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CPA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考区报名简章
2007-04-18
更新时间:2006-09-09 16:29:14作者:未知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陈伟根
内容提要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过程之中。这种转型既体现在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也体现在企业文化上。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亟须在企业内部培育能够极大地激发、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有效凝聚职工智慧与力量的思想舆论和文化氛围。
●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应具有生产性、社会性和时代性,具有强烈的改革、发展、创新意识和氛围,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只有通过经营管理者的积极培育及全体成员的自觉实践才能形成。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先进文化建设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层面和环节,其中,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国有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导向,把国有企业中聚集的社会成员培育成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现代公民,使之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群众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任务,很大一部分要通过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只有在国有企业中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远大的理想激励人、用高尚的情操培育人,努力培养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才能为我国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国有企业中的文化状况,对我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果。因此,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育先进文化,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这个阵地,把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过程之中。这种转型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也体现在企业文化上。而且,企业文化方面的转型和创新,对于整个企业的转型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战略部署,这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与先进的文化作支撑和指引。面对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方面应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改革、经营、管理举措,以实干来落实宏伟目标;另一方面应在企业内部培育能够极大地激发、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有效凝聚职工智慧与力量的思想舆论和文化氛围。这就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中形成的,为企业成员所共享并在企业内部起支配作用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对企业的运营制度和经营管理实践起着统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得到明确的指引和激励,形成高度的默契和信任,从而更好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力、生命力和内在活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变革和发展,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不良的企业文化,则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无论是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状态、行为习惯,还是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比如,在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中,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还不强,对市场竞争的严酷性缺少深刻认识,因而对企业深层次改革的必要性、必然性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些经营状况尚可的企业,满足于现状,甚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等等。再比如,伴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中的少数职工还出现了物质、金钱第一,理想、信念淡漠,不讲奉献、只讲索取,甚至违法违规、牟取不义之利等现象。破除这些不良的现象,大力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先进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先进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推进企业文化的转型和创新,首先需要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先进的企业文化?
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不仅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总方向,也是在国有企业中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向。具体到国有企业的实际,根据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生产性、社会性和时代性三个基本特征。所谓生产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有利于促进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有利于国有企业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所谓社会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有利于企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所谓时代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时代的特征和潮流,与时俱进,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根据上述标准,可以这样认为,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有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的贯彻,有利于企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承担社会责任和为社会繁荣稳定发展作贡献的文化,就是先进的企业文化。在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强烈的发展意识和氛围。千方百计谋发展、抓实干务发展、只争朝夕促发展成为企业精神的基调和主题,尽快把企业做强做大、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迈进成为广大职工自觉的追求。第二,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氛围。全体职工能够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做好彻底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的精神准备。第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氛围。管理层正把创新作为关系企业命运的根本措施来抓,全体职工能够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创造卓越的精神和作风,在经营领域、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敢于与国际巨头争雄。第四,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广大职工都能够充分认识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壮大国有经济的重大社会意义,意识到企业对国家、社会承担的责任,人人都拥有一份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奉献力量的赤子情怀。只有培育和建设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途径和措施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内部起支配作用的精神、理念,只有通过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培育及全体成员的自觉实践才能形成。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组建5年多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企业文化,有力地促进了集团的改革与发展。我们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体会到,在国有企业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应在企业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坚持党的领导,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国有企业一切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为此,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职工的头脑,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教育和塑造职工,使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牢固占领国有企业这个阵地。
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要尊重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培育和形成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保证职工群众充分参与,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使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细节得到丰富;尊重职工在企业文化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企业文化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对模范实践企业文化的职工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以带动全体职工共同实践企业文化。
使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实践活动中生长和升华出来的,同时它又必须回到企业的实践中去,在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中得到贯彻和体现。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才能正具有生命力。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企业的各级干部是培育和落实企业文化的关键主体。只有各级干部对企业文化在心理上认同,在实践上身体力行,企业文化才能生根开花,才能正对企业发挥作用。因此,要在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从选人、用人到考核、奖惩,都贯彻企业文化的要求。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正发挥作用,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
保持企业文化建设的开放性,努力吸取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文化营养和借鉴国际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充分吸纳我国社会其他领域的优秀文化,如“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就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楷模;另一方面,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学习借鉴国际大企业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吸收其合理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企业管理普遍规律的有益成分。这是我国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迈进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文化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