摸清企业技术需求,切实当好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红娘”,为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打牢基础,争取新增加3家企业开展与学院开展对接合作。要做大做强湖南省特种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发挥联盟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凝聚作用、在产、学、研结合创新工作中的中坚作用。“十二五”期内,通过联盟作用的发挥促进全县特种陶瓷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高精细陶瓷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85%,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成为我县

品牌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深化科技创新综合服务。要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提升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向纵、深开展;要充分发挥《新化县专利申请资助办法》的激励引导作用,适时兑现专利申请的资助资金,进一步激励专利权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配合市局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维权运行机制、工作模式,提高维权援助质量和水平,及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

三、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力度。围绕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针对企业技术难题,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技术需求,精选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进入项目储备库,以便及时准确申报,提高申报工作的成功率。及时掌握国家、()省科技项目安排动态,

突出我县产业特色,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重点组织好市以上项目申报10个。

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组织等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成功申报2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会同县发改、经信、商务等部门,联合组织实施好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能形成高技术产业化的项目。鼓励龙头企业规模化扩张,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不断提高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

五、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服务。要加强培育广益农业等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在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对示范企业给予倾斜,推进企业与大专院校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指导企业积极申报专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要鼓励、服务规模农业产业基地开展新技术引进、示范及推广、技术培训,加强示范基地规范化建

设,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及综合效能;要继续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鼓励和引导科技特派员带领农民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型产业,培育壮大本地特色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县科学技术局

第三篇:县科学技术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科学技术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xxxx年以来,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科技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一创双优”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精神为动力,加压进取,创新工作,超额完成了半年工作目标。xxxx年x月x县被x市人民政府评为xxxx—xxxx全市科技工作先进县(区),科技局被x市人民政府评为xxxx—xxxx全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一、主要科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实施科技富民工程,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快速发展

一是县重点项目xx科达环境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投资x.x亿元日产xx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项目按照时间节点有序建设,目前前道生产车间生产流水线全部到位,标准化养菌房和标准化出菇房正在调试设备,配套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餐厅等设施基本完工,项目计划x月份正式投产。

二是x龙乡红食品有限公司扩建的日产xxxxx袋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项目正在建设施工,计划x月份试生产;x市科宏申氏菇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素火腿项目正在建设中;x桃园建民食品有限公司新开发出了香菇耗辣椒等产品。

三是帮助业丰实业、龙乡红食品、恒立农业向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中心成功组织申报了林中鲜牌“杏鲍菇”、三农科丰牌“杏鲍菇”、恒立佳泰牌“双孢菇”和“香菇”四个绿色食品认证,现已拿证,大力推进我县食用菌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工厂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升我县科技创新水平

上半年,围绕食品加工、家具制造、医药机械和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实施省级产学研合作项目x项,为x同化省级科普传播工程项目x项,即纸房乡x项、x乡x项;安排县级科技项目xx项,扶持资金xx.x万元;申报市级科技项目xx项;各项目顺利实施,资金使用规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探索县域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各成员单位按照规划目标,分工协作,强力推进,重点抓好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民生工程、科技示范六类xx个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各成员单位高质量完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新能力监测数据调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自评报告》,建立完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县域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四)实施知识产权服务工程,提升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水平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和发明专利提升计划,x县第一实验小学被评为市级知识产权示范学校,x市为民机械有限公司被评为市级专利标杆企业。

二是对大型超市、药店等商品流通领域开展了专利执法活动,查处违法商品x类,进行下架处理。

三是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工程,聘请了x市智浩专利代理机构到我县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和技术培训;组织xxx名企业技术骨干开展了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网络培训。

四是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消“零”行动,截止x月份,申请专利xx项,授权专利x件。

  (五)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我县食品、家具、机械等支柱产业,培育龙乡红辣椒深加工研发中心、中原锐实达环保设备研发中心等工程技术中心x家、生物脱毒红薯重点实验室x家,x县食用菌办公室被设立为科技部中国创新驿站x省区域站点工作站。组织企业参加xxxx(中国·x)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市场流通峰会、x工程技术大学和x理工大学科技洽谈会等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x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x项,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x个,申氏菇业、南方家私、中原锐实达、同化新材料、中油钢构、天方华中药业等科技型企业承担了科技项目,与科研单位联姻,开展了食品加工、家具制造、医药化工、环保产业等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

  (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培育农业科技园区xx家,其中x县万相红梨科技示范园、龙都瑞祥葡萄生态园被评为x市第一批农业科技园区。聘请x科技学院、x肉牛中心等专家xx名,为纸房乡、x乡等辣椒、花生种植和肉牛养殖开展一对一技术服务;组织食用菌龙头企业技术负责人到x长垣县考察学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产品深加工;新编发食用菌、花生、养羊等科技培训资料xxxx册,组织食用菌、农业、林业、畜牧等科技人员到高堡乡、古城乡、韩村乡、六塔乡、x镇等乡(镇)开展科技集中下乡活动x次,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x项,发布科技信息xx条,培训农民xxxx人次,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

  (七)加强机关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半年来,我局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创双优”活动、党风廉政建设活动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学习和作风建设,弘扬“三李”精神和焦裕禄精神,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勤俭意识、创新意识,完善各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推进依法行政,营造了“求实、创新、奉献、和谐”的科技工作氛围,打造了“超前服务、文明高效、创新至上、科技惠民”的科技服务品牌。

  二、存在问题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吸纳科技成果和主动开发技术的能力不足,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

2、科技富民工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食用菌深加工技术开发、市场销售体系建设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3、科学技术普及力度还不够。一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还没有应用到生产中去。

  三、下半年打算

1、继续抓好食用菌产业化开发工作,重点确保xx科达环境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投资x.x亿元日产xx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顺利投产。

2、抓好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确保被市级立项xx项以上,做好xxxx年科技项目的筛选、整理和储备工作。

3、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抓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项目推进工作,完成工作目标。

4、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开展好科技下乡、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

5、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组织参加好x次产学研合作交流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x家,加大企业专利申报、资助力度,推进产学研合作,持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篇: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市政府“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工作部署,围绕试验区建设和灾后重建,牵头做好西部科技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高科技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11月,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5858件、9550件,同比增长19.7%和49.1%,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

3、第2位;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89亿元,增加值达520亿元,同比增长25.25%;我市成为全国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成功加入 “世界科技城市协会(wta)”,获批建设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一)推进七项重点工作,西部科技中心建设进展顺利

1.重点工作加快实施。围绕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制定和实施《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推进方案(XX—XX)》等七项重点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加强对接国家、省科技计划和扩大内需项目,获科技部科技立项114项、省科技立项159项,经费支持1.05亿元;实施285项市级科技项目,开发了65个重点新产品,建成了微波集成等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信息安全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20个平台服务工作站,1108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备、2400余万篇科技文献和120余个数据库入网对企业免费开放使用;网上技术市场建成运行,四川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举办了生物医药成果对接会;新增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地奥等4家企业分别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33家市创投机构、科技型企业获省创业投资补助金856万元。网安等5家企业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30万元,科技创新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已补贴企业科技保险58万元,获保额15.5亿元。

2.重点科技创新项目顺利推进。筛选确定了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轨道交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通国家实验室等30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各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

(二)强化规划引导,突出企业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深化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着眼建成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编制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方案》,明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及区域定位,确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培育企业。

2.重点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筛选确定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及系统产业化、超微型基站等47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时跟踪和督促检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问题,各项目按计划加快推进。

3.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编制实施《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划》和《生物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加强了川产道地药材研究与开发等8个重点项目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加快建设,总投资达7.39亿元的康弘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正式启动。

4.企业科技服务工作效果显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工作深入开展,494家企业已被省上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公示;会同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认定52个市自主创新产品,推动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

(三)深化科技富民推进行动,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增强

1.农业科技重大专项深入推进。以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开发为重点,共引选育、试验、示范新品种116个,开发配套技术46项,引导建立了区域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65个;扶持57家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开发农产品加工新技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术、新工艺10项、新产品25个。

2.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在12个区(市)县实施“万亩粮食规模化生产综合科技示范工程”,建立12个粮食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实施“龙泉山脉优质特色伏季水果科技示范带建设”项目,在龙泉等4个区县建立新品种展示园、优质高产核心和示范区。

3.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依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与农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深化星火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村实用技术5万余人次。全市已建立专家大院33个,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科技特派员团队19个,拥有科技特派员624人,建立并完善农业技术协会171个,科技专业合作组织223个,信息化基地123个。

4.民生科技工作深入实施。城乡社区常见多发慢性病防治、建筑节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民生科技专项深入实施,改善民生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取得初步成效,金牛区被认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四)开展科技赈灾,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成效显著

1.科技赈灾及时有序有力。紧急推荐启用世界先进的 “sahana灾难信息管理系统”,组织人员和挖掘机赴

灾区救灾,第一时间编印抗震救灾系列科普手册10余万册送往灾区;组织高新技术企业捐赠高效灭菌除臭剂、led照明灯等大批高科技产品支援抗震救灾,协调科技部及国内35个城市科技部门科技赈灾物资发送灾区;组织专家开展灾后建筑损毁及地质鉴定,撰写《汶川大地震未对主城区造成损害的初步分析》等,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及时为全市抗震救灾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2.科技支持灾后重建及时启动。积极争取到国家、省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科技资金1880万元;按市政府要求及时调整重大科技专项预算,从市应用技术研发资金中调整1110万元用于全市抗震救灾专项资金。制定实施《市地震灾后应急恢复与重建农村科技行动方案(XX—XX年)》,设立500万元抗震救灾科技专项计划,编制“灾后应急恢复与重建科技行动方案”,组织实施7个灾区恢复与重建科技示范项目,在都江堰高原村、彭州新黄村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组织引进日美防震减灾体系和灾后重建经验,推动建立灾后文物保护国际合作机制;编印“农村低成本抗震住宅建筑设计图集与技术指南”,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赴灾区开展专项技术指导。对口联系重灾乡镇工作扎实推进,组织编制了《邛崃市临济镇茶叶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对口援助灾区帮扶工作。

(五)加强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郁

1.科技政策法制建设进一步深化。制定出台了西部科技中心建设一系列配套文件及《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市科技进步条例》修订工作加快推进;出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规程》、《预算评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立项、验收及绩效评估等进一步规范。

2.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创建持续深化。制定“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完善,“雷雨”、“天网”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深入开展,为第九届西博会等大型会展提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监管和咨询服务;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子站及高新、青羊、新都等平台子站开通运行;在康弘等12家大企业(集团)开展知识产权信息运用推广计划,组织6个专家工作组为39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综合服务。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3.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成功加入 “世界科技城市协会(wta)”,组团参加第八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东盟“10+3”生物科技论坛等国际高层论坛,成功举办了XX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及XX’apec中药材gap国际科技合作论坛等,中以孵化器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4.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实施《打造科技传媒精品实施方案》,加强科技政策宣传活动,开展西部科技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加强了城乡科普宣传,市民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第五篇: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我市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考核先进市称号,连续六年获此殊荣。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强化服务意识为着眼点,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一)加强市县科技工作联动。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并讲话,对全年重点科技工作进行部署。全市各地科技工作亮点纷呈柯城区启动了专家工作站建设,柔性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为企业开展技术指导30人次;衢江区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和各类创新载体14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龙游县启动省级特种纸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建工作,该平台已被列为省重点培育对象;江山市围绕省科技强市、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和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三项创建,成功创建了省区域知识产权示范市;常山县申报国家创新基金取得历史性突破,有两个项目首次获得资助;开化县大力优化创新环境,出台了《关于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业高新的若干意见》,高新技术领域单个项目最高补助200万元。

(二)深化科技考核与宣传工作。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综合考核。完成xxxx——xxxx全国市县科技进步考核工作,6个县(市、区)全部通过考核,我市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称号。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浓厚各级各部门合力抓科技工作的氛围。开展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和“4.26”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特别是第九届科工会期间,邀请了新华社、科技日报、浙江日报等20多家省内外主流媒体参加,进行了会前会中会后一个月的宣传,报道我市自主创新、产业转型、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典型和成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深入开展科技帮扶促调。开展“深化作风建设暨服务提升年”活动,全局干部分为7个小组,共挂联100家市本级重点联系企业,采取多项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一是加强宣传,在《衢州日报》刊登一个整版,向全市经济主体广泛宣传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型企业的申报认定条件、办理程序;二是提升服务,组织力量编写《科技服务简明手册》,汇总科技计划、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和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项目的申报办法;三是建立平台,整合网上技术市场、工业110及科技信箱,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经济主体提供更及时、更有效、更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务,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网上科工会”。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我市还出资1000万元参股组建浙江科技金融服务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二、以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为抓手,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一)成功举办第九届科工会。按照“规模小型化、内容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活动经常化、成果实效化”的要求,第九届科工会专门聚焦新材料产业,举办了开幕式、成果展示与对接洽谈、专家企业行、新材料高层次紧缺人才洽谈会、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新材料发展趋势报告会、科技金融与创业投资报告会等七大活动,邀请了来自中科院系统、浙江大学等国内37所知名高校院所的16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提供最新科研成果和可供合作项目300多项,全市500多家企业1000多人参加对接洽谈。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签约项目130多个(其中国共产党建创新载体8个),合同金额8000多万元。

(二)稳步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在外出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和多次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衢州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方案,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目标要求,突出科技优势,体现衢州特色,服务我市主导产业,以中科院相关研究机构、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为技术依托单位,与浙江大学科技园、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两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共建。xxxx年9月,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在衢州建立省级大学科技园。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科工会开幕式上,浙江大学科技园衢州分园、浙江国家大学科技园衢州分园和衢州省级大学科技园正式挂牌。

(三)加快氟硅技术研究院发展。在省科技厅、省编委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衢州氟硅技术研究院顺利升格为浙江氟硅技术研究院,并建立了我市首家院士工作站。完成二期科学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和安装调试、三期试验中心的方案设计,与跨国公司罗地亚共建了衢州氟化工联合研发中心,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共建了衢州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展了纯度UP级电子化学品氢氟酸技术开发等项目,为企业开展专业咨询和产品原料的分析测试服务400余次,在氟硅生产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氟硅新材料检测中心。

(四)积极推进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全年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浙江开关厂、江山化工和捷马化工建立的研发中心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浙江开关厂企业研究院被列为省级企业研究院建设计划。全年新增市级创新载体5家、省级4家。继续实施“创业素质工程”,举办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班和专题讲座10期。会同市委人才办做好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的落地和服务跟踪等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和人力社保局做好“115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考核和日常管理。

三、以项目实施和科技型企业培育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积极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全年共组织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0项、国家火炬计划6项、星火计划8项,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6项、省公益科技计划7项、省重大科技专项5项、厅市会商项目2项、开发省级新产品56个。全市获得上级科技经费3623万元。组织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进行验收,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18项,安排科技项目经费2440万元。

(二)进一步深化厅市会商制度。举行了市政府和省科技厅第二次厅市工作会商,全面推进我市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浙江中宁硅业有限公司的“电子级多晶硅项目”和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高值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两个项目列入厅市会商专项资助,资助金额分别为170万元和260万元。

(三)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全年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省创新型示范企业4家、省专利示范企业6家、省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1家。新认定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1家。

四、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导向,加快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开展知识产权宣讲培训。承办了全省专利行政执法培训班,全省120多名专利系统执法人员参加培训。举办xxxx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宣传巡回演讲”衢州专场报告会,组织各县(市、区)开展知识产权进社区、进企业宣传活动,全市累计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10期。特别是首次举办了“衢州市专利成果展”,全市22家企业带来了24个专利项目,较好地展现了我市新材料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的专利技术成果。

(二)强化专利行政执法与保护。一是开展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制订了《衢州市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市累计检查专业市场55个,检查产品6000多件。二是健全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与市公安局签订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亮剑”专项行动联动协议书,就案件移送程序、召开联席会议等作了议定。三是组织开展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江山市左邻右舍便利商店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浙江万众商贸公司获得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项目经费补助。

(三)认真落实专利资助政策。全市共对xxxx年获得的989项授权专利、7家省专利示范企业、1个软件产品,以及4项专利产业化项目和1项引进专利实行了专项资助,资助184万元。全市专利申请量1945件,授权量1522件,同比分别增长23.8%和9.1%;发明专利授权量93件,同比增长55%。

五、以科技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强农业与社会领域科技创新

(一)抓好农业科技进步。实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11项,“竹黄、金针菇珍稀食药菌资源开发关键技术中试及产品加工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获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1名、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4名。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常山县“油茶产业提升工程”新一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已列入省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衢江区“衢州椪柑产业提升科技示范及推广”项目通过验收。

(二)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省第九批省科技特派员、第四批市科技特派员和各县(市、区)科技特派员93人均已按要求派驻各乡镇基层开展工作。法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特派员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有力地推进了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据统计,xxxx年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开发项目96个,共推广新技术72项,引进新品种11个,建立基地6000余亩,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56期,发放科普资料10000余份。

(三)继续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进行筛选,向6个单位的工程建设项目发放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通知书。完成大型水库地震安全工程调查工作,并及时上报省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组织开展了“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地震应急逃生避险演练和科普讲座等活动,并在全省率先完成防震减灾“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

(四)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根据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要求,督促江山市淤头镇、开化县华埠镇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指导江山市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有3个项目被列入xxxx年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重大科技项目。

六、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为基石,不断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一)加强日常学习和教育。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制定了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党员)学习计划,召开40余次“学习会”和4次全市科技系统工作例会,深入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重要会议精神,组织向“最美教师”学习,争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不断提高科技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由我局选送的两个节目分别获得全省科技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晚会二等奖和三等奖,展示了我市科技系统热情踊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加强廉政和效能建设。学习换届纪律和廉政准则,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制定下发《关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局机关全体干部和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中开展廉政风险点自查,绘制权利运行流程图11个,查找廉政风险点227个,制定防范措施126条,做到廉政风险防控全覆盖。热情接待群众来访,正确处理群众诉求,做好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答复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共办理群众诉求30件,其中咨询5件、建议23件、其他2件,均按时答复。

xxxx年,全市科技系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全市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但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距离市委、市政府和经济主体的要求,我市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仍然偏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缺乏,科技经费投入还不能满足创新的需求等,这些问题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加以解决。

xxxx年工作思路

xxxx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市加快在全省“后发崛起”和四省边际“率先崛起”的关键一年,我市科技工作要坚持以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为指导,紧紧围绕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和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目标,坚持“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市建设“两地三城”、支撑“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加快科技创新大平台建设,着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一)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坚持创新发展战略,完善创新政策环境,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同时,坚持重心下移,积极开展创新型乡镇建设,推动科技工作向乡镇延伸。

(二)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园区,支持市高新园区做好以升促建工作,完善现代产业、综合服务、高端城市和一流生态“四大功能”,努力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产业新城。推进衢州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展大学科技园设计建设、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扶持奖励政策研究等实质性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和人才引进,把衢州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三)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好浙江氟硅技术研究院和浙江省衢州氟硅新材料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发挥好上海有机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作用,积极申报成立国家级氟硅材料检测中心,争创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谋划建设特种纸、空气动力机械等其他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我市优势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四)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紧紧围绕省里提出的“六个一批”(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科研院所、孵化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的要求,结合衢州实际,重点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创新载体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科技人才引进的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一)加强科技政策落实和宣传。继续落实完善各项科技惠企惠民政策,深化科技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干部挂联企业力度,深入企业、深入基层,为经济主体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科技服务。加强对全市企业科技政策的宣传和辅导,扩大科技创新政策的知晓面,让企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制定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更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大科技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培育更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大企业服务外包,扶持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业者,建设一个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风险和金融服务机构群体。

(三)继续完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工业

110、科技信箱、网上技术市场和市科技局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量大、扩散面广、交流成本低等优势,建立面向全市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网上信息发布、网上多媒体洽谈与交流、网上中介服务等功能,构造方便快捷的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世界浙商大会”和“浙江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等中心,吸引浙商来衢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或科技服务型产业,以科技推动山区经济发展。根据衢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和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加快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头羊。

(二)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聚更多的科技资源,研发更多的高新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而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科技型企业。加快国家氟硅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空气动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和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三)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组织实施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专项计划,重点提升建材、机械、轻工、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水平,明显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努力形成一批以高端产品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促进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四、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着力集聚优质科技资源

(一)完善厅市会商制度。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山区经济发展等重大课题方面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围绕我市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确定几个重大科技专项与优先主题予以重点支持,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着力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提升区域主导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化市校合作机制,不断加强与市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好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个衢州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发挥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围绕企业需求,采取“小分队、多批次”形式,组织邀请专家到企业发现解决技术难题、洽谈合作项目、转化科技成果。围绕产业需求,采用“市县两级联动”的方式,有重点地举办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有效解决产业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三)创新办好第十届科工会。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聚焦主导产业,突出专利展示与交易,进一步改进办会模式,及早部署,争取办出新特色、取得新成效;按照“规模小型化、内容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活动经常化、成果实效化”的思路,推进科企合作,努力促进科企双方从单项技术难题解决逐步向合作研发、引进专有技术或专利技术、联合共建创新载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合作转变,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五、围绕改善民生,着力加快农业农村和社会领域科技创新

(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科技进步。以贯彻落实xxxx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省农业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大力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快衢州农科院建设,深化与省农科院、林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继续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扎实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两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做好种子种苗、农业先进技术推广等科技项目攻关,培养一支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实施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集成推广项目,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助推新农村建设。

(二)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围绕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重大民生科技问题,加快组织实施重大疾病防控等一批民生类科技项目攻关,建设一批示范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民生类科技成果和成熟技术的推广转化,加强培育民生科技产业。

六、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和人才战略,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积极创建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制定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与落实,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建设目标。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加大知识产权投入,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同时,积极争取成立市专利行政执法支队,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加大专利宣传和保护力度,及时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m.depeat.Com)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引导企业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比例。配合抓好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业人才工作,重点做好“四个一百”项目技术评审工作;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实施、重点产业和基地建设,捆绑式引进创新团队。重视人才的柔性引进与共享使用,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工大、杭电的人才培养合作,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重点加强创新团队建设,鼓励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激励。

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科技管理绩效

(一)继续完善科技管理体系。牢固确立自主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健全考核、评价、奖惩体系,加大对科技和人才的投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作用。贯彻落实《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两高于”,即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十一五”增长幅度。

(二)继续提高科技经费使用绩效。完善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三审一决策”制度,加强科技项目的中期评估、结题验收和绩效考评。调整优化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结构,重点支持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主动设计,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的监督检查,提高经费使用集中度和绩效,更好地发挥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等办事程序、行为准则,提高科技计划立项和科技成果评审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

八、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加强科技干部队伍建设

(一)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充分利用山海协作、互挂互派等合作机制,加大干部上挂下派交流力度,密切与各级部门的联系,服务企业服务园区,促进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深入开展“进村入企走基层、科技服务促转型”大走访和以“三治三比”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全面落实“两项工作”和“三项制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机关效能。

(二)坚持加强学习和推动工作相结合。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深化完善学习制度,努力提高科技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工作能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科技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切实增强开展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和“三重一大”各项规定,完善岗位风险防控机制,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结合省里开展的“深入基层谋发展、心系群众惠民生”创先争优蹲点调研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一线形成科技发展思路,在一线了解科技需求民意,在一线兴办科技惠民实事,倡导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争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争当一个“最美科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