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CPA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考区报名简章
2007-04-18
更新时间:2005-12-21 00:00:00作者:未知
——关于青海发展战略的思考
在过去的2004年,青海省在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全省完成GDP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连续第六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北各省区中排名第二,全省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青海的整个社会和经济发育程度还很低,GDP总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倒数第三,仅好于西藏、宁夏,还不到发达地区一个县的总量,人均GDP也位于全国后列。
面对青海严酷的自然条件,青海省省一级的行政机构框架,相当于东部市一级的人口,县一级的经济产出的现实 。在考虑青海长远发展的战略的时候必须了解青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才有可能正确制订对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出版《国家的竞争优势》一书,书中,波特在对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丹麦、瑞士、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轰动,受到高度评价。中国是一个大国,竞争优势理论不仅国家可以用,青海作为一个地区也可以运用。
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决定竞争优势有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附加因素。四个基本因素是:
(1)生产因素状况。生产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及基础设施五大项。按等级划分生产因素,可分为基本因素和高级因素两大类。基本因素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先天拥有或花较小代价就能获得的要素,例如自然资源、非熟练和半熟练劳动力、地理位置。高级因素是指通过投资与发展而创造的因素,例如尖端技术设备、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工程师、计算机开发与设计人员、科技研究机构,这些不经过主观努力和花费较大代价是很难得到的。生产因素还可以从用途划分为通用因素和专门因素。通用因素在一般国家都可能具有,而专门因素则往往是一国所独有而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如原联邦德国独具特色的学徒制下所培养的高技术劳工。波特认为,对一国的竞争优势来说,高级(专门)因素最为重要,它是—国保持和发展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仅靠基本(通用)因素推动经济发展,其竞争优势很难维持长久。因此不要吝惜在高级(专门)要素上的投资。
(2)需求状况。波特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国内需求,本国市场对有关行业的某类产品的需求广阔,有利于该行业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建立该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他主张国际市场竞争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目的的大规模生产为后盾,在国内市场的充分消费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才会有坚实可靠的基础。
(3)相关与支撑行业。相互提供产品的产业之间,一种产业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会带动另一产业的效率和质量提高,特别是作为生产工业原料和生产设备的上游产业,能为下游产业的发达提供支持产品,上下游产业的企业之间还可以交流信息,交流创新思路。
(4)企业的竞争条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良好的企业管理体制的选择,不仅与企业的内部条件和所处产业的性质有关,而且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强大的本地本国竞争对于是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并得以长久保持的最强有力的刺激。因此,政府必须放弃对国内少数企业提供特惠以扶持其成长的政策。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损失一些资源,但从长远来看则有很多好处。国内激烈的竞争,会迫使企业向外部扩张,力求具有国际竞争力。
上述四个要素是影响一国国际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并构成一国的竞争体系。此外,机遇和政府这两个附加因素也会对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产生影响。例如某种科技的突破、创新、石油危机、战争、汇率的变动等等都是一种机遇。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有关的制度和政策来影响本国国际竞争优势的四个基本因素。例如,通过教育方面的投资及对工业的补贴扶持以改善生产因素的素质;通过法令与条例鼓励或抑制对某些行业和产品的需求,促进相关相辅助产业的发展;通过税收政策、管制资本市场条例及反垄断法等影响企业的策略、结构与竞争。但是不能夸大政府的作用,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具备主要还是靠四个基本因素。这四个基本因素的关系似一颗菱形钻石,波特称之为一国的“国家钻石”。四个基本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如果一国某行业仅靠“国家钻石”中的一个因素在国际市场展开竞争,一旦其他国家经过努力也具备相同的比较优势,其竞争优势就难维持。只有四个基本“钻石”因素都具有效率的情况下,其国际竞争力才能待久。
结合青海实际来研究青海的竞争能力。对于青海来说,多数自然资源人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青海的土地大部分处于青藏高原,很多地方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基础设施薄弱,可接近性差,实际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未必太多。由于自然资源不足,后续的加工就有问题,例如,原油开采,青海一年原油开采量为220万吨,而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原由加工经济规模是1000万吨,也就是,如果从经济角度考虑,青海不可能建大型炼油企业。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都是青海的弱项。几乎所有的高级因素和专门因素,青海都不具备优势。青海由于人口稀少,运输条件有限,距离中国的主要市场比较遥远,因此要在青海形成很多产业的具有经济规模的市场是困难的。青海的产业结构不可能象东部发达地区,形成一系列的产业集群相互支撑,而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重点地发展若干个本地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并在此周围形成产业集群。因此,对于青海来说,要形成长远的竞争能力只能是创造一个管理体制和外部环境,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持,力争建成和谐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扶植和壮大民营经济,取得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中,政府要在发挥重大的作用。
在战略管理中,有一个SWOT分析,S就是优势,W就是劣势,O就是外部机会,T就是挑战。
目前,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加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近几年全国宏观经济状况良好,这些无疑是青海发展前所未有的机会。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加入WTO,对于青海这个相对各方面比较落后的省份也可能是一个严峻挑战,因为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若没有行政干预的话,其常态是马太效应,即让富有者更富有。青海相对落后,如果政府的作用发挥不当有可能变得更加落后。外部条件一般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只能是尽可能去影响。
青海的优势和劣势到底是什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
内部核心竞争能力一般指资源和能力,青海的自然资源的优势,可能包括,水电资源丰富,盐湖资源在中国独一无二,很多有独特魅力的旅游资源,还有一些特色生物资源。但是,上述资源都还不足以撑起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另外,在先天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后天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的素质和数量、科技创新能力等资源都和兄弟省市相比有严重的缺陷。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就只能从能力方面探讨青海发展的路子,青海有哪些胜于其他省市的能力。这是我们要探讨和追求的目标。
我认为,实际上青海最大的优势是青海的干群关系比较融洽,青海近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展很好,民心比较顺。另外,青海可以学习其他省份的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其他省份出现过的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高发、干群关系对立、环境破坏严重、安全状况恶化、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发挥后发优势,这也是青海可以在中央支持下,在社会改革方面做更多贡献的一个优越的条件,应该是青海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大优势。青海在全国的省、市、自治区中可能是受关注最小的一个这本身是个坏事,但是也有好处,就是如果我们实施一些改革实验,因为人口少,民心顺,推行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成本也会比较小,但是,青海是多民族地区,青海的经验具有普遍性。成功了,我们可以宣传,加大影响;不成功,影响比较小,因此不被人关注,也许就有可能建立一个改革特区,为整个国家的改革闯一条路。因此,青海应该在体制改革中,闯劲足一些,冲得猛一些。
2004年,国家财政增收了5000多亿,2005年国家将在西部开发中加大力度,省委是否可以要求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试验点。我们能否在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很好的设计一个制度框架,经过专家论证后,向中央报告,争取中央的认可和支持。
青海经济发展,需要有更好的硬环境,但是软环境的改善更加重要。青海应该敞开大门欢迎所有人才,尤其是企业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效率低下是严重阻碍外商(包括外地的商人)和本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政府机关要为外商到青海投资创造优良的环境,信守自己的承诺,保证外商的合法权益。应该向外地学习,让外商和老板们考核政府部门的办事作风和效率,对于最差的部门的领导给予黄牌警告,如果连续被认为是最差的,撤负责人的职。投资环境好了,外商来的人多了,民营企业迅速发展了,青海的很多问题,包括就业问题都可以解决。现在许多部门领导,怕的是上级,不怕他们的服务对象,而这些服务对象,事实上也缺乏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意见的机会和渠道,政府能否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渠道,让他们表达真实的意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采取措施,改善我们的投资软环境。
青海在经济方面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发展和脱贫。政府肯定是要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而不应是全能政府,政府不可能把一切都包下来。应该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功能,把可以让市场发挥作用的地方让市场发挥作用,政府只应该在那些“无形之手”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有些问题是政府很难解决,或者至少是很难高效解决的。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和非政府组织(包括企业)的作用。确实到了需要理清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自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的时候了。不能什么都由政府背着。要认识到政府不是万能政府,政府应该转变职能,精简人员。例如组织农民工培训和帮助输出劳务,对农民脱贫是有好处,能否把这项工作交给社会组织去做,政府管拨款、考核、管理,具体实施则应该由社会组织去进行,可以先进行试点。事实上有些事,让民间组织做会比政府做得更好。因为在实施中,政府(或经办人)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管理,自己实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一定做不好。政府只应该做好管理工作,具体实施工作,应该由民间组织去做。事实证明,在多数领域,只要确实存在竞争,效率就能提高。
要向广东、浙江学习淘汰庸官的机制,应该建立挤出机制。象南京,每年有万名公民评领导机关的活动,最后三名的行政负责人会受到给予解职或警告的处分。对于吃拿卡要的公务员,该处理几个,造成声势,另外,建立网上投诉渠道,让公民有畅通的渠道对公务员进行监督。要象有的地方政府网站那样,所有的投诉都可以查到,对投诉的处理意见也可以看到,领导经常看投诉网站。这样就可以真正发挥互联网的监督作用了。
现代社会,大众媒体更加具有巨大而不容忽视的引导舆论、影响受众的传播影响力。其中,网络媒体的作用正逐步被认识。目前我国的互联网上网户数超过9400万户,居世界第二。现在许多网络热点集中于社会阴暗面,集中于官员腐败案件、集中于突发事件的一些负面效应,种种偏激的言论甚至比正面的主流的言论传播的速度快,波及面广,使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的某种规律插上现代化、高技术的翅膀。这对我们新媒体条件下的舆论工作提出了挑战。多元化的社会声音是一种社会客观存在,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对于那些虽然情绪化,片面的,甚至偏激却又不乏善意的言论应该仔细分析,这些言论的存在,对利用舆论监督,改进社会治理绩效而言,一定意义上也可看作“苦口良药”。而以理服人,拿事实说话,善加引导,形成共识,也正是推进网上正面舆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去年,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要求深圳的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互联网的监督,也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体工具,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青海目前的最大的优势在于民风淳,民心顺,党和政府的威信高,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青海可以比其他省市自治区做得更好。探讨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框架,不仅有助于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在全国扩大青海的影响和美誉度,也许比增加一些GDP的作用和意义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