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关键在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为此须从政府体制、企业管理机制、金融与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营销能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切实加大创新力度,才能真正塑造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优势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中国企业能否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与培育。目前,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创新是形成并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论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1、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作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定制度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一个成功的企业,总有一种能够使他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能力。这种竞争能力的表现是多层次的、多样化的,包括独特的技术、难以模仿的技术诀窍、合理的组织方式、良好的营销网络、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或管理模式、较强的已有资源重组能力或者融合能力、稳定的客户资源等,诸如此类。
核心竞争力仅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处于企业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般都有较强的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企业,不一定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长期积累、不断演化的,它并不是企业的某一种资源优势,而是以企业诸多资源为基础,在市场竞争中所获得的一种资源整和能力。例如,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样一种整和能力。“这种整和一方面是企业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和,另一方面是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优势,也是一种比较优势,但又不是一般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竞争力是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为基础,而核心竞争力则强调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结合,尤其强调与竞争优势相关的比较优势。企业核心力是企业能做好什么的能力,以及为什么能够做得那么好。
2、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生、维持和拓展,涉及技术、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无论何种因素,创新是关键。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管理创新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度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技术创新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离开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从技术创新的产品、工艺或系统的创造,到设计、生产、第一次使用以及扩散等一系列活动。在这种过程中,不仅能够产生独特的企业技术能力,创造出具有成本优势的好产品、好服务,也能提高设计人员、生产人员、维护人员、营销人员的各种学习能力,形成独特的、他人难以模仿的无形资产。这种“产出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技术和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从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到技术学习、技术积累,再到技术扩散,也就是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都离不开管理。离开了管理,技术创新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管理可以将技术和生产技能转变为企业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由于技术日益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管理不断变革、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化,更离不开管理的创新。管理创新的内容很广泛,包括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组织方式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以及管理文化的创新等。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使管理过程顺畅、高效,创造一种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氛围。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创造者和维护者。管理创新必须以依靠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基础,否则,企业核心竞争力就不会得到强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以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是在某种制度环境中发生发展的,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制度通过影响信息、资源的可获性,塑造动力,以及建立交易规则等方式来影响企业和产业发展。这些制度包括基础设施和建设环境,本地可获得的自然资源,地区专有制度禀赋,以及本地可以利用的知识和技术等。在这些制度基础中,来自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机构等不同领域的参与者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关系网络,把企业、消费者、研究机构、教育体系、政府等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乃至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环境。这种不同的制度环境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各具特点。
二、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举措
1、尽快与国际接轨,实现政府体制与企业管理机制创新,这是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塑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的当务之急
加入WTO后,没有一个高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的。政企分开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政企不分会带来许多严重后果,如企业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难以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造成腐败等等。因此,必须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符合国际惯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政企关系,实现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保彰。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来创造和维护一种有利于企业竞争、创新和发展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市场环境。
制度或一些体制性问题,仍然是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的重要原因,这在国有企业层面表现尤为明显。国有企业改革多年,至今政企不分、政资不离,政府干预企业决策的现象并没有杜绝。这样,国有企业就无法完全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加上市场不成熟,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有必要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企业成为市场竞争、技术创新主体的关键。因为,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它对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起着示范作用。国有企业机制上的问题,会传染给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从而妨碍其他类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提升全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此外,要通过市场分析、资源组合、流程再造等方式更新经营战略,建立学习型组织,积极吸收现代管理思想,形成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管理创新,达到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企业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技术创新是未来中国企业获得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但对当前的中国企业来讲,最急迫、最需要的是企业的管理机制创新。
知识产权制度不仅在法律上界定创新知识产权的归属,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励创新。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新颖独特的新工艺、新产品就不会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就失去了基础。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在重视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要加强反知识产权垄断或霸权工作。
2、努力构筑投融资创新机制,真正培育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从表面上看,资金短缺问题制约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实际上,落后的投融资体制才是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国内8万亿元的储蓄余额,绝大部分通过银行信贷或资本市场直接流向了大型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尽管发展速度和效益双高,却很难得到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为使我国大型企业真正走向世界市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规模小、品种单一、运作规范性差,无法满足其成长期的发展需要。我国企业发展成为世界知名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将以十万亿乃至于几十万亿人民币计算,必须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可以促使我国国有企业尽快融入国际大市场,按国际市场规则运行,加入国际市场竞争。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企业改变经营观念,接受市场经济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多元化资本市场,必须打破以国内银行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主力的格局,建立以国内国外银行、机构投资者、个人直接投资三位一体的资本市场供给机制。金融业应尽快向国际市场开放,吸引更多的国外金融组织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向大型企业提供品种更多、数量更大、质量更高、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在构建资本市场供给机制的同时,构建资本市场的需求机制同样重要。要改变大型企业对银行的过度依赖局面,必须向其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筹资机制、方式,调整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机构。
技术创新战略是培育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雄厚的资本、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员工已不再是当今企业成功的必然要素,成功的关键是要确定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竞争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应着眼于企业的未来而不是当前。作为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技术创新战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什么产品,运用什么技术,为谁服务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等。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超常规的、无可估量的,只有按消费者需求持久地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长期具有核心竞争能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要通过持续研发,打造核心产品,提升研发能力,进而创新技术,强化竞争,逐步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
3、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战略管理,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对人的战略价值高度重视的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将从我国企业整体战略中分解出来的人力资源职能战略进行分层次管理,从而为企业赢得人力资源竞争优势,并最终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竞争优势”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如企业的劳动效率提高,则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降低,便为企业赢得了成本优势,这是一种直接影响;企业通过有效的员工参与,充分发挥了员工的创造性,开发出自己的专项产品,从而为自身赢得了标新立异的竞争优势,这是一种间接影响。结合国外经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应该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个人技能,加强对工作的适应性;二是培养个人的学习能力,强化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组织间的协调与合作;三是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在如何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方面,世界各国的做法是各不相同的。瑞典是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和建立人才流动机制等办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英国则是创造一种学习文化,确保人力资源满足企业创新的需要,地区、区域和政府部门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协同等。所以,尽快形
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将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的当务之急。
4、培植核心营销能力是我国企业取得核心竞争能力与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核心营销能力是用来分销产品或服务给消费者的、能够产生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它具有以下特点:1、有价值。核心营销能力能通过开发和利用营销机会,抵御营销威胁,增加企业价值。2、稀缺性。核心营销能力是全部或绝对多数的企业竞争对手不具备的营销资源或技能。3、不可模仿性。核心营销能力是企业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否则,其稀缺性自然也就不具备了,竞争优势也相应丧失。4、不可替代性。作为核心能力理应没有战略上的等同物,核心营销能力上的等同物会被竞争对手觊觎利用,以至于抵消掉本企业的由核心营销能力建立起的竞争优势。培植核心营销能力包括培育良好的品牌个性、公司形象、忠诚的顾客群、独特的广告促销技巧、密布的分销网络及领先的市场份额和极具亲和力的企业文化。
品牌个性是消费信息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企业的市场态度与形象,也决定了目标市场的特点。品牌个性优势是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尤其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及网络营销时代,品牌个性在繁多的信息递变过程中,成为可以不随时间推移的丰碑式的识别标志,具有极强的市场穿透力,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商品的价值构成,使一种表现为物质价值的共性价值转变为物质与精神并存的个性价值,从而提升商品的整体价值。由于品牌个性价值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使得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这种品牌的优势使得市场中最为基本、最核心的资源——消费者,进行了优化配置,从而使市场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发展趋势。故品牌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是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有力手段。
企业文化再造是增强我国企业国际核心竞争实力的源泉所在。为了适应入世后新一轮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将自身锻造成学习型组织,这就要求企业再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再造要调动一切有效的激励方法,包括员工的自我超越修练、心智模式修炼、共同愿景修炼、团队学习修炼、系统思考修炼,使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应把握以下环节:1、清晰的目标。2、良好的沟通。3、团队学习、终身学习。4、向他人、同行、顾客学习。5、从知识传播、从失败、从过去经验中学习。企业再造是对“如何把企业的事情做的更好”、“如何把我们所做的事情做的更快”、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来完成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的再认识、再思考。因此,再造企业文化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