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地理课四步骤演绎

更新时间:2006-01-17 00:00:00作者:未知

地理课的四步骤演绎式导读,是一种以阅读理解为基本形式,旨在指导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随着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自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过渡,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日益成为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四步骤演绎式导读就是我们在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尝试。

一、地理课四步骤演绎导读的基本要求

地理课的四步骤演绎式导读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吸收了整体、有序、反馈等现代教学原理,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结构和初中地理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基本特点:一是以一个课时为一个教学单位,按课时进行整体设计,便于教学实施。二是通过某个单元地理教材内容(课文)的教读带动其它教材内容的自读(仿读、试读)。三是以阅读为重点,读练、读讲相结合,从整体到段落演绎渐进。因此,我们在导读中注意到三个方面:

1.可操作性我们发现,让学生随心所欲,零散杂乱地阅读,许多学生不得要领,往往要在逐字逐句读完课文后才懂得意思。但如果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方式、次序进行自学,则能迅速抓住课文的关键意思,事半功倍。可见,可操作性对提高自学的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能保证信息输入的质量和效率,使输入的地理信息更富于目的性,从而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

2.实践性教学经验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将一般的学习原理自觉地、顺序地运用到学习中去。教师仅教会方法还不够,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模仿和练习,使学生将已获得的方法、技能系统化、个性化,内化为学生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并达到能熟练地迁移的水平,这才是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结构性教师在导读中要注意挖掘或揭示出各章节地理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对教材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考虑采取最优的方法、步骤进行导读,帮助学生对自学内容进一步理解。

二、地理课四步骤演绎式导读的方法

按照可操作性、实践性和结构性的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课中采取教读、自读、测读、讲读四个步骤进行导读。

1.教读指导学生按照整体阅读、段落理解、回归整理、练习自检四个环节进行自学,教会学生学习同类地理教材内容的方法,指导怎样去学习这一类课文。即让学生学到新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获得阅读同类课文的方法,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

(1)整体阅读教会学生从自学内容的整体出发,在领会认识其中各个部分、各个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对学习内容的宏观认识。因此,整体阅读要求做到概括性和关联性。①概括性即对阅读课文的大标题和小标题进行阅读,快速了解学习内容概要,通观大意。②关联性一个课时讲述某个国家或地区,其内容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呈内关联性。本节课内容与已经讲述过的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相邻,或在自然、社会条件方面相联系,呈外关联性。地理教材的关联性体现了学习内容的递进、并列、交叉等联系特点。对内关联性,在指导学生注意分析、理顺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层层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形成、发展过程;对外关联性,要指导学生从已学内容的性质、方法、推导与它相似的新课内容的性质和方法,从已知事物的特征看未知事物的特征,从而获得新知识。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后续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迁移,使一些与前面相关的内容只要学生稍加分析和对比就无太大困难地加以理解的掌握。

(2)段落理解教会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对本课时的内容逐段进行深入的学习。一个课时的教材内容通常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并以相应的地理图、表、画(地理照片、漫画)。一个段落又是由一些句子组成,句子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语序组织在一起。指导和提高学生段落理解的质量、效率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找出中心句,一般多为地理概念特征、规律等概括性表述。找到了中心句,就抓住了理解段落的关键。二是善于将课本中的地理图、表、画交互阅读,注意发掘教材中地理图、表、画所提供的地理信息,指导学生以课本的结论为地理图、表、画内容,以地理图、表、画信息作为课文的表述,加深对段落表述的理解,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

(3)回归整理在段落理解中,提倡学生对阅读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圈点标画和评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思路,整理出读书笔记,把分段阅读所得到的认识联系起来,回到整体上进行思考,使对教材的理解更趋深刻、全面。

(4)练习自检教读既要使学生能独立地阅读,整理笔记,还要能对自学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估,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学生进行练习自检。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自检时可利用每节教材中附有的复习题,不必另搞一套。要使自学活动始终围绕教材环环相扣,即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使地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得到全面的落实。

2.自读包括仿读和试读,前者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按照教师教读的方法模仿阅读新课文,后者是让学生独立地尝试进行阅读,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教读的方法。

3.测读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用巡回察看,抽查笔记,个别提问和少量诊断性小测等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检测学生自读的质量,收集反馈,用以确定讲读的内容。测读的教学要求以地理教学大纲对本节的教学目标为准。

4.讲读在学生自读、测读的基础上,教师用适当的时间对教材内容进行串联讲解,并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加以矫正补救。讲读要突出重点,着眼于释疑解难。要防止面面俱到地重讲一遍,久而久之,学生每次以为老师还会重讲,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自学活动流于形式。

三、做好四步骤演绎式导读的要求

1.导读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体现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在导读中时间安排要恰当,通常学生自读的时间不少于二十分钟,讲读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教师要逐步减少讲读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学时间。

2.导读要重视启发式,提倡师生共同活动。

教师在导读中要循循善诱,允许学生在小范围内低声讨论,使学生的自学情绪饱满、愉悦。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时,重在启发引导,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独立认知活动的作用,切忌越俎代疱。

3.导读要帮助学生排除干扰,为顺利阅读创造条件。

学生自读前,教师可以扼要地说明本节教材要讲述的主要问题,本节内容在本章或整个知识结构的地位,与哪些已学知识的关联性;对教材中新的地理概念,教师要作必要的解释;对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作适当提示;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多音字、易错的形声字要给予说明。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